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老朱,咱说好的不急眼! > 第504章 黄巢起义的历史意义

第504章 黄巢起义的历史意义


门阀世家?

        朱标突然感觉到自己有些困惑,怎么又有门阀世家的说法了?

        堂堂皇帝,还能怕门阀不成?

        李世民也不是什么弱势的皇帝,那可是唐太宗啊!

        整个唐朝最猛的皇帝,或者说,在历代所有皇帝里,都是有数的利害的皇帝了。

        这种级别的皇帝,朱标真的无法将其代入苏璟所说的境地之中。

        “苏师,学生不是很明白,身为皇帝,总不至于惧怕一些世家吧?”

        朱标直接将自己的疑惑问了出来,和苏璟交流就是这么的直接。

        苏璟也没觉得多意外,朱标毕竟只有这般年纪,虽然有许多名师教导,但总有没学到的东西。

        而且世家门阀这里面的道道,大部分的老师,都不可能去教导朱标。

        “太子,你以为门阀世家是什么?”

        苏璟也不着急,时间还长,可以慢慢说。

        朱标想了想说道:“学生以为,所谓门阀世家,便是一个个庞大的家族,他们之中人才辈出,声名远播,有着名望和财力,这便是门阀世家。”

        苏璟微微点头:“倒也不算是错的,只不过门阀世家比你说的还要厉害些,在唐朝之前,可是有着千年世家百年国的说法。”

        “意思么,自然就是说一个国家传承也就是几百年最多了,但是这家族呢,却是可以传承千年,而这样的家族,才有资格被称为门阀世家。”

        “举个例子,就说弘农杨氏吧,他们的祖先杨喜,一开始是汉高祖刘邦的郎中骑都尉,也就是个管理宫廷车骑门户的武官,但在斩杀项羽的战斗中,杨喜抢到了项羽的一部分尸身,因此被封为了赤泉侯,这才有了之后传承千年的弘农杨氏。”

        “别看杨喜即便是被封了赤泉侯依旧没什么威望,好像泯然众人,但他的曾孙杨敞,却是汉昭帝时代的丞相。杨喜的八世孙杨震,更是被称为‘关西孔子’,官至太尉。杨震之子杨秉、之孙杨赐、曾孙杨彪(杨修之父),都官居太尉,后世称为“四世三公”,即世代官居高位。”

        “即便是五胡乱华之后,杨氏依旧屹立不倒,甚至到了北周时期,还出了一个隋朝开国皇帝杨坚,没错,隋朝的皇帝便是弘农杨氏的子孙。”

        “而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在当皇帝之前,其实也是陇西李氏的人,隋唐皇帝的交替,说的夸张些,就是几个门阀世家之间平衡交涉的结果。”

        “这说这样的现状,身为皇帝的李世民,会不会对其他的世家有所警惕呢?唐朝的五姓七望,赵郡李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全都是当时声名显赫之世家,在整个大唐朝廷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有了苏璟的这一番科普,朱标算是明白了过来。

        原来唐朝的时候,门阀竟然是这般严重的事情。

        “可是苏师,不是隋朝就开创了科举制了么,既然有科举取仕,那这朝中,也不会只有门阀士族子弟吧?”

        朱标又有疑惑了。

        苏璟笑道:“问的好,这个问题,其实很有说法,科举制出现,到真正发挥它的作用,也就是真正做到取仕不问出身,其实还是有着一段时间的,或者说,是得益于一件事。”

        “在科举制出现之前,普通人怎么当官呢?一般的方法叫做举孝廉,比如东汉末年的曹操,那就是举孝廉当官的。”

        “如果只论举孝廉,其实也算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方案,毕竟品行好的人当官,才更有可能当好官。”

        “但事实是什么呢,如果你不是门阀世家的子弟,根本不会有人举荐你,因为朝中为官的都是门阀世家的人,他们不会举荐自己的亲属后辈,却是可以互相举荐。如此一来,门阀世家的子弟继续入朝为官,利用自己的权力反哺家族,使的家族更加壮大。在这般情况之下,世家变得越发的强大,印象力不断的扩大。”

