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后恶毒后娘带崽逃荒 > 第三百四十一章 朝臣大赞曲辕犁

第三百四十一章 朝臣大赞曲辕犁


今天的周平帝穿着粗布麻衣,还学农人穿了一双草鞋。顾邵哭笑不得,陛下这双草鞋,比布鞋子更加费工,更贵。
周平帝轻轻甩动手中的小鞭子,开始扶着曲辕犁,往前走。作为已经主持过三次春耕大典的皇帝,还记得耕地的时候,费力气。
一天下来,也会累。
可现在的曲辕犁,被黄牛拉着往前走,他并不费力气,只要掌控好方向就好。不一会儿就到头了。
周平帝催促黄牛转弯,黄牛像是懂人话一样,乖顺地转弯,曲辕犁很好地完成转弯动作,并不费力,很流畅。
“好,不错,省力气,效率高。”周平帝耕了几圈之后,连连称赞,就连他这个一年只耕地两圈的人来说,都能熟练使用,可见操作简单,省力气。
梁公公提醒,“陛下,这曲辕犁还能调节犁头的深浅,比以前更加简单,要不也试试?”
“试试。”周平帝兴致颇高,豪情万丈,觉得自己今天能耕地二十亩。
把犁头调的更深之后,周平帝继续干活,看到耕地的时候,还有个东西,还能把泥块敲碎。走一回,干两份活,当真是奇思妙想。
这德瑞夫人不愧是发现高产作物的人,脑子就是聪明,改良的曲辕犁,居然如此好用,造价还比之前省料省工。
周平帝大喜,准备重重赏赐柳盼儿。
春耕大典上,周平帝带着曲辕犁,闪亮登场。当天不仅周平帝要耕地,官员也会凑热闹,陪着陛下一起春耕。美其名曰,体验民间疾苦。
今年的春耕,周平帝使用改良过的曲辕犁,其他大臣使用直辕犁。为了体现曲辕犁的高效,周平帝和大臣们在大块空地上,同时进行耕地。
以前大家都是等陛下耕地两趟之后,他们才会有模学样地耕种两圈。今年的这种方式,也颇为让人意外。
顾邵提前知道曲辕犁的高效,一看到陛下要跟臣子比试耕地,心里了然,低头闷笑。
陛下的举动,有时候挺有趣。
在梁公公说开始之后,周平帝赶着黄牛,扶着曲辕犁,轻松地走在田间。才不过几个呼吸的工夫,周平帝已经走在了前面。
等到大臣们反应过来,他们只看到周平帝的背影越来越远,内心惊奇不已。
文臣体弱,耕地慢就罢了,就连朝堂上的勇猛武将,此时也追不上周平帝。他们看到陛下到了地头,没有任何停顿,直接拐弯,又快速往回走。
周平帝在回程的半路上,看到臣子们,得意扬扬地催促,“众爱卿们,这么慢,这是没吃早膳吗?”
虽然这话有点讽刺意味,但那些大臣早就练就了一副充耳不闻的功夫,眼睛盯着周平帝。
他们发现,拉犁的黄牛都是差不多的,但铁犁不一样,一定是陛下的铁犁更好用。
只是还没等他们看清,周平帝就赶着黄牛,推着曲辕犁,跟他们快速错身走过。
周平帝到了地头,再次转弯,快到另一边地头的时候,又跟大臣们遇到了。按照速度,比大臣的速度快一倍多。
皇后的弟弟赵清明,也在耕地之列,他干得最慢,此时见陛下的铁犁这么快,非常好奇,扔下自己手里的缰绳和铁犁,跑向周平帝的旁边,“陛下,你这犁怎么是弯的?速度还这么快,能给微臣试试吗?”
跑了两趟,周平帝也出了汗,今天就是想让大臣认识到曲辕犁的好处。现在大臣上前了,周平帝开始显摆了,“这是曲辕犁,耕地效率是直辕犁的两倍还多,省时省力还省钱······”
大臣们也都不干活了,跑过来看。
赵清明已经跃跃欲试,最先抢到曲辕犁,开始尝试,“陛下,这曲辕犁果然好用,比微臣刚才用的那个省力!”
那些人看到赵清明的动作,非常好奇,等到赵清明拐弯回来之后,就被其他人抢去了,大家轮流试用曲辕犁。
曲辕犁的好用,得到一致认可。
周平帝的动作也很快,立即下令大司农,推广曲辕犁,以及用直辕犁改成曲辕犁的办法。
周平帝给予德瑞夫人柳盼儿重重赏赐,银五千两,云锦五十匹,珍珠一斗等贵重物品。
皇后娘娘见陛下赏赐,也立即给予赏赐。不管是德瑞夫人柳盼儿改良的曲辕犁,还是德瑞夫人的丈夫李元青将才难得,都值得赵皇后关注,赏赐。
赵皇后的赏赐,不仅有给柳盼儿的,还有给孩子们。东西精致,不可多得。别说在崔阳县买不到,就是在繁华的浔阳府,也买不到这些好东西。
梁公公再一次代替陛下,给德瑞夫人亲自送来赏赐。
与此同时,德瑞夫人和刘县令之前上奏禁止裹小脚的建议,得到采纳。周平帝的政令已经发布,并且敦促下面的衙门推广。
上行下效,皇帝下了这样的一道政令,表达对小脚的不喜。南方的商人,商户不能从事科举,就想培养家里的女子,嫁到官家。就算不能嫁,但能做妾,也是不错的。
现在政令一出,商户精心培养的姑娘,全部砸手里了,在官家家里做妾都不行,只能在同样不能科举的商户内部消化。大大降低了南方裹小脚的积极性,有些人刚刚开始裹脚的,赶紧放下,虽然脚趾断了,但人还小,还能长成大脚。
当政令传到崔阳县,随同前来的,还有陛下的批阅。
刘大人看到上面的朱笔点评,称赞的话语,更是乐得合不拢嘴。亲自拿着陛下给柳盼儿的批阅,送到吉祥镇。
此时的柳盼儿正在田间,带着幂篱,跟长工讲解农田施肥,耕作施肥的重要性,要求泥土必须细碎,方便后续插秧。
精耕细作之后,开始引水进入大田,不多不少,堪堪没过泥土就好。水少了,不利于水稻成活;同样水多了,插进去的秧苗,容易飘起来,更不容易成活。
在大田里检查一遍之后,柳盼儿又来到育秧田。此时的育秧田里的旱秧苗已经长一扎这么高。
刘氏带人坐在小板凳上,正在拔稻秧,甩掉根部的泥土,然后用稻草扎成一把一把的。
李大山见柳盼儿家开始拔秧苗了,也开始这么做。
不过,他还不放心,跑过来问:“元青家的,这秧苗这么大了,种在地里能成活吗?”


  (https://www.uuubqg.cc/56357_56357178/40752594.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