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老朱,咱说好的不急眼! > 第141章 罗马人的智慧

第141章 罗马人的智慧


第141章  罗马人的智慧

        “苏师,中秋节您不过吗?”

        朱标听到苏璟放他和弟弟朱橚回家过中秋的消息,第一时间想到的并不是能回家了,而是苏璟这中秋节该怎么过。

        苏璟什么家人都没有,孑然一身。

        显然,这个中秋节,对于他来说,与其他人不一样。

        “我随便过过就行了,你们两个也挺长时间没回家了,中秋节还是要和家人团圆的。”

        苏璟淡淡笑道。

        朱标沉默,想要说什么,但是又不知道该怎么说。

        中秋节,哪怕不是皇家子弟,和家人团圆那也是惯例。

        “行了,不用这样,这天下又不是只有我一个人是孤家寡人,我也不是第一次过中秋了,没事的。”

        苏璟看出了朱标的沉默,笑着说道。

        仿佛对于这个中秋,并没有太大的感受。

        “嗯,苏师。”

        朱标只能默默点头,他并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才是正确的。

        一旁的朱橚开口道:“那为什么不能让苏师去咱们家一起过中秋呢?”

        朱橚可没和苏璟学过那些王朝覆灭论的知识,他学的多是些科学理论。

        在他眼里,苏璟去皇宫过中秋,并不是什么大事。

        朱标听到这话,明显一愣。

        这倒是他之前从未想过的事情,但不是因为他想不到,而是因为他不敢想。

        “不用了,我就在这挺好的。”

        苏璟却是直接拒绝道,他和朱标之间的关系,很纯粹。

        破坏了反倒不是不好。

        说完,朱标便转身回了屋内。

        “大哥,为什么不能让苏师去家里呢?”

        朱橚朝着朱标问道。

        朱标想了想回答道:“五弟,现在太早了,大哥向你保证,将来一定将苏师接到家里过节。”

        他没有责怪朱橚,因为朱橚说的,其实也他想做的。

        丞相府。

        中秋佳节将至,李善长的脸上却没有半分喜色。

        这自从太子朱标的反腐政令推行下去之后,各级部门间的工作流程都发生了变化。

        很多原本是约定俗成的工作流程,不得不发生改变。

        对于大明如此庞大的一个系统来说,工作流程的改变,意味着不适应,不适应就导致了很多工作效率的减缓。

        这其中,户部的叫苦声是最多的。

        因为户部主管钱粮赋税,如今这大明的赋税,都是以粮食作为实物上缴的。

        每年各布政司、府、县都要向户部呈送钱粮及财政收支、税款账目。

        户部与各布政司、府、县的数字须完全相符,分毫不差,才可以结项。如果有一项不符,整个账册便要被驳回,重新填报,重新盖上地方政府的印章。

        现在的明朝首都是应天府,全国各地官员都要到应天府来报送账册。

        因为上缴的实物税款都是粮食,运输过程中难免有损耗,出现账册与实物对不上的现象是大概率事件。

        但按照户部的规定,这样的错误自然是不能容忍的。

        稍有错误,就要打回去重新申报。

        江浙地区距离应天府不算太远,即便真的发生错误,发回重新申报也不算很难。

        但若是云贵、两广、晋陕、四川的官员,那就倒霉了。

        路途遥远,粮食的损耗更为严重,更容易出现错误,而出现错误之后,重新发回的时间也更长。

        所以呢,在元朝的时候,就有一个习惯做法。

        前往户部审核的官员都备有事先盖过印信的空白书册以备使用,带着粮食到了应天府清点之后,再填上数目。

        如此一来的话,每次的账册便能准确无误,省去了被发回重审的风险。

        元朝一直都是这么做的,而大明初定,这个习惯做法也就延续了下来。

        大明律法里,也没有明文禁止这件事。

        大小官员,对于这样提升行政效率的事情,也是相当的推崇。

        然而,这一切,因为苏璟,或者说因为朱标推行的反腐政令不得不被拿上了台面。

        按照朱标的反腐政令,这般提前盖印的流程,是不被允许的。

        这不被允许了,下面交税的官员们,可不就苦不堪言了么。

        往年只需要带个空白册子就能直接搞定的事情,现在因为这反腐政令,而不得不老老实实的来回跑。

        这事,搁谁谁也是怨声载道。

        作为百官之首的李善长,自然是接收到这些抱怨最多的人。

        “这苏璟,还真是能给我难题啊!”

