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双喜临门
合纵联军被南北两股秦军拉扯得给没了脾气,庞煖干脆不进攻了。
命令骑兵戒备南北的秦军,动员全体步卒退后之前修建的营寨,加固营寨,准备在此跟两股秦军决一死战。
这也是不是办法的办法,谁叫主动权完全在秦军的手中,只能静静等待秦军的进攻。
秦军也没有让合纵联军失望, 没有给合纵联军多少时间回复士气,免得合纵联军变成哀兵,那可就玩脱了,说不定伤亡还要比最开始发起进攻还要大。
在合纵联军退回营寨的第二天清晨,第一缕阳光照射在大地之时,秦军的总攻开始了。
骑兵在两侧掩护, 排列整齐,煞气浓重的军阵从南北方向齐齐压向合纵联军的营寨, 西面的秦军也摆出了进攻姿态, 只有东面的秦军放开了一道口子,呈现防御姿态。
围三缺一,给合纵联军逃脱的希望。
虽然面对哪怕从东面逃出去的军队也要遭受东面秦军的阻截和南北两股骑兵的追击,逃脱的希望着实不大,但总不至于毫无希望。
有这颗救命稻草,士气低落,军心不振的合纵联军就很难变成哀兵,从而不会跟秦军死磕到底。
俗话说人一过万,无边无沿,人过十万,接天连地。
秦军南北两军的步卒虽然没有达到十万的地步,但八万还是有的。
再加上所有的秦军士卒都是身着黑衣玄甲, 从高空俯视就像两朵浩瀚的黑云缓缓飘动,如同要吞噬一切的黑暗, 带给了合纵联军莫大的心理压力。
也就是这些士卒都是精锐中的精锐, 哪怕士气低落, 军心不振,但最基本的素质还是有的, 还能够强忍着不逃跑,若是普通的六国士卒恐怕已经崩溃了。
南北秦军明显沟通过,到达合纵联军营寨前的时间,发起攻击的时间都一致,而且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将最为精锐的步卒放在了军阵的前列。
首先发起攻击的是秦军,大型的床弩依次排开,连续激发,直到床弩兵精疲力竭为止,合纵联军基本上也是如此。
如枪粗的弩箭普通军卒根本无法防御,所过之处掀起一阵腥风血雨,无论是秦军,还是合纵联军,被床弩击中只能自认倒霉,干脆利落的去死。
除了床弩,还有抛石车,虽然历史上这个时期,这玩意还根本没有诞生, 但谁叫这不是正经历史世界, 别说抛石车了, 分裂式集束炸弹以后都会有。
双方的远程武器发威完毕,秦军整备好军阵后,压向合纵联军的营寨。
由于合纵联军占据了营寨的地利,居高临下,这个时候倒是可以稍微早一点发起攻击,铺天盖地的箭雨倾斜而下,尖锐的破空声汇聚在一起,气势骇人。
不过这根本吓不到这些百战悍卒,秦军士卒在军官的指挥下熟练的举起盾牌,青铜盾牌连接在一起化作铜墙铁壁,箭雨大部分都被挡住,只有极少数造成了杀伤。
箭雨对于老兵而言并不可怕,只要不是太过倒霉,一般死不了,老兵们最怕的就是那些威力巨大远程武器,只能听天由命。
秦军的士卒战斗素养是极高的,哪怕统一后进攻墨家机关城,那些秦军也挡住了墨家机关的接连攻击。
要不是地面的机关术实在无法防御,想要灭掉成阵型的秦军,对于墨家而言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如果不是在墨家机关城,而是在比较开阔的地点,相同的墨家弟子正面对阵相同数量成阵型的秦军,绝对会是一场屠杀。
扛过了合纵联军的一轮打击,盾牌几乎在同一瞬间撤下。
被盾牌保护住的弓箭手弯弓搭箭,弦如满月蓄势待发,在军令的下达瞬间同时松开手,铺天盖地的两股箭雨射向合纵联军的营寨。
营寨中的合纵联军或是借助障碍物躲避,或者是借助盾牌防御,跟秦军一样,只有小部分倒霉蛋受伤,死亡。
双方反复发射箭雨,打得算是有来有回。
不是精锐的军队肯定不可能抗如此久,稍微防御慢一点就是死伤一大片,少则一轮,多则三四轮就被打击崩溃了。
旗鼓相当的军队比拼的就是意志力了,谁先扛不住,谁就输了。
看见士气低落,军心不振的合纵联军还能跟秦军打得有来有回,秦军将领纷纷庆幸没有第一时间发起进攻,否则伤亡定然小不了。
