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区区刁民,反了天了?朱佑樘怀恩张敏 > 第二百五十章 臣请诛于允忠,满门抄斩!

第二百五十章 臣请诛于允忠,满门抄斩!


养心殿里,红烛摇晃。

太监们都已退出了养心殿,只有八个宫女还在殿内值守。

朱祐樘对着顾氏招了招手:“到朕这来。”

“是。”

顾氏深吸一口气,缓缓上前。

此时顾氏心里,心乱如麻。

因为张婉儿的关系,她心中的激动和欢喜,已经当然无存。

心中有的,只剩下紧张和忐忑。

她不知道今夜过后,这后宫之中,又是何等局面。

她还能不能回到,从前那种清冷安静的日子。

朱祐樘看着缓缓走到自己面前的顾氏,伸手挑起她的下巴,端详着她的容貌。

顾氏作为朱祐樘亲选的嫔妃,容貌自然算是上佳,但和张婉儿,陈圆圆,柳如是比起来,可就差远了。

顾氏是很典型的北方女人长相,身材高大丰满,阔面重颐,天圆地方,鼻梁高挺,嘴巴偏薄,五官立体,颇有古典韵味。

她不似陈圆圆和柳如是那般,柔美可人,让人一眼就喜欢上。

而是属于越看越耐看,挑不出什么毛病的那种。

“不错,前段时间是朕不好,倒是冷落了你,你不会生朕的气吧?”

顾氏连忙回应道:“嫔妾不敢,陛下公务繁忙,嫔妾无力为陛下分忧已是惶恐,又怎敢与陛下置气?”

“不生气就好,时候不早了,就此歇息吧。”

“是,陛下。”

朱祐樘拉着顾氏的手,走向殿后的龙床。

“陛下……”

顾氏柔柔一声,已被朱祐樘拥入怀抱。

床帐轻落,红烛新停,又是一夜鱼龙舞。

……

翌日。

卯时一刻,朱祐樘便被钟鼓司的晨钟唤醒。

宫女太监们在养心殿内忙前忙后,伺候朱祐樘起床。

司礼监的太监们,更是早早地侯在了养心殿外,等候朱祐樘的命令。

朱祐樘起身后,看了一眼身边依旧熟睡的顾氏,没有吵醒她,独自起了床。

平日朱祐樘起的要迟些,今日这么早,主要还是因为今天有朝会。

朱祐樘在宫女的服侍下,穿好朝服后,便走出养心殿,坐上龙辇,朝着奉天门走去。

这是自朱祐樘回京,清洗完参与京城政变的官员后,第一次开朝会。

在清洗中幸存的官员们,一个都不敢怠慢,早早地就换上朝服,在奉天门广场上等候了。

随着朱祐樘来到奉天殿,坐上龙椅,奉天殿广场上的文武官员们,纷纷跪下行礼。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祐樘放眼望去,奉天殿广场上的官员,站位都稀疏了好多。

朱祐樘上次清洗的力度实在是太大了,殃及京城内上百个部分。

特别是号称储官之所的翰林院,更是差点没被朱祐樘连锅端了。

因为储官都死得差不多了,所以补缺的速度有些慢,很多官职都还没寻到合适的人选,只能先空着。

“平身。”

“谢陛下!”

文武百官们起身后,便有司礼监的小太监,高声喊道:“有本早奏,无本退朝!”

文武百官们个个眼观鼻,鼻观心,站在原地,沉默不语。

朱祐樘那铁血手段,杀得百官心惊胆寒。

谁也不愿意,主动去招惹这尊煞神。

朱祐樘等了一会,始终无人上奏,便沉声发问:“没有奏事的吗?”

朱祐樘眼神扫过之处,百官低紧了头颅,生怕被朱祐樘给注意到。

朱祐樘又看向站在最前方的官员,六个尚书,三个阁老,皆是沉默不语。

包括被朱祐樘新提上来的几个尚书,也都不敢多言。

“既然你们都无要事相奏,那朕倒是有一件事,要请诸位爱卿们,讨论一下。”

朱祐樘冷哼一声,随后说道:“前两天,朕收到南京兵部尚书张鹏,送上来的题本。”

“题本上说,南京兵部查获一起下海走私案。”

“应天府府尹于允忠,和瑞昌县刘大夏的刘氏一族,私造海船,企图下海走私,被南京兵部抓到,人赃俱获。”

“瑞昌刘氏一族,反抗激烈,拒不投降,已被南京五城兵马司歼灭。”

“而于氏一族,则是提前被锦衣卫抓捕,押往了京城。”

“现在于氏一族就在锦衣卫的诏狱里押着,诸位爱卿以为,朕当如何处理这件事啊?”

