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苟出一个盛唐 > 第六百章 海上利益

第六百章 海上利益


  杨崇本落下帷幕,不过西南之事并没有完全解决。

  李存审的意思很明显,攻略吐蕃之事,全交给他就完事了,没必要再弄个多路进攻,虚耗国力。

  随着佛门进入高原,大唐的正统性和影响力得到强化。

  靠近陇南的多弥,靠近西川、云南的中川、会野,靠近西域的羌塘,纷纷遣使表示归附。

  这些地区不同于两百年前,高原持续的动乱与杀伐,早已掏空了吐蕃的血肉。

  人口锐减,出现大量无人区,往往几个州加起来,还没有中土一个县的人多。

  占领这些地区的意义不大,性价比不高。

  只需要像漠北一样,把一些军事、政治意义重大的城池收入囊中即可。

  而且河陇崛起之后,对高原影响巨大,高原蕃人与河陇蕃人简直一个天一个地,本来就不多的人口持续向河陇流入。

  吐蕃版图日蹙,却仍在内乱的泥沼中挣脱不出来。

  现在来了陆论藏、张行瑾,高原更加混乱。

  枢密院的进一步论证之后,认同了李存审的提议,取消西川、云南、陇南、青海四个方向大规模的进攻,只维持李存审从廓州直取逻些的计划。

  不过李存审手上的兵力有些捉襟见肘,加上新招募的飞猿都,也不到两万,张行瑾在高原上号称十万大军。

  虽然李存审没有向朝廷要求援军,但他的信里面多次提及松州军。

  李晔闻弦歌而知雅意,干脆把松州归入李存审麾下。

  如此一来,李存审手上至少有四万大军,加上新招募的蕃人,凑到五万不难。

  高原上形势越来越紧张。

  张行瑾与各大城主以及吐蕃王子们打的不可开交。

  枢密院预计今年或者明年,高原上就会分出胜负。

  有意思的是,高原上城主们主动请求大唐介入,共同攻打妖僧陆论藏与叛逆张行瑾。

  既然枢密院已经认同了李存审的提议,李晔不再多说,加李存审都知松州兵马使,又令天唐府提供钱粮、军械、战马。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怎么打、什么时候打,李晔给了李存审极大的自主权。

  高原之事定下后。

  李晔又开始实施第二个三年计划。

  毫无疑问,人口仍被排在了首位。

  这么多年鼓励生育,人口增长不少,户部粗略统计约有三千万左右。

  算是取得了初步成效。

  但在李晔心中远远不够,也就后世一个城市圈的规模。

  人口是文明的载体,主体名族绝对压倒性的优势,才是国家繁荣稳定的基础,然后才能往外辐射,同化异族,而不是被异族同化。

  更多的主体族群人口,才能控制更多的土地。

  蒙古人横扫欧亚大陆,不过百年,就被当地族群同化。

  制约人口增长的首要原因,还是粮食。

  帝国的基础是建立在农业之上。

  农业繁荣,百业俱兴,人吃饱了肚子,才有力气提刀上马砍人,或者作作诗、弄弄书画,搞些形而上的东西。

  虽然有了耕牛与铁犁,但这时代的亩产只有两百七十左右,这还是上等良田。

  李晔在尚学中设有农学,鼓励传播优秀的耕种技术,寻找可替代的主粮。

  农学院士子阳济中取得了决定性进展,在广南寻到占城稻,这种水稻高产、早熟、耐旱,适应力极强,播种五十余日便可收获,特别适应广南与广东的气候,一年三熟,亩产达到三百五十斤。

  虽然比后世亩产千斤少了太多,但在这个时代已经是不小的成就。

  这种水稻在浙东、淮南推行,亩产依然可以达到三百斤。

  中下等田地也可收两百多斤。

  关键它不择地,耐旱。

  在荆南、南阳的试种也取得了成功。

  李晔大喜,当即封阳济中为农务司少卿,从三品,又把农务司从工部独立出来,专置屯田,以及皇庄的田地牧场。

  阳济中是天佑十一年的进士,四五年时间就做到了朝中从三品大员,可谓平步青云,羡煞不少读书郎。

  不过,北方还是主要种植大麦和粟米。

  李晔记得后世人常说康乾盛世是番薯的盛世,似乎在明末传入番薯之后,中土人口才迎来大爆炸。

  可惜这时代番薯、玉米、土豆等高产作物远在南美大陆,暂时够不着。

  除了吃饱还要有营养,吃不上肉叫什么盛唐?

  满清和民国号称人口四万万,但却是骨瘦嶙峋,面黄肌瘦。

  后世老外们一个个膀大腰粗的,是因为经过了两百年牛肉牛奶的营养改良。

  倭人号称东洋矬子,明治维新之后,短短一百多年,倭人的身高和体质迅速加强。

  李晔记得他们的口号就是取营养自海上。

  这时代不存在什么濒危物种,人类在野兽面前才是濒危物种。

  就算是繁华的中土,也有大量人迹罕至之地。

  有了肉食,对粮食的消耗会下降一些。

  关中、蜀中、河东、河北可以得到草原的肉食补充,荆襄、湖南、黔中有鱼兽之利,而山东、淮南、浙东、广东,正好可以取营养于海上。

  李晔与诸殿大学士商议之后,决定颁布开海令,鼓励百姓下海捕鱼。

  其实有没有开海令都无所谓,沿海的百姓们早就在干了。

  至于他们是在捕鱼还是当海盗就不得而知了。

  唯一缺少的就是能远洋的大船。

  这些年温州造船厂出来战舰跟民用船差距不大,李晔干脆弄一个官家捕捞队,安上两架床弩就是捕鲸船,平时为海员,战时可为海军。

  还有什么能比出海打猎更能锻炼海军?

  腌制的鱼干也可卖到中原、荆襄等内地。

  李晔深知海洋利益之大,是华夏民族的未来,下令恢复玄宗朝设立的广州市舶司,增加温州市舶司、泉州市舶司。

  版图之类,大唐横跨东西,纵横南北,福建的问题不可能再拖延下去。

  随着大唐的目光转向海洋,福建成了重中之重。

  王审知这些年越来越恭顺,进奉之物一年比一年丰厚。

  这也说明他在海上的日子越来越好。

  李晔多次旁敲侧击,王审知就是不提回归大唐,几个儿子频频来往长安,结交朝臣,就连李唐宗室,也颇有人缘。

  朝堂上为其说好话的人不少。

  但这都无法打消李晔的决心,他们装作看不到海洋的巨大利益,李晔却装不下去了。

  后世,单是海关带来的利益,就能把腐朽透顶的晚清撑起来。


  (https://www.uuubqg.cc/64884_64884388/654077680.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