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男二并不想走剧情[快穿] > 第122章 第 122 章

第122章 第 122 章


除此之外,  还有更好的消息传来。

        梁队长去了一趟罐头厂,不但找到了和供销社联系的人,还得到了一个大好的消息。

        “他们长子正打算修建工厂,  因为时间赶得太过仓促,没能一批量订购大量的砖块,我就想着,咱们是不是能把这个生意拿到手?”

        已经采购了一批,但中间的数额还差三分之一的样子。

        罐头厂联系的那家制砖厂给了一个期限,大概得在三个月后才能拿到最后的三分之一,  这样一来就会给罐头厂造成拖延建厂的时间。

        这么一看,  那家制砖厂的生意是真的好,  供个货还得在三月之后,  显然是供不应求。

        不过想想也是,现在的生活没有以前那么困难,虽然还是得好好干活,但每家每户多少也能积攒一些钱,  有部分人也愿意将老房子推掉重建。

        这么一来,  制砖厂的生意就供不应求了。

        想到这个,  梁队长心中就有些火热,砖块这种东西不靠味道、不靠外观吸引人,  只要是真材实料就能卖出去。

        别得不说,对于质量这块他还是蛮信任苏知青,只要他们好好发展,  时间一长生意肯定不错。

        就算不至于供不应求,应该也不会堆压库存卖不出去。

        “我想着再跑罐头厂一趟,咱们能直接供货,而且价钱应该会比那家制砖厂便宜一些,  还不用考虑运输的事,怎么说都占着不少优处。”

        苏霖并不没有开口反对。

        这门生意可以拿到手,但也会有一些困难,他道:“让郑郡跟你去一趟。”

        “郑郡?”梁队长有些奇怪,“他和连子不是你的得力助手吗?我可是听说了,如果你是厂子的核心人员,那他们两就是你不可缺少的左右手。”

        后面半句话相当于打趣,不过也是事实。

        谁不知道,厂子是因苏知青建起来,而厂里十几个工人中除了苏知青之外,最厉害的就是连子和郑郡了。

        就连他都知道,这两人一定是苏知青以后要好好栽培的人。

        苏霖笑了笑,“左右手也不一定是要放在技术上,销售也是需要重点抓,我挺看好郑郡担任厂里的销售员。”

        怎么可能不看好?

        要知道在原文中,虽然男女主最开始做起生意是靠着女方的一手好厨艺,她靠得是厨艺起家,郑郡靠得却是脑子,他能拉得下脸皮也有一脑子的主意,敢拼敢闯,他不成功谁成功?

        梁队长扬起眉头,销售却是是重点,但是郑郡的话……真要提起郑郡,印象最深的怕就是他太馋了。

        馋到被原身父母给赶了出去,还厚着脸皮骗小孩的零嘴。

        这样的人,能成为一名出色的销售员?

        “让他跟着吧,有个人帮着出出主意也是好事。”苏霖说着。

        梁队长点了点头,“行,那我等会去找他。”

        临时安排,还得先去郑郡家一趟。

        郑郡和郑老爷子住在一块,两个爷们家里也不显得脏乱,显然是有人收拾过。

        郑郡是过继给郑老爷子,当时郑老爷子的年级也不小,两人看着不像是父子倒像是爷孙。

        郑老爷子年级大了干不了什么活,平日里就是收拾下家中,在院子种些菜养两只鸡,倒不是他不愿意干,而是自家小子心疼他,让他提前养养老呢。

        对此,郑老爷子是特庆幸当年把那个可怜的小子要了过来,将心比心,养大了果然是个孝顺的孩子。

        梁队长来的时候,郑郡刚刚出门去挑水。

        在等待的时候,两人拉扯了几句闲话,紧跟着老爷子问道:“大队长,你觉得我家郑郡怎么样?”

        梁队长点了点头,“小伙子人不错。”

        是真的不错,除了太馋之外挑不出其他毛病,人长得好看又不是一个爱偷懒的混子,干起活来又艰辛又认真。

        “我家郑郡既然不错,你看看要不要帮着做做媒?”郑老爷子期待着,他家小子不小了,也到了该结婚生子的年龄,这些年他也攒了一些钱,正好拿出来给他当聘礼。

        一想到以后家里多个小娃娃,老爷子就期待得不行,“你也知道我家的情况,没个婆娘也不好操办,就让你家妹子帮着找找?”

