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新宋传 > 第二十六章 制科难度

第二十六章 制科难度


  二月二十开始,陈知昱开始了乏味的生活,每天就是早期训练,读书,背题。

  由于陈知昱给了仁宗食神厨粉,而且有着王吉将一些吃食买进宫里,他就没来打扰陈知昱了,中间倒是送来了契约和银两,而陈知昱只是将契约收了起来就没管了。

  日子一天一天过,不知不觉一个多月过去了,时间很快就到了三月二十五,明天他就得去考试了。制科考试分两场,第一场是秘阁六论,过了才有第二场,秘阁考试以六论四通为合格,合格之后会被划分为五等。不设一等、二等,第三等为上,第四等以上才有资格参加御试。

  制科考试是可以多人一起考的,这次由于庞籍举荐的急,仁宗皇帝也急,所以陈知昱是一人考试。

  第二天一早陈知昱就来到了考试的地方,秘阁考试是制科考试最关键也是最难的一次,说是大宋所有考试类别里面最难的也不为过。

  如何难法?这么说吧,整个宋朝设立以来,就一个人过了三等,吴育,其他过四等的也没几人,而吴育之后还有个苏轼,这里先不说,因为他还没考。毕竟今天的主人公是陈知昱。

  阁试难主要体现在:一、考试范围宽泛,怎么个宽泛法?秘阁六论出题范围题目于九经、十七史、七书、《国语》、《荀子》、《扬子》、《管子》、《文仲子》正文及注疏内出。七书是指北宋朝廷作为官书颁行的兵法丛书,包括《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七部著名兵书。

  论题出题还有明数、暗数之分。上下文关乎典章制度、用典的称为‘暗数’可以理解为暗题,而不涉典制,也不用事,便是‘明数’也就是明题。近四十本书和这些书的注解都是出题范围,在其中随意选取出题,对应试者知识面要求很高。

  所以陈知昱十四岁,还好他前身读的书够多,加上他穿越来了后,两世的记忆都异常的清晰,不然他还真不敢来闹笑话。

  这段时间以来,他就是在恶补考试范围内容,古代人读书和后世的人读书不一样,他们讲究读透,而陈知昱不一样,他不认为这些书有什么用,所以他用的就是背,我先不管理不理解,背下来就是了,这一招就是后世应试教育大法,先背下来再说,还好陈知昱没读过的书并不多,需要背的也就几本。

  难点二,答卷内容要求严格。六道论题,需在六论中写出论题,要求必须引用论题上下文,这样才能称为‘通’。知道出处不能引用上下文的被称为‘粗’。六论每篇必须在三千字以上,而且必须在一天一夜时间内完成。古文三千字若是翻译成白话文得多少,六篇将近二万字。

  要知道,一天两万字,换成是鸽子,哪怕水白话文字数也水不出来啊。

  难点三,评卷严格阁六论对参加考试者知识面、知识掌握程度、写作能力、思维速度进行了全面考察。但凡其中一点不达标就很难进入等次划分这一阶段,直接就会被判不合格。原为四等即可进入御试,仁宗皇祐年间改为四等上才能进入御试。。这就要求应试者不仅知识面广,而且要对这些知识点烂熟于心,能够灵活运用,最后还得能写一手好文章。只有同时具备这三点才可能入四等,入了四等还有上中下之分。

  长安的陈家后来陈尧咨走后留下了历朝历代的优秀文章不少,加之陈知昱后世的时候拜读了不少文章,这才有信心来一试,不然都可以直接抬走了。

  明清时科试经义演变成考八股文,从外在的文体形式到内在的思想都严重僵化,但在宋代,人们崇尚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考生可以自由解经、传注、质疑古说、阐发新见,也就是借他题目说自家道理。

  陈知昱看着第一道论题,‘刑疑付轻,赏疑从众,忠厚之至。’换成现在的说法,这题目就是“论疑罪从轻”。

  而关于这个论题,陈知昱很简单的下了笔:题目《刑赏忠厚之至论》典出《尚书》孔安国注文...之所以这一篇陈知昱想都不想就下了笔是有原因的,嘉佑二年的省试就是这道题,陈知昱这段时间就是回忆后世北宋年间的一些考题,并将其都答了出来,而作为前年最牛的一次考题陈知昱自然不会不做一遍,而且这一篇陈知昱都不用自己做,现炒苏轼的那一篇就可以了。至于对不对得住苏东坡,等以后弥补他就是了。

  第二篇,‘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这题也比较好答,陈知昱思索一会就下笔:题目《富民富国论》出自《论语·颜渊十二篇》...

