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闲散王爷
自己是为什么出征打这场仗的呢?梁不易问自己。
他想到那天,自己正舒服的躺在茅草堆上,沐浴在暖日阳光里,让思绪走马观花般飘散,尽情享受闲散王爷富裕而自在的时光……
大梁国和大夏国素有仇怨,虽然两国边境时有战事发生,但也算旗鼓相当,大小战役互有胜负,谁也奈何不了谁,谁也吞并不了谁,战事已经延绵胶着有数十年之久,和边境相比,大梁和大夏国国境内倒也算相安无事,国泰民安。
大梁国皇帝梁衡宇正值壮年,政务勤勉,善于耕耘,先后育有一女五子。
大皇子梁不帅乃是当今皇后嫡出,故而早早就被定了太子之位,正房嫡出,深受的恪守祖制的百官拥戴,太子之位稳如泰山。
二皇子梁不贤和四皇子梁不德是梁皇同一宠妃所生,兄弟两人感情和睦,兄友弟恭,哥谦弟让,文武百官有口皆碑,在大梁国素有美名。
五郡主梁不艳和六皇子梁不俊因为年幼,还在各个的母妃身边讨生活,偶尔用怯怯的童音喊声“父皇”,逗一下梁皇的开心。
三皇子梁不易也是梁皇宠妃珍氏所生,其在世时,梁皇对她的宠爱冠绝后宫,无人能挡其锋芒,惹的皇后嫌,众妃妒,佳丽恨。
上天可能觉得放这这样一个人在梁国后宫,不利于梁皇勤勉政务,家庭和睦,后宫团结,于是在珍妃产子时,带走了珍妃的性命,三皇子梁不易就在梁皇保大,群臣保小以一当百,舌战群儒的辩论赛中轰轰烈烈的诞生了。
可怜的三皇子虽然生的可爱粉嫩,却是个还来不及和亲生父母打声招呼,认个脸,就被送出了宫外抚养的孤独小子。
珍氏在世时,梁皇甚是宠爱,甚至做好了与百官为敌,封其子为太子的打算,无奈却因梁不易难产而死,于是梁皇由爱生恨,迁怒梁不易,早早打发出宫,自小父子两人就不相见。
所幸梁国大臣恪守礼制,劝谏了梁皇,按惯例的给这个独立成府的三皇子封了个闲亲王,内务部按照规制定时供应,不然梁不易估计就得横死在府中了。
闲亲王是真的很闲,既没有父母疼爱,也没有大臣巴结;既没有护卫安保,也没有佣人使唤,既没有妃嫔暖床,也没有丫头服侍,偌大的王府大院里空荡荡的,毫无生气。
闲亲王也是大梁目前唯一在世的王爷,所以大家都叫他梁王爷。
年少的梁王爷也曾努力过,奋斗过,激情过,慵懒过。
他曾想健身习武,投身行伍,为国出力,幻想在两军对战中杀他个七进七出,无奈请来的武官还没摆好姿势,手中的武器就朝梁王爷的脑门劈砍而来。
他曾想诗词歌赋,满腹经纶,为民请愿,幻想自己风流倜傥天下知,做那闺房梦中不易郎,无奈请来的大儒还没磨好浓墨,一直笔杆就直直的刺向咽喉。
他曾想佳丽三千,左拥右抱,延绵子嗣,幻想着谁道天凉好个秋,日上三竿不起床的慵懒惬意,无奈进府佳丽头上那随着因走动而摇曳的玉色簪子,尖尖的端子上竟然泛着绿油油的毒光。
他曾想前呼后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做一个逍遥又自在的王爷,无奈进府的人,在乎他梁不易的脑袋比在乎他梁不易给的银子还多,所以他只能变的这么闲了,也只能这么闲了。
梁王爷闲的发慌的时候,就会自己动手,激发真气呵护一下寒冬的腊梅,维持春天新发嫩芽桃树的生机;数一数夏天雨后搬家蚂蚁的细腿,帮他们排兵布阵对抗蝗虫;堵一堵秋日三窟来回串门的野兔,给自己加一个美美的晚餐;挖出冬日地底做着美梦的青蛙,给他们做一个四季如春的暖房,他不禁感慨自己枯燥而乏味的王爷生活。
他想到自己原本是想写个日记,记录一下自以为勤勉而充实的生活,可转眼一想自己唯一能留下也就太史官笔下的寥寥数语“梁皇衡宇八年,皇三子降,赐名梁不易,某某年卒”的记载,自己的日记又有谁看呢。
幸好有一位姓吴的老师傅,据说以前是母亲身边服侍的人,自打他记事起,他就一直陪伴在他的身边,因为他是母亲身边的贴心人,梁不易就亲切的喊他一声吴叔。
“少爷还是这么的有爱心。”吴叔站在闲王府的最高处,看着梁不易慢慢的把水坑里的水引流,修筑起一个低低的堤坝,把掉队的蚂蚁一个个从水坑里救起,看着它们重新跟上大部队,不禁感慨道。
说罢,他左手拧断了杀手的脖子,右手将他的身体远远的抛到了王府的外面,然后顺手用指甲在边上的大理石柱上划下了一道浓浓的刻痕,细细数来,竟然有三百九十九条之多。
闲王爷其实并不闲,自打他入住闲王府起,朝廷,江湖,各门各派同仇敌忾,杀手,修士,武夫各行各业络绎不绝,一门心思的都想取了梁不易的项上人头。
原来自梁不易入住闲王府起,有人就在梁国暗榜上下了重金买他项上人头,金额之大,骇人听闻,直接冲到了暗榜的榜首,竟然超过了大梁国的梁皇,若耶门的门主,观澜教的掌教。
眼看着暗榜赏金越加越高,暗榜榜位越提越高,眼看着揭榜选手越来越多,越来越少,眼看着梁不易的应对越来越快,越来越少,梁不易俊郎的脑袋却还坚定的,安稳的长在他自己的脖子上。
渐渐的,梁不易的赏金在梁国暗榜榜首盘踞了十八年之久,看榜众人皆感慨道:“宁遇阎王爷,不杀梁王爷。”
“砰砰碰”梁不易的思绪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断,接着听到一阵公鸭嗓音:“陛下有旨,请闲王爷接旨!”说完,就扔下圣旨跑了。
待到梁不易打开府门,门外空空如也,只有一个明黄色的卷轴孤苦伶仃的躺在那里,梁不易一边感慨着大梁国这路不拾遗的社会风气,一边捡起那圣旨,细细的看了起来……
(https://www.uuubqg.cc/46384_46384669/41701764.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