        “行啊,回去我就跟孩子娘说。”梁队长一口答应下来,要是换个人或许就没这么爽快,可郑郡他觉得行。

        品性好又孝顺,而且现在还在制砖厂当工人,虽然现在说是半年没工资,但不代表一直没有,他还是蛮看好制砖厂的发展。

        再来,苏知青这么看好郑郡,想来以后的发展不会太低,他得好好想想,争取给郑郡找一个般配的姑娘。

        两人聊着,郑郡扛着水桶回来,他听了梁队长的来意,先是皱了皱眉,瞧着一副很勉强的样子。

        梁队长道:“苏知青说了,如果这次生意能谈成,就宰只鸡烧了请你吃。”

        “去!我去!”郑郡笑眯了眼,“几点出门?我提前在村口等着你。”

        梁队长忍不住白了他一眼,“是不是没鸡就不愿意去了?”

        “那当然不是,苏知青交代的事,就算没有鸡肉吃我也会办好。”郑郡挺着胸脯,已经在脑补烧鸡的味道了。

        赶紧吞咽口水,可千万别流出来了。

        就这样,梁队长两人再一次搭乘顺路的拖拉机,一路去了罐头厂。

        窑洞这边也没闲下来,搭建的大棚已经差不多到了收尾的程度,等棚子搭建好,苏霖还打算在周边简单搭建个休息的地方。

        开窑的时候都是几班轮流休息,为了保持精神,都是四五个小时轮流一次,在这里没地方休息,回家的话一去一来太耽误时间。

        除此之外,还得建一个办公用的房间,总不能来了采购的人,连坐下休息的地方都没。

        一切从头开始,要忙碌的事是真的太多了。

        好在,连着几次烧砖后,这十几个小伙子都掌握了大部分的技术,现在有连子带着他们,苏霖更轻松了些,倒是能将时间花在基建上。

        中午聚在一起吃饭的时候,有一人好奇道:“也不知道队长和郑郡他们怎么样了,要是能把这笔生意拿下来,厂子半年后是不是就能发工资了?”

        现在都是白忙活,虽然忙活得也挺充足,但谁不想早点拿到工资呢?

        “应该可以,大队长都能说服镇里让咱们开厂,也能谈好这件生意吧。”

        想是这么想,但多少还是有些担忧。

        “放宽心,这次不行还有下次,迟早能卖出去。”苏霖对这个还是蛮有信心,砖块本来就是热销货,不说把生意做到省外,但就他们整个省城或者是小镇范围内,想把生意做起来真的不是太苦难的事。

        也不知道为什么,其他人这么说没觉得什么,但一听苏知青说这话,他们心里反而安心很多。

        “我信哥!”梁连重重点头,不管哥说什么都是对的。

        苏霖笑着揉了揉他的脑袋,“赶紧着吃,吃完接着干活。”

        干起活来热火朝天,哪怕没有工资拿他们也浑身有劲。

        因为他们是真的学到了手艺。

        农家人除了在田地干活之外,多少希望能学门手艺,不少人花着钱送孩子们去学,免费帮着师傅们干活,遇到好的,学个大几年也就能出师了,可要是遇到一个黑心的师傅,藏着掖着,免费干大几年也不一定能学得个皮毛。

        不像是现在,他们没拿到工钱,但手艺是真的学到了。

        这才多久?

        要是待得时间长一些,他们或许就能成为苏知青那样的熟手,以后不说能不能凭借这门手艺为生,要真不行,好歹自己也能烧点砖,自己盖栋房子吧。

        大队不是没人嘲笑过他们,说什么干白活,到头来都是一场空。

        可实际上,受益最大的就是他们呢。

        虽然这些话没往外面说过,但十几个是真的打心底感谢苏知青,在心底里是真把他当做了师傅,告诉自己一定会好好帮着做事。

        十几个人,没一人趁机偷懒,手上的活做完也会继续找其他事做,整体的效率提高不少,让苏霖也稍微轻松了些。

        一直到了快要下工的时候,他们等着的人回来了。

        郑郡先跑过来,他没直接说,而是问着:“你们猜猜怎么样了。”

        “还用说嘛?肯定成了!”梁连肯定的。

        郑郡这就奇怪了,“你们怎么知道?”

        他还想让对方猜猜呢。

        苏霖笑着,“你嘴角都快咧到耳边,这还用猜?”

