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卷_第五百六十八章 智斗老狐狸
默认卷_第五百六十八章 智斗老狐狸
旬连生也感觉到了,蒋团长象征性的和他握握手,招呼着几个人坐。
接着用着不冷不热的口气对两个人说道:
“那阵风把你们吹到我这来啦?稀客啊。”
徐颖始终冷眼旁观,别看你现在态度这么冷,一会你就得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徐颖不屑的在心里腹诽着:
我就是对这片土地有感情,农垦兵团又不是你家的,要不然我早就转身而去,让你后悔去吧。
旬连生刚想要说话,徐颖把旬连生扒拉开,小声说了一句:
“这回我来谈,你先一边呆着去。”
她对蒋团长说的第一句话也充满了调侃的意味:
“蒋团长,祝你高升了哈。”
“啊,徐颖啊,借你吉言,可是高升算不上。能让你们登我的门不容易,你二位有什么事吗?”
他想的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总算有求到我头上的时候了。
徐颖先卖个关子,聊聊天:
“蒋团长,现在粮食没有统购统销了,那玉米你们都往哪卖啊?”
“啊?玉米,你们想要买玉米啊,有有,这几个连队都有,你需要多少?我可以给你便宜点。”还真是,这态度马上就变了。
这还正愁着玉米卖到哪去?人家就像雪中送炭一样,哪敢再端着。
“便宜多少钱哪?是五分还是一毛啊?”
徐颖开始问价。蒋团长有点生气:
“开玩笑呢,一毛都够呛,还五分呢?”
“那就是一毛了呗?”
蒋主任现在着急的不是价格的问题,你到底要多少,总得先说出来,我才能给你价不是?
“这几个连队加在一起有多少玉米?”
“那可多了,一百多万斤有了。”
蒋团长一看你胃口还很大,这是有戏。
“嗯,这还差不多,现在就看你给我什么价位了?”
“你要是超过一百万斤,我可以给你一毛钱。”蒋主任咬咬牙,一毛钱也得卖。
徐颖又提出一个问题:
“这些玉米质量如何?我要用它做酒,变质的我是绝对不会要的,一粒都不行。”
蒋主任胸有成竹的说道:
“这点你放心,咱这的条件比过去好多了,存放粮食的仓库都是有通风系统的,太阳足的时候还经常进行晾嗮,确定没有发霉变质的玉米。”
这回连杨大哥都感到了惊奇,记得自己原来的酒厂进来的玉米都得在两毛钱左右,这是便宜了一半,看来和徐颖作为合伙人,我的酒厂想不赚钱都难。
徐颖看到第一步讲价已经成功,再说第二步:
“我们的工厂就建在边城,离咱这很近,如果你能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始终给我这个价格,咱们可以签一份长期合作的协议,我就在你这进玉米了。”
蒋主任有点受宠若惊的感觉:
“可以啊,毕竟咱们原来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这么好的事情能想到我们,那我可以给你这个答复,今后的长期合作也是这个价位给你,除非我不在这个岗位了。”
徐颖对蒋主任竖了大拇哥,
“跟蒋主任办事就是痛快,那咱就说好了,我现在建厂房办执照,可能还要一两个月的时间,你就负责在这两个月内,别让他们把玉米变质了就行,我也不再找其他的供应商了。”
‘不用找,不用找,我要他们多多晾嗮,保证不会变质,你就放心吧。’
徐颖知道,这时候都不用嘱咐他,为了我这个大客户不丢失,他要千方百计的留住我,当然玉米的质量是第一要保障的了。蒋主任热情地邀请几位贵客去饭店,徐颖以太忙没时间为借口婉拒了,没有正式签约之前,她不可能吃他的饭,所谓吃人嘴短,拿人手短,到时候不好唇枪舌战谈条件。
徐颖和蒋团长告辞,出了团部大院上了车,杨大哥还在为徐颖的谈判技巧赞叹着。整个场子一直是徐颖在掌控着,让那个老狐狸都得看着她的脸色行事,
“其实我这是在帮他呢,去年收的玉米没卖出去,马上就是春耕生产,没有人晾嗮这些玉米,再存一个夏天就得发霉变质,到时候一分钱都收不回来。看来咱们还真得抓紧,早点把厂房盖起来,如果价格合适,咱要那座旧厂房也可以,起码改改就能用,至于厂容厂貌慢慢再规划吧。”
她的一席话争得了大家的赞赏,其实这也是杨大哥的心愿。
他们的下一个目标是知青连队,旬连生一直把车开到连部,赶得巧了,刘洪就在办公室。看见开过来的吉普车,刘洪就知道是旬连生,他热情的从屋里迎出来,
“旬团长今天咋能有时间回来了?我们还真是挺想你的,快进屋坐。”
杨大哥跟着旬连生的身后进了办公室,现在的连队办公室已经搬到砖房了。
一进屋是迎面两张对着放的办公桌,两边各有一张软皮包的靠背椅,门口处摆放了一个长沙发,里边有一堵火墙一道门,火墙后就是休息值班用的一张床。
这还真是今非昔比了,刘洪也是个会享受的小村官。
客气话说完,刘洪想起来问几个人吃饭没有?旬连生没客气,
“这还用问吗?没看我们都饥肠辘辘的,跑了一天了。赶紧的,给我们弄点吃的,不要多好,热乎就行。”
刘洪马上听令的跑出去找胡师傅,胡师傅两口子听说徐颖和旬连生来了,一个抓紧时间去做饭,一个跑到办公室来看徐颖。
胡大嫂抓住徐颖的手,问寒问暖的热情无比,闹的徐颖都有点不习惯了。
过去的胡大嫂也不这样啊?
实际上胡大嫂是对徐颖两口子感激不尽,把他们的宝贝儿子提升做副厂长了,这是徐颖两口子的帮助提拔,儿媳妇也安置在他们的工厂,这是一份怎样的恩情啊。
朴实的大嫂在表示了自己的亲热后,忽然想起来,一会得把空房子收拾出来,点上炉子,烧热乎了才能住人,说着话就风风火火的走了。
杨大哥感受到了这里的人对徐颖和旬连生的敬重,这一对夫妻的过去也是很耀眼的存在吧,一个两个的都以他们马首是瞻,这两口子不简单。
食堂的饭菜很快做好,胡师傅特意把铁炉子点起来,食堂大厅一会就烧热了,几个人过去吃饭,看着这空荡荡的食堂,徐颖回忆起当初下乡的日子,一天三顿饭都是在这里解决,一屋子的知青,五十多人呢,闭上眼睛就能想起他们的音容笑貌。
——内容来自【咪咕阅读】
(https://www.uuubqg.cc/64176_64176208/35500039.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