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岁月静好
周家。
周小满听了余安邦那番说辞,就道:“你这么瞎说,不怕大哥揍你呀。别到时候,有好姑娘想要嫁给大哥,一听说大哥的要求,就跑了。”
“真有合适的,就让大哥说,就喜欢她那个人,别的东西都不重要,这还不简单。”余安邦张口就来。
周小满扶额。
她忘了某人的厚颜无耻。
“别说大哥了,他比我还大,自己的事情自己操心去。”余安邦转移话题,“你明天想吃什么,我来做。”
“你明天切两个酸萝卜,炒一碗白菜秧子,别的我随便。”
“没有肉怎么行,今天我就去跟人换肉票,买五花肉回来炒酸菜。”
余安邦一拍脑袋,就定下来。
接下来的日子,周小满觉得自己就是一头猪。
因为生产队没有农活,天气又冷,她每天只能坐在家里,等着开饭。
经常是上一顿还没有消化,下一顿又来了。
周小满要是敢说不想吃,三人六双眼睛齐刷刷地盯着她,仿佛她做了什么大逆不道的事。
周小满没有办法,只能硬着头皮往肚子里填。
不过,让她惊喜的是,吐了一个月,她竟然神奇地不吐了。
周小丽听说她只吐一个月,就在旁边嚷嚷说不公平。她整整吐了三个月才好。
周小满想笑。
上辈子,她曾听人说过,有些人从怀上一直吐到生。有些人,压根就不吐。
还是跟个人体质有关。
余安邦却不这么想。
他更加坚定,周小满肚子里怀的是个闺女。
闺女是贴心小棉袄,闺女心疼妈妈难受,不闹腾了呗。
周小满对他这种有事没事,都要扯他那没影子的闺女的行径,已经彻底免疫了。
天气越发冷起来,周小满已经穿上了棉衣。
棉花是前两个月队上分下来的,除了弹了两床棉花被。所有的棉花,就在她身上了。
原本,她是打算留着给小宝做棉衣棉裤,结果,她一查出怀孕,余安邦二话不说,就把家里的棉花送去了周家,让王桂枝帮着做件时髦的棉衣。
应她的要求,王桂枝选的是藏青色的棉布做面子。因为藏青色耐脏。
款式简单大方,类似后世常见的棒球服。
不过,与后世的棒球服不同的是,这件棉衣是可以拆洗的。
棉衣单独一件,用扣子固定在藏青色的罩衣上。
主要是便于拆洗。
棉花洗的次数太多,就容易成团。成团了,就不暖和了。
王桂枝一听周小满这个主意,顿时就觉得好。
回去纺织厂,就跟上头的领导说了。
很快,纺织厂就出了一批类似款式的棉衣。
好看又实用,一上市,就供不应求。不少人到处找人换布票买棉衣。
当然,这都是后话。
说回棉衣。
藏青色原本是老气的颜色,可架不住周小满皮肤白,穿在身上,有一股说不出的气质。
与这年头千篇一律的军绿色棉大衣相比,就格外打眼。
白河生产队的人看了,都要夸几句。有人就问是谁的手艺,知道是周小满在纺织厂当领导的妈做的,顿时羡慕不已。
周小满也挺满意。
上辈子穿惯了轻便的羽绒服,原以为棉衣不好穿。
可她发现,新棉花做的棉衣,尤其暖和。一上身,感觉就是扛了一床大被子。
自己有棉衣穿,周小满也没有忘记家里其余人。
她让王桂枝从纺织厂弄了点内部不要票的布,亲自指定款式,给全家人都做了过年的新衣服。
小宝的是纯黑的灯芯绒面料,只在两条袖子处,拼了白色的布。另外,多做了帽子。
小孩子冬天闲不住到处跑,有帽子防风,防雨雪,都合适。
余安邦的,则是后世常见的长款羽绒服样式。他人高腿长,穿上去,格外精神。
至于余秀莲,则是照着了时下最流行的棉大衣做的。
倒不是周小满不肯费心,是余秀莲不习惯被众多人打量。她要穿正常款式。
算上自己的,一共四件棉衣,周小满给了王桂枝八十块钱。
王桂枝收了四十块。
用周小满的话说,亲兄弟,明算账。要是王桂枝不收钱,以后余家的衣服,都不好意思让她做。
因为是内部的布,并没有花多少钱,材料除了布与线,另外就是手工费了。
几件衣服,除了余秀莲的好做,另外三件都格外费心思。
为了赶制衣服,她点煤油灯熬了几晚上。
算起来,她并没有占余家多少便宜。
周小满做了新棉衣,也不等过年,就直接穿上了。
余秀莲倒是嘀咕了几句,说新衣服要过年那天穿,她压根就没放在心上。
