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国崛起1644 > 第179章贷款造军舰

第179章贷款造军舰


  北方大部分地区,因为实施农业减税政策,导致最大的税收,来源于商税,可北方商业才刚刚起步,税收实在有限,甚至还不如华夏远洋贸易公司跑一趟的利润多。

  南方农业与商业正在稳步发展,可发展同样需要投资,这些年赚取的利润,因为李鸿飞上台大搞基础建设,已经让史可法意识到了财政危机。

  最重要的是,李鸿飞还想要官府牵头,投资铁路项目,史可法一时间哪里拿得出那么多钱?

  “仅半年时间,华夏远洋贸易公司便出海三次,算上这一回,共计支付关税五百万两白银,累计纯利润两千万两。”司徒燕拿着账本,一五一十地向在场官员汇报道。

  除了第一趟出关,因为贩卖的是军火,有朝廷特批的免关税政策之外,司徒燕的船队每次进出,都要支付近百万两白银的关税。

  受运载能力及产量限制,船队一次出海的利润最多只有一千三百万两白银左右,算上购买爪哇当地矿产,以及支付宝山船厂尾款之外,华夏远洋贸易公司半年时间,赚取了将近两千万两白银的纯利润。

  “半年五百万税收,一年岂不是一千万?都抵得上沿海一个省份的总税收了!”有人感叹道。

  “关键是这利润可怕,如果朝廷率领舰队出海,一年可抵半个国库的税收啊!”史可法则看到了另一面。

  朝廷率舰队出海,自然不需要经过关税这道繁琐事宜,单单商业这一块,半年赚取五千万,还真不是不可能的。

  关税只是毛毛雨,真正赚钱的,还是经商的利润,虽然朝廷不会与民争利,但这要看什么情况下,出海远洋,没有武力护卫根本不行,朝廷就算什么生意都不做,单单派遣舰队护航,收取“保护费”,那也是一笔十分可观的利润。

  “可是大家别忘了,我大明虽然资源丰富,但茶叶、瓷器、丝绸这类物资产能有限,堪堪够供应国内,一年哪有那么多东西出口番邦?而且番邦人口稀疏,购买能力也不是无限的,头两年或许行情较好,之后未必能一直保持下去啊!”也有人提出异议。

  他的担忧没错,华夏远洋贸易公司仅仅采购了两次民间商品,就令沿海地区茶叶、丝绸、瓷器等物,价格大幅上涨,甚至茶叶达到了有价无市的地步。

  还有一个番邦购买力的问题,也属于事实,郑芝龙第一批民间商品运抵三宝垄时,差点赔在手里。

  毕竟南洋这些年被欧洲人不断掠夺,根本没有多少财力购买大明的高消费品了。

  当初朝廷下令禁海,其实也有利润越来越稀薄的原因,开海赚不到钱,反而要花费重金养一支庞大舰队,当然赶到不划算。

  “我就不明白,为什么远在万里之遥的西洋人,能在南洋捞到银子,而我们大明尽在直尺,却担心赔钱?”李鸿飞反问道。

  “西洋蛮夷只懂掠夺,竭泽而渔,闹得南洋诸地民不聊生,我泱泱大国怎可与之丘貉!”有人反驳道。

  好吧,还是儒家思想作祟,西洋人殖民南洋各地,大明官员并非不清楚,只是他们不愿学习西洋人那一套而已。

  “是我大明百姓重要,还是南洋番夷重要?”李鸿飞反问道。

  “这.........”

  一众大臣说不出话来了。

  如果想要开海赚钱,必然会损害南洋诸岛当地人的利益,但同时也能带给大明百姓丰厚的利益,孰重孰轻,大家都不是傻子。

  “我们如今也算是开海了,若是只做港口通商,将航运风险交给番夷,同样也会给大明百姓带来利益,如果进行远洋,这其中未知太多,一个不小心,有些商人很可能血本无归的。”史可法说道。

  他并不反对开海,只是担心本国商人出海,会发生意外。

  在史可法看来,宁可将运输这部分的利润,交由西洋人,也不想因为朝廷鼓励开海,让沿海老百姓冒这么大风险。

  “没有风险哪来回报,开海最大的利润便是运输,将这一块交给西洋人,我们还赚什么?况且,我大明水师是干嘛的?就是用来保护海外侨民利益的!”李鸿飞义正言辞道。

  华夏远洋贸易公司这半年赚取的利润,甚至超过了以往沿海一年出口总利润的两倍,其中的大头就是承担远洋风险所带来的巨额利润。

  更何况还有南洋矿产资源这块大蛋糕,如何能让李鸿飞放弃?

