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懦夫的春天
第8章 懦夫的春天
“公子莫要说笑,公子要是懦夫的话,天下就没有了猛士。”
庞阙立刻开口反驳了,他面前的刘璋之前性子或许有些软弱,但自从被推举为益州牧后,整个人有了极大的转变,无论是气质还是行为举止,都变的威严无比。
他问过他的父亲庞靖,父亲说这是居养体,移养气的缘故,地位会改变一个人的气质,供养会改变一个人的体质,出任益州牧这件事,让公子发生了改变。
不过刘璋对他的态度没什么变化,还是和从前一样像是看待弟弟一样,亲近他爱护他,这点让他觉得很安心。
听着庞阙维护他的话语,刘璋微微一笑,也不接过庞阙的话,而是招呼他:“子满,你去把今天求见的人的名刺拿来,我看看有什么人需要见下。”
“诺。”庞阙应了一声,风风火火的去了。
看着庞阙离去,刘璋摇了摇头,说真话咋就没人信,他能当上这个益州牧,外加被朝廷认可,百分之一百全靠他在外传播的名声。
一个懦弱无能的名声。
刘璋对朝廷同意他出任益州牧这件事,已经琢磨的八九不离十了。
当前的朝廷如果是大汉的朝廷,肯定是不会同意刘璋担任益州牧,刘璋懦弱的性子镇不住益州这个场子是其一,其二哪有父亲死了,儿子继位的道理,州牧这个位置又不是皇位,能父死子继。
但现在的朝廷很不正常。
今年是兴平元年,远在长安的朝廷,目前把持朝政的是凉州人,准确点是李榷、郭汜两个贼子,董卓已经在初平三年被王允点了天灯,董卓死了后,在毒士贾诩的毒计下,李榷和郭汜反攻长安城成功,击败了吕布,杀死了王允,凉州人重新拿到了朝廷的大权。
大汉的皇帝汉献帝,不对,刘璋摇了摇头,刘协的汉献帝是死后追封的,现在他还没死,自然称不上汉献帝。
刘协刚脱离董卓的虎口不到几天,就又落入了凉州群狼的狼口。
刘协的话没有分量,同意刘璋出任益州牧的事情,估计是把持朝廷的李榷、郭汜同意的。
至于李榷、郭汜为什么会同意,就得感谢刘璋那个有野心的父亲刘焉。
他的父亲,前任益州牧刘焉一共有四个儿子,长子、左中郎将刘范与次子、治书侍御史刘诞,再次就是刘瑁,最小的就是刘璋了。
刘瑁一直跟随着刘焉,中平五年就到了益州,刘璋则是在初平二年到了益州。长子、左中郎将刘范与次子、治书侍御史刘诞则是留在了长安作为人质,以及探测朝廷的动向。
也是今年,兴平元年三月发生的事,征西将军马腾策划进攻长安,和刘焉合谋,刘焉被当作人质留在长安的长子刘范与次子刘诞作为内应,只是马腾不幸兵败,逃回了槐里。
马腾是跑了,做内应的刘范和刘诞可跑不了,被李榷和郭汜给做掉了。
刘焉也是因为长子和次子遇害,伤心死去的两个儿子,生了背疮,不久病死了。
然后就是刘璋被推举为益州牧的事。
李榷和郭汜,这两个贼子刚杀死刘璋的大哥刘范和二哥刘诞,估计正担心刘焉的打击报复,没成想刘焉生病死了,高兴之余,又害怕新任的益州牧会伺机报复他们。
这时候益州群臣推举刘璋担任益州牧,李榷和郭汜哪有不同意的道理,他们八成也听到了刘焉的这个儿子生性懦弱,不能当大任的传闻。
这样的一个人出任益州牧,对李榷和郭汜来说是恰到好处,恰到好处,他们就不用担心来自益州的威胁了。
或许这就是朝廷同意刘璋出任益州牧的缘故。
想到这一点,刘璋内心有些无语,这都是什么事,放在寻常的时候,没有人会喜欢一个懦弱无能的人,更何况是让他当领导,但刚好这个时间点,作为部下的益州人拥护他做益州牧,作为敌人的李榷和郭汜也同意他做益州牧。
所有都喜欢他,所有人都爱戴他,所有人都拥护他。
当下的刘璋可谓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了,车子见了都得特么的爆胎。
天下的好事都让刘璋这个有着懦夫称号的人赶上了。