        李善长有些感叹。

        因为这反腐政令的推行,他在朱元璋的面前大秀了一下,本是件好事。

        但现在,这情况,百官对于这政令的抵触,已经很大了。

        大到李善长这个丞相,也不得不考虑,自己该如何处理了。

        继续强硬的推行朱标的反腐政令?还是说让百官按照约定俗称的方式,以提前盖印的方式继续操作下去?

        这可不是随便做的选择题。

        咋一看,肯定是推行太子朱标反腐政令最佳,因为这是朱标提出的。

        朱标是谁?

        太子!

        大明未来的皇帝。

        他的政令,老朱也是支持的。

        但实际上呢?

        若是真按照朱标的反腐政令这般执行下去,那么光是收全国赋税这一项,就得僵住了。

        偏远地区的赋税缴纳官员得一直来回跑,想要完全对上账册,那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如此一来,这政务岂不是就停滞住了么?

        这是户部官员的过错,而身为宰相的李善长就能独善其身吗?

        到时候朱元璋问责下来,可不会管你的这些理由。

        这点事做不好,那就是伱的责任。

        所以,这问题,看起来简单,实际处理却没有那么容易。

        当然了,若是那些户部官员知道空印案,那他们就不会抱怨了。

        人头面前,没人敢说什么不是。

        “来人,去将胡少卿喊来。”

        李善长招了招手,便有一名侍从走来。

        “是,丞相大人。”

        得令之后的侍从立刻离开了丞相府。

        有些事,对于李善长来说,或许瞒着瞒着就过去了,反正他也打算退休了。

        但后继者,这问题还是要处理的。

        紫禁城内。

        大本堂,几位皇子正在刻苦的研究着数学题,没错,正是卡奥斯出的那道题。

        朱元璋的承诺,那可是非常有用的。

        在这大明境内,朱元璋是权力的至高掌握者,他的承诺,本身就是权力的象征。

        只不过,卡奥斯的这道题,对于他们来说,还是太难了。

        “算了算了,做不出来。”

        老二朱樉最先放弃,他是抓耳挠腮,想了许久都没能想到任何的思路。

        之后他便将主意打到了这大本堂的老师身上,卡奥斯的主意他是不敢的,朱元璋警告过了,他可不想再挨板子。

        可惜的是,这些老师,基本都是儒学讲师,这算数方面,还真是不太擅长。

        尤其是卡奥斯的这道题目,已经涉及到未知数了。

        虽然不至于在大明境内找不到一个人来解答,但显然并不是大本堂的这些老师。

        无奈的朱樉,只能选择放弃。

        老六朱桢和老七朱榑则是当时听完之后便直接选择了放弃,完全没想法。

        剩下的就只有老三朱棡和老四朱棣了。

        最有可能解出来的自然是朱棡,他本就聪慧,才思敏捷,也颇受一众老师的喜爱。

        这会解题解得很认真,还翻出一些古籍,尝试着对照进行求解。

        只不过他并没有苏璟这样的老师,找书看也是毫无头绪,瞎找一通。

        至于朱棣,虽然埋着头在仔细的研究着,但其实他连题目都没有完全的理解。

        对于他这个只知道整日里舞刀弄枪的人而言,这种题,显然是超纲又超纲了。

        但朱棣并没有放弃的想法,朱元璋的承诺太香了。

        只是,数学这东西,有时候也挺简单的。

        会就是会,不会就不会。

        朱棣完全看不到任何解题的希望。

        看着这个画面的卡奥斯,默默的坐在一旁,连平日里的闲谈都没有了。

        他可不想因为自己说了什么,而被朱元璋猜忌。

        熬过去就行了,反正中秋节也没几天了。

        况且,看着这些皇子们的老师,对于自己提的这么一个题目束手无策的样子,也是挺有自豪感。

        罗马或许没有大明这般的疆域辽阔,也没有丝绸陶瓷这些珍奇之物。

        但罗马人的智慧,即便是在大明,也依旧非常的领先!