不过,面对后面秦军的攻势就没有那么扛得住了,远距离对射跟近距离厮杀区别可不小。
等秦军军阵距离营寨十丈左右时,一头头机关兽从秦军阵营中猛扑而出,更有遁地的机关兽从营寨中钻出来,南北秦军趁此机会加快将攻城武器推到营寨墙上。
庞煖绝对是有真材实料的,短短一夜就将营寨加固得跟普通县城的城墙似的,而且还用泥土做了防火措施,给进攻的秦军很是增加了一些难度。
好在秦军也算准备充分,攻城器械一样不缺,而且还把公输家族的机关兽全给调来了。
这天下有机关兽的就两家,公输家族和墨家,公输家族加入了秦国,墨家可没有加入任何势力,自然是不会轻易将宝贝机关兽借人的。
公输家族得到了秦国的支持,人力物力财力充沛,制造出的机关兽可比墨家多不少,墨家比较穷,很少制造新的机关兽,基本上都是在吃老本。
小小的营寨自然拦不住秦军,就是六国的大城依旧阻碍不了秦军的脚步,在付出一些伤亡后,合纵联军的营寨墙很快就失守了,进而被秦军攻进了营寨里。
在这种双方接近二十万的大规模战争中,个人的力量是极其渺小的,武力再强悍的武将也阻止不了大势,局部的小小胜利无关痛痒。
面对南北夹击,本就士气低落的合纵联军败势已显,彻底的溃败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
合纵联军中军大账中,庞煖脱下显眼的甲胄,换上一身普通的衣甲,缓缓目视了一圈帅帐,轻轻叹了一口气。
可惜,逆转天下的大势,名留青史,超越鬼谷先贤的机会就此彻底丧失,经此一役秦国一统天下只是时间问题了。
赵国是不能回去了,只能返回鬼谷中避避风头了。
至此赵国庞煖已死,存活在时间的只有无名无姓的鬼谷子。
嗯……也许在鬼谷中避风头,也不稳当,先回去一趟把两个徒儿打发了,随后就出去周游列国。
趁六国还在,再好好看一看,以后就没有机会了。
一念至此,庞煖身躯在中军大帐中陡然消失不见,宛如遁入了虚空一般。
宗师修为的庞煖想要脱身还是不难的,只要不被大军给彻底围住。
庞煖此人对赵国并无太多的忠诚,帮助母国是其次,最重要的是事先自己自己心目中的抱负,行事也是亦正亦邪。
好人,能够做出拿人命,考验两个徒儿对于抉择的理解吗?
这用现代的道德标准衡量是很残忍无情,但在那战国时代,人命如草芥并不是说说而已,最不值钱的就是人命。
作为鬼谷子的庞煖,只看成败,不论对错,实际上之前的历代鬼谷掌门,鬼谷弟子都是这样。
鬼谷派是一个纯正到极致的技术主义门派,完全没有意识形态上的纲领,儒家讲克己复礼,墨家讲兼爱非攻,道家讲道法自然,法家讲天地之法,农家讲四时农耕,医家讲济世救人。
鬼谷派追求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至强!
教授给弟子最强的剑术,最强的兵法,最强的谋略等等,至于弟子们学会了这些拿去做什么,那就是他们自己的事情了。
为了追求至强,对于鬼谷派而言,道德根本不重要,对错也根本不重要,重要的只有成败。
鬼谷子还告诫盖聂要放下生命,超越生命,莫说是两条人命,就是天下苍生放在眼前,又有什么区别呢?
就鬼谷派的行事风格而言,颇有一种“不受任何人掌控的刺客才最可怕”的感觉,韩非在《五蠹》中将纵横家视作祸乱天下的根源之一,还真不是毫无缘由。
纵横家,哪个不喜欢搞事?
明成祖身边的黑衣宰相姚广孝就学过纵横之术,为了实现自己的报复那是恨不得天下大乱,没有乱子也要创造乱子,一直在撺掇朱棣。
另外一边,魏军中军大帐中,已经换好衣甲的魏庸淡定的从身边的亲兵手中接过一枚特殊的通行令牌,之后张开双臂任由亲兵给他脸上覆盖上一层栩栩如生的面具。
带上面具后,魏庸就立即换了一个人,随后在早已经换好装扮的亲兵们护送下离开了中军大帐。
能够跟随在魏庸身边的亲卫基本上都是罗网杀手,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在营寨外的某个地方还藏有秦军的衣甲装备。
种种措施之下,魏庸很轻松就能逃脱包围。
因此魏庸才如此淡定,退路他早就有了,那还担心什么?
