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
神情无奈而又有些落寞的坐到厅中, 柱国公夫人叹了口气道。
“如今是新帝继位,新帝是个什么出身?你们在南边,应该也都听说了?”
张贤贞当然听说过, 她爹正是文渊阁大学士张居民, 真要论起来, 与去年考中过状元的新帝, 可谓是有着半师之恩。
她爹当时给她写信, 一再强调, 说是先帝新认回的二皇子康王, 与她的大儿子徐景楠长相极为相似, 极具真才实学,满纸都是毫不掩饰的夸赞与欣赏之意。
张贤贞知道,因为她儿子在读书天分很出色的情况下, 早早选择弃文从军的事,她爹虽然嘴上不说, 更不曾做过任何干涉,心里其实一直感到遗憾。
才会在看到当时因才华出众,被他定为少年状元的二皇子时, 生出一些类似移情, 弥补了某些遗憾的心态。
“听说新帝自幼长在民间, 天资极为出众, 长相肖似姑姑。”
她的大儿子刚出生时, 大家也都说他的相貌像他姑祖母。
柱国公夫人点点头道。
“是啊, 新帝长在民间, 抚养他的陈太尊与安远伯夫妻, 都是普通农家出身不说, 那安远伯, 甚至还曾是国公爷的亲卫,与清远他们哥俩都是旧识。”
他祖父的亲卫,绝对都是由府上从小养大的忠诚可靠之士,就算现在成了安远伯,也不会与他们府上起什么龌蹉才对,徐景楠下意识回道。
“伯祖母,这不是好事吗?”
柱国公夫人点头道。
“对,这是好事,因为这些渊源,太尊夫人与安远伯对府上,向来都很敬重,也很照顾,即便是在新帝继位之后,他们对府上的态度也不曾有任何改变,虽是出身不显,却都人品贵重,值得敬重。”
张贤贞在听到那一家子的出身时,就隐约猜测到一些内情,现在听到柱国公夫人有意强调那一家新贵出身不显时,更加肯定了自己的猜测。
这让她的脸色不自觉的变得有些凝重,可她实在难以想像,她那大嫂怎么能这么糊涂,对着那样一家子,怎么也敢以自己那短视的目光看人。
这样下去,他们徐家与那一家有再多的渊源与情份,也经不起这么消耗,她公公为了表忠心,一大把年纪了,身为新帝的舅祖父,也不敢自恃长辈身份,亲自为新帝的贺寿礼操劳,为的还不是他们徐氏一族的前程。
就算是在南边,得到的消息都有些延迟,他们也知道,新帝与监国太尊都是厉害人物,从不敢以出身不显而低估他们,可是她大嫂身在皇城根下,竟然连这点事情都看不明白?
“听大伯父说,太尊夫人不仅在士林中极受推崇,南江书院的毕业生,这些年陆续有不少毕业生进入军中,表现都十分出色。”
“因为那南江书院中开设的有讲授兵法与指挥的课,那些学生与普通文人不同,他们都称得上是文武双全,在军中适应得快,尤其是在有战事的地方,都晋升得很快。”
最关键的是,那些学生学的那些,都是由太尊夫人与玄隐先生亲自编写的教科书,里面讲述的一些让人闻所未闻的战例与战术分析,她不懂,却能令柱国公与她丈夫拍案叫绝,十分钦佩。
被勋贵世家视为家传的那些,在江南书院中,已成为日常开设,只要学生愿意,而且有那个天分,都能随时去学的课程。
等到那些学生在军中彻底立足,并逐渐凝聚成势,陈太尊与新帝在军中的影响力,势必会得到更进一步的加强,他们徐家不仅不能阻止,还要借势、顺势而为。
听到这些话,柱国公夫人心情复杂的叹息道。
“是啊,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出身从来都不是那一家的短板,新帝虽然年少,有全心全意扶持他的太尊在,他的位置坐得比谁都稳,开局也比历任初登大位的先帝更好施展。”
就是她那个眼瞎心盲的大儿媳,对新帝还不敢,却对那一家子总怀着优越感,言语无状,也不想想,安远伯就算曾是府上亲卫,现在也已成了堂堂伯爵。
安远伯的爵位是比他们徐家低不少,可那是因为人家本分,不愿升爵,太尊夫人的护国夫人诰命,本就与国公爷等级,何况人家还拥有临朝监政之权。
说句不好听的,也就是那位自己没什么野心,只一心辅助孙子,要不然,凭她的心机手段,再加上与她有着旧主之谊的邵丞相在,想要架空皇上都不难。
这样一家子,莫说他们柱国公府,连宗室中的那些亲王郡王,都不敢在明面上非议什么,更别说是他们仰仗皇恩的徐家。
徐家若是没了上面的倚重,失去实权位置,就会成一个只有空架子的国公府,到不了她孙子那一辈就得没落,可她那大儿媳只看到府上现有的光鲜,丝毫不懂为子孙长久之计。
张氏心中一动,试探着问道。
“大伯之前提到的那位郡主?”
