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 > 第177章 竞争对手的祝福

第177章 竞争对手的祝福


第177章  竞争对手的祝福

        不过出乎唐伟天意料的是,林炬并没有表现得很骄傲,而是颇有深意地看着发射塔上的新远三号说道:

        “传统的火箭发动机,无非就是氧化剂和燃料爆炸产生推力,结构大同小异,上限早已注定,太空的未来不能一直依靠他们。”

        唐伟天立刻想到了很多,有空天飞机,有核热发动机等等,从起点上来说,这些产物就远超了传统火箭。

        不过他的年龄已经注定要在传统的路上走到死,包括物理意义上的。

        “是啊,未来属于你们年轻人,不过我还是能够发挥十年余热的。”

        唐伟天没有悲伤,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如果下一代的航天动力还要依靠他,只能说航天发展不正常了。

        阿美,德克萨斯。

        马一龙和200万油管网友一样,盯着电脑上的发射4小时直播。

        现在是6月24日早晨7点多,阿美还是半夜,但是外网直播的观看人数一点也不少。

        这可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强大的火箭,不是CBC,单芯级就提供了高达7500吨推力,土星五号的两倍多!

        赵院士:“芯级多台并联呢,我们以N1火箭发动机举例,第一在控制系统,要让19台发动机在各个方向上都稳定的输出推力,第二在发动机的可靠性,我们都知道数量多了,那么其中某一台出问题的概率就会变大,万一发生意外无法使用,就很可能发射失败。”

        对于本次的新远三号火箭发射,依然是电视台、航天局、新远公司三人在演播室。

        马一龙细数着直播画面中滚动而过的火箭参数,越看越眼热。

        K380V可靠性还极高,作为新远五号系列芯级的主发动机,连续发射了二十多次没有出现任何问题。

        他看向自己的助理:

        第一代星舰的基本设计已经成型,和后世一样是星舰飞船加上助推器。

        王总师:“在智能控制和姿态调整方面,新远有足够的信心。”

        他们都相信XW151的成功来自前者,只是想不通新远是怎么收集到如此多数据的。

        主持人:“即使有四台发动机失效也能成功?,那可是1000多吨推力。”

        这样的高性能表现,全方位吊打NACA曾经采购的露西亚RD180/181系列煤油发动机,更是以单燃烧室400吨推力拿下了全球第一煤油发动机的宝座。

        主持人看向新远的工程师:“那么王总师,请问新远三号是怎么应对这两个问题的呢?”

        <div  class="contentadv">        “新远三号的发动机非常可靠,即使发生意外也顶多是停机无法启动,但新远二号的设计可以在四台发动机失效的情况下,依然能将上面级完整送入轨道,顶多消耗了超过预期的燃料可能无法回收而已。”

        仅仅是操控一些发动机的姿态,很难吗?

        老马觉得不难,而且大有可为。

        新远三号有多高?147米!

        在土星五号、SLS、长征九号以及新远三号的一系列重型火箭对比图中,新远三号直接高出一截,看起来大了一号。

        “……”

        由于将预计在下个月试车点火的第一代猛禽发动机,最大推力只有185吨,预计采用29台猛禽发动机才能达到5400吨推力。

        新安XC4的XW151智能驾驶系统在汽车界投入了一颗重磅炸弹,特斯拉联系了谷歌,双方对XW151的评价很一致:这tm是未来产物吧!

        汽车上就是如此,很难想象用在航天上的智能控制系统该有多可怕。

        这个问题CCAV的主持人也问了出来。

        巨大的新远三号竖在活动发射台上,液氧腾起的白雾在阳光的照射下并不是那么显眼,或者说被巨大的箭体所衬托,看起来不那么明显了。

        在以往发射火箭是大事,CCAV对大型航天器或者载人发射任务都进行直播,结果这两年太多,搞得主持人都有点火箭基础知识功底了。

        对于最后一句话,马一龙很认可。

        特斯拉实验室跟老马说三年后达到XW151的水平,可那个时候新安早就不用XW151,都排到XW191去了!

        主持人:“可是失效的发动机位置可能是无规律随机的,这样不会导致推力失衡火箭偏移吗?”

        芯一级布置19台发动机的可靠性问题被已经服役多时的K380所打破,只有少数人依旧怀疑集中布置对气流通道的影响是否太严重。

        这样夸张的火箭竖在那里比新远二号甲还震撼,仿佛周围的环境都等比例缩小了一样。

        差距大的令人吃惊,要想达到XW151级别的驾驶技术,要么依靠丰富到恐怖的数据学习,要么就发展能力极强的人工智能。

        主持人:

        “……我们看到新远三号巨型火箭为了可回收采用了芯一级布置19台发动机的设计,那么赵院士,您能告诉我们这种设计的难点吗?”

        “斯科特,我们要坚定对星舰的信心,只要控制系统过关,发动机越多其实越可靠。”

        不说别的,光是探索者机器人就够一大批机器人公司瑟瑟发抖了,原本在此方面自觉领先的波士顿动力看了都咽口水。

        王总师:“在最坏的情况下,15台发动机可以以112%的功率输出推力,依然能保证约7200吨的推力,多飞一会就行。”

        星舰飞船自重也降到了65吨,比送林炬往生的星舰要低20吨,有效载重120吨,低60吨,装备分两圈布置的6台猛禽真空版发动机,推力1100吨左右,需要三台发动机一起进行降落回收制动。

        K380V型全流量液氧煤油发动机,比冲331秒,海平面推力399吨,喷管最大直径只有2米。

        总装大楼为了装配这枚火箭提前两个月进行改造,以半露天的方式进行总装作业,楼顶跟违章建筑一样搭建了更高的棚子。

        虽然老马作为首席工程师有决策权,但芯级33台发动机的设计还是让其余工程师害怕,虽然有27台的重型猎鹰在前,但后者可是CBC,不能一概而论。

        现在老马反而有些期待新远三号发射成功了,虽然只有19台发动机,但也能说明多台并联的可行性是不低的,好如期推进星舰计划。

        如果林炬知道竞争对手希望自己成功,恐怕也会失笑吧。


  (https://www.uuubqg.cc/55171_55171883/113811543.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