        郑郡笑意更深,满脸是止不住的喜意,他搓手道:“那咱们是不是烧鸡吃了?”

        回来的路上就惦记这么一口,馋得他都快流口水了。

        “今天太晚,让梁婶子明天早上就炖上,炖得越就越好吃。”苏霖大手一挥,他荷包里的钱不多,但吃只鸡还是不难,“明天把你爹叫上,咱们去梁婶子那里吃。”

        “行,我让爹提前烙好饼。”郑郡说完,就跑回去通知爹这件好消息。

        梁连瞧着他飞奔离开的背影,大急喊道:“你还没说事情的经过啊。”

        谈成是谈成了,但怎么谈成的他也挺好奇。

        好在,梁队长来了。

        和郑郡一样,脸上也是止不住的笑意,他拍着苏霖的肩膀,“还好听了你的话让郑郡跟着,这小子可是帮了我大忙。”

        到底是没经历那些弯弯道道。

        他以为人家厂子缺砖,这时候找上门对方就会欣喜答应,可别说找上门,就是他们将缺的砖块主动送到门口,人家厂子都不一定会要。

        采购的人员之所以定下那批砖块,私底下多多少少收了点什么,他们就这么光着手找过去,哪里会答应?

        最后还是多亏了郑郡点明他。

        他们没直接找上采购员,而是在周边打听了下,最后直接将买得一些算不上多贵的礼去了某户人家中,和这家老太太随意的聊了聊,还真就聊下来了。

        原来,这家老太太有个孝顺儿子,任谁都夸赞儿子孝顺,特别听老太太的话,一打听,原来这位老太太的儿子还就是罐头厂的采购员了。

        “我是真没想这么多,多亏了郑郡想得周到。”梁队长又一次道,或许这算不上什么大事,但偏偏郑郡能想到,这就是他的本事。

        “队长,你该说多亏了那只鸡。”梁连一边说着一边重重点着头。

        梁队长先是一愣,紧跟着大笑起来。

        可不是么。

        要不是那只鸡,郑郡还不乐意跑这么一趟呢,为了吃一口鸡肉,怕就算去了也懒得出主意。

        不管怎么说,这笔生意算是谈下来了。

        制砖厂那边倒是有一些库存,库存算不上多,好在罐头厂那边只要他们在半个月内交货就行,这样一来制砖厂得加班加点干活了。

        也打算再继续招一批工人进来。

        这一次,除了烧窑的工人之外,还分出了其他几个部门,在大队立马引起了轰动。

        “又招工?看来制砖厂的生意蛮不错嘛。”

        “听说还招坐班工,坐着算算账就行,这也太轻松了吧。”

        “那你不说要求高?最少得初中毕业,想要进去还得考试,考上了才能当。”

        “报名的人多吗?”

        “应该不少吧,也不知道他们怎么想,制砖厂都开了三四个月,到现在一毛钱都没发,居然还有人敢进去?”

        “为什么不敢?我家小子不就去了么?虽然没往家里拿回来一分钱,但他是确确实实学到了真本领,以后他除了和他爸一样当个种田的农家人,说不准还能当个手艺人。”

        有些东西可不是用钱就能衡量,有门手艺在手,以后不怕饿到没饭吃的地步。

        当然,有些人仍旧看不上这些,还是觉得钱来得实在。

        不过不管怎么说,这次来报名的人比上次要多了一些,不管钱不钱,最少现在都能看清厂子发展得还行,还能从大厂那接到生意,想来以后的生意会不错。

        上次他们没有把握住机会,这次一定要抓住。

        这次都得考试才能进,下回说不准更难,这么一看还真羡慕第一次报名的人,除了一个实在是不是干活料的懒汉,其他人全都选上了。

        大队的人在争这次的名额。

        队里的知青也动了心思,他们也没有眼瞎,自然能看出制砖厂的前景,想想范善进了制砖厂,虽然每天也得干不少活,但总比他们下田轻松,这次还用能待在办公室干活的职位,谁不心动?

        初中文凭对于村子的人是一个高门槛,但对于知青们来说,是人人都能符合的标准。

        哪怕已经很长时间没有拿起书本,也对这次的考试很有信心。

        “听说要招两名坐班的职工,苏霖和范善除开,他们九个人争两个名额。”万芳洲算着,对自己是充满了信息。

        九个人中挑选两名,她的机会还是蛮大的嘛。

        再有,除了他们这批新来的知青,其他知青都已经离开学校好些年,一些知识肯定不是太熟悉,对比起来她的优势更大。

        “不止我们九个,还有大队的人。”

        万芳洲丝毫不在意,“他们怎么能跟我们比?要不是现在不能考大学,我们现在都有可能是大学生,大队里能有大学生吗?”

