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故事长卷.六祖惠能 > 第43章 ?第43章 苦乐年华(8)

第43章 ?第43章 苦乐年华(8)


且道黑白未分之际,这一着落在什么地方?

        和尚和道士飘然而去,而惠能心头却留下了不解的问号。

        过了几天,惠能在山中遇到了一个身体矮小的打柴人。

        惠能见他正在寻找干树柴砍,而他面前一根长满节结的干树柴却视而不见。

        惠能感到奇怪,便上前说:“大哥,你面前的这根干树柴不是很好吗?”

        那人见问,炯炯的目光向惠能巡视了一番,见眼前这位生得慈眉善目,一表人才的后生仔,举止正直,不像个坏小子,于是,向着惠能,说:“自古以来,有经验的人上山打柴,都是刻意避开节疤,专找树身上光滑的地方用柴刀砍下去的。”

        惠能不解地问:“为什么?”

        “因为,在所有人的观念里,有节的地方粗大不说,而且木质坚硬,自然不容易砍断。而这根木柴,上上下下不是节,就是疤,没有合适的下刀之处……或许,正是因为如此,多年来,不知有多少樵夫看见这种干树柴时,从未有人砍过。”  那人详细地解说着。

        “哦?”  黑白未分那一着如何且不问,干柴浑身是节,你这一刀落在什么地方?惠能几乎是惯性使然,下意识地自问。

        好好的一棵树,无论如何也不会无缘无故生长节子。它之所以要长出难看的节疤来,是因为受到了外力的伤害,树干变得脆弱了,容易被折断了,它不得不额外生出瘤状的疤节,将受伤的地方包裹起来,增强抗风的能力……

        惠能想到此,心中豁然开朗了:容易折断的地方,才需要加强保护。

        这就是说,树木长节,是因为那里容易折断!也就是说,有节之处,看似粗大,木质坚硬,却是最容易折断的地方!

        惠能把他的这一想法告诉了那位打柴大哥。他听后,感到颇有道理,一点头,毫不犹豫,举起柴刀,向节疤砍了下去……

        果然,砍去四周的树皮,疤瘌包裹着的树干里斜插着一个枯死的结节子。

        那人轻轻一折,整个树干应手而断。

        黑白未分时,一着落何处?从来十五路,迷却几多人!

        比惠能年纪大的那个人,年方二十,完全成年了。他是云排村人,姓丁,名树权,他个头比一般人要矮一些,身板也瘦弱了一些。然而,他自从经惠能一点拨后,便成了村中打柴最多的人。

        他每天挑到里洞圩柴市上的木柴,比所有人都要多得多。那些五大三粗、膀大腰圆、力拔千钧的壮汉自然不服,更丢不起人。于是,他们暗暗与丁树权较上了劲。

        清早,天色尚未大亮,他们便抢先来到山中。中途,尽管他们累得浑身疲乏,快要散架了,也不敢稍稍懈怠。一天下来,他们砍的柴依然不如按部就班的丁树权多。

        他们想,丁树权的力气远不如他们大,砍柴花费的时间也不如他们长,使用的也是一把普普通通的柴刀,并没有什么神奇、犀利的工具,之所以比他们砍的柴多,一定是他投机取巧,采伐的都是一些最暄软的干柴,而他们一般砍的是硬木柴,要更费力费时。

        但是,他们悄悄查验的结果恰恰相反。丁树权的柴捆里里外外都是上好的最坚硬的山紫,不像他们,外面一层硬杂木,里面裹着的都是半朽半烂的暄软木头。

        这样一来,顾客争着、抢着购买丁树权的干柴,也说明他采伐的木柴火更旺,更耐烧。

        村里那些打柴人百思不得其解。奇了怪了!难道丁树权有高人帮助不成?

        丁树权的高人就是惠能——他使自己明白了心的妙用、掌握了自然规律的人。

        别人砍柴总是朝着一个地方用力砍,而丁树权则是绕着砍;别人总是千方百计躲开有节的地方落斧,而丁树权却专从有节的地方下手。树干没有节疤的地方木质较软,他们力气又大,所以每一刀都能深深砍进木头里;然而,正是因为如此,他们的砍柴刀老是被卡住,往往向外拔刀用的力气、工夫,比向下砍还多。