朱祐樘此话一出,顿时让那些硕果仅存的江南官员们,心中一凛,面色变得严肃起来。

他们在心中感叹,该来的还是要来了。

下海走私这件事,果然还是躲不过陛下的审查。

在这之前,张鹏已经暗中与京城这些江南官员,打过招呼。

他们心中早已有数,互相对视一眼后,便按照约定好的说辞,依次上奏。

“启禀陛下,禁海是高祖皇帝在位时,就定下的祖制。”

“于允忠和刘氏一族,罔顾祖制,私自下海,必须严惩!”

“微臣提议,立刻处死于允忠等人,以儆效尤!”

礼部侍郎章宁上前一步,拱手以请。

朱祐樘目光移到章宁的身上,面上不露声色,没有泄露一丝一毫的情绪。

但他已经在心里,回想着章宁的籍贯了。

章宁,南直隶松江府华亭县人。

想到这里,朱祐樘心中便划过一丝冷笑。

章宁自认为,自己的建议,还算是安全。

朱祐樘不是喜欢杀官吗?

自己的建议又不是要保于允忠,而是要除掉于允忠,朱祐樘再怎么愤怒,也不能迁怒到自己身上来吧?

但面对朱祐樘的目光,章宁心中还是难免有些惴惴不安。

但很快,又有一位官员站了出来,分担了章宁身上的压力。

“章侍郎所言正是,祖宗之法,绝不可变,于允忠身为应天府尹,知法犯法,罪加一等!”

“微臣以为,不单是要斩于允忠一人,更是要将于家满门抄斩,才可威慑众人,严格遵守禁海制度!”

说话的人叫黄允,吏科给事中,赣州吉安府吉水县人。

他和章宁一样,总觉着劝朱祐樘杀官,一定错不了。

只要不是开口为于允忠求情,朱祐樘肯定不会为难自己。

紧接着,又有数名江南官员站了出来,纷纷要求朱祐樘,严惩下海走私之人。

江南籍贯的官员,要求严惩私自下海走私的江南官员。

乍一看,还真觉得这些官员,对大明皇帝忠心耿耿,大义灭亲,忍痛严惩自己的同乡。

但细细想来,却发现根本就不是这么一回事。

这些官员只不过是在努力和于氏一族,刘氏一族做切割,从而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而已。

这些南方的走私集团,确实够狠,对自己人也如此绝情。

在明知营救不了的情况下,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将刘氏一族和于氏一族彻底消灭,从而来保住其他人的利益。

也不知道他们这样做之后,心里寒不寒,酸不酸?

历史与政治的复杂性就在于此,看似与自己立场非常矛盾的举措,其实都是因为核心利益的变化。

搞不清楚历史人物的利益关系,那就如同雾里看花一样,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明明是一个为己谋私的奸臣,却在某一件事上,表现得像一个忠臣一样。

所谓大奸似忠,就是这个道理。

但只要深剖历史,理清他们的核心利益关系。

便不难看出,其实驱动这些历史人物,做出复杂的,难以理解的,甚至是矛盾的举措的根本原因,非常简单,并且从未改变。

只有两个字,利益。

朱祐樘没有出声,只是暗暗将这些人记在了心里。

这些要求严惩于允忠的官员,无一例外,全是江南籍贯的。

其他地方的官员,因为事不关己,所以选择高高挂起,站在原地一言不发,根本就不掺和这档子事。

朱祐樘的目光,在文官官员身上扫视了一圈后,看向了自己重新起用的,刑部尚书何乔新,点名提问。

“何爱卿,你是刑部尚书,你来说说,此事朕当如何判罚?”

