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海的尽头是草原》
今天是周六。
虽然走在路上还有蒙蒙细细,但是也不能阻止我奔向影院的脚步。约舍友小姐姐一起去看《海的尽头是草原》,非常凑巧的是vip影厅包场,因为看的人就我俩。或许下雨天大家都不想出门,就我心血来潮非拉着舍友出来看电影,在雨天看一场文艺片。影院的躺椅很舒服,但爆米花的糖分过甜。
在订票之前有浏览到简介:影片根据历史上“三千孤儿入内蒙”的真实事件改编,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新中国遭遇严重自然灾害,大批南方孤儿面临营养不足的危机。在这个关头,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主动向中央请缨,本着“接一个,活一个,壮一个”的原则,将近3000名孤儿接到了大草原上,交给淳朴善良的牧民们收养。在这里,远离家乡的孩子们将要学着融入新的环境和家庭,面对新的家人。而他们所有的不安与伤痛,都将被感天动地的人间大爱一一化解。
这部影片在北京国际电影节,获得天坛奖入围影片的提名。但我第一眼更多的是被简介所吸引,被影片名称所吸引。也没有提前去做功课,就一片空白的随着影片的进度,边看边渲染属于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原以为会是三千孤儿的群像视角,但实际是围绕着杜思珩所展开的一系列。
印象较深的除了杜思珩,就是萨仁德和那木汗。
影片名称是海的尽头是草原,走的是妥妥文艺路线,诗意而美好。导演采用了多维度的叙事方式,现在与过去,当下与回忆穿插进行,留有一些悬念,又能防止过度煽情,平稳而克制。
借用微博博主[远见电影院的远叔叔]的一段话:尔冬升导演用三条故事线穿起了这个事件,让我们通过非常丰富的角度,了解一段往事了解那段历史那个故事,以及剧中人的情感。第一条是陈宝国老师饰演的哥哥寻找妹妹的叙事线,这条线也是主线,也是观众视角,正是这条线带着观众走进草原,它像一个故事的骨架,支撑起整部电影。第二条是寻找的过程中逐渐完整的历史线,是依靠哥哥的寻访,通过许许多多的人的回忆一点点拼接起来的完整往事,它就像是一个故事的肌肉,这条线是逐渐丰满的,并且非常生动。第三条线是母亲的回忆线,是哥哥重构了母亲支离破碎的回忆,它也像是哥哥的回忆视角,非常感性。三条线,串联了三个重要的要素--时间,地点,情感。
回忆起影片的内容,我想起了:那木汗赶走了狼,从马上下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检查妹妹有没有伤到,而妹妹把花送给他的时候,他先是不确定的指了指自己,当确定是送给自己的时候,那个笑容很暖,很美好。是现在想到依旧就会不自觉的微笑,暖暖的,柔柔的
电影中的画面,内蒙古的景色拍摄的很美,确实也有吸引到我;还有影片中采用了很多的蒙古话,也很动听;尤其是,蒙古的服饰也真的很好看呢。
对一切都要珍惜,尤其是自己的家人。
只要有耐心,早晚有一天,心里的伤痕会被治愈的。
想哭就好好的哭,哭完了还得勇敢。
我说过,我永远不会抛弃你。
台词,永远是我最喜欢的点。也是令我心心念念的点。
(https://www.uuubqg.cc/59494_59494142/38110137.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