  这一篇的原文是: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翻译过来的意思是:鲁哀公问有若说:“遭了饥荒,国家用度困难,怎么办?”有若回答说:“为什么不实行彻法,只抽十分之一的田税呢?”哀公说:“现在抽十分之二,我还不够,怎么能实行彻法呢?”有若说:“如果百姓的用度够,您怎么会不够呢?如果百姓的用度不够,您怎么又会够呢?”

  这句话主张的是儒家学派的经济思想,也就是“富民”思想,削减田税的税率,使百姓减轻经济负担。只要百姓富足了,国家就不可能贫穷。反之,如果对百姓征收过甚,这种短期行为必将使民不聊生,国家经济也就随之衰退了。

  陈知昱以富民富国论答确是对题的。

  紧接着第三篇是出自《春秋公羊传》何休注,陈知昱又借鉴了苏大神的一篇文章《王者不治夷狄论》。

  第四篇是史书注疏,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陈知昱又答了一篇。

  第五篇题目出自《汉书·礼乐志》陈知昱又以一篇《养礼成德论》答之。

  待到陈知昱答完第五篇,天色已经暗了下来了,此时他也是写到手快抽筋了。

  看了一眼天色,陈知昱觉得自己的快点了,不然就要在这里过夜了。

  翻开第六题,陈知昱蒙了,居然是诗赋各一篇。按照正常来说秘阁考试是不会出现诗赋的,怎么到自己这里居然出现了?

  陈知昱实在是想不明白,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有可能是因为自己的进士出身是御赐的,所以才出这一题吧?

  这个还真让陈知昱猜对了,正因为陈知昱是名臣之后,有着书香门第的招牌,所以政事堂的几位大佬商量了一下,还是决定让他作诗赋各一篇以考究他的才学,毕竟这会还是诗赋与策论并重的仁宗时期。

  陈知昱看了一眼诗题,诗题是《咏物言志》,这个还比较简单。看到了赋题是《通其变而使民不倦》陈知昱有点哭笑不得,哭的是自己哪里会作赋,笑的是这个题目陈知昱还真背过几篇,林希,程颢,苏轼的赋他前世都看过。

  陈知昱决定还是先将赋借鉴出来,思索了一番陈知昱决定借鉴程颢大佬的赋并将其改名为《秘阁试佚道使民赋》,想通了之后,陈知昱就开始下笔了:人情莫不乐利,圣政为能使民;以佚道而敦敕,俾当时之服循。......是皆俾民有乐佚之道焉,虽劳何怨。

  答完赋题,陈知昱终于随意起来了,思索着选什么东西咏物言志,毕竟这就很容易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抄,后世背了那么多诗,看了那么多诗集可不是白背白看的。

  最后陈知昱选定了以竹为题,唐宋多以梅花咏志,用竹能突出新颖,所以一首《竹石》出现了: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虽然心中觉得对不起板桥先生,但是陈知昱还是厚脸皮的借用了。

  六题中,陈知昱三题是自己做的,另外三题是抄的,所以做得完成的很快,可以说是前无古人了,陈知昱又检查了一遍才通知监考的考官说自己完成考试了。

  而考官劝他再看看,毕竟大佬们都关注着这场考试呢,不过被陈知昱拒绝了。

  本来按照宋朝的科举制度试卷是要弥封、誊录的,但是由于考试的就陈知昱一人,考题又是有皇帝和政事堂的大臣当天朝会后临时出的,规避了作弊的可能性。

  主考官王拱辰本来已经都回了家,毕竟正常来说,都是要考到第二天的。结果听到值守的人来报说陈知昱已经交卷了,身为主考官的他只能又回到了考场配合监考官将试卷锁了起来,虽然制科是大事,但是整个考官团队不可能为了他陈知昱一个人回来办事,所以只能将试卷锁了起来,等待第二天再和一众负责人审卷。

  “小郎君,不是说要考一天一夜吗?这才八个时辰不到你就回来了?”交卷后,陈知昱就离开考场回到了京城的家,一进门罗晋就问道。

  “答得比较快,答完就就回来了。”

  “那我去准备饭菜。”罗晋对于科考可没什么研究,不知道他家小郎君创造了答题最快的记录。


  (https://www.uuubqg.cc/66223_66223005/667815196.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