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第36章 苦乐年华(1)
生活,又回到了过去的常态。
六年前,李氏动身去广州前把那一亩二分地给卖了,想耕田都无田可耕了。
为了养家活口,李氏惟有日夜在家织布,做些针线活。
在乱世之中,惠能也逐渐长大了。
这天傍晚,李氏刚吃完饭,放下饭碗,又坐在织布机前织布。
惠能见李氏日夜织布,十分辛苦,不无关心地说:“阿娘,你别这样日夜织布了,这样会累坏身子的。”
李氏叹了口气,没口气地说:“唉,不日夜织布,又怎有钱饭吃呀!难道天上会平白无故地掉下钱来的吗”
惠能满有决心地说:“阿娘,从明天起,我上山打柴卖了就有钱了,我来养阿娘。”
童稚刚脱的惠能,说干就干,拿起李氏过去用过的砍刀、草枪、绳索,跟随村中的大人到龙山打柴去了。
人们都说:早经磨难的孩子多灵变。年仅十六岁的惠能,不仅聪明善良机灵,而且体魄强健,跟随大人们上山砍柴,一次竟能砍上四、五十斤的干柴。
乡亲们都很乐意教他,手把手教他把从树上砍下来的干柴捆成两扎,再在两扎干柴约三分二高处,用草枪穿起一扎背着,再在另一扎同一地方穿过去,然后挑起来便成一担干柴了,最后,停放好在地上,再用绳索把两扎干柴从柴顶上连接扎好,以预担柴下山时一头高一头低掉下地来。
惠能十分醒目,一教就会,因此,乡亲们都很喜爱他,都说他有理想。
惠能对乡亲也常怀感激之心。
时光如飞箭,惠能跟随村里的大人上山打柴,不经意间,已过去了一个秋冬,一年一度的春节又来临年了。
生活过得富裕的人家都忙着操办年货过大年,尽管李氏家里不富裕,按照习俗,年三十晚买斤猪肉,宰只鸡过年奉神是少不了的。
大年三十除夕夜,李氏奉完神后,把奉过神的猪肉、鸡肉做成几道色、香、味俱全的菜端上餐桌,叫惠能过来帮手开台。
开始食年夜饭了,惠能却只夹油菜,不夹猪、鸡肉吃。
李氏老见惠能老是夹油菜吃,便夹了一只鸡比放到他碗里,疼爱地说:“能儿,你现在正长身体,前阵子上山打柴,又挑到柴市去卖,身体消耗太大了,趁过年这几年休息,多吃点肉,好好补补身。”
惠能好像没有听到李氏说的,没动筷,两眼望着碗里那只鸡比,在发呆。
李氏禁不住问:“能儿,怎么还吃?是不合你胃口还是厌你娘做得不好食? ”
“阿娘,不是的。”惠能望着李氏,连忙解释说。
“那为什么不食呀?俗语有话:‘饱过年三十晚’。年三十晚多吃肉才有食神。” 李氏看着惠能,说起了她儿时她爹娘对她说过的话来。
惠能望着那只香喷喷的鸡比,真是食也难,不食也难。沉默了一会,终于向李氏说出了他的内心想法:“阿娘,我一看见这些猪、鸡肉,就会想到猪、鸡被杀时的惨状,心里难过极了。”
李氏一听,觉得眼前这个儿子,这么善良,真个是:不知是喜还是悲。
由此,李氏又一次想到了丈夫,心想:如果丈夫能活到现在,看到儿子这么善良,他会怎么想?是高兴还是忧伤?李氏想到这里,禁不住眼泪往下滴。
惠能一看,知道阿娘又在想阿爹了,急忙上前安慰:“阿娘,等下吃完饭,我陪您捉番盘棋吧。以前您教我捉棋,我老是捉不过阿娘……”惠能说到这里,停了停,接着颇为得意地,又说,“不过,在合浦读私塾时,叶老先生不但教了我几招妙棋,而且还教我捉象棋;有一次我赢了先生,叶老他还奖励我一副围棋呢!”
看着惠能越说越兴奋,李氏忍不住说:“看你个高兴样,奖品在那里呢? ”
“带回来了,等下吃完年饭拿给阿娘看。” 惠能说到开心处,调皮地冲他娘扮了个鬼脸,“阿娘,等下要落足精神应对啊!否则,可别怪我手下不留情了。”
李氏嗔道:“赢了为娘再说!”
“大娘,阿能哥,您们在说捉棋吗?” 李氏话音刚落,只见李小兰穿着新衣出现在惠能母子面前。
惠能一见李小兰,忙说:“阿兰妹,你来得刚好,我和阿娘捉棋,你正好做个裁判。”
李小兰笑着说:“哦……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除夕之夜,外面是此起彼伏的爆竹声,李小兰在家吃完年饭,本来是过来约惠能出去玩的。谁知却在惠能家里当起裁判来。
摆开棋盘,李小兰面对纵横交错的棋盘,郑重宣布:“下棋比赛开始。
纵横棋盘乾坤大,于无声处藏惊雷。惠能坐定,伸出右手向李氏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李氏轻轻地捏起一颗白子(古代围棋以执白子为先),点在了小目上。由此,李氏的白棋猛攻,惠能的黑子处于守势。
李氏看看自己遥遥领先的实空,得意之色溢于言表。
古代国手云:肥边易得,瘦肚难求。“惠能,看来,你不谙此道啊!”李氏颇为得意地说。
惠能微微一笑,道:“水无常形,棋无常规,道无常法。阿娘,你只知猛攻,不能当机取势冲关,其后自有后患。”
果然,惠能的黑势开始发力,逼得李氏手忙脚乱,幸好,惠能手下留情,皆大欢喜。
……
过年这几天,惠能都宅在家里,陪阿娘下棋,很小和小兰一起像儿时那样,穿着新衣走村过寨去显摆,去逗利是,去睇舞狮舞龙了。
过了正月十五,闹完元宵,大人们便开始忙碌起来。
惠能年纪刚刚交十六虚岁,就已挑起挣钱养家糊口的重担了。
惠能每天随着乡亲们上山去砍柴,又跟乡亲们一起结伴同行挑到集市上去卖。
开始时,惠能是跟乡亲们一块同行,可是,乡亲们家中不是很缺钱,况且还要耕田种地,不可能天天和他一起去上山打柴。
后来,惠能没法结伴,就独自上山砍柴到集市上去卖柴。有时,和他年纪相仿的李治文、陈木水、潘凌浩等几个自小一起玩沙煲长大的童年小伙伴也会陪伴他上山打柴。
打柴靠的是力气活,一身水一身汗,辛苦,所得的报酬甚小。可以说,靠打柴换来的银子,都是汗水里的汗盐凝结而成的。
惠能上有娘亲,又无寸土种庄稼,也就只有不怕劳累,靠打柴为生了……
(https://www.uuubqg.cc/55399_55399921/41083966.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