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掌骄 > 第348章 楔子

第348章 楔子


这是一个被改写的后周历史,周太祖柴荣遇到了一个极为贤明能干的皇后符氏,在她的辅佐下,终结五代十国乱世,开创了彊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盛世大周。

        辽人也被打到更北边的荒漠草原建了小国北辽,对大周俯首称臣,辽王甚至自称是大周的守边大将。

        太祖与符皇后育有一儿一女,两人始终恩爱如初,终生后宫只有一人,宫女和太监的数量也比前朝少的多,两人高寿而逝,传位给他们的嫡子柴宗训。

        太祖不再象历史上那样英年早逝留下幼子,被某人黄袍加身谋朝篡位,又以半壁江山受尽外族欺凌,改写后的大周不但有完整的江山,还有英明的统治和强盛的国力。

        朝政宽和,君臣同心,整个大周风气开放国力强盛,民众生活安稳,真正达到了天下归心。

        太宗柴宗训是一个守成明君,有父皇母后打下坚实基础,从小又有他们悉心教导,还有忠臣良将辅佐,大周国祚绵延。

        但是总有那么几个不肖子孙要毁掉祖宗基业。

        有的觉得宽和的朝政让手中的权力被分薄,独行专断甚至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有的奢糜无度不理朝政专败家业,还有的穷兵黩武四处征战。

        不肖子孙当政的后果就是奸佞当道小人得势,忠臣良将死的死贬的贬,朝政十分混乱甚至荒唐。

        太祖和符皇后当初定下的许多律例政令几乎都成了一纸空文,虽然无人敢改祖制,却大都名存实亡,不是束之高阁,就是阳奉阴伪各种变通。

        不但吏治十分腐败,政令也严重不通,到处土地兼并十分严重,贫富分化越来越厉害。

        渐渐的大周还是和所有封建专制的皇朝一样,各种弊端积重难除,几乎举步维艰。

        皇权传至德安帝,已是第七代,大周历经三百多年。

        德安帝继位后更是十分荒唐奢侈,整个帝国贵族官员和士绅阶层也奢靡成风,对普通百姓各种欺凌压榨,到处民不聊生。

        再加上天灾频频叠加人祸,真正到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地步,官逼民反,很快各地民乱四起。

        貌似规矩却暗中发展壮大的北辽也单方面撕毁盟约,集结二十万骑兵趁机举兵南下,一路烧杀掳掠恶行累累,整个大周为之震惊。

        而此时奸佞当道,忠臣良将不是被贬被害,就是心灰意冷远离朝堂,国难当头却无将可用无兵可调芨芨可危,眼看气数将尽。

        这时,西南的一名副将蔡第,趁机杀了奸诈贪婪又不肯出兵迎敌的上司王世忠,夺取了兵权。

        又与周边的兵力合为一处,集结三十万大军,很快打退了北辽的进攻,他还乘胜追击,一举攻到北辽国都乌京。

        整个北辽国力尽失,在辽王战死后又陷入抢权夺位之争,没有上百年缓不过来。

        大周边境得以安宁,百姓交口称赞,蔡第一时威名赫赫天下称颂。

        德安帝却十分嫉恨,更担心蔡第兵强马壮想谋反,就与心腹奸臣谋划以封赏之名想骗蔡第进京,想方设法诛欲其满门。

        一查之下,却发现蔡第在近京之地根本没有什么宗族和姻亲故旧,履历也十分简单,家眷亲友都在任职之地。

        他祖籍西北出身普通,凭借军功和一身武艺一点点升职,平时为人谦逊低调,只是一名籍籍无名的普通副将,这一次的做为简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蔡第一再找借口不肯回京受封,德安帝更加恐慌,以谋反之名,立即召集天下兵马诛蔡第。