        “到了唐朝的时候,甚至是皇帝赐婚都不如与拿下大家族的联姻,而像是王维这般的才子,也只能靠着‘入赘’的方式才能入朝为官,可见当时即便有着科举,但当官这件事,还是牢牢的掌握在门阀世家的手中。”

        “魏征虽然是士族子弟,但和那些个大的门阀世家相比,只属于寒门,能反哺家族的程度有限,或者说,不会让魏家快速的壮大,他当宰相,李世民十分的宽心。”

        苏璟说的有些渴了,拿起一旁的水壶咕嘟咕嘟的就喝了起来。

        朱标沉默不语,一直都在仔细的回忆着苏璟刚才说的话。

        门阀世家,似乎对于整个王朝来说,都是一个毒瘤。

        “苏师,您刚才说的是唐朝之前是吧。”

        朱标突然开口朝着苏璟问道:“那为什么唐朝之后,没有这个问题了呢?”

        “学生了解的,现在大明似乎并没有那么多的门阀世家,不,应该是千年以上的门阀世家,根本没有!”

        朱标听的是真认真,从苏璟的话语里,听到了不同的东西。

        苏璟将水壶塞子塞上,然后道:“嗯,我的确是这么说的,科举制真正走上历史正轨的一个事件。”

        “不知道太子可曾听过一首名为《不第后赋菊》的诗。”

        《不第后赋菊》?

        朱标愣了一下神,脑海里随即开始思索这首诗文的内容。

        只不过,想了好一会,朱标还是没能找到这首诗相关的内容。

        “学生不知。”

        朱标摇头。

        苏璟丝毫不意外,这首诗虽然在上辈子还算挺有名的,不过在大明,并不被人所熟知。

        苏璟说道:“那我便念与你听听,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苏璟念完,朱标当即道:“好诗,杀意十足!这位诗人是谁?竟然有如此之气势,相当厉害!”

        苏璟淡淡道:“这位诗人名为黄巢,原本是唐僖宗李儇时候的读书人,出生在盐商家庭,可谓是家境富裕,从小便展露出了不俗的诗才,然后他去参加科举了,却接连没有通过,然后恰逢关东大旱,唐朝官府又加重了税负,直接导致了王仙芝起义,黄巢对于朝廷彻底失望,然后也举起了一支义军,反抗唐朝的统治,这次事件便被称为黄巢起义。”

        “黄巢起义最巅峰时,便是黄巢带领了三十万农民起义军杀入长安城,然后黄巢做了一件在当时看起来非常血腥残忍,但对于后世影响却是无比之深厚的事情,甚至可以说,无数普通人,因为黄巢人生有了转机。”

        “太子可知道黄巢入长安之后,做了一件什么事情?”

        朱标摇了摇头道:“学生不知道。”

        苏璟笑道:“他带领着自己的起义军,逮着那些门阀世家的人杀,当时的长安城内,聚集了诸多贵族,其中不乏千年世家,而且都是千年世家之中的核心人物,但黄巢将这些门阀世家全部屠杀了干净,就算是李唐皇室的人,他也没有丝毫的留情,用彻底的肉体毁灭,将这些门阀世界给从世界上磨灭了。”

        “而当时的诗人韦庄在黄巢起义屠杀长安之后,进入城内看到了诸多景象,做出了一首诗,名为《勤妇吟》,诗中写道‘昔时繁盛皆埋没,举目凄凉无故物。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

        <div  class="contentadv">        “可以说,正是因为黄巢起义对于门阀世家的肉体毁灭,导致传承千年的贵族,直接从华夏版图上消失,此后的科举,普通人便有了正常的晋升渠道,朝廷也不会再被那些门阀世家所掌控。”

        “唐朝之后的王朝,便再不需要担心世家门阀的问题了。”

        苏璟说完,朱标整个人都陷入了震撼之中。

        历史中的事件,竟然还会有这般深远的影响。

        门阀世家,仔细听来,简直就是一颗毒瘤,而这颗毒瘤,无比的根深蒂固,简直到了难以拔除的地步。

        而这个黄巢,一场农民起义,竟然将这个毒瘤彻底的清除了。

        这般重要的事情,此前朱标发现自己竟然未曾听自己的老师提及过。

        但仔细想想,这件事,其他人又怎么能看到苏师这般深远?

