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那年那蝉那把剑 > 第五十八章 东海之上郑大王

第五十八章 东海之上郑大王


万顷碧波之上,有一艘海船乘风破浪而行,往魏国方向行去。

        这并非是单纯的货船,同时也是一艘客船,除了诸多船工和海客之外,也不乏其他前往魏国之人,有文士书生,也有江湖侠客,还有拖家带口之人,其中有一个年轻人颇为显眼,背着一只长条状木匣,用蜀锦织锻裹着。

        魏国,曾名卫国,在魏王萧瑾与老将羊伯符率军攻占卫国之后,改名为魏国。

        萧瑾成为魏国之主后,先后灭去原本的卫国之主张氏和誓死抵抗的公孙氏,使原本的卫国五大世家只剩下叶氏、慕容氏和上官氏。

        在这三家之中,尤以出了一位道门掌教秋叶的叶家最为尊贵,哪怕是魏王萧瑾也要礼让三分,其次是出了一位掌教夫人和一位玄教教主的慕容氏,同样是地位超然,至于最后的上官氏,早在大郑年间的时候,出了一位大剑仙上官仙尘,而上官仙尘又是近在咫尺的剑宗宗主,自然是鼎盛一时,可如今却是大不如从前了,在上官仙尘和上官金虹相继身故之后,最后的支柱上官青虹也死在了江都,使得上官氏已是有了大厦将倾的惨淡景象。

        如今的魏国局势,说复杂也复杂,说不复杂也不复杂,大体就是魏王萧瑾为共主,其下有三大世家各自为政,再往下是大大小小的宗族势力,其中藏龙卧虎,不乏在中原难以存身而逃到此地的修士,能在这儿站稳脚跟的,大多都是身怀各种奇术的左道修士,再有就是剑宗覆灭之后溃散的剑宗不记名弟子,虽然是不记名弟子,但其中的出类拔萃者未必就比真正的剑宗弟子差了。

        剑宗扎根魏国千年,其影响之深远,要超乎绝大部分人的想象,在魏国佩剑之风尤为深重,上至达官贵族,下至落魄游侠,皆是佩剑而行,犹如中原的君子佩玉,而且斗剑之风极盛,一言不合便拔剑,拔剑即要血溅五步,以至于萧瑾主政魏国后颁布的第一条政令就是废剑令,先是禁止一般人佩剑,继而禁止剑士侠客和世家子弟佩剑,虽然政令难以在短时间内彻底根除剑宗的影响,但终究是大大抑制了魏国的斗剑之风。

        正因为如此,当这名白头年轻人除了背着长条匣子外,腰间还佩有一把三尺长剑时,船上之人都没有太多惊讶,只因为在魏国佩剑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了。

        此时年轻人站在船舷上凭栏而望,这不是他第一次见海,但仍是为大海之壮阔所倾倒,只觉得心神开阔,深感自己渺小,这种感觉是那些从小生在海边,长在海边,见惯了波涛汹涌,见惯了潮起潮落,对此习以为常的人难以感受到的。

        年轻人望着远处的海天一色,感叹道:“与浩渺大海相较,方觉己身之渺小。与辽阔天地相比,方知自我之卑微。”

        “浩浩沧海,初见惊艳,久处乏味,喜怒无常如婴孩,犹甚盛夏之雨。”一个声音在年轻人的耳边响起,他抬头望去,看到一名年纪极大的老儒生,须发皆白,穿着一袭深色棉袍,脚下是同款的棉鞋,穷酸老学究的味道极重,看上去就像某个村子里的私塾先生,不过身子倒是硬朗,不弯腰不驼背,而且还背着一只竹编的翠绿书箱,正站在自己身旁的不远处,抚须望海。

        见年轻人望来,老儒生笑道:“方才听小友感慨,于是忍不住多嘴几句,还望小友莫要见怪才是。”

        年轻人摇了摇头,一笑置之。

        满头白发的老书生看了许久潮起潮落,忽然长长叹息一声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年轻人问道:“老先生何故如此感慨?”

        老人有些伤怀道:“百川入海,不复东归,朝露日晞,时光荏苒,年纪大了,难免要面对生老病死的拷问,都说生死之间有大恐怖,老朽看不透也参不透,只能学圣人一叹。”

        年轻人笑了笑,又问道:“不知老先生此去魏国所为何事?”

        老人指了指背后的书箱,笑道:“游学。”

        年轻人略微惊讶道:“老先生如此年纪了,还要效仿年轻人游学?”

        老人笑呵呵道:“活到老学到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老朽这辈子约莫是读够了万卷书,却还未走完万里路,所以就想趁着腿脚还算利索,多走些路,最好能在有生之年行完万里之路。”

        老儒生微笑着一指年轻人腰间的佩剑,“士子负笈游学,游侠挂剑游历,难道就许小友挂剑,不许老朽负笈?没有这样的道理嘛。”

        年轻人低头看了眼自己腰间的佩剑,笑道:“在下倒不是游历,带剑也仅仅是为了防身而已,毕竟最近的海面上不太平,时常会有杀人掠货的海贼出没。”

        年轻人话音刚刚落下不久,在视线中就出现一艘快舰如飞驶来,转眼间就已经不足十余里许,船上打起一面旗帜,白底黑字,写了一个大大的“郑”字。

        自承平十年以来,江都沿海一带海寇聚众结党,称王称国,其中以杨二和钟大会等最强。承平十六年,后军都督陈琼挂镇南将军印奉旨剿灭海寇,招抚了杨二,钟大会外逃,算是稍稍遏制了海寇的气焰。

        然而到了承平二十年,郑魁奇和钟大会等股海寇又寇掠沿海,江州沿海受其荼毒最深,仅仅是一年的时间,一众港口出洋的海船就因为畏惧海寇掳掠而少了三成。

        在两大海贼中,郑魁奇虽然是后起之秀,但却是个有魄力有手腕的枭雄人物,先是收服了杨二的旧部,后又在几大势力之间辗转腾挪,最终脱颖而出,聚众万余,船只上百,驰骋东海,而且在江南陆上也颇有影响力,已是一方诸侯,势力比起前辈钟大会还要大上几分。

        当初前陈琼被罗列数宗大罪,第二宗大罪就是承平二十年十二月内,海贼聚众千余,抢夺船队,掠夺财物达三十万两白银之巨,死伤数百,陈琼竟隐匿不报,全不以边务为事。

        这桩让陈琼丢了官帽子的壮举就是郑魁奇所做。

        老书生语出惊人,“原来是郑大王的人,老朽虽然久居内陆,但也听说过这位郑大王的威名,据说他本是市井出身,不过不知怎么攀上了魏王的高枝,这才有了今日的威风。”

        年轻人笑道:“老先生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老人一笑置之,然后望向年轻人腰间的佩剑,问道:“老朽冒昧问上一句,小友的佩剑可曾取名?”

        白头年轻人按住剑首,笑道:“剑名天岚。”


  (https://www.uuubqg.cc/50541_50541211/32953584.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