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我自红楼来 > 第二百六十六章 江南大捷,倭患永绝

第二百六十六章 江南大捷,倭患永绝


  邢岫烟住的小院子是贾琮租赁的,并且给她找了一个婆子伺候,贾瑜进来时,她正在整理床铺,见到他的打扮,她短暂的惊讶后,随即便恢复自然。
  “邢姑娘,走吧,晚饭做好了,我亲自下的厨,给你接风洗尘。”
  二人来到府衙后堂,见到桌子上的饭菜,邢岫烟又是惊讶了一下,贾瑜净手后给她盛了一碗稀饭,笑道:“没什么好招待的,我也不耐那些大鱼大肉,之前行军打仗的时候有什么吃什么,时常都是一把炒面一口水,请。”
  如果把他们俩和这一桌饭菜换一个场景,比如说在某间低矮的茅草屋里,那他们看起来就会像一对贫贱夫妻了。
  邢岫烟道了谢,两只柔荑握着一个馒头,小口小口的吃着,每吃五六口就会喝一小口稀饭,筷子动的不勤,主要下筷子的对象也是那一碟子青菜和茭白,一个馒头都吃了一半了,还没有去夹一筷子炒鸡子,还是有些拘束。
  她心里有些奇怪,他跟那些大户人家的纨绔子弟为什么会不一样呢?亲自下厨就足够她震惊好久了。
  贾瑜也没有惊讶她为什么这么快就能适应目前的处境,被亲爹丢给一个只闻其名,不见其人的男子,还能面色自然的和自己坐在一张桌子上用饭,这和她那豁达乐观的恬淡性子有很大关系。
  他取来一只新碗,用开水烫干净,放在邢岫烟面前,又取来一支新筷子,给她夹了一半的炒鸡子,她抬起脸看了他一眼,然后低下头继续啃馒头。
  过了一小会儿,她突然问道:“瑜哥哥,你能不能帮我一个忙?”
  贾瑜要比邢岫烟大上两个月,“某哥儿”这种称呼不适合同辈之间用,而且会显得些许不尊重和疏远,它一般都是长辈称呼晚辈的,贾敬都年过半百了,在贾母口中依然是“敬哥儿。”
  而且他们俩还是同龄,年龄相差很小,“瑜哥哥”这个称呼算是比较合适的了,当下流行叠词,其实听起来挺肉麻的,撒娇时再来个嗲音,容易让人起鸡皮疙瘩,但其实习惯了也一样。
  邢岫烟总不能叫他贾大人、贾将军和宁伯爷,“世兄”一般是男性之间互相用的,薛蝌和四王八公一脉的子弟都会用这个称呼他,女性用也不合适。
  直呼其名更不尊重,连那些御史言官弹劾他时用的都是“宁伯”,用表字称呼他的不少,计有陈淳和刘循等同年好友、扶云书院的庞院长和教谕们、北静王水溶、太子陈贤、晋王陈佑。
  “瑜儿”是贾政、林黛玉、薛宝钗的专属称谓,这个更显亲爱,王熙凤以前也喜欢这么叫,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突然就改了口,变成了“二弟。”
  不过林黛玉对他的称呼没有定性,“瑜儿”、“哥哥”、“仲卿”和“坏人”都用过,不同场景,不同心情,不尽相同,其他人的称呼都比较专一。
  “尽管说来。”
  邢岫烟轻声道:“我有一个好朋友,我跟她做了十多年的邻居,她教我读书写字,与我情同姐妹,她如今在玄墓山蟠香寺带发修行,不知道因何得罪了当地的权贵,你是大人物,能不能帮她一次,让那些人不要再去找她?”
