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第一章续
暮春三月,晓风和畅。
郊外,男子吹奏一曲《龙文》,伴着潺潺溪流。
天地间,绿意盎然。
行云流水般的曲调伴着微风,拂过耳侧,女子眉头舒展,她,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了,嘴角微微上扬。
可是,片刻之后,女子的笑容便消失不见了,眼睛紧紧地盯着眼前身影,眉头也皱着更紧了。
疑问悬于心中,等男子吹奏完毕,女子警惕地问道:“那晚吹箫的人是你?”
男子愉快转身,笑看着她道:“那天的舞很精彩。”
精彩么,你是说凌空一跃把木樨抛给琤珩,面纱吹落,然后不经意间,对他嫣然
一笑?女子心中讥讽道,然而嘴上却丝毫不让,道:“那还得多谢公子玉成。”紧接着一拜。
男子也只是笑笑,侧身让过了这个礼。目落远山,山风飒飒,竹林翻涌。“‘木秀
于林,风必摧之’,才需‘和其光,同其尘’。”收回视线,落于女子身上,男子似
是感慨:“看来,那晚过后,代价沉重。”
“代价确实很大。”女子平静道。那夜过后,风致关了整整三个月的禁闭,而且之
后夫人还撤走了她所有的教习老师,琴技,棋艺,书法,画工,刺绣,茶道,诗书
······从此,她与世隔绝,苟活一隅,与闺阁翘楚无缘。
“怎么,后悔了?”男子温和一笑,看着她问道。
“不后悔!”女子回以微笑,但笑意未达眼底,隐藏着波涛汹涌。
男子又是一笑,这种答案意料之中。像她这么坚决的女子,一旦出手,绝不回头。
所谓成王败寇,愿赌服输。
“戢鳞潜翼,卧薪尝胆固然是识时务,但于我而言,凤凰涅磐才是最美姿态。”他看着她,字字句句深沉道。他喜欢她的锋芒,一如初见,惊鸿一舞,惊才绝艳。
听到这话,女子抿唇不语,叉开话题,看着他道:“你来这里做什么?”
闻言,男子噙着一抹笑,似是不怀好意地向女子走来,也不管女子眼中的警惕与戒备。约一步之外,立定,弯腰,在女子耳边轻轻说道:“实不相瞒,我是来……”女子微微侧头,盯着他泉水清澈般的眼睛,等待着答案。“我是来……拿手帕的!”说完,男子目染笑意,闪耀若星。意识到被戏弄了,女子蹙眉,深感不悦。拿出手帕,递给他,很不客气地说:“你可以走了。”接着也不管男子作何反应,径自走到树下看书去了。
男子只是笑笑,一边走近树下,一边意气风发地念道:“孝公平画,公孙鞅、甘龙、杜挚三大夫御于君。虑世事之变,讨正法之本求使民之道。”约在半丈之外,停下,俯身,“刚才唐突了姑娘,实在对不住,不如就以此书赔罪。”男子谦和道。女子抬眼,目光所及,书被保存得很好,不似自己手中这本,残破不堪,还缺了几章。而少年,嘴角上扬,笑容真切,阳光落于身上,显得和煦温暖。上一次他似乎也是这般,不过似无恶意,况且,书,她真的很想读。
女子抬手接住的瞬间,男子却把书往旁侧让了让,再次,笑容真切地道:“在下行迩,敢问姑娘芳名。”
听出他话中交换之意,女子佯装不察,只说道:“我知道,你落笔写下了。”
男子微窘,却依旧不放弃,问道:“敢问姑娘芳名。”
双方就这么僵持着,就在女子打算转身离开时,男子却手疾眼快地把书往女子手中一塞,说道:“此书能得姑娘青睐,我与有荣焉。”说着,温和一笑,俨然一副君子气派。
转身,远眺。风吹草摇,溪水潺潺。
女子疑惑地看着他的身影,思算着他的个中含义,也无甚结果,最后还是接过了,翻开最后几章,细细品读了起来。
沉溺于书中,不知时移世易,直至夕阳跳跃于指尖书上,女子才抬头,稍稍把思绪从书中拉回。春秋逝远,战国不复,只有眼前这一片安宁是真实的,可女子却无比怀念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战争与血肉,光复与牺牲,权力与博弈……有才可彰显,有梦可实现,而现实却有太多的无奈了。
转身,却发现男子还在亭中习字,他旁边已放了厚厚的一沓写好的字。从未时初到酉时三刻,差不多整整三个时辰,品性修养可见一斑。见她抬头,便也搁下笔了。
“静水流深,闻喧享静,果然是个读书练字的好地方。”男子抬头,对她微微一笑。
女子站起身来,走近亭子,问道:“公子怎么还没有走?”
男子看着女子手中的书,谈笑道:“我总得拿回我的书啊!”
“这本书……我想再看一遍……可以,迟点归还吗?”许久之后,女子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闻言,男子只是轻轻一笑,说:“我是说要拿回我的书,但又没有说是今天。况且,我还想在这多练练字呢,还请姑娘不要嫌我叨扰。”
“不会。此处乃郊外,公共之地,公子若喜欢,多留便是。”女子得体应道。
见女子答应,也不管个中的疏离之意,男子愉悦问道:“你看过《韩非子》吗?”
“看过。”女子应道,似想起什么高兴之事,女子低头浅笑,“彼时年幼,还为那几个‘而谋臣不为,引军而退……是谋臣之拙也’激动,甚至画了七国地图来一一引证。”
“我也是,当时以为他是书生论证,纸上谈兵,拿来战国的山川形势,边塞设防来思索敌我之势,耗时费力颇久。”男子笑道。
“对啊,其中的典故,我还得去翻阅书籍,虽十几万字,却读了许久,还一知半解,懵懵懂懂的!”说着,便看着面前的人笑了。
可是在触及那双眼睛之时,笑意便凝住了,四目相对,拈花一笑。什么时候,他们变得这么熟了?女子笑容慢慢消逝。
引用:1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语出三国魏人《运命论》“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即便如此,志士仁人为遂志而成名,蹈之弗悔。
2和其光,同其尘:语出《老子》,含敛光耀,混同尘世。
3孝公平画,公孙鞅、甘龙、杜挚三大夫御于君。虑世事之变,讨正法之本求使民之道:语出《商君书·更法第一》,主要是新旧派讨论是否革新的问题,最后秦孝公被劝服,始有“奋六世之余烈”奠大秦统一之基。
4.而谋臣不为,引军而退……是谋臣之拙也:语出《韩非子·初见秦》,韩非直言谋臣不尽其忠导致秦失其霸王之道三,其中涉及七国的地理位置及各自的利益关系,还有秦国内部秦昭襄王,穰侯与范睢的关系
(https://www.uuubqg.cc/60653_60653590/42413656.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