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战战兢兢——从上海到纽约(下) > 第16章 看统计人心惶惶

第16章 看统计人心惶惶


2020年4月3日,星期五

        在美国确诊数字日益飙升之后,cdc,即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终于把先前的“推荐有新冠症状的人带口罩”改为了“推荐所有人带非医用布口罩”,以控制病毒的传播。

        “现在终于想起来要戴口罩了?早干嘛去了?”欧阳一边看着最新的新闻报道,嘴里一边骂骂咧咧。

        “看清楚了,不是戴口罩,是推——荐——戴口罩,而且还是非医用的布口罩。”李菲补刀。

        “呲——布口罩顶个屁用。”欧阳连连摇头。

        “总比不带好吧?要往好处里想。”李菲笑眯眯地回答,似乎完全不担心的样子,和欧阳脸上的忧虑形成鲜明对比。

        欧阳依旧摇头,随后把手机往桌上一丢,“中国这么好的抗疫先例摆在眼前,抄都不会。哎……你看着吧,还有得闹。”

        “这还用看么?”李菲轻松地反问,“用脚趾头想也知道了。医院病床不够用,icu(监护病房)接近饱和,只有重症才能接受治疗,轻症只能靠自愈,想想都要命……”

        要知道,和国内出现疫情时果断封城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对于疫情始终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直到后来,发现似乎扩散实在太严重了,才有了这么一个居家令。然而,由于体制、环境不同的关系,无论是居家令的范围、还是严格程度,都无法与国内的封城相提并论。

        举个简单的例子,居家令只是强烈建议大家尽量呆在家中,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外出、也不要聚会。但在执行上,说句实话,全靠自觉而已。因此,有像李菲、欧阳这样严格按照居家令执行的,也有强烈反对居家令,认为这损害了个人自由的,甚至还出现了一批人,觉得这是“反季节”出行的好机会,反其道而行之的。当然咯,还有那么一小撮人,竟然认为这所谓的疫情都是政府的谎言,因此继续我行我素的。总之,在缺乏监管和相应惩罚措施的情况下,此类政策能有多大执行力度真是只有老天才知道了。

        停了停,李菲又补充了一句:“我觉得推荐带布口罩而不是医用口罩的原因,应该是怕供应跟不上吧,所以一再强调普通民众只需要用布口罩,还欢迎大家自制。”

        “必然的啊。”欧阳对李菲的说法表示同意:“你想,在国内,只要一声令下,那些国企都可以停下原来的生产流水线,改成生产口罩。这里都是资本家,谁肯这么牺牲?”

        “是啊……所以从小接受舍小家、为大家的思想教育不是没道理的啊。你看,关键时刻,就体现出祖国人民的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了,哪像这里都是一盘散沙。”李菲说话的时候突然仰起头,似乎想从天花板里寻找些什么。

        “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这个国家只能同甘,不能共苦。”欧阳一语道破。

        “哎……”李菲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在这样的疫情面前,个人的力量真的实在过于渺小,不是她一个人就能让状况发生改变的。

        “没事,也别那么紧张。”似乎是看出了李菲的不安,欧阳将李菲拉到自己的腿上,从背后将她环抱住,下巴压在李菲的肩膀,柔声地说道,“不管怎么样,咱们一家人总是在一起的。”

        “嗯。”李菲轻轻点头,缩在欧阳的怀中汲取着对方身上的温暖。

        其实除了口罩,此次疫情还有一个令人十分不解,或者至少令李菲十分不解的情况,便是缺乏官方的新冠确诊人数统计。尽管网上充斥着各种所谓的统计数字,但都是民间的自发行为,不能代表官方。这也导致了各家的统计数字或多或少都存在差别。但不论参照那家的报表,有一点却是相同的——即不断上扬的趋势。

        “今天又确诊多少了?”李菲打开微信上保存的一家统计,查看着最新的数字,“啧啧,看看这条确诊统计曲线,如果换成是大盘该多好。”

        “切,你想得美。”欧阳毫不留情地打击。

        “正因为美才想啊。”李菲的反应非常快,立刻接话道,“而且,你不觉得我的美梦其实已经实现了一半么?”

        “什么意思?”