        有节之处虽然意味着木质坚硬,但越硬的地方越不卡砍柴刀,木质越脆,越容易砍断。

        真理,就是这样普通。

        因为过于普通,尽管丁树权反复说明,其他人就是不肯相信。人的思维,常常困顿于惯性的怪圈而不肯自拔。

        又是一个阳光灿烂的早上,惠能在上山打柴途中,不知不觉,鬼使神差般又来到了水源山。

        在路上,他捡到了一枝梅枝。

        它大概被人遗弃很久了,叶子已经蔫了。

        惠能特别喜爱梅花。他是一个性情中人,冬天,在树木凋零、花草干枯的苍莽山野里,他经常会嗅到一缕若有若无的淡淡花香。

        花香会将他拉到一株株寒风中凌霜怒放的梅花前。

        山间一枝梅,寂寂独自开。

        未通春消息,暗香袭人来。

        惠能在合浦时,虽然只断断续续读了几年私垫,没有去考过秀才,没有诗人骚客的才情,但他也知道梅花寒冬盛开独特的自然规律: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惠能顺手将那枝半枯萎的梅花插在了山冈,又摘了一片蕉叶权当勺子,从山间溪流装来一些溪水,浇在它周围的泥土里。

        从此,水源山上长满了梅花。梅花盛开的季节,山上山下,一片白茫茫的,似雪花飘落大地。漫山遍野皑皑雪白的梅花,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景观,犹如“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

        山风吹来,梅花的香气荡漾,醉人心头,可以说,山民们是生活在花的海洋、香的世界里,怡然自得。另方面,每到梅花飞落,梅树结果的季节,无数的青梅挂满枝头,累累的果实将枝头也压弯了。收获的梅子既可以浸酒,也可以制成凉果出售。这么一来,惠能所之梅,给当地山民带来不少的实实在在的收益。

        唐代诗人杜甫之侄,至德中与甫同在尚书严武幕中。他为官清正,不畏权势而得罪朝中奸臣,唐中宗听信谗言,将其贬到新州(新州当时称新昌郡,今新兴县)参军十年。

        杜位在新州期间,饱览新州的山水风光,被优美的景色所陶醉,以其诗人激情,写下了著名诗作——“新昌八景”:《筠城旭日》、《枫洞晚霞》、《龙山胜概》、《天露仙源》、《崖楼耸翠》、《锦水拖蓝》、《冼亭耕牧》、《洞口渔樵》。这八首古七言诗,韵律工整,语言质朴。

        下面这首《天露仙源》,写的就是水源山景。

        天露东山仙迹传,白云深锁断尘烟。

        桃花沿水千年落,药蔓粘云万古悬。

        窈窃巧通三岛路,幽深别有一壶天。

        其中想是无人到,若有相逢客羽仙。

        这首诗是当年杜位登水源山所作。水源山又称天露山,位于新兴县城东南部太平镇,海拔1137米,山势巍峨雄伟,终年翠绿,云雾缭绕。山上怪石遍布,奇景众多,有宇文新州登临天露、开卷诵读的石书房;有似太白腰上玉带,一泻惊天的白水带瀑布;有天降异书于民间的含书石;有唐贞观年间建之岱山寺遗址等。山中杜鹃花、吊钟花、龙须草、野木沙椤、原生荼以及各种珍稀花木组成了一座绿色的宝库,一泉出自半山的岩石上,若承天上甘露而生,人称仙源。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到此无不被这里的景色所迷,流连忘返,留下佳句名篇,盛赞天露仙源美景。每年元旦前后,天露山一带,处处人家,处处青梅,十里梅花开放,洁白如雪,香气四溢,蔚为壮观。

        下面,试对这首至今被广为传颂的《天露仙源》七言诗简释之:

        这首诗通过对水源山自然风光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富于想象、气势豪放的精神境界,抒发其向往自由、热爱大自然、热爱秀美山水的炽热感情。

        这首诗的特点是运用夸张手法和通俗的语言,着力描写了此山之高:好似“白云深锁断尘烟”一样高耸云端;飘荡在泉水中的桃花,沿着泉水,好像经过千年那么久才能流落山下,此山山泉之奇,  如一泉出自半山的岩石,  “幽深别有一壶天”,若承天上甘露,又似太白腰上玉带,一泻惊天,夸张地突出了此山之高;高到“想是无人到”,  此山山泉之奇,真令人觉得气势磅礴,动人心魄!

        1300多年后,有人在这里建了一座天露山旅游度假度,每年举办梅花节,成为当地最盛大的民间节日之一(此乃后话)。


  (https://www.uuubqg.cc/55399_55399921/41083959.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