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第119章
隔了几日兰嫔来向我谢恩,我才知道阿羡给了周家怎样的任务,竟是去赚满都人的钱。
满都人以前年年都要偷袭边关几次,北境不堪其扰,归根结底是晋脊山以北自然条件远比南边恶劣,缺少资源的满都人只能靠抢维持生计。
直到几年前被阿羡打狠了一次元气大伤,再加上皇子夺位,满都这两年才不再犯边了。
满都王子争权夺位闹得可比大乾热闹多了。
原本被寄予厚望的三皇子死在了葫芦峡,剩下的皇子谁也不甘示弱,听说老满都王身体一天比一天差,大约时日不多。袁铎那边传来的消息,现在最有上位机会的是原先在盛京为质子的五皇子。
我对五皇子没太多印象,只记得曾有一次交恶,后来在盛京除了宴会偶尔碰面,几乎没打过交道。
满都内部乱,没有精力来大乾抢物资,民间的物资更加匮乏,现在如果真能在满都开了商路,倒是个赚钱的法子,只是风险太大了。
大乾和满都打了这么些年,从天家到民间,彼此都有世仇,往上数几辈,家里都有亲人朋友死于对方手中,就算开了商路,就算满都再想交易大乾丰饶的物资,恐怕也不是那么容易。若是损失点物资就罢了,稍有不慎甚至有性命之忧。
兰嫔心态倒是很好,她自小见家中长辈走商,也算是见过大世面的,流落异乡、遇到匪寇、朝不保夕、食不果腹,各种各样的情况都遇到过。
她说现在周家为阿羡办事,好歹是高举天家的大旗,若不是穷凶极恶之徒不敢肆意妄为,总比民间行商要安全得多。
何况高风险就是高收益,阿羡给周家的利益并不少,若到满都顺利走一趟,周家一年吃喝无忧。
这算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既然阿羡觉得周家能用就且用用看,我们省心,兰嫔也安心。
开商路这事还是远水解不了近渴,阿羡说他计划先开辟到满都、南戎和寒山以西的三条商路,但什么时候能赚钱,回报能有多少,短期内看不出效果,无法缓解现在的国库空虚困局。
最后为阿羡解了国库困局的是徐楹,她又写了一篇策论《商贾说》,这篇东西算是写进了阿羡心坎里,阿羡借着《商贾说》拟写了一份新商政令给我看,让我帮他拿主意。
我后来读了徐楹的《商贾说》也忍不住要为她鼓掌,前一次我讽刺她的策论不知民间疾苦,如今这一篇字字珠玑,论的都是民情、民意、民生。
商人自古卑贱,若非如钧州那样自然条件太差的地方,是没有人愿意大规模行商的。商人有财富却地位低下,商人子弟不得科举便难以实现阶级升迁,甚至有些州不许商人穿丝绸锦缎。
商人积累了大量财富却受尽冷眼,商人不能选择自己的出身祖祖辈辈低人一等,除了去战场拿命拼,子子孙孙依旧要低人一等,难免有人心理扭曲为富不仁,阶级矛盾越来越大。
商人有钱没地位,天家缺钱,不如等价交换,商人出钱,天家给他们想要的地位。
看我连连点头,阿羡兴奋地问我:“你也觉得可行是吗?”
“我也觉得徐楹这个方法很好,对我们也好对商人也罢,都是互利互惠的好事,只是你这份政令我觉得要修改。”
“修改哪里你说,我记下了跟大臣们再商量看看。”
“允许商人科举,这条本意是好的,确实很多天资卓绝的人才因商户出身埋没了一生,确实可惜,但你一旦放开科举,商户满意了,可考虑过其他人的利益?”
“其他人的利益?怎么说?”
“比如贫家子弟。我祖父就是贫家子弟,他求学那时的同窗,除了极少数官宦人家,绝大多数都是与他一样的贫民百姓家的孩子,祖祖辈辈土里刨食或做点小手艺糊口,一大家子省吃俭用才供出一个读书的孩子。”
“可是商户有钱啊!如果放开科举,商户可以供自家所有孩子读书。一个地方的教育资源是有限的,书院和老师会不会更偏向教商户的孩子挣更多的束脩而放弃贫民子弟?那对艰辛求学的贫寒人家来说不是太残忍了吗?不会侵害他们的利益吗?”
“长此以往,科举场上全是富家子弟,没有钱等于没有出路,有钱就等于得到了权势,阶级分化更加严重。贫民为了挣钱为了出人头地,就不得不放弃祖祖辈辈照料的土地去行商。”
“农,才是国之根本,动摇农民就是动摇国本,自古以来士农工商不是没有道理的。一旦政令下得不合适,就等于逼着百姓弃农从商,这是舍本逐末动摇国本的大事。”
阿羡皱眉沉思着,良久之后才郑重地对我道谢:“卿卿,谢谢你,又一次将我从错误的深渊边缘拉回来。你说的很有道理,那你可有好意见?”
“我的意见是,开科举,但不全开。”
(https://www.uuubqg.cc/45686_45686843/43369852.html)
1秒记住笔趣阁:www.uuubqg.cc。手机版阅读网址:m.uuubqg.cc