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我真不想跟神仙打架 > 563、倒也正常

563、倒也正常


荆小强考虑个屁呀。

这部戏就是成全汪茜的。

穆春雷挂了个编剧的名儿,但实际上梗概都是荆小强做的,只是对白、用辞之类穆春雷更老道。

现在他陪着领导们别提多满意了。

最后这部剧肯定只会在沪海以及戏剧界小范围演出,跟电影市场没得比。

特别是《太平轮》想的主攻国际院线市场。

荆小强反正要协助龙哥、杰哥的电影进入北美市场。

他们又分别在张罗欧洲、东南亚及日韩市场,大家就一起合力把三部电影交叉推广全球。

那才是大生意。

所以荆小强陪着汪茜,带了全体演员出来谢幕两次,当然也得了一众领导的慰问。

更有沪海现在能找到的所有媒体都围上来热情采访。

但这种新闻场面嘛,比HK差一大截,比焦盆再差一截,比薪乡市那就差好大一截了。

荆小强脸皮厚,让汪茜去单独接受袁嘉带领的沪海电视台采访,自己面对《音乐报》记者,就是唱片公司那个接热线电话的妹子,按照早就拟好的稿子极限拉扯。

他还瞧不起沪海电视转播塔能覆盖的那点范围。

但这绝对不妨碍汪茜一剧成名!

重点还是这部歌舞剧充满了沪海风情。

汪茜那個开场旗袍的造型太惊艳了!

看似普通的淡蓝色竹布旗袍,是荆小强找丁师傅那边特意量身定做,开衩和下摆长度都有很大的讲究。

92年啊。

舞厅才放开几年,满街的穿着打扮百分之九十还是灰扑扑,陆曦两年前那个露出长腿的短裙已经非常惊艳了。

荆小强帮航空公司设计的那套制服就是旗袍裙,裙摆都在膝盖以下更是不开叉。

这条充满弄堂风情的旗袍,随着电视台新闻这么一播放,整个沪海的时尚风潮都打开来!

加上荆小强给汪茜设计的妆容,超前起码十五年。

九十年代初,整个亚洲地区的妆容都还偏重,包括陈薇羽她们这拨儿港姐不是眼影偏暗就是脸色粉重。

荆小强却利用进口化妆品跟自家护肤品结合,推出了无痕妆容。

把汪茜原本就比较偏淡的气质承托得高贵典雅。

再有那个充满沪海气息的精致卷发造型,整齐紧密的头顶直发跟过耳以后的卷发结合起来。

别有一番独特韵味。

据说第二天整个沪海的理发店都有姑娘上门简单粗暴:“侬不要管啦,就是昨天晚上新闻里那个跳舞演员的卷发……”

然后到处都是似像非像的这种卷发,无论长短都在强行上。

胆子大的一定配旗袍,没有就只能在发型上表达自己对潮流的跟随。

连陆曦大清早的都揪住荆小小强难得灵魂发问:“为什么你从来没有给我做过这个发型?你是不是更喜欢她?!”

荆小强瑟瑟发抖:“哪有,发型要结合脸型跟气质的,你的妆容不是我设计的嘛……”

陆曦不管:“那就是我没她有气质了?”

荆小强腹诽,是的!

但人质在手没敢抗争,还是帮忙打理出来,让陆曦得意洋洋的午后休息时,在苏京路带着儿子和跟班们走了好几圈……

可显摆了。

成玉玲没这么粗暴,但是也艰难的撑着大肚子,把自己衣柜的几条旗袍翻来覆去的看。

穿不了呀。

荆小强赶紧主动给发型先做上。

他这几天真的就成了托尼老师,不是在做头发,就是在做头发的路上,干脆把打理头发那套东西随身带吧。

曹菲终于心满意足的顶着新发型,穿着旗袍回HK去了,她的主战场还是在HK,那边也更享受生活。

但内地收入却都交给了荆小强来打理,她老哥只能操心HK的资产,因为明显荆小强这方面能力强太多了。

就这么一个发型、装扮。

都能随着后面的画报彩照曝光传播到全国。

形成一股强烈的“茜茜装”潮流!

本来沪海就有全国唯二的影视文艺方面画报,汪茜有生以来第一次上了封面。

不过本来是邀请她一个人拍,她却一定要捎上荆小强。

别人可能都觉得她是想蹭强风,可连潘云燕最后拿了画报封面看都疑惑:“我咋觉得像那个结婚照咧?!”

一身旗袍,优雅卷发的汪茜坐在成叔暂借的太师椅上,荆小强扶着她的肩头,穿着定制礼服站身后。

用后世的说法,就是CP感极其强烈。

因为两人几乎带着如出一辙的淡然笑意,而且那种肢体上相互熟悉的交融感很强烈。

不懂肢体语言的绝大多数人,看了就是会有夫妻之间才会有的内在联系。

特别是最后汪茜轻轻把一只手盖在自己肩头的指尖上。

美极了。

哪怕不知道这出歌舞剧,也顺着荆小强立刻翻封面介绍,歌舞剧都不重要,哦哦哦,这个女演员叫汪茜。

“就是那个叫汪茜的发型呀,早知道我把阅览室的画报借出来了!”

