第一百七十章 再传才名
温婉儿接着道:“这法子太平时可行,但打起仗来就不行了,所以就说到地利了,大周什么多,江河湖泊多啊,如果能打通各条河流形成一条能通行大船的运河,用船来运送粮草,那可要比走陆地快很多,而且少了风吹日晒,自然损失就小了。”
打通水道修运河,这个想法就真的太大胆了,学子们不敢评价,大先生沉吟许久道:“这个法子可行,但工程很大,怕是短时间很难达成。”
温婉儿却道:“这个法子可行,工程也很大,从长远看却是很有做的必要的。其实这不仅仅是运送粮草的问题,这也是大周抵御天灾的法子,这更是让百姓富起来的一条道路。”
众人疑惑地望向温婉儿,温婉儿解释道:“大周经常出现洪灾或是干旱,其问题关键主要是水路不通,就好像京城外护城河水变浅了,但中洲河水却没有变浅,因两条水路互不相通,护城河多出的水没办法流到中洲河水里。大周的干旱主要集中在几个产粮区域,但洪灾多发生在山峦之处,不同的是干旱影响了产粮受人注目,但洪水影响不大也很少有人去管。”
“如果水路通了,这里干旱但那里水多,只要打开闸门放些水来,哪还有干旱和洪灾之说。只是要真把全国水路连通十分困难,但至少可以考虑把主要的几条河流先打通。另外,水路通了,两岸百姓自会增加收入,不用担心干旱洪灾,又有了水上的便利,打渔摆渡、行船经商,能做的事多了,日子自然好过了。”
众人深以为然,只是这事要由朝廷出面才能解决,改河道虽难,但于国于民有如此之大的益处,或许真的可以一试。
温景明赞同道:“婉儿的想法虽十分大胆,却也真的于国于民有益,让为兄十分佩服。若有机会,为兄倒是想去修一条这样的运河。”
温婉儿却是摇头道:“我也只是纸上谈兵罢了,真要改水道不说别的,要多少人力,多少时间才能完成,大哥,这样浩大的工程可不是一朝一夕可完成的。”
在现代建三峡工程用了十七年,在古代京杭大运河修了一千七百七十九年,呵呵,想修运河,想法很美好,现实很残酷啊。
温景明倒是认了真,修整连通水道是功在千秋的大事,若真像温婉儿说得有那么多好处则没有理由不做,只是做多久的问题,若是由他始,一代一代传下去终有一日会修成的,而若只是先连通几处主要水路,他在世之时还是可以做成的。
温景行已在追问:“那人和是指什么?”
温婉儿继续讲道:“修水路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事,所以也还是要走陆地的,但不一定非要朝廷派人千里迢迢地运送,就近是一个不错的法子。刚有人提到军中采买,也并非完全不可行,只是要指定向谁买。可由朝廷指定的商人,或是边关当地富商日常要特意为军队多备一些粮食,如军队需要则必须卖给军队,如军队没有用上,也要继续准备着,但在其它方面可以给他一些便利,如可以专卖周边几个县城的盐,可以多少土地不用交税等。”
不少学子已是频频点头,但温婉儿却仍摇头道:“其实这还算不得真正的人和,真正的人和是藏米于民。”
连大先生都惊奇道:“藏米于民?这是何意?”
温婉儿道:“比如减少边关附近地方的赋税,没有战事之时,百姓不受侵扰,朝廷应鼓励耕种,可保百姓生活富足,并家家有余粮,若有战事发生之时,则可由军中向百姓采买米粮以应急。只是这也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让百姓能衣食无忧,需要有一段太平时日,加之风调雨顺,这才能做到藏米于民。”
大先生点头,见下面的学子们也都是无不信服,于是含笑道:“若是如婉儿想的这样三管齐下,自然边关不再担心军粮不足或运送不及时了,而且这不仅仅利于军粮运送,对百姓生活也大有好处。如边关地多人少,一旦减少赋税,应会吸引部分百姓来此耕种,这也减少了土地的浪费,你这计策当说得上是强国富民之策。”
温婉儿笑道:“老师你也太夸奖我了,学生出色还不是老师您教得好吗!”