至于留在这里的魏军和卫军,魏庸只能祝福他们自求多福了。
亲手扶持上位的新任卫国大将军以及魏军中的心腹将领,魏庸都没有捎上。
以他的权势,回到魏国投效者依旧会络绎不绝,至于战败的黑锅,那肯定是庞煖背,他的责任只有那么一小点而已。
姬无夜打的主意也跟魏庸一样,带上心腹将领换装之后就悄咪咪的溜走了,跑路的时间比庞煖都要早一点。
韩魏两军主帅以及联军统帅消失不见的事情,很快就被发现了,而后很快又传遍了军中,迅速加快了合纵联军的溃败。
上上下下都没有了继续战斗的心思,只想着如何逃命……
逃跑的方向自然是东面,南北两面秦军重兵汇聚,西面的秦军已经冲击而来,而且还离家越来越远,东面才是家国的方向。
这种混乱的情况,大多数都是无头苍蝇,随大流,看见大家都往东面跑就往东面跑了。
由于跑的人太多,还没有等秦军动手,合纵联军内部为了争夺生机就自相残杀起来了,还有不少人被硬生生给踩死。
营门口对比庞大的逃跑人数来说,显得太过狭窄了,直到东面的营寨被逃跑心切的军卒给拆毁,死去的人才陡然一降,或骑着马,或奔跑,一窝蜂的洒向广袤葱绿的原野。
逃跑的军卒也有不少丧失了理智,向南北西三个方向逃窜,可谓是自投罗网,倒了血霉,根本没有投降的机会就被杀光了。
这个时候,秦军正忙着追逐东面的大餐,哪里会在意残羹冷炙?
秦军骑兵一部分去追杀合纵联军的骑兵,一部分骑兵去前面堵截崩溃四散的步卒,跟东面的秦军形成一张自东向西的拉网。
再加上另外三张拉网,想要逃出去,只有在三张拉网彻底闭合之前,否则只能成为网中之鱼,早晚要完蛋。
等到将大部分合纵联军全部围住,秦军砍杀了一部分想要负隅顽抗,死不投降的联军将士后,其他人都纷纷跪地投降了。
其实自白起之后,秦国已经基本上不大规模杀俘虏了,成嶠的建议更多的是在敌军投降前减少了死亡人数。
……
六月初九,对于天下的绝大数人而言是一个普通的日子,但对于秦国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日子,因为这一天嬴政的长子要出生了。
自从清夫人的临产日期将近,华阳太后就把清夫人接到了华阳宫中亲自照料,凡事亲自过问。
酉时末刻,华阳宫正殿中,秦国王室的重要人物齐聚在一起,各自跪坐在一起,有的人面色平静,有的人故作平静,有的人面色担忧。
成嶠看着嬴政故作平静的模样,心中好笑。
看来不论是什么身份的男人,在面对自己的孩子,特别是第一个孩子的出生时,都会不由自主的紧张啊。
也不知道,他的第一孩子出生的时候会不会也是这样?
应该不会吧,他的第一个孩子出生时,以他的修为辅助,怎么也不能出现什么意外。不过这说不准,虽然三世为人,但他都没有结过婚,更别说孩子了,判断根本不准。
就在此时,急促的脚步声响起,众人都不约而同的站了起来,成嶠也只能停止胡思乱想,随大流跟着站起来。
“王上,大喜啊。”
“前线传来捷报,入侵我秦国的合纵联军已经被我军各个击破,敌军十二万损失殆尽,俘虏无数,我国取得了一场酣畅淋漓的大盛!”
众人还以为是芈清生产结束了,却没想到是前线的消息,纷纷愣住了。
报信的内饰有些懵,搞不明白,难道这不值得高兴吗?
“王兄,今天真可谓是双喜临门,侄子是一个有大福份的孩子。”
成嶠这一开口,众人如梦如醒,脸上纷纷露出了喜色。
作为秦国的王室成员,自然知道秦国越好他们就越好的道理,没有道理不高兴。
此时不但外朝已经收到了消息,连咸阳城的许多百姓都知道了秦国取得大胜的消息,纷纷以各种方式庆祝起来。
嬴政此时也没有在外人面前的威严肃穆,笑容满面的对着成嶠点了点头表示认同,随后招了招手,内侍连忙将捷报给奉上。
越看嬴政越高兴,翻来覆去的看了好几遍后递给了太后赵姬,赵姬对于捷报没有兴趣,她只需要胜了就行,此时此刻她更关心的是他的长孙,因此摆了摆手。
嬴政见状也不强求,又将捷报递给华阳太后,夏太后,韩夫人,三人跟赵姬的态度一样,于是捷报终于到了成嶠的手中。
成嶠打开捷报仔细看了看,发现战果的确很辉煌,就是没有逮到的联军将领虽然不少,但却没有他耳熟能详的。
虽然有些美中不足,但成嶠转身就放下了,并不在意。
六国的问题绝对不是一两个名将能够扭转的,六国已经病入膏肓,如果颠覆不了秦国,再怎么做,也不过是苟延残喘的时间不同罢了。
经此一役,赵楚韩魏损失了最为精锐的一部分军卒,再加上将领军官,粮草军械的损失,可谓是元气大伤,想要恢复发动战争前的军力,十几年下来都不一定能够做到。
