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 > 第146章 千万贯

第146章 千万贯


明远的四叔明高智被请进閤子时,  这里的一众陕西乡音令明高智倍感亲切。

        但是明高智在外经商多年,待人接物非常有经验。

        吕大忠不必说,是“蓝田吕氏”的著名人物——以前明家在京兆府的时候怎么都不可能高攀上的。

        除了吕大忠之外,再看苏轼、贺铸、蔡卞等人,  年纪未必多长,  但是看穿着打扮与气度,  显然都是官员。

        明高智言辞便格外小心翼翼,  毕竟他只是个做小本生意的,从来没想过,  今日自己能够与这么多“大人物”同坐一席。

        得知閤子里至少有吕大忠、种建中和种师中三人,是横渠门下的时候,  明高智以为自己全明白了。

        他以前听说过二嫂娘家与横渠先生张子厚是邻居,  因此送了二房的独子去横渠门下读书。

        当时明家人还暗中笑二房傻气,就像二房收养长房身后留下的女孩十二娘那时一样。

        可现在看来,这个决定真是无比英明啊。

        明高智不动声色,时不时也会插嘴,  向吕大临问问陕西风物,而后勾起苏轼在凤翔时的美好回忆……

        一时酒席散去。明远才将明高智和明巡单独邀到一间閤子里。

        明高智问起明巡,  才晓得这座长庆楼根本就是明远的产业,而明巡为了历练自己,  正在酒楼中学做大掌柜。

        明高智惊讶得眼珠差点儿掉出来。

        但多年在外经商,  将明高智的性格磨练得颇为沉稳,惊讶之情一闪而过,  先是将长庆楼盛赞了一番,而后才问起明远:

        “远哥,  你父亲如今身在何处?”

        明远:……好问题!我也很想知道。

        他老老实实地将熙宁二年时,  如何接到父亲的家信,  如何收到商户代还的款项,如何接到父亲的信应约上京,又如何没能在汴京等到父亲等等……详细情由全都告诉了明高智。

        这些事有不少是明巡知道的,所以明远不能隐瞒或者篡改。

        但反正这些“背景故事”都是试验方负责编造的,就算是有漏洞也应当由试验方去圆。于是明远就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做了一回老实孩子。

        他告诉明高智:“阿爹前两日还写信来,说他在杭州。”

        “哦!”

        明高智恍然地应了一声。

        “是啊,上一次我在汴京遇到二哥,二哥那时也是说要南下去杭州的。”

        明远一听,便支起耳朵。他格外想打听关于“渣爹”明高义的事——毕竟这货是个数年不通音问,一旦往家里寄信就是和妻子谈“和离”的渣男。

        但他又不能明目张胆地问,毕竟在他人眼中,明远和明高义之间,是一直有书信往来的。

        而且明远在汴京城中的这一年,明高义对明远一直提供了充分的资金支持。

        于是明远装作听自家老爹八卦的样子随口询问:“哦,当时我阿爹就说要去杭州了?”

        明高智没有察觉明远的用意,而是陷入回忆。

        “是啊,当年我见到二哥时,二哥真是意气风发,我向他问起,他说是刚赚了一大笔钱……我那时还想向二哥借款来着……”

        明高智冲明远干笑,眼中流露出羡慕。

        “但那时二哥说把钱都寄回家给你阿娘了……远哥,你们一家,真是好福气啊!”

        明远沉默:那是四叔不知道阿爹后来再也没往家里寄过钱。

        “奇怪的是……”

        明高智想了想,又觉得不太对劲。

        “奇怪的是……前年我也在杭州,跟那里的市舶司打了好一阵的交道。”

        “但是,从未听说你父亲的任何一点消息啊?”

        明远心想:那是当然的,因为这些都是“背景故事”啊。

        他只能表面遗憾地告诉明高智:“前年我阿爹刚好在汴京一带。去年我上京时也以为能在汴京遇上他,谁知道缘悭一面……”

        明高智点点头:“是了!那就对了!”

