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3章
所以通过望闻问切的诊断,再加上通过中医虚实表里寒热阴阳八纲辨证,通过一系列复杂的辩证计算,还要再加上我我太姥爷身为宫廷御医手口相传的一些经验总结,这才能断定张存东的生死时间,这东西并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能够做到的人少之又少。所以就算我告诉了你我断定的过程,你也不可能理解。
而且有些东西是属于不传之秘!”
刘思远听完之后缓缓的点了点头:“看来,中医的的确确是有一些比较厉害的东西。”
林飞扬苦笑着点了点头:“老刘啊,中医医术所有的理论其实都摆在那里,所有学习中医的人学习的都是那一套系统理论,但是,为什么学习同样系统理论的人会有不同的医术水平呢?这个考验的其实是每个人对中医这套理论的理解程度。
你对这套理论理解的越深,你的八纲辨证水平越高,那么你在治疗疾病的时候,疗效就越好。
为什么同样的病症,在有些医生那里怎么都看不好,但是到了有些医生那里一副药就能直接治愈呢?
还是辩证水平的问题。
为什么你看到有些小孩在他很小的时候就能把所有的中药材的名称和药性背下来,但是这些小孩长大之后却无法成为名医呢?
原因就在于,中医他不是死记硬背的东西,他考验的是人的思维能力。
当然了,就算你思维能力再高,如果你不能将中医医术典籍上的基础理论和所有的药物药性背下来,你也无法灵活的为病人进行治疗。
所以中医医术考验的是人的综合素质。
为什么我们古代的人总是讲,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呢?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要想成为良医,首先需要有比较强大的知识底蕴,因为你的知识底蕴越强大,你对易经的那一套理论掌握的越深厚,理解能力越强,你的辩证思维越厉害,将来成为良医的几率也就越高。
而达到这种水平的人,在古代往往是那些书生,是那些读书人,所以才有了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说法。
而你再去看中国古代的那些知名的医生,有多少都有着深厚的读书背景。”
听到林飞扬的解释,刘思源这才恍然大悟,他突然又想起了一个问题:“林书记,听你这么一解释,我突然有了新的发现,我觉得你举办这次全国中医交流切磋大赛的目的,貌似完全是为了中医之城这个项目吧?”
林飞扬笑了:“当然不完全是为了中医之城这个项目,这个大赛的真正目的是为了激发全国人民喜欢中医、研究中医、信任中医,是为了让中医的基础理论逐步的深入人心。”
“林书记,我有一点有些疑惑,为什么我们现在的中医之中已经很难再出中医大家了呢?为什么现代的中医很难再出现脾胃论和温病论这样的全新的中医理论了呢?”刘思源再次提出了一个犀利的问题。
林飞扬轻轻叹息一声:“中医理论就在那里,几千年来一直在不断的迭代进步,但是到了近代却举步维艰,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现在很多中医都采取了西医的培养模式,甚至很多都是用西医的那套流程来治病,也就是说,病人来了先让你去做一整套的检查,然后,那些中医们装模作样的给你号号脉,再按照检查结果给你开一些稍微对症的药方。
(https://www.uuubqg.cc/54189_54189532/43495404.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