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第13章 北大荒的民族风情7
农村的住房,无论是草泥的,还是砖瓦的,大多是三间一座,坐北朝南,独家独院。也有住对面屋和南北炕的,常常是刚闯关东过来的“盲流户”。屋内以炕为床,并修有火强、火炉、土暖气,以御风寒。窗户一般都装有玻璃。没装玻璃的极少,他们用窗纸代替玻璃。在窗外用窗纸裱糊好,在禅上豆油,以御夏雨、春风、秋霜、冬雪。每当中秋时节,大田收割之前,各家各户忙着做“泥水活”,进行掏炕抹墙,(掏除炕洞子里的烟灰,抹好墙上的缝隙),准备过冬。
北大荒汉族的饮食风味,真可谓苦、辣、酸、甜、咸,五味俱全,什么样的类型都有。主食一般以大米、面粉、杂粮为主,副食以鸡、鱼、肉、蛋、蔬菜为主。秋季家家挖窖储藏土豆、萝卜、白菜等,并腌制酸白菜和各种咸菜。农村一般家家养猪,到冬至前后宰杀将肉冻上,可以一直吃到来年的二月二。北大荒的一年365天,有180天和冰雪打交道 。冰雪是北大荒天然的冰窖和冷库,北大荒人和冰雪结下了不解之缘。秋季收获的蔬菜瓜果除了腌制还可以冷冻储存,如冻白菜、冻辣椒、冻豆角、冻茄子,冻豆腐、冻秋梨、冻粘豆包……。“冻吃”成为北大荒饮食的一大特色。
农历正月初一,正是汉家的春节,喜庆的气氛达到高潮。家家烧香燃竹,鸣鞭放炮,迎接新的一年到来。其实这种喜庆气氛,一进腊月门就开始酝酿了。为了庆丰收,迎新春,进了腊月就开始筹办。杀猪宰羊,购置新衣物、烟酒、鞭炮、红烛、纸香、糖果、糕点、年画等备品。农历二十三,俗称“过小年”。按旧俗,家家要用糖饼枣栗“祭灶王爷”,“祭灶”毕,焚灶王爷纸像,俗称“接灶”。这种习俗已不多见了。本月户户扫尘,拾掇房屋,洗被、净身,意为除去一年的尘埃。腊月二十三日一过,家家开始包饺子,蒸馒头和黄面豆包,冷冻储存在大缸中,以供新年期间随时吃用。年三十是一年最后的一天,叫做“除夕”。此时,合家团聚,贴年画、春联、福字、挂签,窗户上贴红色剪纸。夜晚屋里屋外掌灯,燃竹焚香,全家围桌共饮,举杯同庆。待到子夜,鸣鞭炮,放花灯,煮饺子,迎接新的一年开始。正可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家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清代杨宾在《柳边纪略》一书中记载:“上元夜(正月十五夜),为事者辄扮秧歌。锣鼓和之,舞毕乃歌,歌毕更舞,达旦方已。”正月初一至十五日元宵节,在城镇和乡村,自发地举办扭秧歌、跑旱船、踩高跷、耍龙灯、舞狮子等民间的自娱活动,年盛一年。
自古以来,北大荒每至严冬都有塑灯的风习。清代金韬有诗云:“元宵佳节试新灯,姊妹街头笑语迎。都是谁家翻样巧?老人心挂一条冰。”近年来,北大荒冰灯游园会盛况空前。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观冰灯的游人熙熙攘攘。各种各样的冰雕雪塑做的冰灯雪景,晶莹如玉,玲珑剔透,游人仿佛置身于水晶宫一般,飘飘欲仙。节日期间,冰球、速滑、花样、冰帆、滑雪等各种各样的冰雪运动,把冰灯游园会推向高潮。在冰天雪地的北大荒,冰雪运动要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以后。
农历二月二,俗称“龙抬头”的日子。正是惊蛰时节,南国已花红柳绿,燕子呢喃。北疆却依旧是冰花雪景,琼玉满枝的世界,然而春的脚步已经有了痕迹。俗话说,惊蛰见辙。大路上已经留下了车辙。辙痕交错,昭示春意。人们把灶膛里的灰掏出来,从大门到井台,弯弯曲曲,撒成一条灰道,叫做“领龙”。家家做“春饼”,就是用面粉烙“合叶饼”,裹以炒肉丝、炒鸡蛋、新鲜葱酱等物,卷成圆柱状而食,叫做“吃春饼”。夜间,燃蜡烛于屋里阴暗处,以防毒虫之害。
