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过年的准备
颜汐抬头一看,对面说话的人,是个穿着锦缎棉衣的青年男子,看着约莫二十多岁。不知道是什么来路,说话的口气阴阳怪气的,一听就觉得是找茬的。
自从刘衡考上秀才后,她做生意挺顺当,只要知道她家有个秀才,就没人来找她的茬,怎么刘衡自己倒是碰到找茬的了?
“刘秀才现在哪里发财啊?”那人看刘衡没说话,又怪声怪气地问了一句。
时下士农工商,他问这话,就是贬低刘衡为商,也是嘲笑他行商贾之事了。
刘衡向来人拱拱手,淡笑着招呼道,“原来是余贤弟,好久不见,听说余贤弟今年又失手了,下一次院试是明年还是后年啊?”
原来,这人还只是个童生。
时人称呼,论年纪是最常见的,还有一种却是论地位,尤其是科举读书人之间,比如刘衡是秀才了,那哪怕这童生年纪再大,他也能居长。平时客气些自然都以年纪论,现在他忽然论起身份,来人脸色一下就变了。
“你……”对方忍了怒气,嘲讽地说道,“我虽失手,但是从不失读书人的风骨。可不像刘秀才,拿字换钱,有辱斯文。什么一年四季行好运,八方财富进家门,这种粗鄙对联,出自秀才之手,真是汗颜啊。”
听两人说话,颜汐明白了。
这人怕是刘衡在裴家学馆的同窗,自己多年没有考上秀才,看刘衡年纪轻轻就考中秀才,嫉妒了。这一开口就嘲笑刘衡卖对联换钱,看他那样子,锦缎衣裳,腰间还戴了玉,看来家底不错。
颜汐到底是现代的思维,一直没觉得做买卖不好,拉着刘衡卖对联也觉得没什么,听到这人的话,才发现自己想得太简单,让刘衡脸上无光了。
她不由内疚,正想怎么描补说话,刘衡已经不屑地看了来人一眼,“我家境贫寒,卖字换钱,问心无愧。文有雅俗之分,白乐天还曾读文给村媪请教,我只是写些通俗易懂的对子与大家同乐,有何不好?余贤弟见识太浅,难怪屡试不能进学,当勉之。”
说完,他拉了颜汐,绕过这人,直接大踏步继续前行。
“二郎哥威武!”颜汐看那人气得走远了,笑呵呵夸了一句。
“威武?”
“就是厉害的意思。”
“多读些正书,少看些话本子。”刘衡曲起手指,敲了她额头一下。显然,他以为颜汐是话本演义看多了。
“我最近抄了本《永州记》,前人的散文游记,等回家拿给你看。”
这是要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啊?
多看书总是好事,顺便还能通过书了解一下这个时代。所以,颜汐很高兴地答应了。
这么爱看书,家中必定是书香门第吧?刘衡看她这么高兴,觉得自己对颜汐又多了解了一些。
进了裴家学馆,裴秀刚又送走几个来送年礼的学生,看到刘衡很是高兴,叫了他到书房去谈论学问。
刘衡去府学后,王氏一个妇道人家不便拜访,颜汐代刘衡来过裴家几次。裴师母知道颜汐于吃食上很精通,拉着她帮忙参谋一下过年菜肴的准备。
两人在裴家足足待了一个时辰,才返回青龙镇。
王氏等两人一起回家,碰到了王七的娘顾氏,顾氏邀请王氏到家歇息。
所以,刘衡两人回来后,找到王七家,三人最后才坐着牛车一起回去了。
采购了年货,就开始为过年做准备。
过年,团圆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各种吃的。
回到家里,王氏将早就浸泡好的黄豆拿到村里的石磨那儿磨成豆浆,回家做了一板豆腐。
颜汐也跟着第一次亲手学做了一次豆腐。
刘衡帮忙磨豆浆,两桶豆浆挑回家,他又帮忙将豆浆倒进大锅里煮。这一步挺耗力气的,颜汐是抬不动,刘衡还能一个人提起一桶豆浆倒进去。
等豆浆烧开,王氏先用一个瓦罐舀了一罐放边上,“这豆浆等明天早上热一下吃吧?”原来豆浆已经好了。
她舀好豆浆,又抱了一个盐卤罐子出来,豆浆要凝结成豆腐,靠的就是盐卤来点卤。
盐卤一放到锅里,豆浆很快就结成一团团絮状了。
王氏拿了一个大碗,将凝结的絮状舀出来,“这是豆腐脑,二郎喜欢加酱油,汐儿,你喜欢怎么吃?自己调味,趁热吃吧。”
原来豆腐脑是这么做出来的。
颜汐把集市上买的虾皮、紫菜找出来,加了一点在碗里,又切了点葱花放进去,然后舀起一大勺豆腐脑往碗里一倒,热气将虾皮、紫菜烫熟了,葱花的香味也被激发出来。
她加了一小勺酱油,将这碗豆腐脑递给刘衡。
刘衡看那碗里白色的豆腐、绿色的葱花,还有深紫色的紫菜,看着比以前单纯的豆腐脑要香,“汐儿,你怎么总有不同的吃法?”
“因为我喜欢吃啊。”颜汐笑眯眯地问,“你尝尝看,这么吃好吃不?”
“好吃。”
听他说好吃,颜汐更高兴了,“婶娘,我帮你也舀一碗。”
“虾皮不不煮不炒的我吃不惯,你就给我放点紫菜就行。”王氏觉得虾皮还是炒过才好吃,不然总觉得有股腥气。
青龙镇这里平时很少看到海货,但是快到过年的时候,会有人进海带、紫菜、虾皮、海米、鱼干等海货来卖。
价格也不贵,但是因为平时不吃,村里人除了海带和鱼干,其他都不怎么买。
颜汐一看到这些就乐了。海产品好啊,补钙又补碘,她每样都买了,过年时候打算让王氏和刘衡尝尝海货的美味。
颜汐盛好一碗豆腐脑,王氏就坐在炉灶前吃了,然后将豆腐桶搬进来,架上一个叫豆腐角的木架子,将锅里的东西一股脑都舀进豆腐袋里。然后,就将豆腐袋放到豆腐角上,慢慢地将水压出来,等到靠手已经压不出水了,就将豆腐袋放到一个木筐里,上面放上一个装满水的木盆继续压着,等水挤压完定型后,就是豆腐了。
豆腐要做好,点卤和最后的压水都是关键。
阳山村也不是每家都舍得做豆腐的,所以王氏做好豆腐后,会问一下相熟的人家。要是有人没做豆腐,可以拿豆子来换。
大家买豆腐都不说买,而是喜欢说换豆腐,因为村里人不太会拿钱买,而是用黄豆换。换豆腐也是一门生意,镇上专门有家豆腐坊。这个兑换比例都是一斤豆子换一斤豆腐,这中间的差额就是豆腐的利润了。
颜汐也去豆腐坊看过,这生意赚头还可以,就是太累,光磨豆浆就很累人,这一步真是力气活,她这小身板根本做不了。
(https://www.uuubqg.cc/59657_59657830/35906118.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