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三朝帝师,从永乐开始 > 第一百七十三章:赢家通吃

第一百七十三章:赢家通吃


  正是苏泽的人设立的好,因此无论他做出多么荒唐,多么匪夷所思的事情都不令人意外。

  其他读书人多少注意点脸面和风骨,可苏泽是个异类,他完全不在乎外界对他的看法,随便你怎么骂他,他都当没听见,你能如何?

  所以,对付读书人的那一套放在苏泽身上完全没用,你说他是读书人之耻就是读书人之耻好了,这里的读书人是儒学读书人。

  既然儒学读书人视苏泽为异类,觉得他离经叛道,苏泽倒也干脆,后脚就自己鼓捣出来了个科学,摆明了要自立门户,这一下子就堵住了那些圣人门下弟子们的嘴。

  既然你们儒学读书人不喜欢苏某,那苏某就叛出儒学,自立门户,关起门来做自己的学问,这下就让那些有心针对苏泽的人坐蜡了。

  骂吧,人家不在乎,可不骂吧,心里又不痛快,横竖都不是个滋味,当真是让人如鲠在喉!

  其他读书人敢大言不惭自立门户早就被千夫所指,口诛笔伐了,可这事放在苏泽身上,反而不令人意外了。

  大概就是哦一声,然后感叹一局,原来是苏泽做出来的啊,那没事了。

  没办法,用嘴说不过,拳头又没苏泽大,苏泽又拉上了皇太孙一起,陛下也态度不明,这种情况下谁敢和苏泽对着干?

  没人站出来领头阻止苏泽开书院,办新学,那些秀才举人除了写文章骂苏泽几句,还能如何?

  骂苏泽都得小心点,别去西山骂,不然之前那几个被打的下不了床的读书人就是前车之鉴。

  这事儿,遍数整个大明上下,也就苏泽这个公认的离经叛道之人才能干出来还没人敢拦,不然就算是朱瞻基有着皇太孙这个身份也不一定能干成。

  朱瞻基要是敢自己在朝堂上说要办新学,那些士大夫和朝臣的唾沫星子能喷朱瞻基一脸,皇太孙咋了,还不是得靠咱们儒学读书人帮衬着才能坐稳皇太孙这个位子?

  你朱瞻基就算是皇太孙,可毕竟还不是皇帝,上头还有陛下和太子,一个刚成年的皇太孙,再受宠又如何,毕竟这事儿还有变数,鹿死谁手还尚未可知,废太子的声音在朝堂上可是从未消失过。

  要是你朱瞻基不亲近咱们儒学读书人,那咱们可就要改换门庭投靠汉王和赵王了!

  汉王赵王本就势大,军中武将大多都拥戴汉王和赵王,如果再得到了文官集团和士绅们这些儒学读书人的拥护,太子的位置还真不那么把稳,就算是朱棣也得考虑要不要冒着朝野上下反对的声音传位子给太子。

  要知道,朱棣本就得位不正,他是最在意天下人的看法的,一旦全天下都反对太子一脉上位,那么朱棣还真会考虑一下是否要让太子上位了。

  内斗是朱棣最不愿意看见的事情,因为他自己就是靠抢了侄子的位子上位的,他本心还是不想让大明因为皇位之争陷入内乱之中导致民不聊生的。

  太子之所以得到文官集团和士大夫们的支持,除了太子仁义,亲近儒家之外,还有就是占据了大义,皇位传嫡传长,这不但是大明祖训,开国皇帝朱元璋定下来的,更是儒家一直以来奉行的。

  对于儒学读书人来说,太子不亲近儒家也不是不可以,不亲近儒家他们也能接受,只要不伤害士大夫们的利益,维持永乐朝原状,士大夫集团还是愿意支持太子上位的。

  毕竟永乐朝,读书人们还是怕朱棣这个马上皇帝的,和苏泽说的那样,几乎到了看到身影,听到声音就瑟瑟发抖的地步了,他们畏惧朱棣这样手腕强硬的铁血皇帝,不希望下一个皇帝还是和朱棣一样的皇帝。

  汉王上位不符合士大夫们的利益,他们其实还是不愿意让汉王上位的,至于赵王,一向被朝野认为是汉王的跟班,支持者寥寥,唯独那些宦官更为亲近赵王,希望扶持赵王上位。

  可一旦太子上位之后,不但不亲近儒家,还要取消对读书人的优待,这是士大夫集团绝对无法接受的,就算太子再仁义,他们也不会考虑支持太子了,因为那样与他们的利益不符。

  实在是朱元璋和朱棣两位马上皇帝给这些儒学读书人的压力太大了,只要这两位帝王还活着,那么读书人就绝对不可能走到前台,把持朝政。

  这两位马上皇帝,铁血皇帝,那是眼里揉不得半点沙子的,文官别说想把持朝政了,上的奏折写的花里胡哨一点都得小心挨揍,朝堂上说话声音大点都得小心掉脑袋,实在是被压制得太惨了!