  贾瑜夹了一筷子茭白,笑道:“此事易尔,我明天便给那苏州知府写信,让他代我去办此事,不必担忧。”
  “谢谢瑜哥哥。”
  数日后,贾瑜苦苦等待的机会来了,最终的决战终于拉开了序幕。
  约有八千个倭寇在宁海县附近登陆,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在台州府视察的贾瑜很快便收到了消息,他知道这是倭寇的调虎离山之计,想吸引玄策军北上,好趁机攻下空虚的台州府。
  但宁海县也不能不救,贾瑜留下第三团和第四团防守台州府,又让第一团防守海门县,自己则带着剩下的三个团北上杀敌,一日半后,他们抵达宁海县,刚准备进攻已经占据城池的倭寇,还在海上飘着的一万多倭寇也收到了消息,说玄策军主力已经离开台州府,他们立刻兵分三路,从健跳、桃渚、新河三个地方登陆,并向台州府快速移动。
  这个局面非常的不利,台州府里的第三团和第四团很快便被一万多倭寇包围,士气正高的第二团、第五团和第六团没有管那么多,直接向宁海县里的八千倭寇发起了猛烈攻击,倭寇们损失惨重,招架不住,没多久就被逼到了海岸上,只能找船仓皇逃窜,却不想风急浪高,一大半都淹死在了海里,以至于后来整片沙滩上都是被冲上来的尸体。
  宁海县刚刚大胜,在新河镇登陆的两千倭寇已经集结完毕,准备发动进攻,新河不过是个小镇,没有城池,很容易攻下来,但这伙倭寇太过倒霉,碰上了带着第一团从海门县赶来支援的猛将李纵,被杀的大败,几乎全军覆没。
  此时还剩下两支倭寇主力,正在往台州府赶,贾瑜立刻回援,第二团、第五团和第六团的兵士顾不上吃饭,全速前进,终于在城外撞上了一支倭寇。
  此时的玄策军兵士可以说是又饿又渴,但贾瑜命令打完仗再开饭,兵士们打起十二分精神,摆开鸳鸯阵迎敌,刚一开战,柳湘莲就冲了上去,一剑把就倭寇首领给砍了,随后连斩十多人。
  倭寇们直接被吓傻了,一看首领的无头尸体躺在地上不说话,短暂犹豫后,顿时做鸟兽散了,玄策军兵士们也不顾上什么阵型不阵型了,提起刀剑就往前追,又把倭寇逼到海边,被淹死的不计其数,此战还救回两万多民众。
  最后一支倭寇主力放弃攻打台州府,因为盟友都死的差不多了,光靠他们四千人也打不动,贾瑜判断他们会朝仙居县进发,于是迅速召集第一团赶来助战,在半路埋伏,倭寇果然不期而至,经过一场激战,他们几乎被全歼。
  至此,这场惨烈残酷的战争以玄策军大获全胜而告终。
  在各地数万民壮的帮助下,玄策军找到了一万两千多具倭寇的尸体,他们是在陆地上被杀死的,被海浪冲上岸的尸体也有三千多具,加上俘虏的两千多,再加上之前大小数十战的斩获,原本盘踞在嵊泗列岛附近的两万五千多倭寇,最终只有不到两千逃回了日本国。
  玄策军损失也很惨重,两千九百五十七人阵亡,差不多是一半,剩下的也皆是全员负伤,一时间,整座金华府内遍地都是哭声,因为玄策军的兵士大部分都是来自这里,三千家庭的父母失去儿子、妻子失去丈夫、孩子失去父亲。
  纸钱晚风送,谁家又添新痛。
  贾瑜先是派人八百里加急,飞马进京,然后开始按照阵亡兵士的功劳高低,以重金抚恤,允许子承父业,又制定了一系列后续对其直系家属和子女的保障措施,让各府县必须执行。
  他还在金华府为他们建起了英烈祠,并且立起一座巨碑,让人在上面镌刻他们每一个人的名字,这要是放在前世,他们都是抗日英雄,配享此殊荣。
