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这好啊,李自成不是刚上任了么?

就让他去河南、湖广一带去查。

说来也巧,历史上的李自成不就去洛阳把福王给炖了么?

然后将福王的田也都没收了,还在襄阳那边建立了屯田根据地。

崇祯道:“宋爱卿,这事朕会安排人即刻去查,你且不必担心,朕今日找你来是要与你商谈农政指挥所的事,朕看了你的奏疏,目前北直隶、陕西省都已经有了农政指挥使的人选下方下去。”

“是的,其他省臣也在招募当中,预计今年五月能完成山东省与河南省。”

崇祯点了点头,这个速度已经非常快了,据说宋应星最近每天只睡三个时辰(六个小时),其余时间都是在工作状态,连吃饭都在处理事情。

确实是非常辛苦。

不过好在宋应星身体很好,今年42岁,在历史上,他活到79岁。

“朕想开个科,通过考试的方式来选一批农政的人才,放到基层去,宋爱卿以为如何?”

宋应星微微一怔,道:“陛下,若是乡试的话,按照大明的规定,需等到明年。”

“朕指的不是乡试,就是农学院的考试,朕本来打算通过学校来规定每年的考试的,择优录取考生进入农学院,但学校毕竟刚建立,而你现在急需人才,朕想着立刻先开科,北京制造局那边也是,一起开。”

宋应星更不能理解了,在他的印象中,考试就是乡试、会试、殿试,乡试后是举人,会试后是贡生,殿试后是进士。

科举关乎国本,从未听说想开科就开科的。

不过宋应星知道这位陛下脑子里一向天马行空,不是他能跟得上的,他很谦虚道:“臣愚钝,还请陛下明示。”

“很简单,朕以为,民间必然也有诸多如宋爱卿一样对农学、工学喜爱且深有研究之人,这些人可能对孔孟之学,八股之论不是很擅长,却在农学方面颇有建树,咱们的农政指挥使需要的是这方面的专才,没必要非得把八股文写得清新脱俗,所谓术业有专攻,便是这个理。”

宋应星一听,顿时内心激动,连忙拜道:“陛下圣明烛照四海,若朝廷真的可以开一个这样的科考,农学兴盛有望。”

宋应星太有感慨了,为什么?

因为他就是八股文不行的那个人,但他在农学、工学方面几乎是天才。

就因为八股文不行,所以就永远没有被重用的机会,这是对人才一种莫大的讽刺和浪费。

如今皇帝要打破这个传统,不拘一格选人才,他自然是举双手同意的。

“不能叫科考,得和科举分开,朕想叫它高考,就定在每年的六月六日开始,满十周岁者就可以参加,没有任何身份限制,高考录取者,可根据考分进入农学院、军事学院、科学院下的工科学院,或者法学院。”

“陛下,若是如此,怕这些学院容不下这么多人。”

“这个无妨,各个学院可以根据每年招募的名额来择优录取,等各地学院扩大后,再慢慢扩招便是,如此各类人才都被选拔出来。”

“例如农学院卒业的学生,可以去地方上担任农政指挥使,或者择优进入农政院做官。例如工科学院卒业的学生,可以进入北京制造局、铁矿局、大明国土管理部。不必有品阶,算作编制即可。例如从经济学院卒业的,可以进入市舶司。”

“陛下高瞻远瞩,总是想到臣等想象不到的,愚臣受教了。”

崇祯心中也是清楚的,并不是他自己真的智商比宋应星高,像宋应星这种人才,放在后世成长起来,那就是国家级别的科学家,是大明朝的袁隆平。

只是自己是穿越者,体验了21世纪人类史的各种政体、管理,眼界更加开阔,思维更加开阔。

有朝一日,宋应星这种人才的眼界也彻底打开了,他们发挥的力量会更大,大明会走得更远。

“宋爱卿,朕最近就在忙这件事,等朕将所有的规划写完,召集一个会议,礼部来牵头,将高考和学校的事情落下去,人才肯定是要多多益善,以后新政不断扩大,朝廷需要更多的人才。”

“关于你说的河南、湖广惠泽田的事,朕以为,你可以派一个心腹前去查看一番,心中要对下面的事情有详细的了解,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举措,朕也准备安排人过去。”

“河南、湖广都是非常重要的粮食生产地,尤其是湖广的江汉平原,那里一年两熟,又是湖泊星罗棋布,资源非常丰富,朝廷一定要把那一片管理好。”

“臣遵旨!”

“还有一件事,那些农学书籍,你要多少,就去北京印刷局印刷,无论印刷多少,朕都是完全放开的,只需要跟王承恩说一声,备案登记一下即可,北直隶的农政指挥所不是马上要全部落下去了么,让那些指挥使去甲里教老百姓认字,面对面教老百姓关于农学的知识。”

“这些全部形成文档,记录下来,下面的人也要每天记录自己一天的工作内容,你现在建立的农政院的这套管理体系朕是很满意的,要形成上传下达,下面还要定期上报的习惯,这样朝廷才能高效的掌控下面的情况。当出现不合理的时候,做好及时调整。”

“陛下圣明,臣受教了。”

讲完工作的事情,崇祯突然端了一碗热干面和一碗炸酱面,像个推销员一样,走到宋应星面前:“宋爱卿,这碗是炸酱面,这碗叫热干面,你拿去尝尝,都是朕亲自做的。”

宋应星连忙跪拜道:“愚臣福德浅薄,不敢受此圣恩。”

“无妨,你尝尝味道。”在这件事情上面,崇祯颇为热情。

为啥,他前世最喜欢吃的早餐就是热干面。

宋应星欣然接受:“臣叩谢陛下圣恩。”

说完,宋应星端着炸酱面和热干面出去了。

崇祯回到桌案,继续写他那套高考的体系。

已经进入三月了,北京的学校都已经建成了。

但是急需人才,崇祯决定大明朝的第一次高考,就不要一定从刚刚建立的高中选取了。

先从民间开始,所有人都可以参加。

以后慢慢扩大。


  (https://www.uuubqg.cc/63166_63166119/24930676.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