        或许在其他人眼里,这就是一场普普通通的农民起义。

        但其实,这是一场影响后世无比深远的事件。

        朱标看向苏璟,眼中满是崇敬之情:“苏师,学生受教了。”

        苏璟淡淡道:“太子,历史之中,许多事情看似简单,但背后都隐含着深意,你作为太子,日后要管理大明,有些事情,便是要看的深刻些。”

        “学生谨记苏师教诲。”

        朱标朝着苏璟恭敬行礼道。

        苏璟则是说道:“好了,我这说的嘴皮子都有些累了,先歇会,待会再继续。”

        别看是苏璟考校朱标,但实际上一直在说话的人却是苏璟。

        这么高强度的内容输出,是真的累。

        “是,苏师尽管休息便好,学生不会打扰苏师的。”

        朱标立刻道。

        苏璟也不做多想,直接闭眼眯了起来,起了个大早,这会还真是有些困的。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苏璟醒了过来。

        一睁眼就看到朱标手里拿着一本《史记》正在认真的看着。

        “太子,车上颠簸,若是看书,时间长了,会伤眼睛的。”

        苏璟开口提醒道。

        眼睛可是相当重要的器官,虽然苏璟会做眼镜,但他不希望朱标小小年纪戴上眼镜。

        朱标立刻把书收了起来,苏璟的话,他向来是无条件信任的。

        “苏师,您要喝水吗?”

        朱标拿起水壶问道。

        苏璟摇头:“不用了,咱们还是继续刚才的话题,太子之前说了唐朝兴盛的原因,不过只说了一个政治方面,后面应该还有吧。”

        先前要不是朱标扯到魏征和李世民之间的君臣关系,苏璟也不至于掰扯了一大堆。

        不过呢,黄巢起义这事,苏璟还是觉得很有必要讲的。

        这件事情的影响,可不仅仅到明朝,甚至苏璟上辈子,影响依旧没有衰弱。

        如果不是黄巢起义,那么很有可能如今的华夏,就会变成和隔壁邻居一样的状况。

        “是,苏师。”

        朱标点头,当即继续道:“唐朝兴盛的第二个原因,便是经济,唐朝恢复了战乱中受到破坏的生产与交通,在全国范围内开垦荒地、修筑水利、建造运河、发展城市等。”

        “这些措施,是基建工程,看上去好像不会直接产生多少经济利益,但却是民生的保障。同时,在商业方面,唐朝的对外贸易并不少,派遣使节或商人前往西域、天竺、东瀛等地区进行交流与合作。”

        “与大明不同的是,唐朝对于商人并没有那么严格的管控,商人的子孙是可以考取功名的,商人世家也逐渐形成,这对于商业的发展,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的。”

        到底是一直跟在苏璟身边学经商的,朱标在经济方面,见解还是相当不错的。

        苏璟满意的点头道:“不错不错,在这经济方面,说的基本上没有遗漏的,看来太子并不是只看了书,也有自己的总结,这很好。”

        这夸赞是苏璟无比发自真心的,就朱标这些总结,绝对是下了苦功才有的。

        “苏师谬赞,学生仅仅是贯彻了苏师的教导而已。”

        朱标无比谦逊道。

        他这话同样是发自真心的,苏璟教给他的读书学习还是整理归纳的办法,是真的好用。

        学习,本身也是一件需要技巧的事情。

        “行了,咱们俩就别互相恭维了。”

        苏璟笑了笑:“你继续吧,还有呢。”

        朱标正色道:“经济之后,便是军事,唐朝初期有李世民打下的底子,军队实力无比的强大,周边各国也不敢侵扰,当然,也有和亲这样的事情。”

        “但总的来说,是强大的军事实力,保证了唐朝的正常稳固发展,这才有了唐朝的盛世。”

        政治、经济、军事。

        朱标对于唐朝的总结,还真是让苏璟相当的惊喜。

        苏璟笑道:“太子,你还真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啊!”


  (https://www.uuubqg.cc/54253_54253944/112659055.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