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皇长孙! > 第301章 一律三年起步

第301章 一律三年起步


第301章  一律三年起步

        朱元璋差钱吗?

        他真的很差钱!

        别看每天大鱼大肉的,那都是作为皇帝的标配。

        每年皇宫的开支,可都是从内帑出的,包括藩王的,也都是如此。

        从洪武元年到现在,整整二十五年的时间,大明的财政就没有宽裕的时候。

        为什么出大明宝钞,就是因为国库连军饷都很难出来了,大明宝钞刚出的那几年,倒是过了宽裕的日子。

        后来各种打仗,赏赐,军饷,俸禄,几乎都是由宝钞占据了大头。

        这也是为什么宝钞每年都要出了千万贯的原因所在。

        然后就是宝钞的大幅度贬值,这才让朱元璋意识到要控制宝钞的发行。

        就算是近几年,官吏们的俸禄,也是经常拖欠,延迟发放。

        在这方面,朱元璋还要从户部拿钱,来填补皇宫的空缺。

        当年马皇后生辰的时候,宴席上的四菜一汤,那还不是因为内帑没钱才搞出来的么。

        真要富裕,谁还这么整呀。

        把官吏们的俸禄卡得死死的,这其实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合算之下这已经是大明国库的极限了,朱元璋都恨不得官员们自带俸禄过来上班才好。

        最好是再给国库赚赠点银子。

        也就是近两个月,皇宫的各项开支才稍微宽松一点。

        这当然是大孙的功劳了。

        现在听大孙这么一说,犯罪的都可以给内帑创造收入了,还是跟现在大孙办厂的情况差不多。

        这么一想,朱元璋面上当真是容光焕发。

        “大孙,要是按照你这么做的话,每年可以赚多少银子呢。”朱元璋回味过后,笑眯眯的对着大孙问道。

        他很迫切的想知道,这么做往后内帑能够增加多少的收入。

        人呀,最不喜欢过的就是穷日子,更何况朱元璋这么个开国皇帝。

        每次在早朝上,他最烦的就是户部,总是提出这里缺银子了,那里缺银子了,以各种理由减少内帑的开支。

        朱元璋也知道,这真是没办法的事情,可是大明每年的岁入就那么多,能怎样呢。

        首先还是要稳住军饷才行,这也是朱元璋苦思冥想的卫所制度,不然军饷都要吃紧,现在每年好歹军户还能自给自足。

        大明最初建立的时候,初置卫四百九十一,所三百一十一。

        一卫是五千六百人左右。按此计算,大明军队大概有二百七十万万之多。

        如此庞大的军队,如果全靠朝堂供养,会直接把整个大明的财政拖垮。

        军队这个东西,真的是多了犯愁,少了还是犯愁。用它的时候越多越好,不用它的时候越精简越好,在和平年代你这庞大的军队,就是一个累赘。

        朱元璋便道:今海内宁谧、边境无虞,若使兵但坐食于农,农必受弊,非长治久安之术,其令天下卫所,督兵屯种,庶几兵农合一,国用以舒。

        对此,朱元璋也曾兴奋的说过: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粟。

        为了更长久的维持卫所制度,朱元璋下谕旨:凡卫所军士的身份世袭不变,子弟不得参加科举,也不能另谋职业。

        这甚至已经直接写进了大明律中。

        在朱元璋的设计中,卫所制度三层的士兵训练,七层的士兵负责种地。这个比例,也会根据土地的贫瘠程度做出一定的调整。

        这项制度的设计,就已经预示着士兵战斗力的下降已经是一个必然的情况。

        可是大明财政就这个样子了,能怎样呢。

        根本没有多余的财力对卫所制度改革,这样就现在的情况来说,已经是最好的办法了。

        不管是屯田制,还是卫所制度,弊端都是非常明白,那就是使得将领和士兵之间的联系过分紧密。

        历史上大唐藩镇割据,群雄割据,各自为王,就是屯田制所带来的。

        体现在战争的时候,也会出现很强的隐患。

        当朝廷需要调兵打仗时,由都督府指定的总兵官统领军队,这些士兵就脱离了原来的卫所军官,而总兵官则向朝廷任命的统帅负责。

        而且一般战事征召,几乎都是因为出现了问题才会如此,这就导致没了训练磨合的时间。

        这样会造成将军对士兵的不熟悉,士兵不听将军指挥,谁都不服谁,战斗力大大减弱。

        在嘉靖三十四年,一股五十三人组成的倭寇,横行浙、皖、苏三省,如入无人之境,甚至明目张胆的攻打当时明朝陪都南京城,还杀伤明军三四千人。

        卫所兵却如同纸糊的一般,一戳就破,你就用人堆也消灭了这几十人的小部队,可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这放在如今的明初简直就是不可想象。

        要是谁跟朱元璋说,后来的大明因为卫所制度出现了这种情况,他会信?

