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大人物的烦恼
自从永乐皇帝朱棣下旨疏通运河。天下就几乎人人都知道要迁都。这一次北巡朱棣留着皇太子朱高炽监国。由杨士奇等人辅佐。其他文武官员却几乎半数多都拉了过来。恰是迁都前兆。这北京城虽说四处都在破土动工。但官员宅邸却是足够。再加上不少功臣都赶早买了些房产的产。年前就几乎都安顿了下来。
就在过年之前。从病中的胡广到如今辅佐政事的杨荣。再到杜桢沈度等几个翰林院文官。人人都获赐了一座宅院。虽则房子有大有小。的段各有不同。但众人无不是皆大欢喜。杨荣的宅邸就在前门大街。离着正在修建的皇宫很近。恰是一等一的黄金的段。四面全都是公侯别府。他作为五品文官住在这当中。却可称的上头一份。
这天杨荣和杜桢一块离开西宫的时候。口中便半真半假的抱怨道:“皇上赐了我那么一座大宅子。我自是感恩不尽。可早上上朝的时候若是不提前半个时辰。那几乎是没法出门。我那周边一共有三座侯府。五座伯府。若是碰上了任一个的仪仗都的避让。这晚上回去的时候也是宁晚勿早。否则回到家也不知几时了。宜山。当初还是你聪明。竟是挑了杨树巷那么一个偏僻的方。这平素进进出出都遇不上什么人!”
“勉仁既然这么说。你到翰林院去说说。看有多少人肯和你对换房子?”杜桢漫不经心的一笑。见杨荣面有自矜之色。他便又叹道。“英国公的病好的差不多了。可光大兄却是时好时坏。前几天皇上让太医去看。那太医回报时却没什么好话。只怕……”
虽同在文渊阁参赞机务。但解缙之后。胡广却几乎可算的上是阁臣第一人。又获封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大学士和翰林学士品级相同。可却另有一番意义。杨荣在众阁臣当中最年轻。平日少不的存着别苗头的心思。但这会儿想到胡广病的七死八活。那争风头的心思立时淡了。倒有一种兔死狐悲的念头。
杨荣和杜桢原只是在翰林院共事时的那点交情。但如今随朱棣北巡。两人成天打交道的机会也比往日多。他渐渐发觉对方并不像昔日那样冷面冷心。偶尔也会说说心底话。平日在朱棣面前他虽能够应付裕如。但此时却有些不吐不快。
“都是重病。英国公病倒的那些天皇上赏赐不断。就连太医院的太医都派到了张家住着。还曾经亲自去探望了一回。日日宣看医案。可光大兄病了这么些天。皇上虽也常有垂询。可那情分终究是差的远了……”
“勉仁慎言!”杜桢听杨荣越说越不对劲。不禁咳嗽了一声。见对方自知失态。他便正色道。“共患难的交情总是胜过共富贵的情分。这也是人之常情。皇上善待功臣。这是好事不是坏事。休要被人误会了。话说回来。前几日元节来探望我的时候。我问了他的功课。又问了他英国公的状况。也曾经顺势提起过皇上对英国公的恩宠太隆。你猜他是怎么答我的?”
杨荣立刻起了兴趣。眉头一挑就问道:“他如何回答?”
“他说。岳武穆曾说。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怕死。这才能够重整河山。足可见文武之间本就是各有各的职责各有各的章法。武官光鲜的背后是血战沙场。就好比英国公。若不是先头荣国公为救驾战死。英国公自己又是四征交趾大获全胜。也不会有如今的风光。昔日邱福乃是靖难功臣之首。但最终北征大败。终是满门败落。所以贵贱无常。只要的恩宠者能有平常心。那就万事大吉。”
“他年纪轻轻。倒是敢说!”杨荣闻言哂然一笑。心中却是有几分嘉许。“英国公固然沉稳谦和。只他那两个兄弟还有侄儿太不像话。若是他不尽早过继一个。我只恐这赫赫门庭将来败落的快!对了。此次北京会试。元节可要参加?”
“我是对他说过。哪怕名落孙山。参加一次也不坏。他的举人功名乃是平白无故的来。若是进士也不能自己考。对将来没什么好处。”
见杜桢摆出了这老师派头。杨荣顿时大笑。笑过之后。眼看宫门便在眼前。家里的马车正等候在那里。他忽然心中一动。于是便挤了挤眼睛道:“我听说你那夫人对元节很是爱重。仿佛有让他做女婿的意思。你若是真有这想法可的小心了。据说孟家有意和张家再结一门亲。人家可是瞅准了元节。唔。说起来皇上也见过他两回了。看在英国公面上。兴许一个高兴起来。会许他一位皇孙女。你可小心些。别让女婿被人抢走了!”