  朱元璋死后,好不容易等来了建文帝,士大夫们就差开香槟了,建文毛都没长齐,懂个锤子,日后这大明还不是他们说了算?

  黄子澄,齐泰等人等建文刚上位就迫不及待撺掇着建文要推行新政,削藩收权,将权力收回朝廷。

  说是朝廷集权,实际上还是文官集团和士大夫们说了算,推行新政不是为了惠及百姓,还是为了惠及士大夫们,他们才是既得利益者!

  可还没等他们高兴完,香槟都才开了一半,燕王朱棣这个杀星就打过来了,三下五除二,轻轻松松的就打到了南京城。

  读书人嘛,底线很灵活,既然打不过那就投靠朱棣好了,转头就背叛了建文,投靠了朱棣,如方孝孺那等愚忠之人毕竟只有少数,不是什么人都能不怕死的。

  再说了,反正都是给老朱家卖命,是给朱允炆卖命还是给朱棣卖命都一个样。

  于是接下来文官们又老实了下来,毕竟朱棣也是个人狠话不多的狠人,霸道的很,敢违逆他的人坟头草都老高了。

  所以文官其实是被朱棣给死死的压制住了的,就算文官们想闭关锁国,不愿意耗费人力物力去打仗,可朱棣要打他们也没啥办法,只能捏着鼻子认了,还得虚伪的称赞陛下丰功伟业,为大明开疆拓土,立下不世之功。

  但这不是他们的本心,只是无奈之举罢了,他们只想关起来风花雪月和捞银子,才不想去打打杀杀。

  有了朱元璋和朱棣两位铁血帝王在前头,朱高炽这个以仁为本,并且亲近儒家的储君,自然是士大夫们心目中下一任皇帝的不二人选。

  朱高炽也好,朱瞻基也好,无论是现在还是以后,都不可能如朱元璋和朱棣一样死死压制着文官,不让文官势大,因为他们无论是功勋还是手腕,比之开国皇帝朱元璋和马上皇帝朱棣还是差了不少。

  朱瞻基为何要违背祖制让宦官读书,允许宦官摄政?

  还不是因为他压制不了文官了,制衡不了文官,同时又不因为压制文官集团而让武勋势大,所以才无奈的推出来宦官集团去和士大夫们抗衡。

  历史上,朱瞻基的出发点是好的,想的也很好,宦官拥有的权力毕竟是皇帝赋予的,随时都能收回来,也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文官,但这只是治标不治本。

  朱瞻基开了一个不好的头,大明后来的皇帝斗不过文官就喜欢扶持宦官来和文官斗,自己在宫里看戏,从而导致宦官干政的局面,留下了很多祸患。

  对于士大夫们来说,他们其实不愿意见到一个如朱棣一样杀伐果断,铁血霸道的皇帝上位的,因为那不符合他们的利益,汉王一旦上位,那可就不是那么好控制的,这才是没多少文官支持汉王的原因。

  可一旦让士大夫们知道朱高炽也要跟着苏泽乱来,要取消对读书人的优待,那么士大夫们还会不会坚定不移的支持朱高炽呢?

  朱棣之所以要告诫朱瞻基暂时不要表明态度支持苏泽开新学也是这个原因,朱瞻基年纪小可以胡闹,只要不明着表明要针对儒家,那么士大夫们还是会支持朱高炽的,大不了等朱高炽上位之后,再计划废除朱瞻基的位子。

  实际上,最近弹劾朱瞻基的奏折也不少,只是朱棣没管罢了,可不管不代表不重视,所以也有了朱棣之前告诫朱瞻基那番话。

  朱高炽呢也很聪明,虽然朱瞻基和苏泽走的很近,但他却一直都和苏泽保持距离,对于苏泽的一些主张也只是冷眼旁观,不赞成,也不反对,保持着一个模棱两可的态度。

  这也就给了士大夫们希望,皇太孙失了智跟着苏泽乱来,但太子还是有理智的,并未参与进去,那么对于士大夫们来说不是不能接受的,一切都还有转机,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朱棣现在护着苏泽不能代表什么,毕竟朱棣年纪大了,眼瞅着没几年可活了,只要太子还站在士大夫们那一头,那么士大夫们就立于不败之地了。

  一旦朱棣驾崩了,没人护着苏泽和朱瞻基,太子上位之后又不愿意庇护苏泽和朱瞻基,那么日后自有清算。

  如果朱瞻基非要一条道跟着苏泽走的黑,无非是换一个储君罢了,虽然换储君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可也没想象中那么难。

  最是无情帝王家,历史上为了皇位父杀子的事情也不是没有发生过。

  说朱高炽能坐稳太子之位是因为朱瞻基的原因,这可不是空穴来风的。

  朱棣和苏泽想把士大夫们给踢出局不是那么简单的,虽然朱棣和苏泽都在下棋,但同样的士大夫们也在布局,士大夫们也不甘心就此退出历史的舞台上。

  其实现在不少人都是在等着看苏泽的笑话,就看苏泽能嚣张猖狂到几时,一时赢不是赢,就看谁能笑到最后了。

  朱棣虽然现在还护着苏泽,支持苏泽去“瞎折腾”,是的,在士大夫们的眼里,苏泽的所作所为只是“瞎折腾”罢了。

  开新学也好,办学校也好,都是在瞎折腾,难不成苏泽还真以为随便弄出门杂学就能推翻儒学不成?