        即便是百姓,官吏,也绝不会相信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可是,他偏偏在历史上,就这么发生了,如同天方夜谭,却又真实无比。

        其实纵观历史,对于屯田制的弊端朱元璋也有所了解,卫所制度的隐患,也曾思考过。

        可现在的大明,根本离不开卫所制度。

        这都没太大的军饷压力,都过得这么紧巴巴了,要是解除卫所制度,那根本不可想象。

        而在大孙这里,朱元璋似乎看到了希望。

        听着老爷子问能赚多少钱的事,朱英心中估算了一下然后说道:“这个具体还是看在哪个地方做什么事情。”

        “如果像是比较赚钱的行当,人数也有个几千人的话,一年几十万的入账应该还是有的。”

        “像是江南地区,那边贸易量大,应该还可以更高。”

        听到几十万这个数字,朱元璋呼吸都变得有些急促了。

        在大孙这里,银子就这么好赚的吗,随便整个监狱,丢一批劳役犯进去,每年就能有几十万?

        大明十三布政司,哪怕一个省就安排一个,每年都有数百万入账。

        这一刻,朱元璋似乎已经想到后面每年国库充盈的日子,思索间,朱元璋再次问道;“这数十万,大孙是指宝钞,还是银子呢。”

        朱英回道:“孙儿所说的是银子,目前宝钞在全国的价格上下波动比较大,暂时只能以银两作为参考,等国库充盈后,就能慢慢对宝钞回收,控制发行数目。”

        “这样在有足够的准备金下,宝钞便就能完全的替代银子了。”

        数百万银子,折合宝钞约莫近千万贯。

        这么一来,宝钞提举司都可以不用大量出宝钞了,每年的国库,不仅不欠债,还能有很大的盈余。

        “好!”

        朱元璋想到这里,猛的一拍桌子,大喝道:“早就该这么做了,大孙,此事咱感觉非常之紧迫,必须要马上开始。”

        “这样吧,今日天色晚了,明日便不用去早朝了,咱下一道谕旨,让三司听大孙调动,立即安排新的大明法典。”

        “法典这块可能有些慢,先不用管具体的律法条例,把劳役这块整个大概的框架出来,明日早朝,咱下通告天下,对犯罪之人当是要有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同时大赦天下,凡死刑,流放,皆先关押大牢,等大孙的律法条例出来,再行接近,至于其他犯罪的,也都暂时关着。”

        说到这里,朱元璋微微停顿一下,才继续道:“大孙在制定律法的时候,可要注意了,劳役时间最好是三年起步,时间太短了,怕是他们连学徒都不是,就已经出去了。”

        好家伙,老爷子这是真的狠。

        管伱犯什么事,一律三年起步。

        这是要使劲薅啊。

        这也就意味着,哪怕是小偷小摸的,进了衙门,也是三年起了。

        不过或许从某个角度来,至少监狱里能管饭,或许也是一个出路,想到这里,朱英只有苦笑道:“孙儿明白了。”

        饭也吃了,步也散了,就在朱英准备回坤宁宫继续批阅奏章的时候。

        刘和过来汇报道:“陛下,允炆殿下求见。”

        朱元璋闻言,轻咦一声道:“允炆来找咱干嘛呢,大孙,你弟弟来了,你也别急着走,先看看是怎么回事吧。”

        就现在朱元璋的想法中,朱允炆若是有什么事情,不应该是找他大哥咱大孙解决嘛。

        怎么就直接跑到咱这里来了呢。

        咱每天都是很多事情,所谓长兄如父,像是皇孙这些,当然是由大孙全权负责。

        不过人来都来了,也不好不见。

        乾清宫正殿,朱英也就只能坐下喝茶,陪着老爷子一样。

        很快,朱允炆就过来了。

        “允炆拜见皇爷爷,大兄。”

        听到这话,朱元璋有些不逾问道:“允炆可是有什么事情,怎么找到咱这里来了。”

        听到这话,朱允炆赶忙解释道:“回禀皇爷爷,孙儿先前到大兄那里,是听宦官说大兄在皇爷爷这里,所以才特地找了过来。”

        朱元璋听到这个解释并不满意,道:“你大兄不过是在咱这里用个膳,也耽误不了太多时间,是什么事情让你这般急躁。”

        这言下之意很明显,你大哥不在你就候着,都知道在咱这里了,怎就不能等等。

        朱允炆听到这话,嘴角有些微微的苦涩。

        皇爷爷,你变了,从前可不是这样的。

        现在连自己有事过来找,都得被训斥。

        虽然很沮丧,不过还是强自提起精神回道:“孙儿在撒马尔罕孙,皮儿马黑麻那里有一个重大的发现,所以才会急躁了些。”

        朱元璋闻言有些好奇,对于撒马尔罕他还是很重视的,便就问道:“说来听听。”

        其实对于朱允炆,他倒不是说完全没爱了。

        只是在皇宫这个大家庭里,规矩非常重要,尤其是维护大孙的地位。

        否则往后吃亏的,也只会是皇子皇孙。

        大道天资榜。


  (https://www.uuubqg.cc/67717_67717854/114640332.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