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校场决议
校场上的刘备拿起他的佩剑,以剑削发。
“诸君,请起。”
“今日,我以我发替我首,代我受罚。”
刘备将割下的一缕头发拿在手里,举到身前让底下的人能够看清,而后大声道。
“望诸君谨记,将士家人不可辱。”
“谨遵使君令!”
底下的声浪如潮。
刘备让人将自己的头发装进锦袋,而后拿在手中,向众人道,“我将命人将我之发悬于牧伯府,愿给徐州所有官吏以警示。”
刘备的行动给在场的人以震动,他们想象不到刘备竟然能做到如此地步,毕竟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更何况还要悬停于外,日日夜夜受风吹雨打之苦。
实际上,糜良也是震撼的,他也没有预料到刘备会做到如此地步,甚至连梁欢的表现他也是震惊的,他没料到梁欢会当众许诺,以生命践行忠义。
这场刘备校场受罚的经过,本来就是为了收丹阳军将士的心,至于结果会如何,也不是糜良所能预料的,只能尽人事听天命。
好在效果不错。糜良在心里感叹道。
人类的悲喜并不相同。
有人欣喜,就有人闷愤,那么全场感觉到最憋屈的人无疑是曹豹无疑。
明明刚见到刘备还是一幅穷酸样,要不是陶使君接济,恐怕早就没什么事呢?你要将徐州牧之位让给大耳贼,还不如让给我,我好歹不会拿陶家做阀。曹豹在心里暗暗诽谤。
虽然曹豹没有明白刘备这么操作的基本含义,但是在陶使君尸骨未寒时,拿陶家二郎做阀,这一点曹豹眼里可是看的清清楚楚。
原本曹豹对于刘备入主徐州就不满,但是毕竟是主君陶谦下的命令,他也必须遵守,只能强压住心中的不满,采用不合作不对抗的态度。
但通过这场刘备的作秀,曹豹明白他的主君选错了继承人,这个继承人不仅不帮助陶家,反而让陶家丢了面子,如此做阀陶家,这一刻,曹豹的心里由不满变成了愤恨。
陶应的心里无疑是惶恐的,唯唯诺诺的哥哥根本指望不上。
做惯了纨绔,仗着父亲陶谦的势力为非作歹的陶应看着刘备割发的动作,整个人都在浑身发抖,这一刻的他清楚的意识到他最大的庇护伞已经去了,再也不能如同往日般肆意妄为。这一刻的他往日有多荒唐,今日就有多么恐惧。
陶商一直对于局势看的很明白,只是为人懦弱了一点,他想开口劝一劝他的弟弟,只是他发现任何的语言都是苍白的,父亲已经走了,若是他的弟弟还是往日的性子,那么就没有任何人能够救了他。
陈群虽然也是参与者,但却还是不可避免的被刘备的魅力所感染。
陈登是诧异的,从茶的风靡徐州,再到现如今的割发代过,他觉得应该加大对刘备的投资。但他的心里还有隐忧,徐州还没有到特别安稳的时候,他所代表的陈家是徐州的最后一道保险,他宁愿锦上添花,也不愿雪中送炭。
如果陈家如同糜家一般全力投资刘备,若是万一刘备没有坐稳徐州牧的日子,徐州没有一家影响力大的家族为徐州斡旋,那么徐州恐怕会遭受到灭顶之灾。
糜竺是狂喜的,他对于刘备有一种莫名的崇拜,这种崇拜没有因为时间而消散,反而变得更加浓郁。
其余人等,表情不一而足。
刘备在割完发后,站立了良久,而后褪去外衣,露出后背,命人拿出荆条。
“诸君,请看,备手中之荆条,备将用此受鞭笞之刑。”
这时刚刚退下的梁欢以军礼重新跪在刘备的跟前,“此事皆因欢而起,主辱臣死,欢愿替使君受罚。”
适时的糜良也站了出来,“主公,良身为使君之臣,安能眼睁睁的看着主君受刑而无动于衷,主公曾言要与良同甘共苦,而如今主君受苦,良亦受的,请使君同意良与使君一同受刑。”
“群亦然。”陈群也站了出来。
糜竺更是想也没想也站了出来。
底下的丹阳军士兵亦是喊道,“我等亦然。”
刘备喟然而叹,“你们这又是何必呢?”
“怎能因备一己之私,而使诸位与备一同受罚呢?”
“请使君下令!”
“诶,让诸位与我一起受罚,虽痛在汝身,但痛在我心啊。”
眼见呈僵持不下态势,糜良适时开口了,“主公,何不若,让吾等共同分担使君之刑罚?”
此时,刘备也不好负了众人之心,只能点头应是。
最后,以全体受了一笞刑结束。
场面无疑是壮观的,数千人受刑,对受刑者无疑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第一个受刑的将士喊道,“愿与使君同在。”
紧接着第二个,第三个,第无数个...
校场上的声音是络绎起伏。
这一笞刑下来,倒是让丹阳军将士在今后对刘备亲近了不少,因为若是以后,他们也能吹嘘曾和高高在上的使君一道受过刑,并会以此为容。
“诸位将士,此事皆是因将士家属受辱而引起。”
“高祖曾入关中与关中父老立法三章,备同样在此将与诸位徐州将士约法三章。”
“辱将士家眷者,不论何人,皆死。”
“士卒若有战死者,其家眷吾皆养之。”
“将士家眷若有难处,生活困窘者,皆可寻备,牧伯府官吏皆不可阻拦,备一力担之。”
“这是备给众位将士的承诺。”
人群中不知谁喊了一句,“使君高义!”
然后叫声,此起彼伏,络绎不绝。
这场由梁欢而起,糜良建议,刘备定决的将士受辱案,产生的影响无疑是深远的。
刘备借此提出的三条提议,后世称之为“校场决议”,又被称为“定军三策”。
正是从这场校场决议开始,刘备开始笼络住丹阳军的军心。为他以后所遇到的危难提供了有效支撑。无论刘备遇到何等的绝境,这些丹阳军将士始终不曾背弃,终生践行着他们的承诺。
后世有人调查过这群丹阳军后续的情况,无一人叛变,更无一人被俘,在刘备复兴汉室,重铸帝业后,在场的将士已经百不存一了,但他们至始至终无怨无悔。
也正是因为这群丹阳军为刘备以后的军队树立起了敢战,敢死的军魂。军队中若有一位在场的丹阳军将士,那么这支军队就敢死,敢战。他们践行着他们对于刘备的承诺,也不允许任何人破环他们对于使君的承诺。
这群丹阳军在刘备的手中重新焕发出夺目的光辉。
可以说,这场校场决议,是刘备强军的第一步,亦是刘备迈向争霸的最重要的一步。
毕竟枪杆子里出政权,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https://www.uuubqg.cc/64881_64881458/737297684.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