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我在春秋做贵族 > 第524章:瓮中之鳖

第524章:瓮中之鳖


  第一天的海战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原国水军在“琅琊”沿海不断拦截后继前来的越国水军。

  停靠在海滩位置的越国水军,他们有时候会出来策应,一次次又被原国水军给堵了岸边。

  陆地之上,敌我双方都知道海上在发生什么事,各自的心情则是不同了。

  司马穰苴已经得到第一手战报,笑眯眯地念出来:“击沉敌军大小战船近百,击伤无算,俘获六百余,敌军战死、溺毙三千余人;己方战沉船只仅有二十,伤亡不足五百。”

  尽管只是击沉越国水军的十分之一左右,但那是原国水军的第一场交战,能打赢其实就显得挺关键。

  不是开门红什么的,纯粹就是一个新兵种第一次开战的胜负很重要,直接关乎到接下来的作战信念。

  这么说吧,哪怕原国水军赢得再惨,只要能够打赢的话,起码接下来爆发战斗不会太过畏首畏尾。

  一句话说得很对:夫战,勇气也!

  军队要是丧失了作战的信念,有再好的装备都没什么屁用,乃至于会变成一支给敌军送装备的运输大队。

  司马穰苴开心的另一个因素是,越国水军虽然没有遭到消灭或是重创,起码原国水军将越国水军堵在了“琅琊”的沿海。

  有没有将越国水军限制住对这一场战役很关键!

  越国水军虽然还有众多船只,可是他们的行踪已经暴露,并且还被限制在一定的区域,他们想要悄声无息接走越王勾践和大量越军属于不可能了。

  在陆地上,原军已经从北面和西南面对越军形成夹击之势,尤其是“琅琊”还在控制原军的手中。

  这样一来的话,近十万越军等于受困在“琅琊”战场的东北面,他们无法突破西面和西南面的原军,想撤退只能朝东北方向。

  从海上撤退?不说越国水军已经被原国水军困在距离“琅琊”港口北方十余里的海湾处,哪怕越国水军能来接走陆上的越军,他们敢在原国水军的堵截和围追之下走海路吗?

  “此战,胜势在握!”司马穰苴光说还不够,右手聚起来做了一个握拳的姿势。

  在场原国的将校看到司马穰苴那模样,露出了开心的笑容,不约而同“哈哈”大笑起来。

  司马穰苴知道骄兵必败的道理,但是有时候激励部下是非常有必要的事情,真不能一味的打压和约束。

  这一战的重心就在“琅琊”这一座城池,先有越王勾践率军试图夺回“琅琊”,后面文种的残兵败将也聚拢到“琅琊”周边,还有海上运来的近万越军登陆“琅琊”沿海,更有一支总数量在两万左右的越军从西南的陆路支援而来。

  文种这一支越军退到“琅琊”时,从原先的六万剩下不足两万。

  越王勾践本来有三万,征战东莱不止没有减少兵力,相反兵力增加一倍多,数量约在七万左右。

  越国使用海上运输险对“琅琊”增援了一万左右的大军。

  他们在“琅琊”本来驻防了近万,失守之后有约四千余越军重新跟大部队会合。

  那么,哪怕是越王勾践试图夺回“琅琊”折损了万余,越军的兵力还是有接近十万的数量。

  如果再算上“纪鄣”的近两万越军,越国投入战场并现存的兵力还有十二万。

  原国这一战投入了三个军团,以每个军团含战车组成员在内满编为三万七千五百人,就是十一万两千五百人。

  司马穰苴本部与文种所部交战,接连交战的伤亡数字约是两万,其中包括战死与残废、伤重的人数约两千。

  伤亡嘛,其实大多数是伤,伤员之中的轻伤又占了多数,他们很多并没有失去战斗力,还能继续参加接下来的作战。

  所以,一场战役出现数十万的伤亡,并不是数十万人战死,单人重复受伤的记录会被累加到统计数字,数十万伤亡或许战死者只有三五万或更少的数量。

  文种所部折损了四万多战斗力,其实并不是全部被杀死,他们之中的绝大多数人其实是被原军所俘虏了。

  在“琅琊”这一边,司马穰苴手头的兵力,不算水军的话,目前约有六万五千左右。

  主要是狐尤那一支军团还在“纪鄣”跟越军作战,一时半会没有分出胜负,要不然司马穰苴手里的兵力能达到十万以上。

  以一国之力出动十万以上的军队投入第一线作战,类似的事情在晋国和楚国发生最多,除了两位霸主级别的强国之外,齐国与吴国也就在“艾陵”分别投入过十万以上的兵力作战。

  这一次,越国首次加入“十万俱乐部”,遭遇的状况却是糟糕透顶!