        蔡第闻讯后不但没有退缩,反而即刻举兵谋反,而且曝出了惊天大雷。

        他自称是太祖柴荣八世嫡孙,本名柴迪,寓意柴氏嫡脉,说起来还是德安帝的皇侄。

        号称其祖父是太祖皇帝六世嫡孙、薨逝后被追封为恭孝帝的先太子柴承,生父是柴承的嫡长子、假死远遁的秦郡王柴诺。

        很快柴诺现身,以太祖嫡脉、先太子柴承嫡长子之名在西北登基称帝,年号仁贤帝,柴迪封为太子。

        据说当年年幼的柴诺逃出京城后,东躲西藏四处奔波又受了惊吓,身体一直比较虚弱。

        成年后生两子,庶出的次子体弱早夭,如今身边只剩嫡长子柴迪,就由柴迪统领大军,全权处理一切事务。

        柴诺父子打着“灭庶孽、嫡脉归”的旗号,领着集结来的五十万大军起兵,很快占领了西北各地,势力越发壮大。

        为了自证身份,柴诺自称手中人证物证俱全,将来进京后可由宗室和重臣当面验证,也欢迎各地有识之士来投并查验他们父子的身份。

        物证一是先太子柴承的太子官印和龙纹私章,和柴承当年亲笔所书并加盖双印,交待如何送走嫡长子柴诺的陈情书。

        二是柴诺的皇室玉牒和封为郡王的官印私章,更有柴诺做为人证。

        事情虽已过去了近四十年,但朝中还是有不少老臣旧仆,柴诺言称进京后,愿和老臣旧仆当面对质当年之事以自证身份。

        人证一是当年柴承身边一名不起眼的小太监、两名护卫和一名谋士,他们在京城还有当年的旧识,也要证明身份。

        原来当年察觉到父皇的险恶用心之后,在柴承的安排下,由他们和其他一些躲在暗处的人手,护送柴诺悄悄逃出京城。

        后来柴诺由太监照料生活,谋士作授业恩师,护卫传授武功,暗处的人也现身帮助他们。

        但京中肯定还有当年认得他们三个的旧人,他们也愿意进京后当面对质以证身份,对证之后,果然身份属实。

        事情到如此地步,几乎全天下都相信了柴诺父子的身份,还有传闻说太子柴迪相貌与高祖父启明帝十分相像,行事也颇有启明帝之风。

        再加上整个天下对德安帝父子和朝政不满已久,前来投靠和归附的人越来越多,一时他们威望越盛,势力也越来越强。

        当年的事情也真相大白。

        柴承是大周第五代皇帝天佑帝的嫡长子,元配嫡妻甄皇后所出。

        他聪慧能干胸怀宽广,深受皇祖父启明帝的喜爱,从小被封为皇太孙带在身边悉心教导,声称足以托付江山万民。

        谁也没想到,他的出色和受宠却招来当时尚是太子的亲生父亲的不安和嫉恨。

        天佑帝平庸无能且心胸狭窄,既想利用柴承固宠坐稳太子之位,又生怕启明帝会越过平庸无能的他直接传位给柴承,表面上对儿子疼爱有加,内心却百般敌视提防。

        <div  class="contentadv">        启明帝驾崩后,天佑帝继位,柴承由皇太孙变成太子,终于感受到了来自亲生父亲的嫉恨和深深的恶意。

        当时的情形却让他无法反抗,于是就提早做了安排,比如让唯一的儿子柴诺称病,一直体弱难支不在人前出现。

        在众人尚未察觉的时候,找到合适的机会让柴诺假死,派心腹带着远走他乡。

        又安排人暗中护着两个女儿,因为在皇家的夺权之中,宗室女子一般都能逃出性命,最差也能在皇家寺院平安终老。

        果然,天佑帝逐渐掌控了江山和朝堂之后,一边对甄皇后和柴承百般找茬冷遇削弱羽翼。

        一边却百般抬举宠妃生下的二皇子齐王柴昌,终于宠大了齐王的野心,一心想取代柴承。

        朝中更有奸臣揣摩圣意,与齐王相互勾结要谋害太子。

        在天佑帝的默许下,先是罗织罪名把柴承的外祖镇南侯甄家满门抄斩并全族流放充军,又慢慢清算太子的近臣心腹折其羽翼。

        条件俱备后,天佑帝以甄皇后和柴承两个稚龄女儿的性命要挟,逼柴承自称病重不治时日无多,甘愿放弃太子之位。

        柴承为了保住母后和女儿的性命,被逼答应了这出父杀子的悲剧。

        他提出愿意服下特殊药物做出“病故”的假相,以成全天佑帝的“慈父”之名。

        但是他必须以太子的身份死去,并追封帝位,享受死后哀荣,否则将鱼死网破。

