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5章


李邦华和范景文不由得点头表示赞同。

辽东目前的兵力供给,可以说是孙承宗一手布置下去的,是一种非常合理的布置。

袁可立刚上台,能坚持下来,实属不易。

一般新领导上位后,都会提出一套自己的战略来显示自己的能力。

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袁可立的确是一个务实的人。

“既是如此,辽东暂且不必再提,车臣汗还欠朕一个人情,朕还想着我大明好儿郎们去他漠北替朕要回这个人情。”

皇帝这么一说,大臣们也都笑起来,君臣关系倒是其乐融融。

皇帝说道:“国债的事情处理得如何?”

陈子龙出列,他将一份债券凭证呈递上来,说道:“请陛下过目。”

这是一份制作精良的债券凭证,淡蓝色,纹路清晰、优美,上面绘制着黄河图纹,看起来大气而典雅。

再看上面的数字:100两!

也就是说,100两起购,这是面值最小的。

100两在现在的大明朝是一个什么水平呢?

一个工人在崇祯五年每个月收入是1两银子,崇祯九年,伴随温性通胀,现在一个月是1.2两银子。

100两,需要一个工人不吃不喝干83个月,大约7年。

如果是在21世纪,一个打工人一个月5000月,不吃不喝工作7年,就是42万元。

差不多就是这个数字。

而且100两是最小面额的,还有1000两和10000两。

为什么要这样设定?

说好了,最开始的国债是让有钱人来买的。

为什么?

因为国债整个规则还不明晰,肯定要坑有钱人……也不能这么说,是规则和整个管理流程都还没有确定。

如果一旦门槛放低后,参与人数暴增,银行工作量暴涨,很容易出错。

一旦钱的统计出错,就是大麻烦。

所以,通过面值来过滤一部分人,再通过规矩筛除掉另一部分人。

崇祯看完,表示很满意,他说道:“目前统计愿意购买的有多少人?”

陈子龙说道:“北京城有498人愿意购买,目前预定的购买额度已经有200万两。”

“臣预计北京城可以卖出去500万两国债,北直隶能够到800万两,南直隶不出意外,能够卖出去2000万两。”

两个直隶省,就收上来了2800万两了。

当然,如果是放在崇祯元年发行国债,就不可能有这个数字了。

一是没有银行这个发行机构做信用背书,二是银钞没有推行,社会上的银子不多。

现在能卖这么多,也算是归功于新政改革后经济体量的上涨和民间对朝廷信心的增加。

陈子龙这番话,让现场的气氛一度欢快起来。

有钱大家肯定乐开花。

这个世界上,许多99%的问题都可以用钱解决,还有0.99%需要更多的钱。

一群人像是突然发了一笔横财的暴发户一样。

崇祯又说道:“国债可以解一是燃眉之急,从长远来看,朝廷还是需要扩充产业,各省都需要有自己的产业,内阁要对各省发展方式做单独分析,找出薄弱环节。”

韩爌说道:“是。”

这时,宋应星出列说道:“启奏陛下,这是各省水利、肥料配制厂、田亩、各项量产统计,截止到崇祯八年的。”


  (https://www.uuubqg.cc/63166_63166119/24929207.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