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兵围帝都
徐荣的决策干脆而果决,甚至没有给联盟军太多的反应时间,等到他们终于破城而入的时候却发现自己得来的不过是一座其中大部分守军都完全撤离了、还将能够带离的物资都带走带不走的也都付之一炬绝不给联军留下只羽片瓦的空城。
望着除了那些留下来毫无用处的百姓以及部分因为在城头做做防守样子而来不及逃离被俘虏的守军将士,以及那些建筑之外再无他物的巩县县城,吕布等人也没什么好说的,匆匆安排了一下,就继续行军。
其实对于这么紧张的连续行军,有不少诸侯心里是有意见的,或许是因为一路而来的势如破竹,除了荥阳这有限几个地方就没有碰到过一次像样的抵挡,这使得他们不少人心中都滋生了一种骄傲轻敌的想法。
这在于战争中自然是一个大忌,毕竟现在的董卓方还没有受到根本性的损失,就算是豫州那十万西凉军没了,但其一不能够立刻成为联军可用的战力,二则董卓现在还是把持朝政的大权臣,只要用小皇帝大笔一挥,圣旨一出不属于诸侯联盟的天下各处兵马皆可调得,至今都没有与他们混为一伍的荆州牧刘表、益州牧刘焉这些总是更可能就在其中。
面对这样依旧强大的一个敌人,必须时刻保持着警惕,但不管是曹操还是吕布,他们都不会刻意去提醒他们什么,毕竟在他们心里面这些人的死活必要的时候都是可以舍去的,反正到时候也怪不到他们头上,提醒都提醒过来,自己不听有什么办法?
当然哪怕是分别作为盟主和副盟主,但如果在如今这个联盟中没有人彻底站在他们这一边也是无法令这么多诸侯都听命,若是那样的话他们也不会想要这么急着赶路了。
不过令吕布有些想不到的是站在他们这边的居然是袁绍、袁术及孙策这几人,孙策还能够理解一下,毕竟他本身就是这样的性格。而且与曹操还是姻亲关系,哪怕有自己在其中但现在心理已经成熟起来的他也分得出轻重缓急,不会因此影响自己的判断;而袁氏兄弟就有些不好捉摸了,尤其是袁术,吕布自然不会知道之前在豫州发生的事情让袁术对自己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尽管平时不太看得出来。
袁术这人的确是很多时候都有些莽撞,但却绝对不傻。在与孙策一样,他在发现了李榷等人死亡的不正常迹象,以及那十万西凉军的处置似乎也有点问题之后,第一个想到的不是告诉袁绍等人,反而是藏在心里,不过与孙策不一样的是。哪怕之前袁氏一门与吕布算的上有着不小的恩怨,可袁术却没有一点儿心理负担地就想要和吕布走近,甚至还兴起了招揽之意——呃,对于这个就可以尽情的忽略吧,这不过就是智障儿童欢乐多的又一个“何弃疗”的体现罢了。
总之有着他们的支持,尤其是袁绍这个联盟中除了曹操之外实际上拥有最大分量的诸侯的支持,其他人就算是心有不满、有什么意见也没有办法。只能够顺从,毕竟相比于不断行军带来的疲累感,要是被大部队留下那才是最令他们感觉恐惧的,说白了这些人属于有贼心没贼胆、又想要分得利益又不想要付出太多的典型,而曹操不会在乎他们分不分利益,只在乎他们出不出力,不出力就逼着他们出,反正不能让他们太过闲着。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诸侯联盟军没有一刻停下的陆续行军,不过在接下来他们却接连受到了不小的阻碍,曾经火牛阵冲垮第一次讨董联盟大军的偃师城,乃至周边几个小县镇,都有不同程度的抵抗,这些显然都是李儒从各地调过来的兵马,驻守在雒阳的外围形成了一层又一层的防护。就算不能够拖住联军的脚步,也要对其人马进行大幅度的消耗。
这一下子可就是苦了那些争先恐后想要上前抢功劳的小诸侯们,像是随着袁术他们而来的王朗,本以为之前荥阳城那种大城的防御也不过那般。这种小地方更是不值一提,却没有想到那时候主攻的并非是他而是吕布和夏侯渊这等能征善战的猛将,而且还有吕布在北城施的托兵之计,那一战根本不像是他表面上看到的那么简单,而偏偏就是曹操等人知道了,也不可能会告诉他,以至于蒙在鼓里的王朗就自以为董卓军的战斗力都是吹出来的,而且本身就是以骑兵居多,守城肯定不是强项,于是主动请命要去攻打附近的一座小城,结果在那里险些被拖死,因为要面子所以始终未能攻破那座抵抗激烈的小城的王朗又不愿意向联盟求援,而等到最后吕布终于赶到的时候就发现王朗整支军队都被打得半死不活了,这样子不像是他们围攻对方倒像是对方围攻他们,这倒不是王朗这人真那么废物,而是太过于轻敌一开始就将己方完全暴露在了城头的火力攻击之下,结果之后就再也没能够缓过劲来。
虽然有这些令人哭笑不得的小插曲,但最终联军还是以碾压式的姿态兵临帝都雒阳。
而且在此,联盟军已经完全放松下来,要耗持久战,他们有着周边各个地方可以尽情补充的物资;要立时进攻,他们的大军数十万从各个方向包括一些死角都包围着雒阳城,将其看得死死的,一点细微的风吹草动都可能被引起注意。
在这种情况下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终于打响,而雒阳城也无愧于帝都之名号,明明看起来不像是虎牢的地形那么险要也不像是荥阳的城防那么严密,可偏偏就是屡屡挡下联盟军精锐尽出连绵不断迅猛的攻势。
只是细心的人还是发现了,这雒阳城越到后头,抵抗越显得乏力,这显然是因为城内的守军虽众,但雒阳城太大了,需要照顾的地方更是方方面面,光光是较大的城门就有八座,那么多人手真正分派下去,每处守军也就显得不多了,而且还没有什么补充,而联军却是不断有生力军可以替换,如此以有生对无生,守军越来越疲惫,攻方的精力却能时刻保持,此消彼长是必然的。
其实雒阳的抵抗到后来越来越乏力,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来自于物资。
吕布那一次对于雒阳太仓和武库的劫掠到现在还存在着不小的影响,不错雒阳作为京师本身底蕴就较为深厚,但要知道之前那些积累大多数都被储放在这两处,这两种最重要的战略物资,却在一夜之间搬为一空,虽然随后李儒召集了大量工匠赶制出了一批来,但不管是从质量还是从质量上来说,因为仓促都存在着一些瑕疵。
毕竟材料也有限,李儒的心思也不可能全都放在这上面,质量倒也罢了,反正勉强能用就够了,可数量上却没有办法。(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https://www.uuubqg.cc/5_5111/3694629.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