        如今看来,他当时已经做了安排。

        正因为他临终时太子之位没废,死后又追封帝位,柴诺才能以嫡脉之名举兵夺位,才不会背上乱臣贼子之名。

        天佑帝不愿落下恶名,当时朝堂上还有好多他无法平衡的势力,他权衡利弊后答应了。

        于是柴承病逝后被追封为恭孝皇帝,太子妃罗氏服毒自尽殉夫,追封文淑皇后。

        甄皇后早就心灰意冷,为了保住两个孙女的性命,被迫以为先帝祈福之名辞去皇后之位。

        天佑帝担心生出什么事,也还算遵守承诺,封甄皇后为静安居士,两个孙女封为郡主,三人圈养在后宫。

        事情平息之后,天佑帝找机会扶宠妃登上后位,立次子齐王柴昌为太子。

        柴承的两个女儿在宫中平安长大,被祖母教养的品貌俱佳,却一直被众人忽视,也从无人敢求娶。

        天佑帝既不肯赐婚,也不敢让她们和亲,也顾忌声名不肯让她们剃度,就放任两个亲孙女在深宫中年华渐逝。

        静安居士离世后,两位郡主相携在皇家寺院带发修行。

        自此世人皆以为先太子柴承一脉已绝,天佑帝驾崩后,太子齐昌登基年号正乾,大周江山从此落入庶脉。

        天佑帝和正乾帝父子俩,一个昏庸无能一个刚愎自用,朝政越来越腐败,国力也直线下降。

        等到柴昌之子德安帝继位,更是不思朝政十分荒唐奢侈,大周朝积重难返摇摇欲坠,即使没有柴迪举兵,江山也快要保不住了。

        当年京中传言启明帝因为对儿子不满意,就对嫡长孙柴承极为器重。

        不但封为皇太孙亲自教导,临终之前还把传说中由大周每代帝王掌控的两股暗势力交到他手上,并没有交给天佑帝。

        这两股暗势力虽然传言很多,却从没人真正见过,传说这才是大周每代帝王真正的底牌,没有他们江山肯定坐不稳。

        天佑帝担心传言为真,直到逼死长子嫡孙也没有查出什么。

        后来就视其是谣言,不许任何人再提及,却一直安排人手暗中查找。

        如今大家越发相信这两股暗势力就在刚称帝的仁贤帝手中,否则他不可能从一个籍籍无名的小将一下子就兵强马壮实力雄厚到足以对抗朝廷。

        江山本就摇摇欲坠,德安帝越发尽失人心,仁贤帝父子天下归心一呼百应。

        虽然大周疆域十分辽阔,也有忠于德安帝父子的文臣武将拼死抵抗,更有其他也想谋夺江山的各路势力拥兵自立,同时期称帝的就有四个,仁贤帝父子夺嫡之路并不容易。

        他们差不多用了五六年的时间才收拢了整个大周,一直打到京城长安附近。

        城破前夕,德安帝被太监缢死,五个儿子只逃走了四子成王,其余四人皆被人斩杀向新帝邀功。

        仁贤帝宽仁不计前过,念其也是太祖子孙,允许父子四人葬入皇陵,后妃全部殉葬。

        又因其祸国殃民极为骄奢,父子两代害得大周几乎江山倾覆,就追封为奢帝以示小惩大诫,四个儿子也追封郡王。

        还许诺只要成王愿意显身,将不再追究罪过,并封为成郡王,得享宗室尊荣,延续奢帝一脉。

        只是成王再未现身,直到半年后有人在东南边境发现了他的尸身,还有证实身份的金牌,经查验为真,亦被追封为成郡王葬入皇陵。

        先太子柴承的两个女儿却不愿再回到尘世,虽然被封长公主之位,却终身修行。

        奢帝的两个女儿也封为郡主养在后宫,后来也自请出家为父祖赎罪祈福,从此奢帝一脉已绝,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新旧顺利交替、朝堂渐渐理顺之后,仁贤帝体力难承帝王之累,就主动退居太上皇之位,太子柴迪继位,年号承宗帝。

        他不但主持新旧朝堂平稳过渡以安臣民之心,还勤政爱民厉精图治,天下归心万民拥戴,一心开创新的太平盛世,让大周国祚无限绵延。

        大周等于断尾重生了一次,又焕发了新的生机。

        如果有懂行的人,一定会说,哦,原来太祖皇后是穿越的!


  (https://www.uuubqg.cc/50343_50343016/113259813.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