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宅男的大明 > 第三十六章 新朝三把火

第三十六章 新朝三把火


  明太子朱慈烺虽然回到京城,大明复国,但京师失陷,崇祯殉国对大明帝国的打击是沉重的,天下大势已然四分五裂,除了满清占领关外,李自成占了陕北和河南、湖北襄阳等地,大明各路将领拥兵自重,郑芝龙据东南、左良玉据长江上游,高杰、黄得功等据长江下游,流寇张献忠也在谋取湖北武昌、四川。

  在吴王府大堂的议事厅,吴应熊面色严肃,站出来说:“现在新朝初立,必须要有新气象,现在我们面对的敌人,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寇,即李自成,一个是虏,即满清八旗军。不过,此时寇虏之间,正进行激烈的战争,李自成逃回陕西,而清军的八旗主力,也被李自成的农民军牵制,我估计两军战斗的时间会在半年到一年的时间。现在正是我们得以喘息、中兴明朝的大好时机,我们要先笼络南京各方势力,集中力量收复山东、河南、湖北等失地,还要阻止张献忠的军队入川。这样一来,即便多尔衮占领山西、陕西,我们也不怕,到时候有足够兵力将满清赶出关外。”

  吴三桂、姜瓖、唐通、白广恩等四王点点头,同意吴应熊的分析。他们商定,先派人去南京和南方,联络忠于大明的军队与朝臣,派兵收复山东、河南、湖北等流寇占据的地方,消灭张献忠的流寇,再与多尔衮的清军大决战。

  兵部尚书宋权、吏部尚书张若麟见四王都表态了,也表示赞同和支持这个大的军事战略部署。

  吴应熊见大的战略已经定了,慷慨陈词:“今天之所以将各位叔伯请到平西王府,是因为我们要商议改变大明的一些祖制,要对过去的朝廷体质脱胎换骨,尤其是崇祯皇帝的一些错误,要彻底纠正,这样新朝才能得天下将心、得天下臣心、得天下民心。如果在朝堂之上议论这些事,新皇就比较尴尬,而且一些言官也会叽叽喳喳。今天,诸位都是一家人,一家人不说两家话,而且我们都在同一条船上,希望各位叔伯畅所欲言,百无禁忌,我们找出问题,不是要秋后算账,而是要防微杜渐,解决问题,不再重蹈覆辙。到时候我们有了一致意见,就请皇上下旨。”

  白广恩没读过多少书,原来明朝的武官在朝廷也没有什么地位,便对吴应熊说:“贤侄你是丞相,有什么话尽管说。”

  吴应熊要新朝开始烧三把火,这火候的拿捏,却是极有讲究,首先要针对旧朝的顽疾,否则便是虚火,没有意义;其次能立即改变,立竿见影;另外,还要得到新朝诸王和将领的大力支持。他吴应熊想了一会,转头问吴三桂、唐通、等人:“崇祯皇帝日理万机,不好女色,勤苦治国理政,为何反而亡国?”

  崇祯皇帝死了,但是继位的却是他的儿子朱慈烺,吴三桂突然明白吴应熊为何把这些朝廷重臣都找到王府来谈。因为崇祯是故主,而且死社稷了,唐通等人都不说话。

  吴三桂这时站出来打破了沉默,带头说:“先皇崇祯刚愎自用,性情多疑,杀了忠义的袁督师,失去天下将心,自毁长城。”

  “平西王说的是。”定西王唐通、镇南王姜瓖等复明之王也深以为是,纷纷附和吴三桂的说法,吏部尚书张若麟也深以为然。

  吴应熊很感激父亲这时挺身而出,道:“家父说得有道理。但这个只是先皇崇祯个人的原因,刚才我说过了,我们要从制度上找漏洞,这是大明的军制问题。按照明太祖朱元璋制定的军制,朝廷怕身拥重兵的武将篡位夺权,为此处心积虑,将军队的管理和指挥分开,战时由不懂军事的文官挂帅出征,并专任太监监军,这在太平盛世还行,现在流寇横行,满清入关,则万万不可,这是我们第一要改变的,今后大明军中文官要从属于武将,只当幕僚,把军事指挥权还给将军,而且不要再派太监监军。军事操练和征战,都由各地提督和总兵负责。朝廷对武将要疑人不用,疑人不用。军制不改革是打不了仗、打不了胜仗的。”

  “好!今后军事操练和征战,都由各地提督和总兵负责。”吴应熊这话,说到了吴三桂、唐通、姜瓖、白广恩这些武将的心坎里。平西王吴三桂、定西王唐通、镇南王姜瓖、镇西王白广恩以前也思考过大明军制问题,他们以前也深受其害,但是以前没有谁敢提出来。他们都对吴应熊的话连连点头,支持吴应熊的军制改革。

  兵部尚书宋权也觉得大明必须进行军事制度改革了,否则难以得天下的将心。

  唐通想起自己在居庸关与贼军血战,却被太监杜之秩偷偷打开城门,腹背受敌不得不降,恨恨地咬牙切齿,道:“还有,崇祯亲信宦官,那些阉狗却一个个投降叛国!所以京城才被李自成的贼军攻破!”

