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虞允文的死,成了压垮孝宗的最后一根稻草
义愤填膺!
虽然心中早已猜到,此番隆兴北伐的结果定然不会太好。
可看到这样的结局,看到这近乎于可笑的失败原因。
无数皇帝皆忍不住开口声讨。
他们都恨不得自己坐在赵昚的位置上,慢慢炮制这混账东西!
可他们也都知道,在这一战之后,再坚定的雄心,怕是也无力维持了。
毕竟这一战赵昚是绕过了三省,绕过了枢密院,直接向张浚下的出兵诏书。
若是胜了,他自然不用向朝堂诸臣解释半句。
可这一战败了。
兼且满朝绝大部分都是被金人打怕了的主和派,以及压在他头顶上的那个投降派的太上皇。
有的皇帝,如刘邦、李二、老朱这样的,天下都是他们打下来的。
对他们而言,败了便败了,他们一句领兵再战,百官也只能乖乖去想办法调兵遣将。
可对于赵昚而言,他没有败的机会。
一败,便是再也抬不起头来,文武百官以及那超长待机的太上皇,都不会给他领兵再战的机会。
“大概这就是无数曾想着中兴的皇帝,最后却一一放弃了自己抱负的最根本原因吧。”
良久之后,赵昚才苦笑着开口道。
能坐上这个位置,除却某些真的满心沉迷于声色犬马中的昏君之外,谁又不想做个万古流芳的中兴之主呢?
可对他们而言,机会稍纵即逝,且只有那么一次。
抓住了机会,并且做成了,那便是中兴之主。
就如他下旨北伐,哪怕不能一蹴而就,可只要能够拿下数座城池,他便有了说服百官的理由,便能向太上皇赵构证明金人并非不可敌!
再想出兵之时,便能满朝文武同仇敌忾。
可败了,他无法跟任何人解释。
他所倚仗的主战派,在朝堂中也将再度抬不起头来。
别说再度出兵,连带着他作为皇帝的权力以及威望,都会一并跌落谷底。
“中兴之主的确难成事。”
开国之君难吗?
难!
非但个人能力要出类拔萃,天时地利人和也缺一不可。
而相比于开国打天下,中兴之主是另一种意义上的难。
对于满朝文武而言,你只有一次展现自己能力,实现自己抱负的机会。
一旦失败,你再想做什么,他们会轮番劝谏,直至你收回成命。
【符离之败给赵昚的雄心给予了近乎毁灭性的打击。
他自然不会放弃自年幼之时定下的目标,可他也知道,下一次机会怕是遥遥无期了。
同年六月,迫于压力之下,他重新启用主和派官员,令汤思退出任右相,同时派人前往金军大营议和。
金人和谈的条件,与昔日一般无二。
要大宋称臣,除却每年纳岁贡之外,还要割还六州之地于金,并且归还所有金人降卒。
而大抵是心中最后一点不甘,对于称臣,以及岁贡二字,赵昚不愿接受。
得知使者回报之后,他放言绝不再向金人称臣,若金人执意如此,便倾尽大宋之军再战。
宁亡国也再不称臣的话传入金人的耳中后,他们便重新拟定合约。
改称臣为叔侄之称,改朝贡的岁贡为岁币。
虽只改了个称呼,但对于赵昚而言,在符离之败后,这已经是他能做的全部。】
“大概这就是执念吧。”
赵匡胤已经记不得这是自己第多少次叹息了。
改称臣为叔侄之称,改岁贡为岁币,大抵这就是赵昚给自己最后的遮羞布了。
“应该还是有机会的,斩邵宏渊以定军心,同时亲临战局御驾亲征来鼓舞士气,兴许还能反攻。”
刘彻想了想道。
他虽不懂军事,却懂军心。
初战之时,李显忠能够连战连捷,乃至于即便金人援军赶到也依旧有一战之力,无一不在说明,宋军并未彻底的失败。
只要能够挽回军心,一切就都还有机会。
“别带入自己啊,汉武帝。”
李二无奈道。
“朝中掣肘众多,有些事不是想做就能做的。”
“王朝盛世跟颓势之间,天差地别,即便是皇帝,也同样身不由己。”
“更何况,就孝宗看到的战事而言,先胜而后败,金人大军赶到,宋军便溃不成军,他也同样没有绝对的把握,此时御驾亲征,岂不是再现靖康之耻?”
上帝视角看待这一战,自然觉得并未一败涂地。
可换做当时赵昚的视角来看,宋军一触即溃,再御驾亲征,岂不就是白白再多送个皇帝给金人?
这是一场收益与亏损不成正比的豪赌。
成了,也仅是反攻有望。
一旦败了,皇帝北狩,上面太上皇又是个标准的投降派。
大宋会沦落到怎样的境地,谁也不敢保证。
“或许孝宗有些地方也做的不足,但他已经尽自己最大所能,做到了所有自己能做的事。”
“此战之败,败在将领不和,败在邵宏渊,非孝宗之过。”
“且他也并未真的彻底放弃北伐,只是……”
【自隆兴和议之后,赵昚虽深受打击,却仍旧没有放弃北伐的雄心。
宋金之间恢复短暂的和平,他励精图治,整顿吏治,裁撤庸碌官员,重视财政的同时,与民休养生息,积极赈济百姓。
在这段时间里,民生罕见的重新归于富庶,天下康宁,史称乾淳之治!
大宋的国力迅速恢复,将隆兴之战的苦果消化后,赵昚便再度生起了北伐的心思。
在他刻意扶持之下,以虞允文为首的主战派官员重新在朝堂占据主导地位。
后虞允文辞去相位,改任武安军节度使,负责指挥川陕方面。
双方约定时间,东西同时起兵会师中原。
然天不遂人愿。
到任两年后,虞允文没能撑到起兵之时便卒于任上。
赵昚最后的雄心壮志,北伐最后的希望也随着虞允文的死去而烟消云散。】
“只是虞允文一死,朝堂上便再无这等既有才能,又坚决主战的重臣了。”
“也就是虞允文的死,成了压垮孝宗的最后一根稻草。”
赵昚这一生,从登基开始,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反攻金国,光复中原,还于旧都。
哪怕是签了和约,换取屈辱的和平之后,他的励精图治,也同样是为了反攻。
隆兴之败没有打倒他,可虞允文的死,却是让他彻底看不到北伐的希望了。
(https://www.uuubqg.cc/47300_47300489/36978607.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