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初会徐庶
尉氏县是张南第一桶金的挖掘之地,在这里被提拔为百夫长,留下了一百个黄巾力士给张览。
没有这第一桶金,张览的发展必添许多困难,没有兵,拿什么去练三三制。
进城的手续自然不陌生,杨了杨手中的官凭,拿着眼一瞪,就顺利过了关。
看着这个陌生的地方,张览一时也没有多少头绪,徐庶不是尉氏县人,沿路打听,没有问出什么信息。以徐庶的精明,绝不会去尚未平静的长社,他现在还是白身,驿站也是轮不上他的,还是到客栈去碰碰运气。
客栈的小二好奇地打量着张览,没有那个官长会到他们这样的客栈来。
他忐忑不安地问道:“官长是住店还是打尖”。
张览和气说道:“也不住店,也不打尖,我是来打听一个人的”。
见到张览和气,店小二才放下心来,话也多了起来,“这兵荒马乱的,也就我们客栈还能知道一些信息,不知官长打听得是何人”。
“我的一个远房亲戚,叫徐福(原名,杀人后才改为徐庶),字元直,是长社人,可你知道长社的情况,也不知他现在怎么样了”。
徐庶就在窗子旁的桌子上用饭,他家本就一清寒之家,住不住店心里还在犯难。之所以这么早就用饭,也是存了走夜路回返乡下的打算。长社战前,他就带着母亲躲到了乡下。
听到张览与小二的对话,心里不免吃了一惊,自己家是个什么情况,就一老母尚存,哪里有什么远房亲戚。
徐庶是谁,那是媲美诸葛亮的大神,他当然随时都会关注长社之战,何况就在他的老家开战,时时刻刻牵连着他和他老娘的命运。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他不可能去乱哄哄的长社,这点张览猜的不错。上午到了尉氏县,他就四处探问消息,现在已是战后第二天的傍晚时分,也就刚刚,才把情况打听得清楚。
见小二说不出所然,徐庶微微一笑,接话道:“兄长打听徐福作甚,我倒是知道一点他的消息”。
张览心里一喜,这番辛苦没白费,知道了他的下落,就可以视情况而动。
他掉过头来,就见一个葛巾布袍,皂绦乌履的长条青年,正浅笑的望着自己。
张览三步并作两步,走到他的面前,小心翼翼地问道:“公子是何人,从哪里得知徐福先生的消息”。
徐庶心里暗笑,我算什么公子。他没有直接回答,反而问道:“据我所知,徐福家里亲人极少,从来没有听到,还有什么说外乡话的亲戚”。
张览尴尬地一笑,“不瞒公子,我也是受人所托,打听他的消息。至于所托之人是徐先生什么人,我不是十分清楚”。
徐庶现在只是个十六七岁的青少年,正是好武爱动的年龄,但聪明本自天成,岂能马上就自报身份,于是又问道:“托你的人找他有什么事”。
汉末的月旦评已经名动天下,它能够形成潮流,岂能没有群众基础。臧否人物,还是被大多读书人喜好。
“我是受一个相士所托,他曾经到过此地,见到过徐福先生,称赞他慧根由心而发,将来一定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再三告诫我,如果有机会去长社,一定要登门拜访徐先生”。
徐庶哑然而笑,自己就是个好武之人,武艺也未曾练出什么名堂,家境更是一般,能成什么气候。
听到有人夸赞,心里还是十分高兴。于是有了谈兴,就随口问道:“那你说说,相士认为他能有多大的成就”。
张览认真地说道:“相士并不认为他练武会有什么成就,只是说他将来,一定是个深谋远虑的大军师”。
徐庶嗮笑道:“那相士就不是什么高人了,我知道的徐福是个练武之人,文才方面并不十分出色”。
张览老师出身,对付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还是有办法的。从他的谈吐,知道这可能就是自己要找的徐庶。
张览按下自己喜悦之心,稍微思索了一下,年轻人都有好奇之心,便鼓动说道:“相士高不高,试一下不就知道了”。
一句话就勾起了徐庶的好奇心,“怎么试”。
张览:“你告诉我徐福在哪里,我会告诉他怎么试,你也可以做个见证人”。
徐庶岂肯就这么暴露身份,总得看看对方是个什么来路,“那你先说说,你是干什么的”。
张览:“我微不足道,是左中郎将手下的行军司马”。
见对方的来头不大,但根脚不错。皇甫嵩现在名动天下,结识他的手下,也不辱没自己练武之身,于是说道:“我就是徐福,你说怎么试”。
果如张览所料,徐庶要打听长社的情况,只可能到尉氏来。他现在还是白身,没资格住驿站。
人是找到了,可怎么收他的心,张览犯了难,他要知道自己是黄巾,不能肯定他举不举报,但甩手走人是肯定的。
不管能不能收得他的心,劝他弃武从文总不错,那就是他本该走的路。
张览看着徐庶桌上只有一碗汤和几个饼子,打趣道:“先把肚子填饱,怎么试等一下再说”。
不等徐庶做什么举动,回头对小二说道:“快斟些酒,有什么好吃的只管上几样”。
徐庶闹了个大红脸,他也是豪爽之人,只可惜兜里不争气。
几杯酒下肚,气氛刚刚合适,张览说道:“先不管相士的话准不准,我先问问你,波才逃往阳翟,结局会是如何”。
徐庶要保命,天下大势可能一时想不到,但眼目前的事,他是反复斟酌过的。
便徐徐开口说道:“阳翟之战已无悬念,波才领丧胆之兵,困于一隅,内无粮草,外援隔上千里,能不能来是一回事,恐怕不等广宗兵到,波才已是无头之鬼了”。
张览点头,这一步不要多高智慧就能看懂,“那左中郎将下一步会怎么行动”,张览继续问道。
徐庶初论大事,得到张览的认可,心里的积极性又高了一层,装作沉吟了一下说道:“擒贼先擒王,皇甫将军恐怕会集中所有兵力,暂时放过张宝,直捣广宗”。
这点都能看透,盛名之下无虚士,徐庶果然厉害。
“那广宗之战,我们将军面临张角,恐怕胜负难以预料”,张览问道。
“还用得着预料吗”,徐庶高昂着头回答说:“黄巾起事仓促,只是一群拿着刀枪棍棒的农夫。现在朝廷已清醒过来,不用说皇甫嵩这样的名将,就他手下的孙坚,曹操都能战而胜之。
你看波才在广宗的所为,明明攻不下长社,却不惜士兵性命,胡乱为之。
如果围住长社不打,首先击破朱隽、曹操的援兵,断了城内念想,恐怕皇甫将军食之不得下咽。
战争打的是军心士气,将军外无援兵,内乏将士,破城是早晚的事。
就没有这样的心计,波才与皇甫将军也是五五之数。黄巾人多,官兵人少,胜负还难预料。
千不该,万不该,他把军营移到树木深处,给了皇甫将军千载难逢的机会,亏得波才还是黄巾能战之将,就这幅德行,不败才怪。
张角手下,能打的只有波才与张曼成。波才一死,张曼成下落不明,他现在已是四面楚歌,大势已去,皇甫将军代天讨贼,战争结局不难预料”。
(https://www.uuubqg.cc/66047_66047296/41866734.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