  现在,司马穰苴一点都不着急发动决战,一来是狐尤所部还没有抵达,更重要的因素是越军才是受困的一方。

  “十万大军,人吃马嚼之下,每天耗费的粮秣数量之巨……”司马穰苴又笑了。

  原本越国在“琅琊”囤积了不少粮草,它们现在全部成了原军的战利品。

  光是缴获的物资就够十万人使用半年,可以想象数量到底有多少。

  只是有一点,越国的兵器大量属于“美金”制品,只有着少量是使用“恶金”。

  美金是青铜,恶金是铁。

  越国竟然也使用铁制武器了?这简直问得很奇怪。

  他们的铁制武器中有来自原国的产品,更多则是本国制造。

  事实上,楚国、吴国、越国很早就在使用铁,只是碍于冶炼与锻打,自然还有没研究出正确配方的关系,铁的硬度达标,只是显得非常脆,不适合打造成为武器和甲胄,大多使用在农具上面。

  当然,他们的农具并不是全铁结构,只是简单的在木质农具上包层铁皮。

  在相关的金属配方上面,其实楚国和吴国、越国很长时间里领先中原,只是不清楚楚国、吴国和越国为什么能打造出非常锋利的剑却没有形成量产。

  缴获的那一批战利品之中,属于原国出产的兵器,它们是吴国或者越国长年累月小批量购买再储存起来储备。这一点能从武器上面的编号看得出生产年月,以及是由哪个督造人员检验。

  原国当然会对外贩售武器,前期的数量还比较庞大,后来慢慢缩减了对外出售。这个是前期智氏需要积累财富,后来张开獠牙则是不想某天本国生产的武器挥向原军士兵。

  司马穰苴有意跟越军继续拖,拖的时间越久对原军就越有利。

  现在,越王勾践麾下的十万大军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一种拖累,并且会随着时间不断流逝,他们的粮秣消耗越多,显得更加明显。

  说白了就是越军的补给线已经被切断,人越多的消耗就越大,支撑的时间肯定越短,一旦出现缺粮情况都不用原军再去强攻,他们不是爆发内乱也要选择投降。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情况,比如越军拼死进行突围?

  在刚才,司马穰苴与众将校商议完,派出使者前往越军处,去干劝降的事情。

  “越王绝无投降可能。”范蠡古来知道这事,讲了一句很笃定的话。

  司马穰苴看似随意地问道:“为何?”

  范蠡多少有些感概地说道:“越王早有卧薪尝胆之举,天下何人不知也?”

  那么就是说,哪怕越王勾践是真心诚意想投降,超大概率不会被相信,一旦被俘必定会严加看管,乃至于很快就被暗中杀死,不可能再给一次上演东山再起的机会。

  想当初,夫差或许在某些事情上折辱了勾践,总的来说还是给予勾践符合身份的礼遇。

  当时的勾践另有所图,愿意给夫差尝屎问病,睡在柴房等等,无一不是在磨砺自己。

  明明很凶蛮的夫差没有杀死或囚禁勾践,一点都不附合吴国人的做派。

  后面,夫差更是将勾践放了回去,结果吴军北上之后被勾践偷了老巢。

  不管是卧薪尝胆,还是三千越甲吞吴,相关的典故其实只教会后世人们一个道理:欲做大事者,决不可心慈手软!

