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重生之吴霸春秋 > 第642章 半部晋国史

第642章 半部晋国史


  翌日,董安于为了避免赵氏一族获罪,成为众矢之的,自缢而亡。

  临终前,董安于还不忘开导自己的主君赵鞅——

  “若董安于死,晋国便得到安宁,赵氏得到安宁,我何惧一死?”

  “人生谁无死,我董安于之死已晚矣!”

  董安于,成也赵鞅,败也赵鞅。

  因为赵鞅能够知其才、用其才、尽其才,他早已将自己的生命交予赵氏,诠释着“士为知己者死”!

  由于士鞅曾经的欺辱,赵鞅对范氏连同中行氏痛恨已极,而逃亡朝歌的二卿势力依旧强大,且在国内盘根错节,牵连甚广。

  赵鞅请命于晋侯姬凿,全权负责剿灭中行氏、范氏叛军,而朝中则完全交予荀跞,即“智氏主内,赵氏主外”。

  赵鞅自此改名志父,以示改过自新,一切从头开始。

  吴王庆忌十八年,即公元前496年夏秋之际,赵鞅率领晋军向二卿盘踞之朝歌进军,听闻赵鞅率领大军前来,中行寅、士吉射派遣使臣向齐国、吴国求援。

  不久,晋军在赵鞅的领导下将范氏、中行氏团团围困于朝歌。

  士吉射、中行寅在城中被围,野心勃勃的齐侯等待晋国内乱这一天已经等了足足半个世纪。

  为能够插手晋国内政,齐侯约定鲁侯、卫侯于脾地与上梁之间会见,商讨救援范氏、中行氏,同时邀请宋公、吴侯庆忌也加入反晋阵营。

  但是,当时的庆忌,正在率军灭亡楚国,哪里有工夫插手中原混战的事情?

  士吉射、中行寅则是为能够打击晋国后方以减轻朝歌城的正面压力,派遣亲信大夫析成鲋前往戎狄,挑拨戎狄与晋国的矛盾,联合狄军袭击晋国绛都。

  在夏末之际,二卿乱军与戎狄联军趁着晋国大军主力皆被赵鞅带往前线,而绛都似乎只有智氏一族的军队驻守,向绛都发起突袭。

  老谋深算的荀跞不会不知道“擒贼擒王”这一要理,派军队稳守绛都,最终使绛都稳如泰山,乱军力竭而败。

  戎狄之军战败而逃,析成鲋逃亡成周、小王桃甲进入朝歌城,与士吉射、荀寅会和。

  二卿的第一轮攻势被瓦解。

  沉稳的荀跞坐镇绛都,是赵鞅实行军事的较为牢固的后方基地。

  敌军退后,赵鞅进一步加大攻打朝歌的力度……

  时间进入吴王庆忌十八年,农历十月。

  吴国都城,金陵。

  庆忌在滋德殿召集自己的一众肱股之臣商议大事。

  在座的,是公子鸿、公子恒,以及国尉孙武、大司马伍子胥、太宰计然、御史大夫范蠡、左丞相文种、右丞相孔丘、御史中丞伯噽。

  这些人,无不是在吴国位高权重的大人物……

  两个公子除外。

  “二三子,而今中原混战,是愈演愈烈了。”

  庆忌笑吟吟的道:“入秋以后,齐侯与宋公在姚地会面,商讨救援范氏事宜。”

  “然,无论齐侯如何挑动范氏、中行氏余党作乱,赵鞅的大军始终围困朝歌,意在围城打援。”

  “二卿家臣籍秦、高强从朝歌成功突围,二人来到原二卿的封地,号召他们的范、中行家族军队救援二主。”

  “在士吉射、中行寅一再的催促下,不久前,范氏、中行氏的军队在籍秦、高强二人的领导下如同蚁聚,向晋国潞地发起进攻。”

  “为相应籍秦、高强那边的战事,郑国也在齐侯的支持下与范氏家军联合,进攻赵氏的封地——百泉。”

  “面对联军的反攻,赵鞅应战,分别于潞地、百泉大败敌军……”

  顿了一下,庆忌缓声道:“这长达大半年的晋国内战,尚未结束。”

  “以赵鞅为首的晋军取得了较为辉煌的战果,然,他们的敌人,可不止是范氏、中行氏,齐国、郑国、宋国、鲁国、卫国等中原列国,甚至是周王室都随时可能参战。”

  “战局这般变化莫测。最近一段时间,范氏、中行氏,还有齐侯,都向寡人遣使致信,让吴国出兵,加入这一场晋国内战,以二三子之见,可行否?”

  正所谓“一部春秋史,半部晋国史”!

  晋国的影响力之大,不言而喻。

  这不,一场原本属于晋国内战的战争,已经愈演愈烈,扩大到了中原混战的程度。

  要是吴国都加入其中,恐怕战况会将变得更加的激烈。

  “大王,臣以为大可不必插手中原的战事。”

  范蠡冷静的为庆忌分析道:“晋军虽在潞地、百泉,打败了郑人、范氏、中行氏的联军,这一次的中原大战,却仍是扑朔迷离的局面,且晋国仍旧处于被动局面。”

  “其一,齐侯已在诸侯当中拉帮结派,悍然攻打晋国本土。”

  “范氏、中行氏发动叛乱,诚恳邀请侯插手,正中齐侯下怀。”

  “故而,齐国在赵鞅围剿二卿叛军时,便会盟卫侯、鲁侯、郑伯、宋公等商讨营救范氏、中行氏。”

  “齐侯援助二卿的险恶用心,不言而喻,是为最大程度的削弱晋国……”

  顿了一下,范蠡又道:“其二,自士蒍、荀息辅佐晋献公起,范氏、中行氏在晋国孕育长达百年。”

  “其家族势力在世卿世禄的滋润下早已根深蒂固,党羽遍布全国各地。”

  “在士匄、士鞅的经营之下,范氏的实力早已位居六卿之首!”

  “中行氏在中行偃、中行吴南征北战中掠夺了大量土地与财富。”

  “这两家在士鞅执政后,得到了更为长足的发展与壮大。”

  “若是赵鞅不能尽快结束对朝歌的围剿,二卿极有可能逃回自己的封地,以宗主名义号召族人重新组织起更迅猛的反扑!”

  “其三!”

  范蠡沉声道:“二卿当中,范氏于诸侯之中,有着极高的人望。”

  “邦交是范氏一族的强项!范氏与周王刘氏、鲁国季孙氏、宋国戴氏、郑国罕氏建立了一系列家族联盟,尤其是周王室的刘氏家族。”

  “刘氏世代与范氏通婚,又有苌弘这样谋臣为刘氏出谋划策,怎能不令晋人如芒在背?”

  最后,范蠡又轻笑一声,说道:“再者,晋国的内部,也并非是铁板一块。”

  “在共同攻伐二卿叛党过程中,尤以执政荀跞与赵鞅的矛盾最为严重。”

  “荀跞忘不了赵鞅反对他提拔士皋夷、梁婴父,赵鞅更忘不了荀跞逼死董安于。”

  “大王,自赵鞅出道以来,荀跞就一直位居赵鞅之上,二人共事多年,既勾心斗角又能各识大体,勉强一起共事。”

  “荀跞将赵鞅推到敌人的刃口上,等着看赵鞅如何火中取栗。”

  “随着战事一步步向后延迟,很难保证荀跞还能够一直在声势上支持赵鞅……”


  (https://www.uuubqg.cc/50479_50479310/784684533.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