“茜茜头嘛,要是能做件她那样的旗袍就好了。”

“也可以叫茜茜旗袍哦……”

后来有评价,这条旗袍跟发型的组合,彻底引燃了改开之后全国城镇妇女对时装的渴望。

整个社会舆论从之前大家都千篇一律穿着相同类似的衣裳,稍微花枝招展就会被非议作风问题,风骚之类词语一拥而上的局面,开始正大光明的向往美丽!

也许汪茜没有那么娇媚的淡雅之美,让人看不到半点欲望的勾搭。

压抑多少年的对美渴望,借着这次无可挑剔的美丽,也是超越这个时代极其罕见的清新文雅美丽,一下就全国井喷。

总之顺着蒋桂章、广告公司等各种联系方式,找到汪茜这边来拍广告照、发型照的厂家、报社、杂志社、印刷公司多得不得了。

汪茜都淡淡的说伱们找小强,别打扰我练功……

荆小强也绝,叫邹珣暂时去给汪茜当助理打下手。

因为除了《太平轮》里面极少几个客串龙套镜头,她已经笃定不回艺术学校,要彻底在这边扎下根来。

荆小强觉得也行,给她谋了个舞蹈系委培生的学籍,这样以后她就是沪海戏剧学院的学生,名义上好听学院也得利。

但清宫剧的拍摄成组肯定还有点时间。

这段就仗着她拍过很多挂历海报的经验,去给汪茜当助理,在舞蹈上也能再精进点。

邹珣听说还有每个月五百块补贴,乐翻天的去了!

反正一点没有未来影后的样子。

其实荆小强还不是在舞蹈系这边忙着。

因为《当我们年少》这部剧带来的最大后果就是,所有去看过剧的市领导、各界人士都能深刻感受到,兰花大剧院已经过时了。

过去五六十年的历史,从抗战左右就存在的戏院已经跟不上时代变化。

那种慢吞吞的戏剧,在动态剧烈的灾难大戏面前显得太落后。

穆春雷更是全程都在相关领导耳边灌输这个理念。

所以首演之后第二天开始,每晚有一场演出,但白天都是车水马龙的市领导跟各界人士过来参观视察正在建设的沪海音乐歌舞中心。

已然接近封顶的舞蹈、戏曲系教学大楼,正在加紧施工已然有了轮廓的音乐厅,最后耗资最大,刚展开框架的大剧院,还有空置的地块作为未来的储备。

陆妈妈作为戏曲系系主任,亲自在地下的练舞厅兼接待厅介绍,全新的大剧院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声光电系统,当初荆小强带着大家去林肯中心拍下来的大量照片,现在也被做成大宣传照。

未来沪海歌舞剧院也是要达到这个档次水平。

采用建筑声学设计的所有建筑充满海派风格,大量机械电动化的后台装备设施,能够胜任各种类型剧目的舞台设计,甚至能够组合变化的座椅排列,都将打造出全国超一流的艺术圣殿!

这话咋听起来有点吹牛逼。

但沪海宁来说。

倒也正常。

全沪海各界都清晰明了了,在城市西边,全市新建规模最为庞大的国际社区,这个专门建设起来跟国际接轨的新兴城区里,一座完全属于沪海自己的歌舞艺术中心正在拔地而起。

不但没有给沪海市造成任何财政负担,还如此高效又高规格的提增城市形象。

这都是荆小强这位青年艺术家的功劳呀。

感觉穆春雷像他爹,苏明敏像他妈,全程赞不绝口!

十八岁年纪走进校园,沪戏是如何慧眼识珠,全力支持他的天赋发展。

文工团又是如何把他送上了青歌会的舞台。

暗暗的把这两位的功劳也打下了很重分量。

但接下来荆小强是如何蜚声海外,带着HK歌舞剧团冲击百老汇,走进林肯中心这全球最高艺术舞台,拿下五百万美元的年薪,却一分都没有留给自己,全都捐献给了歌舞中心的建设。

紧接着再接再厉,又在NHK乐团跟动静国立音乐大学成功演出,拿下全球第一的音乐家年薪。

依旧把这笔钱投入到了国内音乐歌舞艺术建设。

现在鹏圳歌剧院已经拿下烂尾楼改造,某种意义上来说,已经走在了沪海的前面。

所以沪海歌舞中心,现在已经是百尺竿头,不进则退。

等的就是沪海各方面,特别是官方的大力支持了。


  (https://www.uuubqg.cc/63706_63706600/721536833.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