  接着令各府县官员妥善安置受灾的百姓,勒令大户们捐款捐物,再把玄策军损失的兵员补充完整,继续训练,最后号召全境军民搜寻抓捕可能逃脱,隐匿在山野丛林里的倭寇,并且设立了悬红,抓住后送到临安府府衙,就可以领到五两到二十两不等的赏金。
  玄策军自损三千,阵斩两万倭寇的辉煌战绩如同过境的南风,迅速传遍了整个江南东道,这是极其难得的大胜,不仅是那两万多倭寇授了首,更是一举解除了困扰沿海各府三四百万百姓好几十年的问题,为往日无数惨死在倭寇倭刀下的百姓报了血海深仇,他们很难再卷土重来了,而且玄策军以后将会一直驻守在临安、金华和台州三府。
  这些全都出自一个叫贾瑜的少年之手,他发明的新式武器和阵法效果极佳,他组建训练的玄策军战无不胜,他著作的《平倭论》详细记载了抗击倭寇的各种方法,洞悉了他们的心理,他还写了《玄策军训练条例和行为准则》,最宝贵的是这些东西将会和他的名字,和他的丰功伟绩,一起世代相传下去。
  这足矣被载入史册,流芳百世,彪炳千秋,供当下人和后世人赞扬歌颂。
  贾瑜一战奠定了自己武勋的身份,他身上的一等伯位也变得货真价实,底气十足,再也不会被人诟病来路不正。
  薛宝琴得知消息后喜极而泣,她为自己未来的夫君感到无比的自豪,能给这样的少年英雄做妾,此生值了。
  京畿道、神京城。
  历经二十多天,除去自尽的、逃跑被杀的、以及病死的,八百三十七个倭寇最终有七百九十二个抵达京城。
  后天是中秋佳节,又是当今天子的生辰,景文帝下令取消宵禁七天,并且花了十万两银子在南城和西城中买下数百个小食摊子,百姓们可以免费吃,直到吃完为止,算是与民同乐了。
  按照朝廷的规定,从五品及以下官员只需进献寿幛即可,正五品以上官员进献的寿礼价值不得超过十两银子,违者不仅不会被收,还有可能会被追责,因此很多大臣便在文字上下手,作一些天子文治武功,四海升平,国泰民安的诗词歌赋,景文帝这位“文皇帝”也很喜欢这些,因此文武百官们更是趋之若鹜,没有诗才的便会找人代笔润色。
  东胜门。
  一个红翎信使出现在城门使的视线里,他背后插着四面红色旗帜,在阳光下异常的刺眼,隔着五里路都能看得见。
  接到命令,皇城司和五城兵马司的兵士迅速开始清街,听见急促震耳的锣鼓声,百姓和行人们纷纷避让。
  红翎信使纵马在宽阔平坦的中心大道上疾驰,奋力高呼道:“江南大捷,玄策军阵斩两万倭寇!江南大捷,玄策军阵斩两万倭寇!”
  百姓们顿时炸开了锅,纷纷欢呼起来,无数人跟着红翎信使朝皇宫涌去,他们奔走相告,他们喜气洋洋,大国子民的自豪感在这一刻油然而生。
  皇宫。
  红翎信使不光要体力好,身体强壮,嗓门也要大,他纵马疾驰到文德殿三十六阶台阶下,直接从马背上跳了下来,连滚带爬的往里跑,殿门口值守的两名大汉将军连忙上前扶住他。
  “陛下!陛下!江南大捷!”
  景文帝猛地从龙椅上站了起来,面色发红,呼吸急促,红翎信使喘了几口粗气,跪在地上,双手举起奏折,禀报道:“陛下,七日夜,两万余倭寇在台州府境内分五路进攻,都指挥佥事大人分兵抗击,经过五天五夜的激战,斩首一万六,俘虏两千多,只有两千多仓皇逃回日本国,倭寇几乎全军覆没!”
  之所以说阵斩两万,是因为把之前杀的那些全都算上了。
  他的声音回荡在金銮殿的每一个角落,敲击着每一个文武大臣的耳膜。
  戴权走下来接过奏折,景文帝双手都在微微颤抖,看完了只说了三个字。
  “好!好!好!”
  鸿胪寺寺卿房瑄跪在地上,高声道:“恭喜陛下,贺喜陛下,自此江南倭患永绝,天佑大梁,万世之基!”
  大臣们纷纷跪地恭贺,山呼万岁,景文帝仰天大笑,朕没有看错人!