        “不能这么说,毕竟这里是梁家大队。”有人心里担忧。

        “既然要考核,那必须公平公正,不然……不然我就去镇上告发他们!”万芳洲一急之下说着,当然也就说说,要让她去告发是真不敢。

        “那也不一定是公平公正。”一旁的司倩轻声,“我们知青和大队参与同个考核,本来就是一件不公平的事。”

        “你到底站哪边?!”万芳洲忍不住翻个白眼。

        这时,范善从外面走了进来,他道:“你说得没错,不管怎么样都不公平,所以苏知青事先就已经决定,这两个名额一个从大队中挑选,一个从知青中挑选。”

        “这……”

        “你们也别说有什么意见。”看到其他人有话要说,范善直接打断他们,“这还是苏知青为我们争取来的福利,你们该知道知青就算有本事,镇上的工厂也不会要我们,因为这不符合规矩。”

        苏知青不算,他是工厂的创始人,任谁都不能说他没资格担任制砖厂的职位。

        可他不同,知青如果进工厂当职工,那他们下乡就没意义。

        虽然没有强制性要求他们不能进厂,但都知道这个道理。

        好在这家工厂是建在大队里,而且还是由苏知青创办起来,所以他才能借着这个机会进厂,苏知青也愿意给其他知青提供机会。

        对此,他们应当更加珍惜这次的机会,而不是在后面抱怨‘不公平’。

        当范善的话说完,倒是没人敢再说什么。

        对于苏霖这位知青,每个人心中的感观都挺复杂。

        苏知青才来就弄出这么大阵仗,让他们知道原来知青也能这样,他们也想着要不要仿造苏知青的方法,也弄出一番事业。

        在这之前,他们内心充满着信心,想着苏知青能做到他们一样也可以。

        结果发现,真的好难。

        除了多读了几年书之外,根本没其他能拿出手的本领。

        对于苏知青,多少有些佩服的情绪。

        现在听范善的话,更觉得苏知青是真的为同为知青的他们着想。

        虽然只有一个名额,但总比一个名额都没有的好。

        考核的事是由苏霖来安排,最后一共招聘了十八个人,知青中司倩考上了办公职工,还有一位男知青去了生产线,其他全是大队的乡亲们。

        这么算起来,梁家大队可是一下子解决了三十多名的工作问题,一开始还没引起什么轰动,毕竟厂子办了起来,但工人们都没拿到一分钱,相当于在干白工。

        可是!

        就在制砖厂成立的半年后,发放了第一批工资!

        所有工人,最低一个月都能拿到接近四十块钱,最开始进入制砖厂的工人最低拿到了两百四十块钱!

        半年工资两百四十块啊,相当于以前一家人的年总收入。

        这怎么可能不让人吃惊?!

        这么多人中,苏霖的工资自然是最高的,六个月收入四百多块,一下子从贫民变成暴富人群。

        在此后就是梁连和郑郡。

        这两位的家庭有些相似,家里就一位长辈,日子过得都有些苦难,不然也不会这么年轻的时候就挣最高的工分。

        郑郡稍微好点,郑老爷子年级大了些,但好歹还有些积蓄,梁连就不同,家里才还完以前的欠账,这几年两母子作死的干活就为了想让以后的日子更好一点。

        本来以为还有得熬,谁能想到现在他也是那高工资的工人了。

        手里抓着三百来块,梁连眼眶都有些湿润,他略带些哽咽,满心激动的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现在只想马上回家,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娘,让她也跟着高兴高兴,也可以让她别那么拼,以后家里有他撑着。

        郑郡这会已经算好账了,三百块拿给爸,剩下的钱他拿着偶尔改善下伙食,舔了舔下唇,“发了工资自然得庆祝下,要不咱们明天去镇上吃一顿吧。”