周小满此时的心思,全都在取暖上。
上辈子,她也是南方人。
虽不是土生土长的湘省人,可跟着老头子在湘省住了多年,也算半个湘省人。
可湘省的冬天,她依旧吃不消。
没有暖气,没有小太阳,全靠一身正气,慢慢熬。
白河生产队冬天取暖,一般有两种办法。
一种是可以提着到处走的烘笼子,一种是笨重的瓷钵子。
第一种,是用竹子编织的笼子。笼子最上头,有个长长的提手,与乡下的饭篓子很像。笼子里面,则放着一个小钵。
早上生火做饭时候,大块柴火烧完之后,断成一小节一小节,趁着还有红火星,用铲子铲出来,倒在小钵子里,填上事先烧好的炭火,再盖上花生壳或者茶果壳,再盖一层灶灰,火源就好了。
事先准备炭火也简单。平时做饭时,柴火快要烧完,还没化成灰的时候,用火钳子夹出来,扔进坛子里,马上盖上盖子,没了氧气,炭火马上就熄了。
等要用的时候,就直接拿出来烧。
几乎一整年都可以准备炭火。不过,因为要趁着没烧完的时候夹出来,就格外浪费柴。一般人家,也只有快到入冬的时候,才会攒一点。
进入寒冷的冬天,白河生产队的老人,穿着又长又大的军绿大棉衣,大棉衣鼓鼓的,里面罩着个烘笼子,东家走,西家窜。
老人一手提烘笼子,另一只手,则缩在大衣里,整个人塌肩缩背,远远看上去,倒像是个行走不便的孕妇。
当然,有大棉衣穿的,那是光景好的。
有些人家家里穷,全家就只有一件棉衣。只有有事要外出的人,才有资格穿。其余人,或缩在床上,或躲在灶台下。
周小满尤其怕冷。她又不是委屈自己的性子,早早地,就叫余安邦烧上火钵子。她家的炭火,从夏天就开始准备了。
因为人家不心疼柴。
余安邦父子俩在入冬前,攒够了一个冬天的柴火。
周小满选择的是第二种取暖方式——瓷钵子。
瓷钵子由钵体与钵盖组成。钵盖上有一个小小的洞,用于通气。瓷钵子笨重,左右两边有特意凹下去的地方,方便上手搬动。
将红星炭火铲进钵子里,盖上干炭火,加茶果壳,再铲上一铲灶灰,盖上盖子,很快就能热火起来。要是火快要熄了,打开盖子,用火钳拨动两下,黑了炭火一会功夫又能复燃。
相比起烘笼子,瓷钵子更干净卫生,不会有灰尘扬上了衣服。也没有浓烟乱冒。
而且,因为是瓷钵子,传热很快。到了晚上,不用了,可以把家里的湿毛巾湿袜子之类的东西,直接放在瓷钵子上烘干。当然,烘笼子也能烘袜子,就是容易掉进里面的钵子里。有时候,就直接给烧着了。运气不好的,还能引起火灾。
周小满更喜欢瓷钵子。
她脱了棉鞋,将两只脚,踩在光溜溜的火钵子上。再将被子搭在腿上,全身很快就暖起来。
有时候,火钵子太烫,她就哄骗余安邦过来烤火。然后,将脚踩在余安邦的脚背上。
既烤了火,又不会挨烫。
余安邦自嘲自己皮糙肉厚,没人心疼,周小满只说了一句,他就闭上了嘴。
“烫着了你闺女,你不心疼?!”
每到这个时候,小宝就会凑趣地跑到周小满身边,用耳朵贴着她的肚子,开始日常聊天。
“甜甜,你看爸爸对你多好,就怕你烫着。我都羡慕死了。你出来了,一定要喜欢爸爸。”
余安邦黑脸,余秀莲与周小满则哈哈大笑。
这样“对你好,我都羡慕死了”的对话,每天要发生好几次。
余安邦因为听信了周小满的话,起先还小心翼翼地呵护小宝的幼小心灵,后面发现他纯粹是故意恶心自己,就恨不得把棉鞋脱下来抽他。
一家子和和美美烤火猫冬,吃着秋天做的小零嘴,准备迎接新年,气氛相当和谐。
唯一让周小满不满意的是,余卫国的新媳妇罗蓝,几乎天天来。
一坐大半天,不到饭点不回家。
这天一大早,罗蓝又带着才织了开头的毛衣来了。
余秀莲好客,急忙起身去给她泡茶,又端了瓜子花生出来。
“罗蓝,你坐这儿,这儿暖和。”
罗蓝笑着说打扰了,动作却不含糊,一屁股坐在周小满对面,将小被子掀开,两条腿就靠在了火钵子上。
(https://www.uuubqg.cc/57769_57769691/42345649.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