        这让孤身一人身在异乡的卡奥斯也有几分骄傲。

        不过,此时的卡奥斯倒是对另一个人产生了兴趣。

        苏先生。

        在和这些皇子的闲谈中,他得知了如今的太子朱标和五皇子朱橚,都在一个苏先生的身边接受教导。

        能够教导大明如此庞大帝国继承人的老师,苏先生显然让卡奥斯无比的好奇。

        但同样,他也发现这个苏先生很是神秘。

        即便是身处何处,都没有任何的消息传出。

        显然,这绝对是大明皇帝朱元璋的手笔,只有他能做到这样的事情。

        不知道这位苏先生,能不能解出我出的题。

        卡奥斯在内心如此想到,心中还是有几分期待的。

        这样人物,应该是可以的。

        但他的骄傲不曾减弱分毫,因为罗马人的智慧,可不只有这点。

        这个题目,也只是算是入门而已。

        只可惜,按照现在朱元璋对于这位苏先生的保密程度,他暂时是没机会见到了。

        与此同时。

        奉先殿内,老朱这边,中秋佳节降至,徐达和常遇春两人却是来到了他的面前。

        “天德,伯仁,你们又有什么事了?”

        朱元璋看到两人,脸上洋溢起笑容,说话也是十分的自然。

        徐达道:“陛下,那望远镜可还有?”

        “陛下,望远镜确实好用,可惜就是数量太少了些,还请陛下多赐予一些。”

        常遇春说话就直接很多了。

        两人的意思也是相当的明显,那望远镜是好东西,再多给点。

        望远镜对于军队的战斗力加成太多了,两人本以为已经很够高看了,没想到在练兵的时候,发现还是小瞧了望远镜。

        这不,即便是中秋佳节降至,这两人还是联袂而来。

        朱元璋一听这话,立刻道:“有倒是有,但我手下的军队挺多,也不是只有你们两人要啊。”

        如今是大明初期,朱元璋手底下的开国名将,那可是不少的。

        这望远镜如此之好,朱元璋可不能只分给徐达和常遇春。

        比如他的义子沐英,从徐达和常遇春练兵的时候得知了望远镜的消息后,不久前便前来要走了一些。

        “陛下,能否让工部多仿制一些,明年就要北伐,有了望远镜,胜算起码提升三成。”

        徐达朝着朱元璋说道:“哪怕做的不如天子殿下的也行,只要能用。”

        “对啊,陛下,只要能看得远就行,哪怕没那么清楚,都可以。”

        常遇春也在一旁附和道。

        两军交战,只要能观察到动向就行,画面清晰度,并没有那么高的要求。

        这两人,显然是有备而来。

        朱元璋稍稍迟疑了一下,回道:“也行,但我也得提醒你们一句,这望远镜对于我军来说是重器,但对于敌人也是一样的。”

        “战场之上,瞬息万变,若是不能带走,那就毁掉也不能让敌人得去。”

        虽然老朱已经是稳坐皇位,久居宫中,但他还是很在意战争之事。

        面对两个老将名将,该说的一句没少。

        “陛下放心,望远镜只会在我军手中,绝不会外流!”

        徐达当即保证道。

        就算朱元璋不说,这点道理他还是清楚的。

        “陛下,臣明白。”

        常遇春直接简单搭了一句,便又道:“不知道陛下这望远可否再改进改进?”

        嗯?

        朱元璋眉头一蹙道:“伯仁,有话直说。”

        常遇春说道:“陛下上次给的望远镜,我们试过,大概可以看到三里外的东西,臣在想,若是能再远些就好了。”

        “以苏先生之能,想必应该不是难事。”

        这望远镜是苏璟首创,还是朱元璋亲自告诉常遇春徐达二人的。

        徐达倒还好,但常遇春对于苏璟,那是无比的相信。

        所以这会他虽然是提议,却是已经当成了可以解决的事情了。

        看的再远些。

        朱元璋听到常遇春的话,倒是想起了自己手里苏璟亲手做的那个。

        那看的距离,是比三里更远的。

        此事苏璟早已能做到,只是若是要让苏璟做,又该如何开口呢?

        一时间,朱元璋竟然不知道该如何回答常遇春了。


  (https://www.uuubqg.cc/54253_54253944/115526140.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