  吴应熊点点头,说:“定西王说的也有道理,崇祯亡国,太监干政是很大原因,阉党暂且不论,京城被李自成轻易攻占,投降的太监都该死。我们要建立章法,从制度上彻底杜绝了太监干政。”

  宦官干政问题,是明朝政治的一大毒瘤。吴三桂等都是武官,不知道怎么改变这存在了数百年的制度,吴应熊说:“太监气焰嚣张,得益于制度:一是太监秉笔,帮皇帝在公文上批红;二是太监掌握东厂、西厂,监督百官;三是太监外出监军、监税、监矿。我们只要对症下药就好。”

  唐通很高兴,问道:“贤侄,你能不能说具体一点。怎么限制阉党的权力。”

  吴应熊说:“宦官专权,首先是太监掌握的东厂、西厂,现在已经自行解散。我已派满云龙大将军率禁卫军入宫,在皇极殿前竖起了‘禁止太监干政’的铁牌,铁牌高一丈,宽六尺,详细规定了限制太监的章法,比如太监不得外出为官,也就是说太监不再监军、监税、监矿;太监出宫门必须得到批准,私出宫门一步者,斩;太监不许结交外官等。但凡犯法干政、窃权纳贿、嘱托内外衙门、交结官员、越分擅奏外事、上言官吏贤劣者,即行凌迟处死,定不姑贷。”

  “好啊!果真是将门出虎子,你这性子倒真跟你爹一样,胆大妄为,什么事都敢做。”唐通哈哈大笑,夸赞吴应熊道:“我就喜欢侄子这种爽快人。”

  新上任的刑部大臣王永吉表示:“丞相,皇上还可以宣布刑部拥有插手太监事务的合法权力,朝臣可以将犯错的太监先斩后奏,也就是说,大臣们可以通过刑部与慎刑司的渠道,把看不顺眼的太监拉出去杀掉。”

  吴应熊说:“这也未尝不可!”

  礼部尚书朱继柞也提出了建议,说:“大明祖制,朝臣与太监相见,相互行礼致敬。遇到大太监或者关键岗位的太监,朝臣们往往抢先行礼,甚至卑躬屈膝,表示孝敬,内阁大学士也不例外。现在我们应该再规定凡太监与朝臣相遇,不管双方品级高低,太监都要主动低头、让道。若不谨遵,将总管太监一并治罪。而且太监遇到大臣不仅要让道致敬,也不能直呼大臣的名字。”

  吴三桂点点头,说:“这样也好,可以明确规定太监低朝臣一等。”

  吴应熊对推行这些限制太监的权力新规定大为赞赏,鼎力支持。改革军制和限制太监的权力,这两把火,得到了在座的新明的诸王和重臣的一致同意。

  这时,吏部尚书张若麟又提出:“眼下我们最紧要的事,还要整顿吏治,得天下臣心。原来明太祖制定的祖宗家法,乃是史上最苛酷、最残忍的律令,给官吏的薪俸低到不足以有尊严生活的地步,以至于贪污腐败盛行,看看李自成从京城官员家里搜出的数百万两金银,就知道大明朝吏治有溃烂!这种局面不利于大明一统天下,现在国库收缴了一些钱财,可以适当提高官吏的饷银,这样也有利于吸引天下英才为朝廷干事。当然,提高朝廷官员俸禄的同时,要加强吏部的考核和监察部的监督。”

  “张大人说得对。”吴应熊表示同意,不过他说:“国库现在空虚,需要开源才能给官吏提高饷银。‘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我们要改变士大夫那种‘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观念,改变重农抑商的现状,提高商人的社会地位,发展私营商业,废除对手工业的垄断,除武器制造、货币铸造及宫廷所需重要物品由官府经营外,其他行业经过官府批准,并按规定纳税,都允许民间手工业者经营。商业发展了,税收自然多了,国库的银子也就多了。”

  吴三桂、唐通、白广恩、姜瓖、宋权等人觉得吴应熊说得有道理,都同意吴应熊的提议。

  “军队的粮饷问题,也是需要解决的。”兵部尚书宋权还提出了要奖励垦荒,在大明控制的顺天府、河北、山东、还有南方主要产粮区屯田,推广种植土豆、玉米和红薯等高产农作物。

  宋权的建议很快得到了吴应熊、吴三桂等人的支持。新朝诸位大臣的才干和团结大大超乎了吴应熊的预料,他高兴地说:“只要我们将新朝这三把火烧下去,天下的将心、臣心、民心必定回归,我们这些朝中栋梁开拓进取,则大明中兴有望。”

  很快,明帝朱慈烺便批准了吴应熊等人的建议,改革军制、限制太监权力、整顿吏治,鼓励工商,北方的京畿之地面貌焕然一新,老百姓都大呼新皇万岁,新皇圣明。而南明的问题,也很快提上了朝中的议事日程。


  (https://www.uuubqg.cc/56_56527/3000288.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