  范蠡很慎重地对司马穰苴说道:“将军,越军怕有拼死一战之志。”

  在过去的几天,越军只是龟缩不出。

  原军这边在猜测越军是胆怯了,还是蓄积力量准备突围。

  司马穰苴更倾向于认为越军在准备突围,并且知道越国水军被困某个海湾后,认定越军一旦展开突围会选择西南方向。

  现在,有一个为勾践效力十多年的人说越军要拼死一战,只是让司马穰苴更加坚定自己的猜想。

  毕竟,越国水军是被困在海滩之上,一定会派人跟越王勾践取得联系。

  那么,关于越国水军被堵住的消息肯定传到越王勾践的耳朵里,他们失去了海上的退路,朝东北方向的东莱突围不是不可以,问题是退到东莱之后没有水军的接应,要怎么回去越国本土呢?

  退到东莱那边,没有坚城可以固守,更没有险要的地形可以作为依托,补给什么的在地广人稀的东莱更是指望不上。

  这样的话,以其绕来绕去损失更多的有生力量,不如带着决死意志一路向西南突围。

  还有更为重要的一点,原国是投入三个军团了没错,不代表原国只有三个可以参战的军团。

  即便原国还需要防备宋国、楚国或其它哪个势力,再出一个军团径直入侵越国本土的兵力总是能够拿得出来吧?

  往更坏的方向去想,原国没有入侵越国本土,宋国和楚国有没有可能去入侵?那并不是有没有可能的事情,应该说宋国和楚国在知道越国面临那种状况的情况下,他们是一定会动手的!

  越国的主力被困在“琅琊”这个一隅之地,继续拖下去的话,越王勾践的老家就要没了,越王勾践不带着军队拼命,除了等死真的没有了其它出路。

  范蠡又比较突然地问道:“不知陈国与越国关系如何,近期可有频繁联络?”

  这点司马穰苴早就考虑到了,只是很难进行求证。

  越国哪怕有大臣被原国所收买,亦或是他们看到越国这艘船要沉没买好原国,真不是想要递消息就能递。

  说得再难听一点,越国被收买的人或是谁传来消息,司马穰苴都不可能全信,要根据那些消息做点什么是原国中枢要考虑的问题,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在消灭越国的主力。

  范蠡见司马穰苴没有反应,涩声说道:“陈国渡海迁徙,不缺海航之船。陈国君臣如有选择,怎会坐视越国灭亡?”

  还真的有那种可能性,也就是陈国派来船队试图接应越军,或者尽最大努力将越王勾践救出去。

  至于陈国将越王勾践救走之后,他们要怎么处置越王勾践,看的是越国接下来会能不能存在。

  越国能继续存在,陈国会让越王勾践回去“会稽”继续抵抗。

  换作越国很快覆灭,陈国就该拿越王勾践的首级向原国邀功了。

  司马穰苴知道范蠡跟随船队太久,所知道的信息已经有些脱节,想了想说道:“宋国遣使,欲与大原结盟瓜分越国。”

  “是否有诈?”范蠡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这个。

  司马穰苴没有评价,只讲已经知道的事实,说道:“两万宋军过‘邳’地已入越境。”

  范蠡觉得宋国使诈,纯粹是出于唇亡齿寒的看法,听到司马穰苴后面那一句话,不由露出苦笑,评价道:“宋国君臣……贪利如此?”

  这么说吧,就算宋国这一波在越国身上占再多的便宜,仅是让楚国从此不信任宋国,原国就是赚大了。

  更不用说原军困住越军主力,结果宋国跑去占便宜惹怒原国的事实。

  范蠡其实是想评价宋国君臣有够愚蠢,站在原国的立场,话不能那么说而已。

  司马穰苴知道范蠡对越国还有感情,不愿意做任何的评价。

  其实范蠡对越国有感情是正常的。他帮助越国从一个弱国变成强国,害怕被勾践杀死才辞官离开,心里肯定不希望自己曾经为之努力做大做强的国家就那么没了。

  司马穰苴笑着继续往下说道:“亦有六万楚军东向侵入越国。”

  范蠡问了一个关键的问题,道:“大原已与宋、楚结盟?”

  司马穰苴答道:“并无。”

  好吧,一下子让范蠡直接无语了。


  (https://www.uuubqg.cc/47180_47180778/700118345.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