“那是新帝当年被送养到李家时,刚出生的乐阳郡主,为掩人耳目,太尊对外宣称儿媳生了对龙凤胎姐弟,与新帝之间的情谊,比亲手足还要更亲近几分。”
可是这样一位真正有着公主之尊的郡主,远比一般宗室女更尊贵的存在,她大嫂刚才竟然说人家没有姑娘样,那位太尊能精心培养出一个状元孙子,又岂会放松对孙女的管教。
这话让张贤贞眼前有些发黑,忍不住想要扶额,她实在没有想到,她那大嫂竟然真能糊涂至此,真正是心里一点数都没有。
等到老一辈的故去,徐家要是落在对方手里,他们二房岂不是都要跟着完蛋,所以大伯母一定要健康长寿,最少要活过对方才行。
难怪脾气那么好,对她大嫂向来宽容的大伯母与大伯子,都变化这么大,肯定是因为这种事情,已经发生的不止一次,才会让那二位寒了心,也意识到了这其中的致命问题,处置得如此果决。
此前因为接触的基本都是些出身差不多的人,虽然看得出来她大嫂身上存在某些问题,但是只要对方大面上不出错,又不是关系到品德好坏与心性善恶方面的问题,人无完人,连张贤贞也没将那些太放在心上。
“大伯母别生气,回头我去好好劝劝大嫂,如今是新帝登基,今非昔比,我们家难得能有如此机遇,肯定要好好珍惜才好。”
明明是很简单的道理,她那大儿媳未必不知道,平日里对李家人也挺客气,似乎没有什么,在外人面前也不曾说什么。
可是关键在于,就是这种骨子里瞧不上人家出身的心态就不对,难保什么时候让人察觉,就会成为别人针对他们柱国公府的把柄,若是让上面那位发现,也有可能会对他们柱国公府生嫌隙。
至于太尊夫人,以那位深谙人心的本事,连她自己都自叹弗如,岂会看不出她儿媳的那点心思,何况她儿媳还在安远伯夫人面前,提起过要为乐阳郡主做媒的事,也就是人家不与她一般见识。
柱国公夫人想起这些,就忍不住头痛。
“先帝在时,曾问起过景年的亲事,府上也曾动过心思,结果还没等到我在太尊夫人那里试探到口风,你大嫂回头就去跟安远伯夫人说,可为乐阳郡主保媒,先帝后来也不曾再提起过这事,所以你现在回京以后,千万不可再起与此相关的心思。”
张贤贞闻言,赶紧恭敬的应下,心里却是懊恼不已,这么好的机会,竟然就这么错过了不说,还连累得她儿子都没了这机缘,她这次跟着回京,为的就是她儿子的亲事。
宫里倒是有两位公主,以她大嫂的眼光,那两位公主的出身肯定能配得上对方的大儿子,可那就是两位父母无依,一切尊荣全凭皇上那个兄长的心情,却又与皇上没什么感情的公主而已。
除了有个公主的出身与名号,以及皇家血脉,还能有什么?大家虽然会尊敬她们的身份,但是稍有些实力的家族,谁会真正忌惮在皇宫内外没有什么影响力的公主呢。
可是李家那些人显然不同,人家圣宠正隆,还出了一位监国太尊,那是能用出身与爵位高低来衡量的吗,一味的只知以出身与血脉论尊卑,真是愚不可及之举。
发现她儿子一直脸色沉重的紧握着把锄头,端着张贤贞为她倒的茶,柱国公夫人有些不解。
“这是……锄头?你一直拿着它做什么?”