        明远:……终于糊弄过去了。

        明高智又看看灯烛辉煌的长庆楼,叹息道:“远哥,巡哥……你们这些家里的小辈真是出息了,竟然能独力操持这么大一间酒楼。我那几个不成器的小子,和你们天差地远,没法儿比较。”

        明远连忙推说都是明巡的功劳。

        而明巡红着脸,却眼露兴奋,显然是被表扬了之后很高兴。

        当晚,明高智喝到酩酊大醉,由明远和明巡亲自搀扶着走出长庆楼。

        走出长庆楼的时候,明高智还是无法理解,多年没见的二哥,怎么就一下子就变得这么豪阔。

        “十八万贯,十八万贯——”

        “这扑买长庆楼的十八万贯,都是我二哥明高义掏的!”

        “看见没,我二哥是汴京城首屈一指的大富豪!”

        明高智醉醺醺地,指着长庆楼的金字招牌,冲路人嚷嚷。

        “还有我侄儿远哥,年纪小小就能管着这么大一爿产业……羡慕吧,你们!”

        明远有点无奈,但他又没办法上前捂住四叔的嘴。

        算了,反正城中也有人知道,这长庆楼的东家不姓史,而是汴京城中另一位神秘富豪。

        这消息泄露就泄露吧,反正明远不久就要暂离这里了。

        谁知他离开的时候,一个《汴梁日报》的小报记者突然听见了“明高义”“大富豪”这几个名字,顿时驻足。

        细细再听,这小报记者竟然听出,明高义及其子,是这长庆楼真正的东主。

        可是汴京城里从来没有听说过有“明高义”这么个富豪呀!

        这小报记者觉得这是一条很有价值的“八卦”,于是去“包打听”了一番。

        他问遍了几处外地商户聚集的商会,只问他们有没有听过“明高义”这个名字,得到的答案都是“没有”。

        于是小报记者写了一篇报道:“长庆楼东主身份存疑,明氏巨额财富从何而来”,提交到报社主编那里去。

        主编一瞅:好家伙,包打听竟然打听到自家东主身上去了。

        “这等捕风捉影的文章,永不许见报。”主编恐吓小记者,“编排有名的富豪,长庆楼的东主,这还了得。咱们这可是个不赚发行费,靠广告为生的小本买卖!”

        小记者被吓住了,连连点头,表示决计不会将这个疑问泄露出去。

        这日相聚之后,吕大忠自去审官东院,接受磨勘考评。

        而苏轼出外的请求很快就批了下来,真的是“杭州通判”。苏轼如今只等着下一任开封府推官到任,双方完成交接,他就可以去杭州上任了。

        但是种建中却没有向明远提过半个字,关于熙河路,又或是鄜延路的事。他这些日子以来,却与贺铸走得格外近,两人在军器监,几乎同进同出。

        如果不是贺铸新婚,而且他又是那样一副“尊容”,明远心中,恐怕也会小小地吃一下“醋”。

        有一回众友人在朱家桥瓦子相聚,欣赏瓦子排演的新式杂剧,种建中与贺铸联袂而来,一路上也一直在商议着什么。

        明远见到他们便迎上去,刚好清清楚楚地听见种建中嘱咐贺铸:“且不要告诉远之。”

        明远:……

        种建中转过头来,才发现是明远迎上来,脸上连忙堆起歉意的笑容,道:“刚刚没留意到师弟出来相迎……小远,师兄今晚再不惦记着公事了,专心与你一道看戏。”说罢打了个尴尬的哈哈。

        明远猜想种建中可能这几日就要拿定主意,是否转回武职,返回陕西。

        他对种建中的任何决定都没有意见,但如果种建中无法对他开诚布公……

        他会有很大的意见。

        正在明远心思烦乱的时候,王雱也专程前来找明远说话了。

        王雱一见明远,先就苏轼的事道歉。

        “苏子瞻那边,我们拉拢得似乎太急切了一点,谁知旧党那边竟也不能容他……”

        明远也叹息一声。

        王雱曾经说过,新旧党争,就是你死我活的斗争——这话现在看起来并没有错。

        这种斗争倾轧之间,的确容不下苏轼这样一个善良而正直,却管不住嘴巴和笔的好人。

        如今他也只能谢过王雱——苏轼得偿所愿,去杭州这样山清水秀的地方做官,想必也有王安石的助力在背后。

        “另有一件事。”王雱努力斟酌措辞。

        “远之贤弟,是否能帮忙劝一下种彝叔,劝他接受王子纯的邀请,重新转回武职,重返熙河路?”