  可朱棣死了之后,太子上位之后还会不会任由苏泽那可就说不一定了。

  苏泽如今虽然把书院开了起来,还弄得像模像样的,可招收到的读书人却是没多少,就算是有皇太孙那块牌子,也没多少读书人愿意去蹚这个浑水,只有那些人生不如意的穷酸读书人和那些想要另辟蹊径,投机取巧之人才会去那什么京师大学读书。

  别看苏泽开书院闹得沸沸扬扬,在士林引起一片哗然,其实不少人在等着看热闹,若是到了春闱和秋闱的时候,苏泽那书院出不了几个几个举人和进士那可就闹了笑话了。

  归根结底,大明的读书人们之所以要科举,还是为了当官和光耀门楣的,若是苏泽弄的那书院连几个举人都出不了,那可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了。

  反正是没多少人看好苏泽的,要说做生意,赚银子,那苏泽是行家里手,随随便便就捞了不少银子,造出来的东西更是让不少达官显贵趋之若鹜,可科举........

  苏泽自己都才是二甲进士,能指望他教出什么什么样的学生,难不成还能教出状元公不成?

  要苏泽真有本事教出来状元公,那也不至于他自己才考中一个二甲进士了!

  就算苏泽花大价钱请了不少声名远扬的大儒去给那些学子们上课,可那些大儒是有水分的,本事也许是有的,可要说真有多少本事那也不见得,真要有真本事也不至于做大儒了,早就入朝为官了。

  而有真本事又不愿意入朝为官的饱学之士,也不会被苏泽的银子所打动,冒着被士林抨击的风险去教课了。

  只要科举还是考的还是程朱理学,那么儒家就不会倒,依然是大明文坛的执牛耳者,大明依然是儒学为尊,什么新学旧学的,都是杂学罢了,上不了台面,这就是儒学读书人们和士大夫们的底气所在。

  苏泽想自立门户,别出心裁的想要推出一门新学来和儒学打擂台,科举是绕不过去的大山,只要科举还在,考的还是程朱理学,儒学就不会倒!

  读书人们虽然目前在与苏泽的交锋上处处落了下风,不过在他们看来都只是暂时的罢了,一切都是因为陛下在为苏泽撑腰的原因,且看苏泽能猖狂到几时!

  苏泽自从丁航走了之后就静静站在棋盘旁边没动弹,直到等到许久都不见宫里来人他才长长呼出了一口气,看来朱棣这关是过了。

  苏泽目光瞥向棋盘,嘴角微微勾起。

  丁航觉得他下棋耍无赖,能悔棋无数次,所以次次都能赢,可殊不知,他心中的棋局,朱棣才是那个耍无赖的,能随便悔棋的人!

  封建时代,皇帝就是最大的,何况还是手握兵权的马上皇帝,别说悔棋了,朱棣还能随时掀翻棋盘,因为他有足够的底气。

  这一点是苏泽没有的,也是儒学没有的,谁敢在朱棣面前掀棋盘,那就只有死路一条。

  士大夫们掀棋盘,儒学死,更加坚定了朱棣扶持新学的决心。

  苏泽掀棋盘,苏泽死,就算不死也别想在大明混了。

  所以士大夫和和苏泽都不会犯傻去掀这个棋盘,谁先掀棋盘,谁就输了!

  可........

  苏泽笑了笑,抬腿一脚踹翻了棋盘,大步朝外走去,看也不看四处散落的棋子。

  棋盘都没了还下什么棋,谁有能掀棋盘的底气谁就是最后的赢家。

  赢家通吃!

  “来啊,叫徐三那个狗东西见我!”苏泽边朝外走边骂骂咧咧道,言语中对魏国公府的管家很是不客气,颇有些小人得志的嘴脸,让人恨不得给他两拳。

  可谁让现在形式逆转了呢,以前他只是个小县令的时候惹不起南京徐家,就算不想和魏国公府做买卖也得咽下那口气,捏着鼻子和魏国公做买卖。

  可现在嘛,现在他苏泽有了在魏国公府面前掀棋盘的底气了,国公府又如何,有本事来京城打他好了。


  (https://www.uuubqg.cc/54913_54913522/45790276.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