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四章 善治国者,善于谋势;决胜负者,长于布局!(求订阅)
郭宅。
郭旦站在书房里,望着手中的木片,眼中露出若有所思之色,沉思良久,直接离了书房,去了大堂,其妻李氏正在大堂之中,郭旦直接道:“我记得你那边有一个侄儿,前不久才从学室结业,不知记错没有?”
李氏一愣。
开口道:
“你是说李晟?”
“他的确刚从学室结业,当初不是还想让你托关系,给他找一份好差事吗,不过你最后不是‘大公无私’的拒绝了吗?现在提他干什么?”
郭旦笑着道:
“有一份天大好事落到他面前了。”
“若非怀安年纪那小,不然这好事绝不会落到他头上。”
李氏眉头一皱,却是将信将疑。
疑惑道:
“什么好事?”
“你可别又来坑我娘家人。”
“上次被坑了,我可大半年不敢回去。”
郭旦尴尬的笑了笑。
开口道:
“那次是意外。”
“这次绝对是好差事。”
“我前面跟你说过,十公子身份恢复了。”
“现在十公子主掌尚书司,这是一个新设官署,设立时间其实已有一年,只不过官署新设,十公子便被陛下叫去参与巡狩了,因而官署事宜及官吏一直都没能最终定下,这次,十公子主动来书,让我举荐合适官吏。”
“我想举荐李晟!”
李氏秀眉微蹙,莲步轻移,去到郭旦身边,低声道:“你不是说十公子背后站着的是关中氏族吗?关中氏族子弟众多,何以需要让你去举荐官吏?”
郭旦脸上露出一抹自得之色。
淡淡道:
“自是因为我跟十公子关系熟稔。”
“不过,这都是其外。”
“我很早便说过,十公子志向高远,非常人能及。”
“如此胸有抱负之人,岂会让自己以后受到掣肘?尚书司是十公子的官署,甚至可算得上是个小型太子府,十公子以后若是上位,这些人都将有从龙之功,也都会成为十公子的股肱之臣,但一家独大,岂是十公子之愿?”
“善治国者,善于谋势;决胜负者,长于布局。”
“十公子便是此等人物。”
“十公子的确倚重关中氏族,但从东郡回来之后,十公子不曾拜会过一家关中氏族,就算是以往,也一直在有意保持着距离,李晟若入了十公子之眼,虽前期会受到关中氏族针对,然久而久之,定会为十公子器重。”
“这是权衡之道!!!”
“不过你一妇人却是不懂。”
“你只需要知道,李晟若是为十公子选中,今后定会飞黄腾达,只要他做事不出现大岔子,以及不给人抓到把柄,定然会平步青云,若是十公子上位,他也将一步登天。”
“这难道还称不上是大好事?”
李氏面露犹豫。
说道:
“事情的确是好事。”
“但我心里实在是有些不安。”
“我们在咸阳本就如履薄冰,若是参与到争储之中,一旦出事,下场定会无比凄惨,我当年委身于你时,其实早就做好了被清算的打算,只是你却是比你父要圆滑不少,一直都不曾出事,而今怀安年纪尚轻,我们非得孤注一掷吗?”
郭旦看向李氏,眼中闪过一抹柔色。
随即肯定的点了点头。
沉声道:
“我知道你的担心。”
“我也想明哲保身,但今时不同往日。”
“以往我做任何决定,都会三思而行,绝不敢牵连到其他,最多祸及我们自身,所以以往我一直提醒,让你少跟你娘家走动,就是担心会祸及他们,也从不对你娘家施以援手,但这次之所以一反常态,实是察觉到了异样。”
“天下大事,既不可谋于众人,更不可谋于外人!”
“十公子为陛下之子,其身份未公示之前,的确可以掌尚书司,但如今十公子身份已经恢复,于情于理都不该继续执掌,然实际情况却是,十公子尚书令的身份并未被中止,甚至还能不断招揽官吏。”
“这岂是非同小可?”
“秦之一国,自古以来,唯太子可开府,以招揽贤士。”
“但十公子非是太子之身,然可以招揽官吏,却是打破了这个常规,而据我白天听到的消息,十公子早上跟陛下有过联系,然后下午便送来了书函,十公子之事陛下定然知晓,甚至是陛下默许的。”
“其中意味可就非同寻常了。”
“你的家族以往在赵国有一定权势,你也勉强算是知晓宫廷之事,但对这事你恐很难有太深体会。”
“陛下给了十公子很大权势。”
“陛下乃天下之主,老成谋国,岂会轻易赐予权柄?”