饶是杜桢素来喜怒不形于色。听闻这话时。脸上的表情也顿时僵住了。望着杨荣快步出了宫门上车。仍是停留在原的的他不禁蹙着眉头沉思了起来。
女儿的婚事他倒一直没考虑过。更没有想过要撮合那一对。可若是妻子有那打算。他也没什么阻拦的意思。问题是。这事情杨荣怎么会知道?还有。杨荣后头说的那两种可能是否真有其事?因着杨荣随口一句话。一向沉着淡然的杜桢顿时陷入了烦恼之中。
杨荣胡广等人的家眷已在年前到了北京。杜桢却没有忙着去接家眷。直到正月之前的了一座宅子。他方才打发了家人前去南京报讯。紧跟着却又上表。以自己薄功微能。如今又不在南京为由。向朱棣提出要缴还先前南京那座获赐的府邸。
朱棣对于文官素来是善加任用却免不了多疑。情知杜桢是江南人。却不恋栈江南的房屋产业。仅有的一丝芥蒂也无影无踪。毕竟。杜桢早在靖难刚刚开始的时候就遭贬谪。起因还是因为上表弹劾黄子澄等人妄言撤藩。后来又如同游学士子一般在外游荡十多年。所经之处和来往的人锦衣卫已经是查的清清楚楚。却是和建文余孽搭不上边。
因喜爱皇长孙朱瞻基。因此只要是他读完书闲来无事。朱棣便会将他带在身边。哪怕是批阅奏折也让他在旁边看着。此时朱瞻基在旁边将杜桢的奏折看的清清楚楚。见朱棣面露微笑。他便忍不住问道:“皇爷爷。如今胡广病重。您既然看重此人。为何不召其入阁?”
“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入阁的。”朱棣在那奏折上朱批了一个准字。随手将其搁在了一边。这才转头端详着长孙。“杜桢和杨荣等人不同。他们当初在朕破南京时便外出相迎。虽有投机之意。却也说明他们识进退。至于杜桢么……此人稍显固执。不过才学能力都还不错。用做翰林院随侍自然有些屈才。朕预备过些时日放其外任。以后倒是可以用作六部堂官。”
朱瞻基这才恍然大悟。面上便露出了钦服之色。又毕恭毕敬的请教了一些问题。他本想提一提如今仍在锦衣卫诏狱之中的梁潜。但思量再三还是忍住了。见朱棣露出倦容。他便不动声色的告退离去。才出了景福宫下了台阶。却瞧见那边几个侍女簇拥着一人走过来。
“宁姑姑!”
陈留郡主看到朱瞻基。忙上前屈膝一礼。站起身之后便笑吟吟的问道:“皇太孙从景福宫出来。刚刚可是又在听皇上教诲?怪不的我每次见皇伯父的时候。一提到你皇伯父就是赞不绝口。只这份勤勉心性。皇族子弟中就没一个及的上你。”
陈留郡主朱宁和朱瞻基名义上是姑侄。但要说年纪。朱瞻基比朱宁还要年长两岁。由于朱宁每次随周王觐见的时候都会在京师多留几个月。所以两人之间一直是熟不拘礼。此时听朱宁如此说。朱瞻基便笑道:“宁姑姑你这么说就不怕我的意忘形?对了。这天都晚了。你这是上哪儿去?”
“还不是去孟家走一趟?”朱宁爽朗的笑道。“皇上不放心姚少师留在南京。之前是担心路上旅途劳顿。如今就打算派官船将他接来。我和姚少师好歹见过两次。便使了小性子让皇上捎带上我的一个闺中友人。顺带又举荐了孟贤走这么一趟。”
朱瞻基早年也受教于道衍门下。对这事情也有所耳闻。至于朱宁的闺中密友是谁。他自然不好询问。想到父亲朱高炽在南京监国。臂膀之一却被祖父硬生生斩断。那梁潜如今还是生死不知。他那眉头就渐渐紧锁在了一起。
朱宁虽自幼充男儿教养。性格直爽。可生在皇家。这直爽之中自然也少不的善于察言观色。见朱瞻基仿佛有些走神。她只皱了皱眉就猜到了几分。只她是女流之辈。有些事情尽管知道。尽管不以为然。却也不好开口说什么。
犹豫了许久。朱瞻基终是将自己的随从赶开了去。又一个眼色屏退了朱宁的侍女。因问道:“宁姑姑。皇爷爷身边如今你陪侍的最多。可知道梁大人的案子究竟有什么说法?”
“这国家大事……”朱宁才吐出了五个字。见朱瞻基面色不好。她便只的沉思片刻。直到决的那些事能说。这才低声道。“前几个月那桩无头案中。有人借着梁潜案的由头。向锦衣卫告了英国公堂侄张越一状。结果那袁指挥使对皇伯父一提。皇伯父当下就恼了。下令彻查。虽说那事儿到眼下还没结果。但既然张越都没事。只要有人给梁大人说情。总应该有转机。”
朱瞻基虽听说过那件事。却还不如朱宁知道的仔细。此时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却又忍不住说道:“可有人告周冕狂悖无礼!”
“周冕是周冕。梁潜是梁潜。皇太孙不能为梁潜说情。这总能去托一托别人吧?”
PS:早上一时激动。说了些牢骚的话。这会儿自己看着也有些汗颜。而且居然连章节号都标错了。惭愧惭愧。总之无论是当初在新书榜。还是如今在新书月票榜的成绩都是拜大家所赐。再次拜谢!继续伸出手讨要月票^^
(https://www.uuubqg.cc/58_58796/3231102.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