  他不仅不会放弃南洋,等到大明水师恢复昔日鼎盛之后,更是会派遣舰队进入印度洋跟大西洋,欧洲人能劫掠亚洲,亚洲人为何不能去劫掠殖民欧洲?

  史可法考虑良久,最终询问道:“李大人想要我们国会怎么做?”

  “抓紧时间通过大明水师军费预算,并鼓励商人逐步走出国门,即便南洋如今局势不稳,我们也可以先从倭国、琉球这些地方开始。”李鸿飞回答道。

  三权分立就是这点不好,李定国早就将军费预算上报国会了,可因为大明水师编制较大,而且需要大量增添新舰,国会却认为这根本不符合大明当前国情,所以对水师军费一拖再拖。

  不过这点也不能怪史可法,以如今大明水师的力量,近海防御基本没有丝毫问题,他理所当然的将财政倾斜于振兴地方经济,其次便是陆军上面,对水师军费那是能拖则托。

  只是李鸿飞拖不起,海军建设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尤其是进入全火器时代的海军,无论“海上马车夫”荷兰人,还是“日不落帝国”的英国人,他们的近代海军都经历了几百年的沉淀与累积。

  在一百多年前,明朝水师或许世界第一,可短短几十年时间里,明朝已经被西欧国家迎头赶上,如今好不容易凭借蒸汽战船再次超越了一丢丢,若是就此停滞不前,要不了多久,西方将再次超越东方。

  蒸汽机已经问世好几年,西洋人虽然还不能弄清楚蒸汽战船的原理,可矿用,工业用的蒸汽机,已经在大明普及,欧洲人真要摸清楚蒸汽机制造原理并非难事。

  一旦蒸汽机传入欧洲,以这个时期疯狂兴起的,对科学探索的热潮,谁知道会发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

  既然李鸿飞率先发起了工业革命,那么就必须不断往前走,“怪兽”已经放出来,如果不能驯服,迟早要被它“咬死”,就好比当年的黑火药,国人用来放烟花,人家却用来造枪造炮,以至于明朝后期,还不得不从国外引进更加先进的火炮。

  “说得倒是轻巧,两支远洋舰队全部换装蒸汽战船,这么一大笔开支,钱从哪里来?”史可法没好气道。

  李定国的费报表上可是写得清清楚楚,单大明水师这一项,三年内国会就要拨款足足五千万两白银,相当于全国半年税收总和了。

  “我也知道你为难,这样吧,你们可以借款。”李鸿飞顺势抛出另一个话题。

  他此番炫富有两个目的,一个是让国会尽早通过大明水师军费拨款,让大明水师早日形成战斗力,摆脱近海制约,前往南洋、印度洋甚至是大西洋,与欧洲人争夺制海权。

  第二个目的,就是为了刚成立没多久的银行,拉拢客户,而这个“客户”,就是大明官府。

  “借款?跟谁借?”史可法被搞糊涂了。

  他不清楚李鸿飞又是玩的哪一出,这大明开国至今,找谁借过钱?

  何况以前皇帝富有天下,整个大明都是皇帝的,需要钱,增税就行了,最不济,也是找商贾富户进行摊派,哪会用到“借”这个字?

  而且朝廷如今需要的,可不是一两百万的小钱,而是五千万两白银的军费,甚至五千万还算少的,如果真能借,史可法借款一亿两白银都不嫌多。

  “自然是跟新成立的华夏国际银行借款,利息不高,年利率百分之五,因为是朝廷借钱,信誉自然有保证,所以给的最高借贷额度三千万两白银,为期五年,朝廷可用上海、香港两地五年关税做抵押。”李鸿飞开始向一众官员介绍起来...........

