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唐种田指南 > 第135章 第一百三五章

第135章 第一百三五章


第一百三五章/2022108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悠扬的乐音萦绕在魃宥的耳边,这由擅音律的黄莺一族演唱的妙曼乐音,却让魃宥眉头紧皱,  他挥手,示意演唱者暂停。

        这梨园的妖怪对老祖有种隐隐的畏惧,  或者说全天下的精怪对他这辈分这修为的都如此。

        魃宥不满意道:“不对,不是我要的那种感觉,尾音应该更长一些。”他说,“这得介于民歌与雅乐之间,  虽然是给百姓看的,给他们欣赏的,  但你得唱出官家小姐之感。”

        那黄莺精很想反驳,听听,  这说的是什么风凉话!

        大安国的文艺水平还是比较高的,  可元曲这种表现形式,从萌发到兴盛经过了好几百年,想一口吃成个大胖子,  实在是太难了。

        偏偏魃宥的艺术鉴赏水平很高,他又是个直觉派,  你怎么表现,他都觉得不是他要的那感觉,只能一遍一遍地折磨乙方。

        在梨园耗了大半个下午,众精怪都精疲力竭,魃宥想这不是个事,这群精怪,  不仅情绪不到位,  嗓子也有些不行了,  他是资本家没错,可对文学、对艺术精益求精的态度,让他无法忍受这群小戏子的咿咿呀呀,于是摇着头、叹着气,从梨园走开。

        那些小精怪高兴极了!

        离开后,魃宥却没有回家,自打高长松走后,他脑海中便盘桓着对方留下的图纸——勾栏瓦舍。

        魃宥认为那是个不错的主意,为了吸引更多的客人,茶馆雇佣艺人前来表演,有傀儡戏、有说唱、有百戏,一旦邀请到知名艺人,茶馆便会车马盈门。

        虽说是为带来生意,可从这角度看来,演戏是主要的,喝茶是次要的。

        大安国的茶馆占地面积都不大,当然了,不过是一喝茶的地方,最多提供些酥脆的小点心,又会有多大?于是,追逐艺人而来的宾客不得不站着观赏。

        魃宥本没有想太多,他认为茶馆能如此行事,已是件好事,他每日有不同的戏可以看,也很高兴。

        作为一古早精怪,他有许多人文化的爱好。

        可听高长松说了,又觉得他说得对,本来,演艺的重量已经高过喝茶,那为什么不搭建专门演艺的戏台子,以喝茶跟卖零嘴为辅呢?

        勾栏瓦舍,似乎更符合大安国人民的需求。

        他直接无视了高长松口中的“一个友人的设想”,把友人化作他本人了。

        勾栏瓦舍实际上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勾栏”加上“瓦舍”,“瓦舍”又有个别称,叫“瓦子”。

        这里得解释一下,勾栏跟瓦舍不是一个东西。

        我们先看瓦舍,以官方用语解释,瓦舍是商业城市中常见的繁荣街道,简称吃喝玩乐一条街。在这条街上,你能看见酒楼、茶楼以及各色商铺,想买什么应有尽有。

        而勾栏,其实是隐于瓦舍群楼之中的。

        勾栏是什么呢?它是有一定规模的大型演出场所,由演出的亭台以及半圆环形的排排座位拼接而成。这令观众赏玩表演的座席被称为“棚”,大型棚可一次性容纳几千名宾客。勾栏之外是围栏,只留下几个售卖门票,放人鱼贯而入的小口。

        高长松从系统那兑换勾栏瓦舍的相关资料时,还感叹过,这不就是宋代版的嘉年华吗?

        宋代是积贫积弱,可百姓生活是真的有趣啊!

        魃宥看见设计图是很震撼的,他的震撼并不是因为它划时代,而是认为高长松有基于时代又高于时代的远见,这种特质他只在一些已成大能的人族修士与搅动世间风云变幻的王者身上看见过,这让魃宥对高长松的评价变得更高。

        高长松捂耳朵:别吹了别吹了,我真的要无地自

        容了!

        他只是一个吃时代红利的普通人罢了,是真担不起称赞啊!

        魃宥有想法也有财力,吃喝玩乐一条街有些远,即使他手下有一条街的资源,但那是古籍一条街啊。

        他可以先建个勾栏,那实在花不了几个钱。

        魃宥自己读作“薄有家资”,实际可写作“地主富豪”,这大安国的氏族地皮都不一定有他多,到底是从三皇五帝时期活下来的精怪,是了不得。

        勾栏的设计很简单,也就一个多月的功夫就立起来了。这新玩意如果是人族建的,必定要等上一段时间才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可因是魃宥开的,那真是自带流量。

        首先,他麾下的啄木鸟精、蜘蛛精等等都是要去的,放现代这是团建活动,领导开的新店,你敢不去捧场?

        同理,他还是梨园的头头,无论是出于微薄的情谊,还是对这领头人的尊重,梨园的精怪跟人族修士也要去。

        梨园别说是在大安国,在东胜神洲都很有名气,他们说是一群发烧友,实际上是这年头歌舞戏圈子里的风向标。

        再说还有王莺莺,她被高长松捧红后感念知遇之恩,魃宥又是个不居功的,成天跟人吹高长松的才华,再加上他新出的小册子高长松名又在前,仅凭他一妖,就令高长松做到了“江湖上没有哥,却充斥着哥的传说”。

        王莺莺听说勾栏是高长松的点子,当然要带着一众姐妹去。

        水浒中做人肉包子的孙二娘都知道不可杀这些莺莺燕燕,全天下都是她们的姐妹,这一传十十传百,似乎又有了客人。

        此外还有隐秘群体表示:什么?高十二郎?好喜好喜!