清明时节,有给亲人上坟扫墓之俗。农谚云:“三月清明麦在前,四月清明麦在后”。到了清明,虽然“三月郊原草木生”,但是,“方春冻不解,维夏始催耕”。农家开始披着春雪,把小麦播在冻土上。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漫长的严冬已经过去,东风送暖,北疆大地又披上了新装。杨柳婆娑,山花烂漫,艾青蒲翠,春意盎然。这天清晨,人们起得特别早,成帮结伙地到郊野去采艾蒿,割蒲叶。到江河边上,用江水洗头、洗脸、洗眼睛。没有江河的地方,人们便到麦地里去,用麦苗上的露水洗头、洗脸、洗眼睛。这样,说是一年不生疮,不闹眼疾。人们把采回的艾蒲,插在自家的屋檐上,窗户上、门上。把一部分艾蒿吊起来,阴干做药用。人们也喜欢挂彩色的纸葫芦,孩子手腕、脚腕都绑五色彩线,叫做“长命线”;在小孩子的衣服上、扣子上挂串“龙尾”,有的也挂麻制寸许的小条帚、香草荷包、五彩线编的小粽子。人们之所以这样做,说是为了避免瘟疫,寄托希望。在这一天,家家户户用红枣糯米、红小豆包粽子,做凉糕,煮鸡蛋,当日食之。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远游的亲人,匆匆归来,合家团圆,举杯相祝,共庆佳节。夜晚,人们在院子里,凉台上摆瓜果月饼,祭月。当然,这种祭月并没有什么迷信的色彩,而是祝愿家家团圆,事业兴旺,寄托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秋时节,早晚已是寒气袭人。入夜,要披棉衣的。在北部的漠河, 已是“早穿棉,午穿纱,晚上围着火炉啃西瓜”了。此时,也正是北大荒人开镰收割五谷的大忙季节。
生活在北大荒的汉族人特别喜欢“二人转”,有“宁可舍顿饭,不舍二人转”之说。每到农闲的时候,村文化活动室里就挤满了人,欣赏自编自演的街舞和赶时髦的歌曲。老年人则挤到一起,目不转睛地看起“二人转”来。正所谓“好酒者不进茶房”,穿衣戴帽,各好一套。
婚嫁方面,北大荒的汉族人改掉了旧俗,已有了新的形式。年轻人时兴自由恋爱,或采用集体举行婚礼,或旅行结婚,或自家操办。父母之命已很少见。
北大荒汉民族的丧葬习俗,是一系列相互联系的行为过程。这个过程从死者临终前,便拉开了序幕。序幕主要分易床、更衣、属纱等几项。北大荒先人时代,家人病危了,就把病人移到正屋,称正寝。如果是年龄在五十岁以上,在正屋“寿终”叫“寿终正寝”。临终前为什么要换床?说法不一。一说是换床给病人冲了喜,可望转危为安。一说是不能让病人背着床走。笔者认为,实际上是怕病人死后,灵魂还附在床上,留在屋里让家人害怕。
北大荒先人称更衣为小殓。更衣、是在病人死亡前的弥留之际,至于为什么要提前更衣,是人死之后,身子变凉僵硬,更衣困难之故。给死者更衣时脸上盖的,手中握的,脚上穿的,身上裹的,都有详细规定。男用寿衣,一般为蓝色绸棉袍,红绸马褂。内衣为白布裤褂,头戴瓜皮小帽,脚穿白布棉袜,圆口鞋。鞋底绘莲花图案,头枕金钱莲花枕。女人寿衣,上身为古铜色大襟褂,下身穿长裙,色彩因年龄而定。后来,女用寿衣时装样式较多。寿衣内外,一律不钉纽扣。纽子与扭子谐音,故只钉飘带。衣料不许用锻子,锻子与断子谐音。寿衣不许用皮底,是怕亡人转世脱生畜牲。人濒临死亡时,用新棉放于死者口鼻之上,以观察呼吸有无,谓之属纱。病人通过属纱检验,确认已断气,丧事正式开始。