大先生哈哈大笑,轻拍了下温婉儿的头,得意地道:“这马屁为师不受,你的聪慧早已青出于蓝胜于蓝了,可惜你是个女儿,否则当是为师衣钵传人。不过这样也好,天妒英才,有些缺遗也是长久之道。”
众学子也无不赞叹,越想越觉得温婉儿所讲之法于国于民大有助益,且着眼天下不把思维局限于一点,确为当世奇才,让人无不拜服。可很快不少人变了脸色,他们想起温婉儿可是今年科举殿试前那道关卡,这样的人要想赢过她可能吗?他们原先以为一个女子纵为三缄先生之徒,怕也所学有限,如今才知她有继承三缄先生衣钵的才华,他们突然有种科举无望之感。
温婉儿可不管学子们想些什么,她经此事后心情好转不少,又想起宁老爷透漏了考题外泄之事,于是告辞离去,回了府中派人叫了虎子等人过来,安排人再去探查。
当天下午,温婉儿的才名就在京中传扬开了,凶悍的温婉儿不仅能武,文才也是不差,三缄先生亲自认证过的。其它人只当听了个奇闻看了个热闹,但学子们却各有不同表现。
不少学子被温婉儿打击得有些颓废,也有不少人反而激起了斗志,一个女子都能有如此见识才能,他们堂堂男人为何不能。有的甚至想着温婉儿不过是占了是三缄先生之徒的便宜,他们只要认真听三缄先生讲学,未尝不能后来居上。
所以从那日之后,大先生发现来听他讲学的学子更加认真,也更勤学好问了,而这也让他讲学的时间越来越长,下课时间越来越晚,也越来越辛苦,好在科举考试的日子也越来越近了。
科举前一天,大先生随着温亦辉一同来到了早朝之上,除了向皇上复命外,还直接指出听说民间有人在买卖考题一事,目前虽不知消息从何处传出,但为示公正,请求由皇上亲自出题,且考题在学子入场后由宫中派人送至他的手上。这样一来没有人能作弊,更没有人会怀疑考试的公平性,更不会让企图扰乱科举的人得逞。
永德帝早得了消息,因此当场应下,当然这么多考题也不可能真要他一个人出,几位大学士及各部尚书都出了一部分,至于用谁的题则由皇上挑选决定,这样一来范围太大,不确定性太多,出什么题也只有皇上清楚,真是杜绝了一丝泄露题目的可能。
当晚不知多少人家传出哀嚎,多少官老爷被夫人责骂花了冤枉钱,又有多少有实力的考生弹冠相庆,让原本科举前那一丝紧张的气氛都消失于无形,看热闹的百姓也都试目以待,今年科举会是这十几年来最为严谨,最为公平的一次,不知平民学子之中会有哪些才子高中,而那些平时眼高于顶的官宦子弟又是否能榜上有名呢?
时间似乎比平时流逝得更快了些,转眼新的一天到来,科举考场外早早就有官员在组织考生排队,一一检验后再放入场内。大先生则是早早坐在入口处含笑观看,边上站着来镇场子的温婉儿。
本来温婉儿是不想来的,无奈家中四个考生要入场,她总要来送上一送,宁氏虽没来但给家中四个孩子准备了不少吃食物品,倒是难得地做到了一视同仁,让温婉儿姐弟很是惊奇了一回。而送了四人进入考场后,温婉儿则被大先生留了下来,美其名曰伺候师傅。
很快大波举子到来,考场外面排起了长龙,亦有不少官宦人家赶着马车,前呼后拥而至,偌大的场地竟被挤得满满的,秩序一下子变得混乱起来。
京城六大家世之一的李家今年有十几人参考,一群少爷带着仆人直接挤到前面闹着要进场,考场守卫的士兵亮出刀来都拦不住,又不可能真把这些少爷伤到,李家的人啊,哪是他们能动得了的,于是目光齐齐望向大先生,其它大人都说有事没到,这里您是最大的长官,您说怎么办吧。
大先生能怎么办,他眼晴看向温婉儿,“伺候”老师的时候到了,乖徒儿好好表现。温婉儿认命地拦到那些人前面,揉了揉拳头,活动了下手腕,对那几位李家少爷阴森森一笑,大有一种你过来啊,过来姑娘就弄死你的架势。
李家少爷们立马老实起来,一点儿也不往前面挤了,从过往的经验上看,他们敢惹事,温婉儿绝对敢动拳头,皇子都打过的人,揍他们还不是小菜一碟。可若真在考场外被温婉儿给揍了,能不能中举倒是其次,丢不起这人倒是真的,于是他们齐齐后退一步,想了下老老实实到后面排队去了。
(https://www.uuubqg.cc/68431_68431759/70234164.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