<div class="contentadv"> “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刘璋觉得福祸真的很难料定,有时候好的会变成坏的,坏的会变成好的,道德经里老子说的很对。
一个人的命运,有时候不需要靠个人努力,只需要依靠历史的进程,就可以走向人生巅峰。
就像现在,不是长子,也不是什么贤人,刘璋却坐上了益州牧的位置,真是懦夫的春天。
只是益州的大臣失算了,李榷和郭汜也失算了。他们心里拥护的那位懦弱无能的刘璋已经走了,现在的刘璋,是来自两千年后的一个现代灵魂。
不过他们也不用怕,毕竟刘璋作为一个现代人,是热爱和平的。
益州有什么事,或者天下有什么事,大家坐下来多谈谈,不一定需要喊打喊杀。
刘璋的座右铭是:“江湖不是打打杀杀,江湖是人情世故。”
——
等了没有多久,迅捷的少年庞阙就带着一堆竹制的名刺回来了,摆放到刘璋的面前,供他挑选。
名刺,就是东汉时的名片,上面一般写上拜谒者的姓名,但是由于拜访的对象是益州牧,来的人基本都是求官或是求富贵的,所以名刺上会补充拜谒者的籍贯和年龄,有官职的还会写上官职。
刘璋的前身性子软,在担任益州牧后很少见人,而刘璋自身刚刚穿越过来没几天,没有适应下来,也不方便见人,怕露出什么破绽,所以这还是他第一次打算接见求见者。
看着眼前的名刺,刘璋大略在心中默算了一下,这里估摸着有六十位求见者。
贫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他感慨了一句。平日很少有人拜访的刘璋,在他出任益州牧后,每日都有许多人来拜见,哪怕是见不上面,也是日日都来。
他拿起这些竹木制成的名刺,一一翻阅,看看能不能捞到人才。
东汉末年什么最珍贵,人才呀!刘璋想在东汉末年安安稳稳的生活下去,必须拉拢人心,收纳人才。
翻了几个,刘璋摇了摇头,没一个听说过的,也没有一个历史上出过名的,这叫他怎么见,一个个见,去海底捞针似的捞几个人才出来,那太麻烦了,他也没有那么多时间。
耐心的翻阅着名刺,突然刘璋停了下来,现在他手中名刺上的这个姓名,他有些印象。
名刺上面写着,籍贯南郡,姓董名和,字幼宰,估计是无官无职,所以上面只有籍贯和姓名,并没有官职。
董和这个人或许很少有人听过他的名字,但他的儿子,只要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人,基本上都知道。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前世的记忆在刘璋脑海里浮现。
董允。
董和的儿子叫董允,蜀人称诸葛亮、蒋琬、费祎及董允为“四相”,董允位列四相之一,在出师表上出现的人物。
相对于儿子董允,董和或许不怎么出名,但他的出身和才干,刘璋是一清二楚的。
历史上,因为天下大乱,董和率家族西迁到益州。他在刘璋手下相继担任牛鞞、江原县长及成都县令,任内以身作则,改善了蜀地崇尚奢华的风气。
后迁任益州太守,与少数民族相处融洽,深得他们的爱戴。建安十九年,刘备攻取益州,命董和为掌军中郎将,与诸葛亮共同主持府内的事务。
诸葛亮对董和也是称赞有加,说董和在朝中任职七年,遇上不顺之事或不周之处,哪怕往返十次也来启告,是个极为勤恳职事,忠于国家的良臣。
此人值得一见,刘璋将手中董和的名刺递给庞阙,吩咐道:“子满,你去把这个人请来,我在这里见他。”
庞阙接过名刺,应了一声:“诺。”然后他疾步的向州牧府的候客厅走去。
求推荐!求收藏!
(https://www.uuubqg.cc/51592_51592708/113604528.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