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直播捡漏:每天赚够百万就收手 > 第五百一十八章 严格的规定

第五百一十八章 严格的规定


很快,鉴宝活动开始了。

第一位上台的是个身材魁梧的大汉,来自汉东省,站在那里就给人一种威严感。

但当高兴看到他的藏品时,忍不住笑了出来。

那是一件玉璇玑,形状像带有三颗牙齿的玉璧,又像是切割机的刀片,收藏界常戏称它为“牙璧”。

这种物件最初可能是古人编织绳索时用的工具,后来逐渐演变成礼器。

最早的玉璇玑出现在五千年前的大汶口文化遗址中,而这些遗址大多位于汉东省内。

在这里见到玉璇玑,就像在晋省看到佛像,在中原省发现商周青铜器,在燕京遇见八旗子弟的黄马褂一样,几乎是本地特产的仿古品。

遗憾的是,这次活动是与青州博物馆和汉东省博物馆的专家团队合作,专门鉴定古玉的白老师没有到场,因此高兴不能直接将这位宝友引荐给玉器鉴定专家。

高兴决定亲自处理。

“宝友,这玉璇玑是家族传承下来的,还是最近才挖掘出来的?”高兴问道。

“是祖传的。”宝友回答得相当迅速。

“已经流传了多少年?”

“三十七年。”

“哦?这就有问题了。”高兴摸着下巴笑着说,“从工艺上看,这件更像是现代机械雕刻的作品,估计是近十年内的产品。”

“会不会是放在家里时被贼换走了……”

“真的吗?”宝友先是一愣,才说道:“不应该啊,怎么可能是机雕的呢?”

“您看,这里有明显的机器加工痕迹。”高兴指着玉璧上的切割线解释道。

“不太像啊,老师您再看看?”

面对宝友的坚持,高兴一时无语。

在此过程中,何馆员在一旁认真倾听,并仔细观察宝友的神情变化:从最初的自信满满,到听到是工艺品后的失落,再到最后看到桌面上的玉器后重新振作。

最后,这位宝友还是被说服了,对高兴的博学心悦诚服。

当高兴成功劝退那位宝友后,何馆员迅速上前迎接。

“您好,藏家。我是负责登记藏品信息的工作人员,有些细节还需要您的协助。”

何馆员礼貌地介绍自己,手中紧握着昨晚加班制作的专业表格。

然而,刚被高兴指出藏品问题的宝友显得非常不满:“你们的专家都说了我的东西不对劲,还有什么好说的?”

“您先别着急。”何馆员温和地说,“刚才的意见只是高主播个人的看法,还不代表活动主办方的立场。而且学术研究总是在进步的,今天认为是假的,可能明天就会有新的发现改变这个观点。”

“比如,如果将来某次考古发掘中发现了类似的玉璇玑,那您的藏品就可能得到验证了。”

宝友皱眉思考,似乎觉得这番话有几分道理,他半信半疑地问:“真的……有可能吗?”

“当然,谁知道呢?也许五千年前确实存在机械加工的技术也说不定。科学总是给人惊喜的。”

“那你们为什么要登记我的信息呢?”

“是为了在情况有所变化时能够第一时间联系到您。”何馆员微笑着解释道。

这并非虚言,万一鉴定有误,重新评估也是可以的。

宝友听后,接过文件夹,认真填写了表格。填完后,何馆员看了一眼其中的内容:这件所谓的古物竟是从抖音直播间购得,花费两万元人民币。

“花两万买了这么个东西?”何馆员心里嘀咕,隐隐约摸理解了高兴的态度,但又不完全明白。

这时,另一位宝友完成了鉴定,而他的藏品却是货真价实的。

看到第一位宝友向何馆员登记后,第二位宝友在鉴定完自己的宝贝后也打算走向何馆员。

不过,高兴轻轻抬手阻止了他,用手指向小唐的位置,暗示真品应该找年轻漂亮的工作人员登记,而假货自然就留给那位经验丰富的老专家处理了。

接下来的一位宝友带来了令人瞩目的“冠冕”,这顶帽子是古代帝王专用的礼仪之冠,上面装饰有精美的玉珠帘幕。

高兴和直播间的观众们都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实物。

冠冕由铜鎏金制成,部分区域采用了累丝工艺,顶部的大板。

即【冕綎】,具有双层镂空设计,表面还有花蕊状凸起并镶嵌着宝石,看起来十分奢华。

然而,当仔细观察冕綎前后悬挂的小珠帘时,问题便显现了出来。

这些珠帘被称为“冕旒”,是冠冕的重要特征之一,要求每颗珠子之间保持一寸的距离,而且珠子的数量也有严格的规定。

例如,在祭天仪式中,皇帝所戴的冠冕上应有十二颗珠子;祭祀祖先时为九颗;祭祀名山大川时则为七颗;祭祀社稷时减少到五颗。

但这位宝友带来的冠冕,每串只有六颗珠子,不伦不类。

宝友自豪地解释说这是清朝乾隆年间皇帝使用的皇冠。

实际上,“皇冠”这个词并不准确,因为真正的皇冠是指那些纯金编织而成、用于正式场合的头饰。

而现在存世的仅有一件来自明朝万历时期的陪葬品。在华夏古代日常生活中,最高等级的帽子就是这种冠冕。

尽管如此,高兴并没有直接纠正宝友的历史错误。

“你说这是清代乾隆时期的?”高兴问道,想要了解更多情况。

“没错,绝对是乾隆时期的。”宝友自信满满地回答,甚至补充道:“当然,如果老师您觉得是康熙时期的,我也没意见。”

“老师,您为什么笑呢?”宝友的微笑渐渐消失。

高兴解释说:“哦,我笑是因为你这件冠冕仿的是清朝风格,但实际上清朝并没有这种六珠装饰的规格。如果要合理化这个设计,得说是战国时期的。

在东周或西周时,卿级贵族确实可以用六颗珠子的冠冕。但清朝甚至明朝都没有这样的规制。”

他再次笑了笑,补充道:“这顶冠冕其实是现代人想象出来的产物。”

听了这番话,宝友心悦诚服,自觉地走向了何馆员。


  (https://www.uuubqg.cc/63060_63060487/46200341.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