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我,谱写中华上下五千年 > 第182章:试问天上仙人,谁敢来此人间……(求订阅)

第182章:试问天上仙人,谁敢来此人间……(求订阅)


  陈凡说完。

  舞台当中一声琵琶曲传来。

  但这个曲子弹的并不急,好像是随手弹的。

  只是,舞台上却不见弹琵琶的人影。

  直到。

  当舞台中饰演白居易的演员,以及他的友人寻找之下,这才发现了这位弹奏琵琶的女子。

  再三邀请之下,这位女子抱着琵琶出现在众人眼前。

  只是虽然如此,但似乎害羞还是其他,女子却是用她的丝巾半遮着面。

  直到当众人看清楚这位女子的面容。

  呼的一声。

  大家认出了这位女子。

  “宁心。”

  “竟然是宁心。”

  “没想到宁心饰演的是这位琵琶女。”

  虽然之前就有传出宁心客串了《唐诗何止三百首》。

  但在此前,他们却没有任何有关于宁心的消息。

  没想到。

  此时宁心突然出现,的确让无数人惊讶。

  “没想到宁心竟然会弹琵琶。”

  “人家当年可是唱歌出道的,而且在学校的时候,据说她是她们学校知名的琵琶女。”

  “这个设定有看头,期待中。”

  一方面是设定,一方面是宁心的人气,众人盯着舞台。

  而此时,宁心也在饰演白居易的演员邀请下继续弹奏。

  “好听。”

  “没想到琵琶竟然这么好听。”

  “哥们,你除了用好听之外还能用什么?”

  “难道用我草?”

  “……”

  公频上无数的“好听”发出。

  当然。

  这对于大部分观众,看客……来说,他们对于琵琶曲的评价,也只能出现好听两个字。

  稍微文化一点的,那就是悦耳动听,沁人心脾……等等。

  但就在这时。

  另一边的陈凡却是开口。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白居易在浔阳江送别友人,这本是一件很萧瑟的事情。但就算如此,友人还是要走的,只能端着酒杯与友人说着分别的话。但可惜气氛也不对,没有助兴的乐曲。也只能一杯又一杯的敬出,好像喝闷久一样。离别之时,留下的是茫茫江水浸着天上的明月。

  这交待的是当时的背景。

  众人也更为的明白,这发生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不过开篇中规中矩,虽然写得不错。

  像其中的【枫叶荻花秋瑟瑟】以及【别时茫茫江浸月】……都写得非常传神。

  但前有《长恨歌》,白居易这样水平的句子,大家也觉得一般了。

  不过。

  相对于长恨歌,陈凡却更为喜欢《琵琶行》。

  喜欢的,不仅仅是因为琵琶行更为倾注白居易的情感。

  更大的原因,还是因为琵琶行的艺术特色,陈凡认为是超过《长恨歌》的。

  犹记得当年陈凡背这首琵琶行的时候,当真是背得好不畅快。

  特别是这首诗里面,有的时候闭上眼睛,当时的场景便来了一个完美的还原。

  看着前方的琵琶女,陈凡继续念道:【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琵琶声与陈凡的诗词完美结合。

  或者说。

  陈凡所念的诗歌完美的符合眼前的琵琶女。

  不管是她的神态,动作,还是弹奏的节奏,声音……全都通过诗词的方式描绘了出来。

  而当大家反应过来时。

  一众人眼中只看到大珠小球落玉盘发出来的轻脆之音。

  但陈凡并没有停止。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一口气,陈凡将《琵琶行》第一部分全部念出。

  短暂几秒钟之后,掌声……直透云霄。

  “我了个乖乖。”

  “刚才我都还没有反应过来,这首琵琶行,又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我也是,我现在都还在震惊当中。”

  是的。

  比之长恨歌还更为的震惊。

  如果说长恨歌里面的一系列句子,都是金句。

  甚至可以说有不少句子,都能流传千年。

  那么,对于《琵琶行》来说,这就不只是金句或者是流传千年这么简单了。

  琵琶行的高明之处,除了语句之美,更为美的是他的艺术特色。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当然。