看到那锄头,她还真有些担心,她这儿子别是被他媳妇给气得太狠,他们徐家可不准对媳妇动粗,要是敢动,她头一个饶不了她这儿子。
听到他娘的话,徐世子的脸色稍缓,赶紧解释道。
“这是乐阳郡主带着人开荒种地的时候用的锄头,她说,就是她为圣上准备的贺寿礼,托我代为转交。”
刚喝了一口茶的柱国公夫人闻言,差点没被呛着。
“你是说,这就是乐阳郡主的贺寿礼?她……她可真会别出心裁。”
别出心裁的搞事。
相较于早对乐阳郡主有些了解的柱国公夫人母子,二房的张氏母子显然更受刺激,徐景楠不可思议的看着那把锄头,虽然听他大伯说过那锄头‘意义非凡’,也没想到它能这么不凡。
“大伯,那位乐阳郡主这么做,好吗?”
虽然他更想问的是,对方怎么能做出这种事,不过据他估计,他大伯肯定也理解不了对方的想法。
徐世子态度平淡的回道。
“有什么不好的,军中艰难,乐阳郡主说了,这把锄头,是她用从其祖母那里打借条借的钱买的,又亲自下地劳动,将它磨损成这样,这把锄头见证了她的辛苦成长,很具有特殊意义,礼轻情意重。”
听到这话,本来心情很不好的柱国公夫人借喝茶,掩饰住嘴角的笑意,感到哭笑不得,张贤贞也有种被大开眼界的感觉。
“这位乐阳郡主,还真是不凡。”
这就是关系到位后,在可以随心所欲,百无禁忌的情况下,才能有机会出现的奇事。
柱国公夫人放下手中的茶杯道。
“你打算怎么转交?”
提起这个,徐世子也有些挠头,转交寿礼,肯定要在后天的正日子转交最好,即便他到时候需要去大营亲自坐镇,不能出席万寿宴。
可是这寿礼如此特殊,若是当众转交,他又有些担心会让皇上与乐阳郡主都有些丢面子。
毕竟人家当事者本身可能并不在意这件事,但是闹到大庭广众之下,这意义就会变得不同,终究还是有些不妥,容易引来一些人的口舌,说不得又是一场是非。
柱国公夫人也有考虑到这些,沉吟片刻后,她才开口道。
“景楠,你拿我的名贴,去太尊府一趟,跟太尊说一下这件事,问问她是什么意见。”
新帝的潜邸,之前的康王府,现在已经正式改名为陈太尊府。
儿子刚回来,就能有机会去拜见太尊,顿让张贤贞有些惊喜,她儿子的年龄跟新帝差不多,据说两人的长相也有几分相似,不图别的,只要能让陈太尊面前挂个号,对她儿子的将来也有极大好处。
“景楠刚回来,这风尘仆仆的,我先带他回去洗换一下。”
看着反应如此迅速的侄媳妇,柱国公夫人忍不住叹了口气,那儿媳若能有这个机灵劲,好好的日子又怎会被她给过成现在的样子。
“不用换洗,这本就是赶上了,再说,太尊夫人也不是会在意这些旁枝末节的人。”
张贤贞应下的同时,暗自将这些话都记在心里,虽然只是短短两年多的时间没有回京,随着新帝登基,京中的变化极大,需要她尽快更新自己从前的一些旧记忆。
陈凤琪在府上见到徐景楠时,着实有些意外,因为这个少年的眉眼与脸形,都与安常煦长得实在很像,比柱国公府的其他人更像,甚至连身形气质都有些相仿。
至此,她才算彻底明白,为何在这无法验亲缘关系的年代,对于在外长大的安常煦,为何没人会质疑他的身世有问题,人那张脸,就直接写明了自己的血脉传承。
听对方说明来意,陈凤琪语气温和的笑着回道。
“原来是为这事,有劳你伯祖母与你大伯帮忙费心了,乐阳郡主既然敢托你大伯帮忙转交,就请贵府帮忙转交一下,反正那是他们的事。”
至于丢不丢脸,跟她关系不大,陈凤琪在这些事情上,向来很能看得开,人生就是要多点经历,才能活得更精彩。
()
。
(https://www.uuubqg.cc/64769_64769591/40640379.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