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故事长卷.六祖惠能 > 第65章 ?第65章 苦乐年华(30)

第65章 ?第65章 苦乐年华(30)


能否积德行善跟贫富没有关系,而是取决于个人的心性,有的人并不富有,却能舍钱财助人急难,解人之危。像惠能,宁可自己饿着肚子,却能把月饼毫不吝啬的施舍给老乞丐。

        而有的人家财万贯,却自私吝啬,成了个悭吝的守财奴。

        更有些人,有了点钱,就狂得不得了,大肆的挥霍,到处摆谱儿显阔,其实那是精神贫穷的一种表现。

        您要是让他捐助某些慈善事业,他可就像瓷公鸡铁仙鹤,一毛不拔了。

        更有甚者,丢了点钱,心痛得不得了,要是丢了良心,他却无动于衷。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不想行善,别给自己找藉口,说自己没条件。

        其实善事阴功皆由心造,往往没钱的人能够积大功积大德,而有钱的人未必能造福、能积德。

        有这样一个道理,那就是宝藏的东西不一定属于自己,享用的东西不再属于自己,只有施舍的东西才真正的属于自己。

        有很多人千思万算,总想给子孙多留点财产。

        要知道,“积金遗于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遗于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

        《易经》上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你自己积德行善,自己先得本然之庆,而后子孙继续享受余庆,你用不完的阴德子孙继续享用,那多好!

        千万别像秦始皇似的,总想给子孙留下万古基业,结果把子孙害得更惨。

        与惠能当时被安道诚的高风亮节感动得热泪盈眶,说出的那番话“老人家,既然您如此意诚,晚辈就依从您的心愿,安顿好老母之后,定去黄梅求法,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相比,惠能的这番发目内心的话,是多么的伟大!这才是发菩提心、发大乘心。

        什么是菩提心?

        菩提心就是“觉悟了的心”、就是“利他无我之心”。

        要知道,学佛首要在发心,发心要大、要正才能得到实果,所谓“量大福也大,愈贪愈没有”。

        如果发心不正,知见错误,那很麻烦。

        《华严经》云,佛法如水,像水一样,牛饮之则成乳,蛇饮之则成毒,智学证涅槃,愚学增生死。

        知见毫釐之差,果报天渊之别。

        这就是说,佛法什么人都可以学,但每个人的受益是不一样的,因为目的不同,它结果能一样吗?

        一个正信的佛教徒必须要关心社会,要以利益众生为己任,在利他中完善自己,增进自己的道德修养,要有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奉献精神。

        有很多信佛人以为拜佛就是恭敬,听经念佛就是修行,他不知道利益社会,这就偏离了佛法的本怀。

        学佛要现实,要脚踏实地,不要空中楼阁,因为佛法不离世间法,将佛法实践于生活中,才是真正的修行。

        如果只是知道了佛的教法,而没有将佛陀的精神在人间得到弘扬,在众生身上得到运用,那么,佛法就只是停留在知识的层面上,没有发挥它应有效用,甚至还会被误解为封建迷信,消极厌世,真是冤枉!

        若说佛教消极或者迷信,那绝对是冤枉。

        佛教是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佛教就是佛陀的教育,就像我们中国儒家孔孟的教育一样,都是教育。

        只不过儒教的创始人孔老夫子,和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佛,他们政治地位不同而已。

        孔老夫子能成为伟大的教育家,他是因祸得福。

        当年他周游列国,原本是想谋个一官半职,展示他在政治上的理想抱负。

        如果有人用他做一个诸侯国宰相的话,他最大的成就也就像周公、管仲、诸葛亮一样。

        可是诸侯们都不用他,对他敬而远之,他这才回到家乡办教育。

        孔子算是中国第一位广招学生的私立学校的校长。

        在他之前,凡是有志青年想学习文化,都要以吏为师。试想想,跟那些整天泡在酒桌上,以多吃多占为能事的官僚能学出什么好来?

        所以,孔子这一办教育,来投奔他的才智之士特多,有穷、有富;富的有大腕级的子贡,穷的有啃乾粮喝凉水的颜回。

        不管家境怎样,天资如何,孔子他都收。

        还很会因材施教,他教学的科目也很多,所以他的学生在当时都是全能型的,他符合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

        在他学生里,人才辈出,他的教学有成就,就被后世尊奉为万世师表、至圣先师,这是他做梦都没想到的。

        他要知道有这么大的好事,他干嘛周游列国遭那罪,早点办教育多好!

        他更没想到,他的学说不光中国人称赞,就是两千多年后的今天,让外国人都佩服得不得了。

        一九八八年七十五位诺贝尔奖的得主在法国巴黎召开一个联合会议,发表了一个联合宣言。

        说二十一世纪人类要想生存的话,必须回到两千多年前,汲取孔老夫子的智慧。

        诺贝尔奖的得主可都是各个领域的佼佼者,他们都异口同声的称赞孔老夫子有智慧。

        七十年代有位影响世界的哲学家、历史学家,英国的汤恩比教授也曾经说过,要解决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只有两种思想可以解决,一种是孔孟学说,一种是大乘佛法。

        这说明儒、佛两种教育,对社会安定、世界太平是何等的重要!

        孔老夫子不光是教育思想对社会安全、伦理道德有着崇高的贡献,在语言艺术上也给我们留下一座金矿。

        从《论语》开篇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到闭卷的“不知言,无以知人也”,几乎每段每句都是至理名言。儒家学说备受推崇,佛教理论更让上智人不能不信服、不佩服。

        世界几何力学之父威勒博士也曾说过,假使没有佛教因果律,宇宙就只有混乱。这么高尚、圆满的智慧教育——佛教,大千不能不向大家做一介绍,免得各大大误会。

        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佛,也是一位真实的历史人物。他出生在公元前六世纪,他的父亲叫净饭王,母亲叫摩耶夫人,他所在的国家叫迦毘罗卫国。他的身世和修道的过程,在佛经和史籍当中都有明文记载。

        他可不是官场的失败者,而是一位得意者,他有着非常尊贵的政治地位,是迦毘罗卫国的王子,未来的国王。

        可是他却舍弃王位而从事于教育,因为唯有教育才能够真正的造福人群,移风化俗。

        为什么现在世界各地青少年的犯罪率高了起来?主要原因是教育失误,只注重知识技能的培养,忽略了德行教育。我们都知道,有德有才的孩子是优等品,有德无才的是次等品,无德无才的是废品,无德有才那就是毒品,非常可怕。为此,广东省新兴县成立了“禅宗六祖思想文化研究会”,志在把古圣先贤的道德风范传递给千家万户,把诸恶勿作、去恶扬善、和为贵等利乐众生的使家家和乐,人人幸福。


  (https://www.uuubqg.cc/55399_55399921/41083937.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