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胡搅蛮缠
本来叶观想请牟斌和镇抚司里的大小同僚一起去喝酒联络感情的。不过刚好皇帝召见牟斌,所以最后叶观就把林垚和商员以及一众大小千户百户连带着没有当值的几十名校尉一起邀请他们去喝酒。当值的弟兄,叶观也都一人分发了几两银子。
人就是这样,患寡而不患均,有时候你做的好事如果做不到位,反而就是得罪了别人。他来京师也不过月余,从锦衣卫千户上任至今天的只会佥事,镇抚司根本没去过几次,更别说远在天津卫的锦衣卫衙门了。除了镇抚使林垚和百户商员,其他人还处于似熟未熟的阶段,其实锦衣卫也不像传说中那样每天不停抓人审人,事实上绝大多数时候,除了那些分布在各地的暗探,明面上的锦衣卫的日子挺平静的,偶尔有些打架斗殴,偷鸡摸狗之类的案件,应天府出几个捕快便把事情办了,用不着劳动锦衣卫。
明月楼,在京城还属于一间比较高档的酒楼,身后站的是某位国公,有了国公爷的面子,所以官面上的生意做得也颇为顺溜。
今天叶观与这些下属们喝酒,其实就是为了联络感情,毕竟自己根基太浅,还不是本地人,虽然那些千户百户看起来倒是很恭敬,可是叶观估计他们多半也是装出来的。
一两个月之内由一个秀才升到了指挥使佥事,这样的升官速度在大明官场来说,可谓火箭速度了,肯定会引人嫉妒的,而且叶观来的时间短,也没做过什么能让众人服气的事情。唯二拿得出手的只有华亭抗倭和进献盐法两件事情。然而盐法一事,这些锦衣卫是不会再在意的。抗倭那件事毕竟是在千里之外的松江府,众下属没有亲眼看见,心下多半认为是以讹传讹,不足采信。除了林垚和商员和昨日得到了叶观好处的那些校尉们,其他的人当然是别有心思。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本来还算尴尬的气氛就被炒热了起来。宴席间众人阿谀奉承连连,个个翘着大拇指没口子夸赞佥事大人实乃少年英雄,百年一遇,千年难得之类的马屁。叶观只是微笑,既不脸红也不拦着。不论是真是假,不管是否真心,至少是一种赏心悦耳的享受。总比当面骂人要来得强。
命人把昨日还剩下的两千两尹自重分出一千两分给众人,当是见面礼,这份礼将宴席的气氛推向了**。人人争先恐后,纷纷拍着胸脯表示愿为大人效死,叶观微微颔首笑着点头,也没把这话当真,下属们的忠心不是二千两银子能买来的,姑且听之,只要大家面子上过得去,不要暗地里给他这个上司使绊子就好。而且既然能跟着佥事大人有钱花,自然很多人就会绝了阳奉阴违的心思。至少牟斌发下来的案子,自己也能找几个趁手的人来好好办一办。
…………
叶观接到的案子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被捉拿入狱的官员名叫孙华,是吏部文选清吏司的主事,不过一个小小的从六品官员。在掉块砖都能砸到侯爷的北京城里,这小官还真不算什么。
可是关键是他所在的文选清吏司负责的是天下官员的政治考核,加上其人又爱附庸风雅,自号闲散山人。经常与同时江南人士的官员三不五时的聚在一起吟诗弄月,学那魏晋狂士之举。加上受过他还出的官员推波助澜,在北京城里还颇得江南士子的拥护爱戴。
可是就是这号称闲散山人这样不重名利的朝廷微末小官却被锦衣卫查出他借着吏部考核各府县官员的机会,不仅刻意提升出生于江南的官级官员的政绩水准,还偷偷大肆收受贿赂,用来在老家买田置地。任上不过两年,却在老家卖了千亩的上好良田。
其实这也算是人赃俱获的案件了。可是这位孙华也不知是想当魏晋狂士当出毛病来了,居然在狱中妄想透过自己在江南学子心目中的地位来给朝廷压力,强迫锦衣卫放人。这可就难坏了叶观。
自从朱元璋朱棣死后,好像他老朱家的杀气都被用尽了。后任的几位皇帝都是些标准的文人皇帝,脾气好还耳根子软,本来被朱元璋千方百计才削弱了的相权逐渐落到了内阁的手中,加上六科给事中还有对皇帝圣旨封驳的权利,所以这大明朝的文官与读书人几乎要翻了天,比宋朝的那些士大夫更加的肆意妄为。
所以虽然那些受过孙华照顾的江南籍贯的官员不好直接出面,可是却私下鼓动了在京师的江南学子跑到刑部和吏部去闹。虽然孙华贪污渎职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可是为了自己在士林中的明恒,各位官老爷非常爱惜羽毛的把事情踢给了本来风评就不好的锦衣卫来办。
都说读书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可是再这件事上,那群学生跑的倒挺快,上午还在刑部要求刑部放人。下午就跑到吏部,要求吏部出面把孙华给救出来。