  银行是李鸿飞一早就想搞的项目了,可惜朝廷最近几年常年征战,国库基本没有余钱,根本撑不起银行这个金融巨兽。

  此次郑芝龙率领舰队三下南洋,赚取了两千多万两白银,加上从爪哇购买的几坐现成银矿跟金矿,以及李鸿飞当初改革之时,结识的不少商贾巨富,开设银行的本金似乎足够了。

  随后以李鸿飞的名义牵头,司徒燕、郑芝龙、周福仁、苏定河等几位商界富贾,开始了组建银行的工作。

  周家以前就在苏州经营钱庄,虽然后来重心转向苏州重工,但他的钱庄产业还是交给家人打理,虽然投不了多少现银,但管理方面算得上是熟手了。

  而司徒燕自然不必说,华夏远洋贸易公司的前身就是漕帮,加上一百艘属于漕帮的蒸汽战船,明面上司徒燕占了公司八成股份,郑芝龙仅仅占据两成,所以这半年赚取的钱财,司徒燕可以分到一千六百万两白银。

  加上漕帮原本的家业,拿出两千万两现银都不成问题。

  郑芝龙同样不是省油的灯,郑家在福建经营多年,早就是红顶商人级别,财富甚至比早几年的国库还要丰厚,虽然郑芝龙这几年收敛了不少,但隐藏的财富还是相当惊人的。

  最终,周福仁以技术入股,并投资六百万两白银,占据华夏银行两成股份。

  司徒燕以一千八百万两白银入股,占据华夏银行四成股份。

  郑芝龙以两千万两白银入股,占据华夏银行四成股份。

  剩余两成,则被一些与李鸿飞交好的商人给瓜分..........

  华夏银行总部位于香港,初始资金便接近五千万两白银,其资金雄厚程度,丝毫不比国库差多少,借贷给朝廷三千万两白银,属于轻轻松松的事情。

  三千万两白银,按照百分之五的利率,一年的利息就是一百五十万两白银,华夏银行赚了钱,朝廷也能用这笔贷款,缓解经济压力,加快全国的经济发展。

  李鸿飞也不怕朝廷借钱不还,他自己可是内阁首府,如果国会真敢干这个龌龊事,他有权要求立马解散国会。

  “才借三千万?”史可法撇撇嘴。

  弄明白华夏银行的作用后,史可法忽然觉得,找对方借钱也不是不可以,毕竟现在时代不同了,国家到处都在改革,甚至连皇帝都不在掌权了,朝廷找民间企业借钱又有何不可?

  总比增加赋税,强令商贾富绅摊派,搞得民怨沸腾来得强吧。

  史可法如今唯一不满的,就是华夏银行只借款三千万,按照他的想法,一次性借个五千万,如今很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了。

  “对,只有三千万,毕竟华夏银行还要做其它借贷生意,而且朝廷借的这三千万中,必须要拿出两千万,作为大明水师军费,毕竟你们是以强化大明水师为理由进行的借贷。”李鸿飞回答道。

  朝廷现在到处都要钱,国会那帮代表,又来自各行各业,一个个都想为自己这一行业谋福利,万一将这笔钱全部挪作它用,那李鸿飞还不哭死。

  五千万水师军费,按计划是三年付清,所以李鸿飞也没有做得太绝,给史可法留了一千万,既能加速国会通过军费预算,又能让朝廷拉下“脸皮”,找华夏银行贷款。

  “这个........朝廷借钱,需要些什么步骤?就只是用关税做抵押吗?”史可法已经心动了。

  官府找民间借贷,毕竟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很多事情,还得由李鸿飞解释流程。

  上海与香港两地的关税,一年大约在一千万左右,就算朝廷还不起钱,这五年关税也足够偿还华夏银行的本息了。

  “除了关税,还有借款凭证,朝廷借款,需要出具左右丞相以及皇上的印章,并昭告天下方能生效!”李鸿飞一脸恶寒道。

  “什么!还要昭告天下???”史可法有些难为情了。


  (https://www.uuubqg.cc/57_57322/3284559.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