病人从死亡到大验,主要程序有招魂、沐浴、饭含、大殓。北大荒先人认为,人是灵魂离肉体而去,通过招魂,企图让死者复生。招魂的应用范围比较广,对活着的人,久治不治,可以通过招魂,使之恢复健康。另外一种,处于对亡人的思念,想通过招回魂魄,与死者见面。还有一种是招魂葬,对于客死他乡者,尸体无法运回,难以安葬,只好把魂招回来,以葬其魂。招魂的具体办法是,由一人拿着死者的上衣,登上屋顶,面向死者的方向,三呼死者的名字。呼完,把死者的上衣卷起,扔到屋下。有人接住,拿回去盖在死者身上。待死者火化后,再用衣物裹骨灰,引魂回乡,入土为安。
北大荒先人称洗头为沐,洗身为浴。给死者洗头和洗身称之为沐浴。人死后,在死者嘴里放上珠玉米饭,或其他物品。称之为饭含。在民间,穷人含不起珠玉,多以红纸包生米,填于亡者口中,作为饭含。人死后,立即设供桌于死者头前,点上长明灯。与此同时,覆面纸一盖,小殓完毕。
小殓后,即派人将亡人去世的消息通告死者的亲友,称之为报丧。人死以后,丧家在门上挂出纸幡,以告诉邻里,既有报丧之意。报丧,有口头和书面两种形式,民间多以口报为主,由孝子穿孝服,或者带孝帽,一定要亲自前往。报丧者到了别人家,不能进门,有人出门来迎。出来者无论长幼,报丧者一律要叩首跪拜。
大殓是人死后的第三天,将已装裹好的尸身放入棺材的入棺仪式。大殓前,先要用布条扎紧尸首,扎法操作都有具体程序规定。入验时,子女等要跳起脚来哭,称之为“踊”。抬尸进棺,由孝子抬死者的头部。盖棺时,亲属呼喊死者的称谓,盖棺后,在灵座前行祭奠礼,大验结束。出殡又叫出葬或送葬,是将灵柩运送至安葬或停放处的丧仪。棺材启动时有“摔盆”一仪。出殡前,灵前放置一瓦盆,作为给亡人烧纸钱用。与孝服配套的,头要戴纸做的孝帽,手撑杖,脚穿麻鞋或草鞋,头、腰缠黑麻。父母死,子女须穿此服。纵观整个丧葬礼仪和习俗,完全是按照“事死如事生”的原则来进行的。
风水先生在丧葬过程中,选择墓地和选择吉日方面发挥主要作用。对丧葬文化的丰富与传播,有特殊影响。择墓地,是风水先生的重要任务之一。选择墓地是丧葬活动中的一件大事,风水先生最有权威。相墓理论概括起来有四点:第一,龙穴砂水之说。北大荒先人认为,父母骸骨为子孙之本,子孙形体乃父母之枝。一气相荫,由本而枝也。地美则神灵安,子孙盛。恶则反之。有书曰:穴前峰恋簇拥,众水环绕,迭嶂层层,龙脉护卫,砂水相聚,形穴即就矣。其山川之灵秀,造化之精英,凝结融会矣。
第二,是气聚之不散。既要如此,必须有山有水。高坡之地,晚上阴气从上而降。如周围无山,风吹气散。平地上白天阳气自下而上,生气沉潜,不怕风吹。所以,平地有多宽的无所谓,但一定要有溪水,使气不散于广阔的原野。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
第三,先人认为,葬者乘生气出也,乘生气之止聚处而葬之,斯尽善矣。先人说的生气,指五行之气。气在地下运行,肉眼看不到,只能从地势走向形态知其行和止。怎样观察山势,主要看山势从远处的走向,再细看其所止形态。形态好,则是全气所聚之地。
第四,墓地土质不能过湿或干。地有四势,指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葬穴要玄武垂头,朱雀翔舞,青龙蜿蜒,白虎顺伏。否则祸矣。
归纳起来看,北大荒先人的风水以“气”为中心,讲“气”的流行与静止。气聚与气散,指地形的变化而言。山环水绕的盆地,是最佳的墓穴。
从前,老辈的北大荒人忌讳是较多的。如今的人们都学科学,用科学,已蔚然成风。科学地处理事物,科学地安排生活。传统的习俗,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https://www.uuubqg.cc/49949_49949962/39780101.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