        听说国营饭店有道特有名的红烧肉,好吃的不得了。

        老早就馋过,但无奈兜里没钱。

        现在不同了,第一次发工资怎么都得去庆祝下吧。

        “行,明天一块去,我请客。”苏霖大方宣布,正好他明天得去镇上一趟,借着机会请客奖励下他们。

        不过,谁也不好意思去。

        在国营大饭店可得花不少钱呢,最后好说歹说,苏霖决定去镇上采购一饭,买些肉回来,让梁婶子帮着做一顿,大伙一起聚聚。

        是有必要庆祝下。

        除了发放工资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安排。

        工作岗位彻底划分出来。

        也就是说,从现在开始苏霖是知青之外,还是梁家制砖厂的厂长,负责整个厂子的经营。

        而生产方面全由梁连负责,别看他年纪小,但绝对是学得最快最认真的那个,做起事来也不会毛手毛脚,教导他人的时候也特别的耐心细致。

        郑郡在和梁队长谈成第一件生意后,就一直做着销售的事,厂子发展的越来越好,他功不可没。

        就和梁队长原先说的那样,苏霖有了左右手,而正是因为他们三人,厂子的效益越来越好,每个工人才能得到他们应有的回报。

        这样的大好事,怎么不该庆祝下?

        既然不好都去国营饭店,就去采买些猪肉鸡肉,让梁婶帮着做一顿大餐,聚在一起好好吃一顿。

        发放工资的第二天放假,也是想着他们手中有了钱,肯定忍不住去买些物件,苏霖也有这个想法,他得给家里人寄点东西。

        之前的几个月都是家里每个月给他打钱,时不时寄点用品过来,他就算想回报也苦于兜里没钱。

        现在不同了。

        正好在大队收点干货给家里寄过去。

        别看是城里人,但在吃的方面上还不如乡下。

        城里每个人都有指标,指标一用完有钱也卖不到东西,倒是能去黑市,但现在这个年代又有几个人敢去冒险?真要被抓到,一家人的工作都有可能丢掉。

        所以指标一用完,想要吃饱吃好真的太难了。

        要是谁家有个农家的亲戚,还能从农家收点青菜之类的食物,如果没有也就只能忍着。

        苏霖这次收了一些红枣和晒干的桂圆,还有几十个队里阿嬷腌制的盐蛋,这玩意够稀罕,要不是看在苏霖的份上,人家还不一定卖。

        再有一些最开始烧制的陶具,比不上供销社卖的好看,但也挺实用。

        专门捡了些干草塞着,就怕路上会摔坏。

        除了这些还有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包成一个大大的包裹寄给了家里人,寄完包裹又通过邮局汇款,给家里寄了一百块。

        倒不是圣母心,而是觉得应该这样。

        他和原身的家人在一起相处的时间不多,分开这么长时间又很少联系,但也是真能感受到原身家人对他的关怀,让他特别的暖心。

        如果以后有机会,可以考虑回去一趟。

        前些日子家里来信,娟儿还说弟弟想他想得躲在屋里哭,还给他攒了不少糖果,就等他回去吃呢。

        不过,除了家里人之外,还有一封让他有些意外的来信。

        信件寄来了蛮久了,苏霖看过之后就塞进抽屉,根本没打算回信。

        来信的是邹琦,专门询问一些下乡知青的事,以及对他突然下乡的埋怨。

        这种信,回不回都无所谓,反正邹琦迟早会下乡。

        只不过苏霖没想到会那么快。

        寄去的包裹还在路途中,大队突然收到消息,“队里又得收几个知青了,只希望这次来的人都能老实些。”

        不怪他们担心,梁家大队的知青还算老实,是有些娇生惯养,一看都不是干活的人,但好在他们心里再埋怨,该下地还是会下地。

        不像隔壁大队,听说有个人故意摔断腿,就是为了能回城。

        谁能想到上面还真批了,这一下像是捅了马蜂窝,好几个知青效仿,直接闹到镇上去,连带着整个大队都接受批评。

        前些日子几个大队长相聚,梁队长是没少听他们埋怨,以及多了一些对他的羡慕。

        没办法,谁让他们梁家大队出了个苏知青这样的能人呢。

        有了对比,梁家大队看着他们队里的知青是越来越顺眼,有些小毛病但也不碍事,只希望这次新来的也一样老实些。

        “郑郡明天不是要去供销社一趟吗?正好让他把知青接回来。”黄支书安排着,谁去都行,只要把人带回来就好。

        梁队长打趣着:“那得给他一把花生,他才愿意听话。”

        不管怎么说,接人的活就落在了郑郡身上。


  (https://www.uuubqg.cc/50975_50975639/40505485.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