        “你看看这条曲线。”李菲笑嘻嘻地把手机屏幕举到欧阳面前,“如果把方向转180度,是不是和上个月的大盘还挺像?斜率已经有了,就是可惜错了正负号啊,所以说,实现了一半。”

        “切……”欧阳被李菲的歪理折服了,不过他也早就习惯了李菲的这种思维风格。

        其实如果真要较真的话,两条曲线当然不可能如此相像。李菲的话里的关键,还是在于一个迅速上涨、另一个断崖式下降所形成的鲜明对比。

        是啊,2020年3月的美股可是震惊了整个世界。想当初,由于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事件,为了能给市场一些冷静时间,防止再有此类股票大规模下跌的情况,从而诞生了这项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自动暂停一段时间交易的熔断机制。在那以后,只有1997年曾经触发过这个熔断机制,直到今年……触发了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还有第五次……

        也难怪,网上因此诞生了不少段子,诸如巴菲特一辈子经历了5次熔断,而我10天里就经历了4次。

        和股票同样惨烈的,还有美国的医疗体系。

        不可否认,美国或许有着世界上最先进的医疗技术和仪器。然而,这只是针对个人治疗而言。可是疫情当中需要治疗的可不是几个人,而是许多人啊。这种时候,就凸显出了美国医疗的不足了。

        或者说,这是全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同样面临的问题——医疗资源的匮乏,不仅是物资,也包括人力。毕竟,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模式,可不是每个国家都能轻易做到的。说得再直白一些,这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做不到的。

        “对了,我跟你说过么?顺顺的daycare老师确诊了。”李菲一边在手机上打字一边说道。

        “哪个老师?”欧阳一听这话果然认真起来。

        “就是顺顺班级的老师啊。”

        “什么时候的事?严不严重?”

        “差不多就是居家令开始实行的那几天确诊的吧。她本人好像不严重,但是全家都得了。据说她的grandma还挺严重的,也不知道是奶奶还是外婆。”李菲把自己知道的心思全都一股脑儿说了出来,“我正在和顺顺班上的其他家长聊呢,大家现在都在说这事。而且不止是这个老师,就连他们daycare的院长也得了,也是那段时间的事情。”

        “居家令开始的那几天确诊,之前两周潜伏期,顺顺天天都在daycare……”欧阳越想越后怕,“这小子好像没什么症状吧?”

        “看起来没什么问题。这都在家那么久了,真被传染的话早该发现了。这病毒本来不就孩子得病少,主要针对老年人么。”李菲胸有成竹的神情看起来可比欧阳放松多了。当然,这也是她先得到信息,已经把这些问题都思考过一遍的因素。

        “那也说不好是无症状感染者。”

        “无症状就没办法了,不过看看我们俩也挺活蹦乱跳的样子,应该没什么问题吧。”李菲拍拍欧阳的肩膀,示意对方不用那么紧张。

        “他们daycare还有其他人确诊么?还是就这俩?”确信了顺顺没有受到影响之后,欧阳终于有心情关心一下其他方面了。

        “不清楚啊,我只知道顺顺班级的。让我问问张依可吧,看依依的班上怎么样。”李菲拿起手机开始打字。

        “那他们那个老师和院长现在都去医院了?”

        “没有啊,都在家养着呢。”李菲边打字边回答。

        “什么症状?”

        “他的老师好像就是咳嗽。那个院长比较严重一点,她自己说在床上躺了两个礼拜,好几次都觉得透不过气。”

        “那肯定啊,他老师年轻,才20多岁吧?院长都有孙辈了,就算结婚早也至少50多了。而且看她那体型那么胖,搞不好还有基础病。就这样都不让去医院?c……”

        “估计是觉得还不够严重吧……你平时看facebook么?”

        “基本不上,怎么了?”

        “我们这个学区不是在facebook上有一个group么?有一个人从发现自己有症状开始,就一直在group里写日记。大致就是一开始咳嗽,有点发烧,但也不知道咋回事。后来觉得可能是新冠,但是测试跟不上,到处都约不到,怕影响家里人,只好自己一个人躲在地下室里面养着。最严重的几天感觉都没法呼吸了,打电话给家庭医生,结果医生一听这个症状让他别来了,自己打911呼救去。”

        “哎……医生也怕死啊。”欧阳语气沉重地说道,也说不清到底是赞同还是反对,“然后呢?他打911了没?”

        “打了,结果人家说他不够严重,医院不收,让他自己扛过去。”

        “我c……”欧阳听了简直无言以对,“这要在国内怎么可能。”

        “是啊,但在这里确确实实就这么发生了,你能怎么地?好在我看他最近一两天的日记写的都是呼吸好转,慢慢开始有力气了,不像之前基本就一直躺着。喏,这是原文,你自己看看?”李菲打开手机上的facebookapp,找到她所说的那些日记,给欧阳递了过去。

        “这有什么好看的,我才不看。”欧阳慌忙摆手,连头都下意识地扭开,仿佛李菲递给他的手机上显示的不是日记,而是什么恐怖的画面。

        当然,话说回来了,如果一定要把这些日记理解为恐怖文字的话,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未尝不可。因为这,就是当前全美人民,或者至少是李菲、欧阳所居住的大纽约重灾区所面临的事实。


  (https://www.uuubqg.cc/50979_50979286/42486486.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