  还有更进一步的【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这一层一层,层层推进,简直是高潮一波接着一波,一浪接着一浪。

  而在这一浪一浪,一层一层不断的叠加当中……最后的高潮则如排山倒海,雷霆万钧,气吞山河,直捣黄龙,一泄千里……

  ……

  “老师,这首琵琶行也太美了。”

  “好好看节目。”

  “是,老师。”

  不少学校一众学子盯着镜头里面的画面。

  而有的一些学子,已经闭上了眼睛。

  这会儿,他们觉得看与不看都是一样的。

  一边的能够聆听的琵琶曲,另一边却是能够在他们内心展开画面的琵琶行。

  哪怕就是闭上眼睛,他们也能在脑海里展现出这一迷人的画面。

  ……

  “教授,您觉得长恨歌与琵琶行比之如何?”

  “你觉得呢?”

  “我不知道,但我现在好激动,我感觉,琵琶行似乎已经超过了长恨歌。”

  “你的感受是对的。”

  某大学中文系,一众学子,以及那些中文系导师,这时亦是完全的目瞪口呆。

  他们可以说是读过太多太多的诗作了。

  也研究过太多太多的诗词。

  可能很多时候,他们都有一些职业习惯,觉得诗歌也就是如此。

  可是。

  一首琵琶行,却是让他们完全沉醉其中。

  这一首诗歌,他已经不仅仅单单体现了他的文字艺术。

  更为体现的,还是他的结构艺术。

  是的。

  就如这位琵琶女所弹的琵琶曲,其高潮一波接一波的结构形态,那就可以完全秒杀其他的诗歌。

  但……他们知道。

  看起来,这首《琵琶行》还未结束。

  是的。

  刚才陈凡念的,只不过是《琵琶行》的第一部分。

  陈凡继续念道: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这是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也好理解。

  他说的是琵琶女自述身世。

  但你以为,白居易要讲的就是琵琶女吗?

  并不是。

  所以。

  这才有了第三部分: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与第一部分一样,第三部分又是一系列的金句爆出。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但琵琶行的经典,又怎么会是这一些金句呢。

  当你听到最后一句,坐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时。

  你就能真正的感受到,这首琵琶行到底写的是谁了。

  没错。

  琵琶行只不过是明着写琵琶女,实则暗里写白居易自己。

  琵琶女是明线,白居易则是暗线。

  明线与暗线相互交杂,层层推动,直到最后……才引出诗人的真正意图。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琵琶女虽然与白居易不一样,但他们在很多地方似乎又是相同的。

  只不过,一个是被商人抛弃,另一个却是被朝廷贬谪。

  当然。

  在这里面,这里面有没有当年那一位湘灵的影子,那就看你怎么看了。

  一曲琵琶曲结束。

  白居易这首《琵琶行》也就此完结。

  现场所有人没有一言。

  不是他们不想说,而是,面对着如此经典,面对着如此千古之诗篇。

  他们一瞬间不知道用什么语话来描述自己内心激动的心情。

  哪怕。

  他们嘴角里刚想喊出,我草……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面对着如此传世之作,我草……简直是玷污了这幅作品。

  或者。

  这个时候他们想到了《琵琶行》里的一句: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所有人的安静,就是被琵琶行彻底给震撼住了。。

  但这一边的安静。

  整个央视综艺频道的收视,已经破了17个点。

  ……

  “兄弟,醒醒。”

  “怎么了?”

  “节目结束了。”

  “啊……结束了?”

  “你看,陈凡老师都下台了。”

  看着空空如也的舞台,无数沉浸于其中的观众这才醒来。

  但哪怕如此,他们仍是喃喃自语:

  “长恨歌。”

  “琵琶行。”

  “诗魔白居易。”

  而另一边。

  对于那些亿万观众,对于那些无数在直播间内观看直播的朋友。

  他们却大声的吼出:“试问天上仙人,谁敢来此人间……”

  ==


  (https://www.uuubqg.cc/68124_68124959/721092417.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