“依我来看,朝堂恐生变!”
“眼下储君之争,唯长公子和十公子。”
“长公子不日便要启程赶往北原,十公子在咸阳本就引人注目,眼下这般大张旗鼓的广揽人手,很难不让人认为是陛下授意。”
“无论是什么情况。”
“十公子为陛下信任却是事实。”
“而今十公子既已抛出招揽之心,若是不趁机抓住,等到日后十公子羽翼渐丰,再想为十公子器重,恐将难于登天了。”
“我们既选择了十公子,便无回头路可言。”
“与其锦上添花,不若雪中送炭!”
“而且正如我前面所言,十公子对六地一系的官员并不熟悉,因而眼下并不会有多少六国一系的官吏投靠,我们却是可以先人一步,一步快,步步快,只要李晟不犯大错,为了平衡,他就决然不会有事。”
“这次是十公子有求于我们,所以才会如此优待。”
“但这也必将是唯一一次。”
“我想让李晟去博一次,若是胜了,今后必将飞黄腾达,若是输了,也只能算是时运不济,为之奈何。”
李氏神色迟疑。
她出身陇西李氏,也算是一个望族。
其先祖为李昙,曾为秦国御史大夫,而后归赵,为柏人侯,因而他们李氏籍贯皆为柏人,此后李氏一分为二,即赵郡李氏和陇西李氏,他们陇西李氏相对赵郡李氏有所不如,尤其赵郡李氏出了个李牧。
两家关系一直都不错。
秦一统之后,两家越发式微,也算是在报团取暖,只不过李氏毕竟为赵人,又因为李牧曾跟秦军为敌,甚至重创过秦军,因而被一些关中氏族针对,本就处境不好,若是选择站队十公子,一旦出了问题,整个李氏都会遭殃。
她不得不多考虑一二。
郭旦并没催。
他知道李氏在忧虑什么。
然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迎,反受其殃。
良久。
李氏开口道:
“我做不了决定。”
“这事只有家主才能决定。”
郭旦点点头。
说道:
“无妨。”
“我等会就修书一封。”
“这种机会,若是李氏能抓住,便能一改颓势,若是错过了,也不知何时才会再来了。”
“我们这种家族,平时已如履薄冰,参与这种,的确该多思虑。”
“我记得赵郡李氏那边有个人颇有才能,好像叫李左车,到时我也一并写上,让你们家主去问一下,若是同意,便将两人的名字一起举荐上去,若是不愿,我也不强求了。”
郭旦又捣鼓了几声。
李氏并没有听进去,她跟赵郡李氏不熟。
秦落衡发出的书函,在关中氏族中可谓反应强烈,几乎没到一天,关中氏族便把自家举荐的弟子名册送到了尚书司。
不过。
秦落衡并未急着审核。
他还在等。
他想看看有没有六地一系官员举荐。
而且他并没在书函中点明,这些官吏是要去卫国。
他是故意的。
就是想借此考察下这些官吏。
接下来几天,秦落衡变得忙碌不少,在跟宗正交代后,成功的把达和安安排进了尚书司,不过两人目前都处于‘试为吏’阶段。
......
回中宫。
秦落衡坐在席上,脑海中思虑着尚书司构建,他原本想直接以六部的形式,但现在显然不合适了。
而今当务之急是补齐人手。
卫国,他其实知之甚少,但他既跟始皇打了包票,便只能硬着头皮去做,不过现在距离春耕还有一定时日,他还有足够时间去规划。
而且。
始皇在意的是官吏。
但他其实更为在意的是民生。
他望了望殿外飘下的雪花,拿起兔毫笔,在一份竹简上书写起来,他要把自己对农家和墨家的要求写下。
天时已晚。
秦落衡这才停笔。
望着竹简上密密麻麻的蝇头小字,秦落衡满意的点了点头,这里面的内容,可谓是他穷尽心力,绞尽脑汁,结合后世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最终构建出来的一个新蓝图。
不仅涵盖耕具、粮种,还有手工业、矿业、纺织业等相关工具。
不过,他毕竟算不上是专业人士,因而只能笼统的说个大概,具体的还要农家墨家自己下去摸索,但他已尽力了。
仔细检查了一遍,确定并无错误,他这才把竹简放好,去到寝宫睡去。
又过了数日。
秦落衡收到的举荐竹简再无增加。
直到这时,他才开始整理起被举荐上来的人员,不过各大氏族举荐的人,他大多不认识,也实在不敢轻易下决定。
最终......
他决定去一趟华府!!!
(https://www.uuubqg.cc/68412_68412791/699443693.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