        明远顿时睁大双眼。

        老天,为了种建中,说客都游说到他这里来了吗?

        王雱小心翼翼地观察明远的表情,字斟句酌地道:“知道你们师兄弟感情很好,种彝叔拿不定主意,恐怕也是担心你……你和端孺两人,担心你们在京中无人照顾……”

        明远默默不语。

        王雱话锋一转,转到如今陕西路的局势上。

        “本朝虽说重文抑武,但是军功的封赏却最重。过去的狄武襄,现在的郭逵,都是例子。种彝叔深谙用兵之道,又为人谦抑,做事踏实,去王子纯新开的熙河路,不过是三五年之内,必能立下赫赫战功。”

        明远觉得很有道理。

        他有些印象,王雱口中那位王韶王子纯,主持的熙河开边,会在短期之内就获得明显的成效。

        王雱又说:“种彝叔本人既是横渠弟子,又在天子面前露过脸的。将来立有大功,天子赐一个进士出身也不是什么难事,再过二十年,种彝叔凭借功绩,进枢密院,跻身宰执也不是不可能……”

        明远:这位王大衙内画起大饼来,也真不遗余力啊!

        他想了想,道:“这个我当然能劝,只是种师兄素来有主见,最后拿主意,肯定还得是种师兄。”

        王雱点头:“那是当然。”

        其实明远自己,也很想知道,此刻在种建中心里的那个答案,到底是什么。

        不久,明远借“新酒上市”的机会,将苏轼、种建中等人都邀来长庆楼。

        对于京城七十二家正店来说,每年的“新酒开缸”是一件大事,值得好好庆祝一番。此外又逢天气转暖,榴花开放,新杏、樱桃、林檎、纷纷上市。三五好友聚在装潢精美的酒楼上,品尝新酒和各种以时令水果入馔的菜肴,再听着色艺双全的女伶曼声唱曲,不亦快哉?

        ——至少身为老饕的苏轼是这么认为的。

        他不日便将启程南下,因此格外珍稀与好友们在一处的机会,每一次宴请都绝不放过。

        种建中与贺铸照例晚到,待天色擦黑了,两人才入席。

        拱手向众人致歉之后,种建中直接转向明远:“小远,是否方便,师兄与你说一句话。”

        明远心道:来了。

        他刚刚起身,忽听耳边传来1127的声音:“宿主,亲爱的宿主……您一定要拿定主意啊!”

        “如果您想要尽快完成任务,达到目标,您最好还是依照试验方的安排,前往苏杭一带。”

        “那里能花钱……”

        1127的声音显得很焦虑,似乎非常担心,明远会“从心”,追随种建中一起,返回陕西,重返京兆府——那里是他们初识的地方,那里也是他们的家,有他们的亲人在,他们可以相聚在一起,过上很久亲密无间的日子。

        明远:“放心——”

        他并不是个容易改主意的人。

        岂料他与种建中刚刚踏入一件僻静的閤子,种建中就转过身,对明远道:“小远……最近这些日子,我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

        “我打算重转武职,返回陕西……”

        明远:果然。

        他一点都不惊讶。

        因为面前的这个人,是种建中啊!

        他日后会成为镇守一方的名将,会成为“老种经略相公”。

        谁知种建中突然向前迈了一步,靠近明远,目光灼灼,眼里写满了期待与渴求——

        “小远,和我一起回陕西!”

        他眼里分明写着:这些日子里我所有的犹豫不决,全都是因为你,因为舍不下你,不能与你分开,怕你在离别之后……忘了我。

        明远心中仿佛陡然有一腔热血上涌,令他不由自主地也站起身,迎向种建中。

        但他胸口却一阵发闷,令他不由自主地伸手,去将衣领微微扯松少许,然后转身走到窗前,伸手推开长庆楼那令世人都啧啧称羡的玻璃窗。

        一阵歌声顺着暮春傍晚的凉风被吹进屋来——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1”

        是时候了。

        现在,反而是他要决定南下杭州,还是回归陕西的时候了。


  (https://www.uuubqg.cc/47747_47747948/39793116.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