叶观从镇抚司带了百十来人出来往吏部跑,可是他并没有第一时间就派人拦截那些学生。反而在离着不远处的一条胡同里细细观察情况。
情况知道的越多,叶观脸色也是越加的不好看。百十名的儒生们聚在吏部门口要说法,导致吏部今日都不敢开中门,只把两边的侧门微微打开,并且让顺天府派了几十名兵丁严加守护,以免那些学生突然热血上头,冲击了衙门。
“跑去家里之乎者也不就得了,学人家梁山好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干什么,而且救得还不是好人。你说当初始皇帝怎么不把那些儒生一个个都埋了,省的给咱们锦衣卫找事做。”叶观看到那么多儒生聚在门口,心下凭空对那些不懂官场门道,反而只有一脑袋热血被人利用了都不知道的读书人生出了几分嫌隙。
叶观是这样说话,可是那些下属反而不敢掺和。这要是传出去,日后叶观可就别想再能看到那些文官们和读书人的好脸色了,谁让他们的身份地位都是从四书五经的挣来的呢。
随着时间越来越长,自己的要求得不到回复。虽然站在吏部大门台阶上的左右侍郎和来办公务的礼部右侍郎苦口婆心的劝解,可是在场的儒生们也越来的越不耐烦,其他的儒生还好,一些仗着自己是秀才和举人身份的儒生们居然商量好了一起就往吏部走,那些兵丁只敢阻拦没有身份的儒生,可是这些往前走的人是有身份的,就算他们见了那些人也要恭敬的喊一声相公或者举人老爷,恭敬都来不及,哪里敢去阻拦。
叶观眼见事态扩大,不能再等下去了,只好带着这一百多名属下往吏部走。
那些读书人看到锦衣卫来了,更加的群情激昂起来,很多人仗着法不责众的想法,虽然不敢朝着叶观等人扔臭鸡蛋,可是却在人群中呼喊口号。
“光天化日,朗朗乾坤,厂卫霸欺良民,几欲行那开国初年大肆罗织罪名,构陷大臣以媚上的无耻之事!”
“天理不公,奸臣当道,我等必然要去敲那登闻鼓,让天子不要受那奸人蒙蔽。”
“放了孙主事,解散锦衣卫!”
“朝中大臣昏聩老朽,罢免那些栈恋官位的老官昏官!”
…………
随着话越说越多,本来的花奥体也渐渐跑偏了。不仅是叶观,就连吏部一些官员也是听得直皱眉头。
当今天子是出了名的喜用老臣。吏部尚书马文升已经七十几岁了。前一任的吏部尚书王恕都已经九十岁了。兵部尚书刘大夏七十岁了。其他的重要大臣也都在六十岁上下。所以很多青壮派的官员心中多有不满,今日如果弄不好,就不是读书人闹事,而是在有心人的蛊惑下变成了针对那些老臣的阴谋。
马文升几日上朝不在,所以只有左右侍郎和刚好来办公务的礼部右侍郎焦芳。焦芳性子急躁,不喜欢那些喜欢弄阴谋诡计的南人,所以看见这些读书人居然把话越说越难听,忍不住皱着眉头说道:“你们都是圣人门徒,自当懂得礼仪教化。又是身负功名之人,难道不珍惜十年寒窗才换来的举人身份吗?不要头脑一热就被有心人蛊惑,做了他们的棋子。”
焦芳讲的倒是好话,不过在这个场景下,那些群情激奋的读书人怎么可能听得进去。
“呸,你这不要脸的老腌臜货色,论论知识,你这河南山沟沟里出来的吃面条喝汤吃馍的货色那里赶得上我们之万一?还敢教训我们不要受人蛊惑,我看你才是该回去好好读读书,我也要告诉我家孩儿,不要做人做到不学如芳,亦学士乎的地步。”不知道从哪里传来的对焦芳的羞辱,不仅没人斥责,反而赢得了在场读书人的一阵欢呼,听得焦芳直喘粗气,却又找不到元凶,不仅恨上了这些在场的读书人,连带着连所有的江南人士都恨上了。
听见那些读书人说话如此不客气,不管焦芳习惯或者脾气如何,他好歹也会正经的朝廷官员,年纪也摆在这里,却被这些后生如羞辱。叶观心中对这些不分青白的读书人反感愈盛,走到台阶下,忍不住冷冷道:“你们都是江南人士,离着孙华老家也不远。回去打听打听那孙华是不是在老家买了千亩良田,而且抓人的旨意是经过陛下圣裁和内阁票拟过了的,你们在这里无理取闹干什么。朝廷抓人肯定是有了确实的证据的。”
众读书人一滞,接着如同点爆了火药桶似的,一齐炸开了。
“厂卫果然蛮横霸道!只手遮天,上欺天子,下压黎庶!”
“陷害忠良,不得好死!”
场面轰的一声,瞬间变得混乱,这群无法无天的读书人竟一齐朝衙门冲来。
混乱中,一众百户紧紧围着叶观,保护他不被打,焦芳却倒了霉,人群中不知哪里挨了一下,痛得一声惨叫。官帽也掉了,官服也撕破了。
叶观也怒极了,他最恨这种无理还胡搅蛮缠的人,说是读书人,多年的圣贤书读狗肚子里去了。
(https://www.uuubqg.cc/5_5124/3680149.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