不过对六国打击最严重的,应该还是心气,可以预见以后罗网的渗透将会更加容易了。
历史已经改变,未来秦国将能够更加从容的收拾六国,不必那么急促,如此一来,留下的隐患也将小得多,统一天下后的治理问题也将更加容易。
说起来,这次除了秦国赚了外,齐国也赚了。
他没有记错的话,历史上合纵联军从容退出秦国后,庞煖因为不甘心无功而返,也怒齐国附秦,率军攻取了齐国饶安,使得赵国从此以后有了自己的出海口。
齐国迫于赵国军力和合纵国余威,敢怒不敢言,只能视而不见,装作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当秦国小弟还是有好处的,历史上齐国的百姓算是享受到了颇为长久的和平。
成嶠将捷报递给宗正,本想说经此一役六国已成冢中枯骨,但一想到母亲,两位祖母的出身便连忙改口了。
“王兄,双喜临门,我觉得应该好好庆祝一番。”
“今晚不但要赐宴群臣,还要将消息告知全城百姓,取消宵禁,让百姓跟着沾沾喜气。”
成嶠的想法得到了殿中众人一致赞同,特别是赵姬最喜欢热闹了,直接就做了主,立即吩咐赵高下去办。
建议很合理,而且嬴政今天非常高兴,自然不会反对,再说就算反对,也无效。
身为监国太后的赵姬下的命令差不多相当于王令,论法理的正统性,权威性,华阳太后,夏太后都比不上,没有亲政的嬴政就更比不上了。
就算嬴政亲政了,身为亲生母亲的赵姬抽嬴政也是没有问题的。
就在此时,急促的脚步声再度响起,人未至声已到,是一个清脆的女声。
“夫人生了,夫人生了,是一个小公子,是一个小公子。”
众人闻言连忙起身朝着偏殿的产房而去,人本就不少,再加跟着伺候的内侍宫女,场面颇大。
等到了产房外,一个被包括在金丝银线绯红色襁褓中闭着眼睛的小家伙被宫中的专用产婆给抱了出来,看到一群顶尖尊贵的人,一时间不该知道该交给谁抱了。
这种场面,别说成嶠这个叔父了,连嬴政这个亲生父亲都得排到三名之后,只能让两位祖母和太后赵姬先去抱小家伙。
身为嬴政的长子,尽管不是王后所出的嫡子,但一出生也可谓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了。
看到乱糟糟的场面,兄弟俩只能跑到一边闲聊。
“小弟,为兄的长子都出生了,你这还没有成亲,可不行啊,要抓紧了。”嬴政笑容满面的炫耀道。
这个时候的嬴政才显露出十七八岁时期的一丝幼稚。
“快了,快了。”
成嶠说得挺认真的,不过在嬴政看来,却是敷衍的样子。
不过嬴政也没有继续炫耀催促,对于这个亲弟弟,他是很亲近爱护的,而是说起了另外一件挺重要的事情。
“小弟,这次你功劳很大,再加上以前的功劳,我认为你的爵位该升一升了,相信母后也会很支持。”
“为兄我双喜临门,怎么也该让小弟你有一喜吧?”
升爵?
他已经是“君”了,再往上升只能是“君侯”中的彻侯了。
有吕不韦,蒙骜,王翦等人为他正名,再加上以前的功劳和他王室身份的优待,也算是名正言顺,既然如此,那就无需推辞了。
“王兄,这你可就错了。”
嬴政闻言面露疑惑,他哪里错了?
“我也是双喜临门,小侄子出生,对我这个当叔父的难道不是一喜吗?”
“哈哈,的确,是为兄错了。”嬴政大笑道。
“王上,长公子该取名了。”
宗正府宗正跑到嬴政面前,一张老脸喜气洋洋的。
嬴政一听才想起了自己长子还没有取名,下一刻就想说出自己想的名字。
但想起芈清为自己生育长子,劳苦功高,心中生出一股疼惜之情,便动身前往已经收拾干净的产房中询问。
过了一会儿,嬴政回来了告诉宗正名字,成嶠在旁边听得清楚,正是“扶苏”之名。
老宗正闻言连忙亲自持笔,将扶苏的名字添加在王室玉碟和族谱上,从此扶苏就是根正苗红,名正言顺的秦国长公子了。
成嶠看着被众星捧月的小家伙,心想这个小家伙还不知道自己身上承担了多大的期望,连他都有所期望。
真正的苦日子还在后面呢,趁着年纪小尽情的玩乐吧,等你大一点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扶苏这颗幼苗,这一世可不能长歪了!
如果扶苏能够让嬴政满意,早早定为太子,哪有那么多破事?
(https://www.uuubqg.cc/58398_58398250/716887458.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