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大火
一直到子时,排队拿报之人才终于稍稍散去。
很多人在散去的时候,还一再询问明日会不会有新的。
当得知会有之时,有人甚至直接静静等在了报馆门外。
生怕耽误了购第二期的报纸。
而此时的报馆之中,黄玉新等人已在加班加点赶印第二期了。
高薪资,自然也就会有高动力。
从昨日到现在,黄玉新那里的印刷几乎就没停过,但所有人依旧干劲儿十足,没一人抱怨。
第二期分两版,第一版是解缙当年参加会试时文章,第二版则是罗贯中的《三国志通俗演义》。
解缙人是傲了些,但真才实学却也还是有的,且在士子当中也是有些名气的。
完全不用担心刊录他的文章会降低报纸的质量。
最重要的是,他也只认识解缙,想找别人一时半会也找不到。
...
书坊地儿小,售卖能力有限,十几万份报纸都集于一块,一天时间是很难销售出去的。
次日一大早,何先便分出几波人马带着第二期报纸去了京中各处闹市。
“给我拿一份,给我拿一份...”
一手交钱,一手交报。
每份两文,不议价。
所有售卖点,都排着首尾不想见的长龙。
朱大福与罗贯中低调转了几个售卖点后,回了酒楼。
当初,他搞出这个报纸只是想帮着罗贯中把《三国演义》推销出去。
想着,每日能售出一万份也就顶天了。
没想到,竟能火到如此程度。
昨日免费赠送,十二份一份没剩,但仍旧还有不少人没拿到。
今日正式售卖需要花银子了,原本以为热度会较昨日削减不少。
没想到,所有售卖点依旧排着神龙见首不见尾的长龙,争相购买之人与昨日不相上下。
看来只要东西好,就不用担心卖不出去。
今日印了十万份。
这十万份若都卖出去的话,也就是二十万文。
一千文是一两银子。
二十万文,则就是二百两。
一两就相当于后世的三百元。
那他今日的收益就是六万元?
一个报馆,一天收益六万,相当可以了吧?
“像现在这般情况,明日做些加印也没问题了,现在怕是半个京师的人都知晓先生的《三国志通俗演义》了。”朱大福笑着道。
十万份报纸卖出去,总归是能有那么几份流传于世的。
罗贯中自个儿也并未想到区区一份报纸竟火到了如此程度。
刚是昨日就售卖出来了十二万份,也就是说至少有十二万人,甚至更多的人读到了他的小说。
当然,罗贯中也非常清楚。
这报纸之所以能这么畅销,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朱大福的那宋体字。
对此,罗贯中也不敢居功,只道:“朱东家宋体天下无二,不少人买回报纸怕是为作临摹,老夫的书也是沾了朱东家的光。”
不管是谁沾谁的光,报纸畅销那是肯定的了。
报纸既然卖出,总归是得谈谈分成的问题。
朱大福提及,罗贯中说什么都不要钱。
这个时候,没什么版权。
好多人写了书,写了文章,根本不会考虑版权问题。
不管是书坊还是私人借用亦或者是以此来牟利,版权原创者非但不追究版权被盗问题,还会沾沾自喜觉着自己的东西被人认可了。
就像罗贯中,即便他这小说若卖给说书的,也是能赚些银子的。
但他觉着,那样不能够使他小说发挥出该有价值。
因而,也才会辗转各地,求书坊刊印。
只要书坊能刊印,他本人一文不拿都成。
...
宋体字固然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文学价值永远不可否认。
“先生太谦虚了,这样吧,千字十两,也就是说一千字支付先生十两银子以买断先生《三国志通俗演义》的版权。
将来,无论是报纸刊登亦或是茶楼说书甚至漫画改编都由我来做主,与先生无关。
当然,作品署名永远是先生,所有的改编也还需与先生再做进一步商议,先生若不同意,可随时拒绝。”
一千字十两,相当于千字三千元了。
即便是后世,也是行业高价了。
朱大福说了许多新名词,罗贯中听得云里雾里的。
只听明白一千字要支付他十两,有些不敢确信。
“你可知我那书总计多少字?”罗贯中反问道。
朱大福想了一下,道:“六十几万?”
具体多少就不知道了,这一个大致数字还是来源于后世读书时的语文课本。
“六十四万。”罗贯中道。
不就是六十四万万,简单!
朱大福大手一挥,道:“那也就是六千四百两,不过,我当下没这么多,只能先欠着,报馆所有盈利先紧着先生。”
这书运营好了,赚个六千四百两没多大问题。
罗贯中诧异。
朱大福又道:“先生放心,《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传世之作,我定让他名传天下。”
当然,他的最终目的是为弘扬《三国演义》,并未想从中牟利多少。
他所做的一切,也都是为了让《三国演义》发挥更大价值。
***
兴明报馆热度持续增高,十几日时间,累计售卖出的报纸已达数百万份了。
人们对之趋之若鹜,很多人甚至还直接对报纸上的宋体字进行了临摹。
东宫。
朱允炆面前摆放着一份兴明日报,正专心致志进行着临摹。
这字体粗中有细,能写出此字之人必得耐力十足才是。
一个版面的报纸临摹完毕,黄子澄问道:“殿下可知朱大福报馆是从何处找来写宋体字那人的?”
哼,那小子也就是运气好,碰到个能写宋体字的。
要不然,他都经营不起来的报馆,那小子又如何能经营的好。
朱允炆回道:“不知道,学生从未听说过他身边有这样的人。”
朱允炆虽常在朱大福身边,但也不过是做给朱元璋看的。
至始至终就不曾虚心与朱大福学习过,又岂知朱大福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
“会不会是那罗贯中?”黄子澄问道。
为什么罗贯中刚一出现,他就要买他那书坊呢?
“应该不是,罗贯中写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学生倒也看过些,字写的倒也还算可以,但并不是宋体。”
那就怪了,不是罗贯中又会是谁?
...
宋体字不仅美观,对印刷着实也会存在不少便利。
早朝之上,有人提及了京中当下风头正盛的宋体字。
“陛下,兴明报馆这字体说是宋体字其实比留存于世的宋体字更为美观,字体粗中有细,字行粗扁圆皆具,可否纳此字为朝廷官方印刷字体?”
有人出言,当即有了一大众赞同之言。
这字体固然好,但兴明报馆乃是朱大福的。
那孩子流落民间数十年,他没能给那孩子什么了,却也不能再去抢那孩子的东西吧。
“行了,咱知道了,此事以后再说吧。”朱元璋道。
朱元璋模棱两可,不给肯定答案,朝臣也没办法再多做言语了。
(https://www.uuubqg.cc/65700_65700989/661809278.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