        一整个爱屋及乌了。

        待到勾栏开业,《倩女幽魂》的歌舞戏,七夕节名动一时的影子舞蹈,还有陈中贵改编的新傀儡戏,各台柱子轮番上阵,使出十八般武艺,勾栏中的表演场场爆满,光是卖门票就挣了个盆满钵满,更不肖说还有小童兼卖茶水瓜果,那日流水哪怕是“视金钱如粪土”的魃宥都是一惊。

        再一次感叹高十二郎的远见。

        ……

        高长松:“……”

        只见他双手扯信,信纸都给他扯得皱巴巴的。

        高长松:羞耻啊!实在是太羞耻了!

        他深感自己是脸皮不够厚,这夸奖落在他身上,真是连脚趾头都在抠地。

        偏生钟离珺还凑过去,发自内心地喟叹:“不愧是十二郎,卓有远见。”

        高长松虚弱地□□:别、别说了……

        无论如何,魃宥信写来了,那高长松就得回信,他跟钟离珺问了一下,看他认不认识经常往返东胜神洲与大唐两地的人。

        他猜有,钟离珺也说有,这就好办了,只要委托人先带到长安,再交给下一人即可。

        高长松写这信肯定是要打草稿的,他琢磨着先打个腹稿。

        首先,肯定要花一定篇幅来表示魃宥真的是谬赞了,他只是普通一男子,其次,他可以对《牡丹亭》的改编提出点宝贵的建议,哎,就是音律方面比较难表达,要不然他去镇上找位善音律的,他自己哼哼,让对方翻译成宫商角徵羽?

        理论上读书人什么都要略懂,可这古代七音,高长松是真的不懂。

        之后还有什么要说的?

        高长松想,为了高玉兰的未来,肯定要腆着脸求教升学问题,如果能提前引荐一下名师,那可实在是太好了。

        那自己能拿出什么以作回报呢?

        论对胃口,肯定是文学史上的不朽名著。

        高长松回忆,四大名著不要想了,他只能想起故事梗概,没那文笔,说出内核就是糟蹋,他应该将注意力放在短篇上。

        此刻高长松梦回

        高考,什么“四大唐传奇”“四大元曲”在他脑海中轮番划过。

        奇怪,唐代有传奇,元代有元曲,明代有小说。

        说起宋代,只能想起宋词,可宋词跟唐诗一样都短得不能再短,高长松实在做不到仿宋词。那偏向散文的长文体,难道宋代没有吗?

        他苦思冥想许久,只想到了杂记、笔记文,最多加个游记,什么《小石潭记》《世说新语》《岳阳楼记》等等。

        好吧,可能宋代人喜欢看民间表演,文字上的故事还停留在唐代传奇与志怪的延伸。

        哎,其实唐传奇也蛮无聊的,基本上就是小故事合集,唯一一个拥有姓名的是《虬髯客传》。

        高长松沉默,说实在的,他觉得比起这种野心家扶植命定之主李世民上位的故事,他宁愿看看什么《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要不下一个故事就往这方向构思吧,杜十娘的故事在民间呼声很高,普罗大众喜欢的故事才是好故事。

        在构思中,时间一天天过去了。

        ……

        当高长松与钟离珺在名为高老庄的世外桃源中享受难得的闲暇时,那些跨越丝绸之路的粟特人已带着家乡的香料、宝石,与沿途搜集的新奇玩意儿来到长安。

        不出所料,高老庄所出的温暖的羊毛袜得到了一致好评。

        它的价格不算高,即便因路途遥远翻了好几倍,在遍地珍宝的长安,都算是便宜的舶来品,可与其价格不符的,是羊毛袜的实用性,与它相对美观的外表。

        眼下的足袋还是王公贵族的专利,丝绵的足袋又较强的保暖性,能让他们在寒冷的冬季都穿上轻薄的鞋履。

        然而,丝绵本身是没有弹性的,他就像是直筒小布袋,靠脚腕口的细带堪堪吊在足腕上,行走久了,那些丝绵就会产生褶皱,甚至层层堆叠,那实在不大舒服,对那些冬天还要穿木屐耍酷的郎君来说,还很不美观。

        他们需要更加贴合足型、有弹性、最好还能保暖的足袋。

        ……

        李林同在乌斯藏辗转数月,到底没敢去那能让男人怀孕生子的女儿国,失去了长久以来的目标,他略感乏味,干脆返程往长安去了。

        临行前高长松交给他两封信,他先将其中之一送给灵宝派人,见那门童收信后惊喜不已,大呼小叫地离开了,似乎是找师长看。

        李林同想怕在这修仙之人众多的门派中,高十二郎都颇有地位,否则不过一封信,怎会引起如此轰动?

        他在长安过了几个月的神仙日子,实不相瞒,他的游历生活让自己在朋友圈里小小火了一把,又因高老庄的白酒最近在长安太有名,不少人都对高十二郎充满了好奇。

        于是,当听说粟特人带着乌斯藏高十二郎新产的羊毛足袋进京时,李林同都去凑热闹了。

        李林同:要紧跟时尚风向标!


  (https://www.uuubqg.cc/63395_63395873/38966568.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