何乔新之前提到过,他是赣州广昌府旴江镇人,是六部尚书中,唯一一位江南籍贯的人。

朱祐樘故意点名让他谏言,就是在试探他的立场。

若何乔新也只是轻飘飘地来一句,处死于允忠之后,就没有后续的话。

他这个刑部尚书的位置,也就做到头了。

何乔新被朱祐樘点名后,脸色顿时一沉。

他快步走出队列,手执笏板,恭敬一礼:“回陛下,臣以为,确实应当严惩于允忠等人。”

“但走私一事,牵扯诸多,应当不止有这两家人涉及其中。”

“陛下可命张鹏继续调查,顺藤摸瓜,彻底清查走私一事,将走私势力,一网打尽!”

何乔新的建议,在其他官员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提出了扩大调查范围,清查更多的走私势力。

看来何乔新也看出来了,朱祐樘斌不满足于只处理于允忠一人,而是想要扩大战果。

那他就抛砖引玉,企图通过交出更多的走私势力,用来平息此事。

但何乔新依然只是避重就轻,根本就不谈江南走私案的根本原因。

朝中的江南文官们心中一惊,对何乔新的提议,微微感到有些不满。

做做样子就行了,你这厮怎么还真跟着皇帝一起,对自己人开刀呢?

谁知道,后面被张鹏交出来的倒霉蛋,是不是自己的家族呢?

而朱祐樘对和何乔新的提议,也并不感到满意。

江南走私案,怎么可能就这么轻松结束?

朱祐樘要的,远比这些江南走私集团们愿意给的,要多得多。

朱祐樘面无表情地看向何乔新,沉默了好一会,才说道:“于允忠确实该死,只是朕有些不明白。”

“之前刘大夏口口声声地说,下西洋一事入不敷出,有弊无利,下一次西洋要耗费数十万钱,而受益甚微。”

“既然如此,那为何江南的官员们,又争先恐后地下海走私,屡禁不止呢?!”

“难道是这些江南官员们,喜欢亏钱送温暖吗?”

“甚至就连私藏郑和航海图的刘大夏,他自己的家族,都在偷偷下海走私呢?!”

朱祐樘的这个问题,直指官员下海走私的核心原因,一下便令朝中所有江南官员,变了脸色。

这些官员内心恐慌至极,身体不自觉地打着哆嗦,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

他们江南官员们,世世代代,守护了将近一百年的秘密,就要被朱祐樘给戳破了!

自太宗皇帝驾崩之后,以三杨为首的江南文官们,就拼了命的掩饰郑和下西洋的真相。

以杨士奇为首的江南内阁阁老们,不惜一连害死两位皇帝,彻底将下西洋之事,从根本上破坏掉。

宣宗皇帝只下了一次西洋,准备第二次下西洋的时候,人就驾崩了。

大明皇帝下西洋一事,成功被江南文官们拦了下来。

到了英宗皇帝亲政后,英宗皇帝就察觉到了下西洋这事,荒废得很不对劲。

好好的赚钱买卖,怎么说停就停呢?

所以在斗倒杨士奇后,英宗皇帝便令工部侍郎焦宏,在闽州督造一百二十艘下西洋的海船,准备重启下西洋一事。

但土木堡之变后,这件事就无疾而终了。

大明皇帝下西洋一事,再次成功地被江南文官们给阻止了。

后面被推上来的傀儡皇帝朱祁钰,在于谦面前连屁都不敢放一个,他怎么敢在于谦面前,重提下西洋一事呢?

所以江南走私集团们,过了舒舒服服的八年,开开心心,放心大胆地走私了八年。

时至今日,都还有不少江南士绅,怀念朱祁钰这位明君,怀念于谦和朱祁钰这对君臣不疑的模范君臣。

等到英宗皇帝复辟后,因为英宗一直在清算土木堡之变中参与的官员,同时又在尽力收复文官手中,被于谦窃取的皇帝权力。

所以暂时没时间重启下西洋一事,八年后英宗皇帝好不容易有了权力,又莫名其妙地驾崩了。

下西洋一事,也就无从谈起了。

待到宪宗皇帝登基后,也对下西洋一事动过心思。

他曾让汪直去兵部讨要航海图,但刘大夏就以一句找不到了为由,搪塞了过去。

此后,宪宗皇帝也不再提及下西洋一事,甚至都没有处罚刘大夏,这事就这么过去了。

就这样,重下西洋一事,再次无疾而终。


  (https://www.uuubqg.cc/68009_68009391/24363186.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