  宁国府,天上人间。
  林黛玉、史湘云、薛宝钗、李纹、李绮、三春,以及各自的贴身丫鬟都在,幸好这里足够大,装下一百个人都不在话下,这里因为是书房,清净严肃之地,贴身丫鬟们不敢嬉戏打闹,三三两两的围在一起说着悄悄话。
  临近中秋节,天气已经很热了,幸好天镜湖里的活水能带来凉风,加上宁国府里绿植面积比荣国府多很多,倒也不是十分的热,宫里赏下来五方冰,厨娘们每天中午和下午都会做一些冰食,给主子以及贴身丫鬟们消暑。
  荣国府只得到了一方冰,而宁国府却有五方,剩下四方中,有两方是景文帝赏给贾瑜的,有两方是许皇后赏给林黛玉的,其他人都沾了他们俩的光。
  二十多个女孩子齐聚一堂,她们都穿着五颜六色的,薄薄的纱裙,吃着各类冰食和冷饮,加上凉爽且不停歇的湖风,暑气几乎全去了,想出汗都难。
  贾母得知有这么个好去处,隔三差五带着薛姨妈、李婶娘、李纨和王熙凤来这里消暑纳凉,还说贾瑜会享受,用的物件比她用的好上太多。
  贾宝玉依然贼心不死,听说姊妹们天天都在天上人间一起玩,便经常和贾母哭着闹着要来,贾政知道后,找了个机会,又把他狠狠给的打了一顿。
  汤指挥使直接找到贾政,请他约束好贾宝玉,说他若是做出什么不该做的事来,比如说偷偷溜进宁国府里,他们就会直接动手,把他打一顿后扔出去。
  贾芸则安排四个嬷嬷日夜守在鹊桥下面,跟她们说,一旦发现贾宝玉,就直接把他撵回去,出什么事他会担着。
  在宁国府里,从主子到下人,大家都像在防贼一样防着贾宝玉,薛宝钗、李纹和李绮她们三个住在荣国府里,每次出来或者回去,都会让嬷嬷和婆子前探一百米,后探一百米,就怕遇上他。
  鸳鸯曾私底下跟林黛玉她们五个说过,贾宝玉现在越来越不对劲了,平常的时候要么一直在傻乎乎笑着,要么就跟入了定的和尚,呆呆的坐着,让她们都小心点,见到他能躲多远就躲多远。
  史湘云一身杏黄色的纱裙,喝了一口冰镇西瓜汁,趴在书案上,有气无力的问道:“哥哥什么时候回来呀,我都快五个月没有见到他了,我好想他。”
  薛宝钗轻叹道:“算上今天,已经有四个月零二十七天了。”
  李绮拿起已经不知道读了多少遍的书信,逐字逐句的又看了起来,李纹握着林黛玉的柔荑,二人对视一眼,都从彼此眼中看到了无穷无尽的思念。
  迎春抱着小惜春默默不语,探春则小声的安慰着众人,就在她们喟叹不已的时候,突然听见外面传来一阵排山倒海的欢呼声,林黛玉蛾眉微蹙,对紫鹃吩咐道:“快打发人去看看。”
  紫鹃应了一声,刚准备出去招呼人,就看见小红小跑了进来,她高兴道:“姑娘,好事,大好事!”
  “哥哥回来啦?”
  史湘云欢呼一声,站起身就往外跑,一不小心碰倒了装着冰镇西瓜汁的玉碗,它摇晃了几下,落在地上摔了个粉碎,十两银子就这飞走了。
  小红连忙道:“不是二爷回来了,是二爷在江南打了大胜仗,程管家说二爷指挥的玄策军杀了两万倭寇,已经彻底解决了倭患,再过段时间就能回来了,现在外面的百姓都在庆祝呢!”
  林黛玉两条腿一软,直接瘫坐在了地上,晴雯和媚人连忙把她扶起来,紫鹃流泪道:“姑娘,二爷赢了,他马上就回来了,也许现在就已经在路上了。”
  巨大的喜悦感充斥着她的一颗芳心,她想笑却笑不出来,反而瞬间落下两行清泪,薛宝钗等人也是纷纷跟着垂泪,三春也跟着喜极而泣,这五个月以来,她们的日子并不好过,贾瑜就是她们的天,是她们的地,是她们赖以生存的绝大部分,在场的的诸位,除了探春,哪个以后不需要依靠着他过活。
  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来形容她们,便是贾瑜写给晴雯《一剪梅》中的那句:
  “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平倭就到此为止吧,参照戚少保写的,是想当然了,不过我这只是网文而已,大家图个乐呵就行,着实没有必要深究。在我们看来,十四五岁的确还算是未成年,但是在古代,在这个年纪谈婚论嫁生孩子的比比皆是,更别提谈情说爱了,就不要再拿书中男女角色们的年纪做文章了。)


  (https://www.uuubqg.cc/55151_55151543/705621499.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