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从综武开始:武道录 > 第37章 自查

第37章 自查


第37章  自查

        朱杞既然把麾下势力规划了明暗两部分,自然要小心布局。原本王府明面上的人手自然不能再出现在武道盟中,否则被人察觉便不好了。于是,在大宋帝国干劲满满的雨化田被朱杞召回到王府,负责王府护卫队、商队和监察巡视王府产业。

        另外,朱杞虽然名义上有三个百户所的私兵,可是朱杞并未扩招,依旧保持着一个百户所的兵力。其根本原因是朱杞不想引起别人的注意。

        王府麾下产业的保护靠的是王府组建的护卫队。

        王府护卫队和百户所私兵不同。百户所私兵人马俱甲,乃是真正的精兵。

        而王府护卫队则是王府自己培养的看家护院的护卫。

        王府麾下产业众多,除了需要管事、账房之外,也需要人员护卫。雨化田的主要任务就是训练、筛选护卫队成员。虽然,被朱杞莫名奇妙调回,但是,能掌握王府的武力和监察权,雨化田也无怨言。调回雨化田后,朱杞又剔除所有外派的可能会暴露王府存在的人员,这才不紧不慢的完善武道盟。

        这几年,郑和每个月都会从王府麾下各处产业中调集表现优异的人才,这些人才会被聚拢到王府中参加一到六个月的培训学习,然后再统一分配到王府麾下的各种产业中。正是有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王府的产业才会每年一个台阶的发展。

        郑和每次抽调的精英,都会被朱杞暗中截留一些。朱杞截留的这些人会被消除档案,抹除痕迹,甚至连郑和都不知道朱杞暗中培养了多少人。当然,郑和也从不打听,对这些消失的人更是不闻不问。

        朱杞有信心组建武道盟,其根基其实就源于这些人。

        朱杞每次截留人员并不多,根本不会引起注意。可是,没人知道,不知不觉中,朱杞暗中培养的人手已经有近两百人了。当然,这两百人中多是没有家室拖累,又有些资质的少年。

        年前,朱杞抽调四十个可堪一用的少年,调往神州大陆各国。

        草原五国二十个,每两个少年一组,每国两组;大宋帝国十二个,分成六组;剩余八个两人一组分别前往大秦、大汉、大唐和东海岛国。

        这些少年除了自己的搭档之外,并不知道其他小组的存在。朱杞要最大限度的保证在拥有足够的自保之力前,武道盟不会暴露出去。当然,这些陆续前往各国的少年只是打前站,后续的人员、物资会不断的补充。

        除了王府秘密培养的人外,朱杞还打算在各国建立秘密基地,搜寻乞丐、孤儿培养。武道盟想要有所作为,需要大量的人手。当然,武道盟的组建是一个极其庞大的工程,不过一旦武道盟卓有成效,未来对大明帝国必然有极大的帮助。

        朱杞如此费尽心思谋划的根本原因,还是想做一番事业。

        大明帝国传承有序,朱杞自然不会起心思。

        但是,心怀利刃,杀心自起。有莫大机缘伴身的朱杞,怎会甘心毫无作为,庸庸碌碌的过完一生。朱杞现在自然没有搅弄风云的本事,可再给朱杞十年时间,朱杞有信心打下一片基业。

        当然,朱杞费尽心思谋划,心中未必没有跟朱标、甚至洪武帝一较高下的想法。

        建功立业是男人的浪漫,没有任何男人能拒绝有人成“神”的诱惑!更何况朱杞还有着足够的手段和底气呢?

        当然,朱杞建功立业的谋划并不会损害大明帝国利益的。

        自降生神州大陆,朱杞的经历让朱杞对大明帝国的认同感极高,对朱标的认同感也极高。恐怕现在洪武帝不让朱标继位,朱杞都会反对。

        总的说来,朱杞的心思虽然复杂,倒也在情理之中。

        洪武十三年姗姗而来!

        有些事情虽然变幻了时空,但仍旧发生了。

        左丞相胡惟庸专横擅权,趁着洪武帝闭关欺上瞒下。太子朱标不动声色,坐镇中枢布局,一举拿下胡惟庸。胡惟庸一案牵连甚多,不过太子没有丝毫手软,接连诛杀数万人。

        朱杞本以为换了时空,历史上的典故不会再发生。可朱杞小瞧了人心。

        洪武帝镇压天下,有其在,文武百官、皇子勋贵自然不敢有二话,个个小心谨慎。

        可现在是太子主政。

        太子虽然贤明远博,但在文武百官、皇子勋贵眼中,朱标差洪武帝太远了。

        正因为胡惟庸和文武百官小瞧了太子,这才膨胀了私欲,酿成大祸。

        胡惟庸一案,彻底奠定了太子的威名。让天下人知道,太子朱标不仅仅儒雅爱民,其雷霆手段也如霹雳一般。

        太子诛杀胡惟庸,自始至终洪武帝都没有露面。

        洪武帝这是在明惶惶的告诉天下人,他的自信,他对太子的自信;洪武帝相信自己培养的太子不是迂腐之人,定然可以镇压大明帝国;也相信无论太子捅下多大的窟窿,他都能收拾残局。

        胡惟庸一案虽然跟王府并无关系,但是,朱杞依旧拉住了王府产业快速扩张的缰绳。这几年王府产业扩张的太快了,产业中各种人员混杂,一旦出事,就打乱了朱杞低调、低调、再低调的宗旨。当然,朱杞也并非是限制王府的产业扩张,而是,扩张放缓罢了。

        同时,帝都王府中,朱杞只留下了海大富这个大总管统辖,雨化田、郑和、侯显都被朱杞派出去巡查王府产业,监察不法之事。

        另外,朱杞还知会朱标,让太子协助查验王府的不法之事。

        朱标能轻松拿捏胡惟庸,其手段自然不凡,这可是位政治近乎满分的太子。在朱杞的提醒下,朱标很快就意识到,朱杞主动要求调查麾下产业,是自己整顿勋贵、文武百官的好时机。

        于是,很快几位皇子便从各种渠道得知了,朱杞请求太子帮助自查自家产业的事;洪武帝的这些皇子个个都是人杰,再加上朱杞派人提醒。

        于是,诸位皇子联名请求太子派人督查麾下产业不法的事。

        此事一经传出,瞬间轰传帝都。民间对皇族更是一片歌功颂德!

        现在,连皇子都在自查,那些勋贵、文武百官自然不敢怠慢,于是便纷纷上书要求自查!

        刚经历胡惟庸案的勋贵和文武百官明白,自家这位儒雅不凡的太子可是杀伐果断的很。而且,皇子自查的手段,怎么看怎么像洪武帝的手笔,现在他们连面对太子都战战兢兢,更不敢挑战洪武帝的威严了。


  (https://www.uuubqg.cc/54828_54828766/114837061.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